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768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

第5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第11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用书新人教版

时空坐标

单元主旨

(1)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失败到成功,逐渐成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

(2)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利益冲突及意识形态冲突加剧,两极格局逐步形成。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伴随着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考点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1)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其固有的基本矛盾逐渐暴露。

(2)阶级基础: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基础:

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4)个人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致力于理论研究。

2.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内容

(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4.意义:

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易错提醒]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空想性:

它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2)科学性:

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巴黎公社

1.历史背景

(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国民自卫军,导致了巴黎两大阶级矛盾的激化。

2.公社成立:

1871年3月18日革命爆发;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革命措施

(1)政权建设:

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保障人民的权利。

(2)社会经济: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4.失败原因:

没有掌握经济命脉,没有联系其他革命力量,没有发动广大农民,没有成熟政党的领导。

5.历史意义

(1)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轻巧识记]巴黎公社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核心问题 巴黎公社

史料一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①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②普选制。

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

公社设立专门机构对铁路运输和军事工业的生产实行国家的监督,颁布法令将逃亡资本家的企业交给③工人合作社经营,拟订了建立工人合作总社的计划。

——刘祚昌《世界通史》

史料二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

历史指出:

④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巴黎公社的性质

①“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体现了政权的阶级性

②“普选制”→体现了政权的产生方式

③“工人合作社”→体现了其性质

史料二: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④“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现了恩格斯所要阐述的核心观点,而1848年革命的失败就是最好的例证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指出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提示] 性质:

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理由:

从公社委员的组成看,大多数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

从措施看,政治方面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经济方面触及了资产阶级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提示] 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史论归纳

全面认识巴黎公社

(1)爆发的偶然性:

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不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普法战争失败后的法国巴黎,外有敌军侵略,内有临时政府投降卖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交织导致革命仓促爆发,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社会条件并不具备。

因而巴黎公社革命只不过是特殊条件下一个城市的起义。

(2)失败的必然性:

巴黎公社革命的偶然性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当时的法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巴黎公社人民以革命的手段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因此,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

(3)意义的深远性: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它第一次给资本主义以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无产阶级革命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革命应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

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4)教训的深刻性: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必须要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必须掌握足够的武装力量;必须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必须与农民结成联盟。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丝织工人提出“不能劳动而生,勿宁战斗而死”和“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工人在其《全国请愿书》中也提出: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

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来源。

”材料表明,英法工人阶级(  )

A.开始走向国际联合B.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

C.成为新兴政治力量D.追求社会主义理想

C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一国际还未建立,工人运动还未走向国际联合,故A项错误;英法工人阶级要求提高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没有反映出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故B项错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故C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此时还未出现,英法工人阶级的要求与追求社会主义理想无关,故D项错误。

]

2.下面是巴黎公社委员成分结构图。

此图反映出巴黎公社(  )

A.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B.无产阶级妥协退让

C.建立民族统一战线D.经过民主选举产生

A [根据图示可知“委员成分结构”复杂,说明具有广泛性,故A项正确;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工人比例最高,与“妥协退让”不符,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与“民族统一战线”不符,故C项错误;图中没有涉及选举,故D项错误。

]

3.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

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A.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

B.使工人斗争富有了科学性

C.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

D.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B [材料中没有提及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说明工人斗争具有科学性,故B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

]

考点2

俄国十月革命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背景

1.经济: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

(1)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2)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3.国际: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二、过程

1.二月革命: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

指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事件:

1917年7月,临时政府镇压了示威的工人和士兵,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4.十月革命:

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工兵苏维埃政府。

三、结果

1.《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2.《和平法令》:

建议各交战国不割地不赔款,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土地法令》:

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

4.苏维埃政权建立:

选举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表明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四、意义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易错提醒]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此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它是十月革命的准备。

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因为它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核心问题 综合认识俄国十月革命

史料一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①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②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

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史料二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

③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

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决议》

(1917年8月)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俄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①“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俄国革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史料二:

俄国革命方式的变化

③“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当时俄国已发生“七月流血事件”,革命方式由和平过渡发展为武装斗争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说明列宁最初主张夺权的方式。

结果如何?

[提示] 方式:

和平夺权。

结果:

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2)史料二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什么现象,这两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

[提示] 现象:

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史论归纳

综合认识俄国十月革命

(1)一个过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四个变化

①政权:

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

②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③革命策略:

和平夺权→武装起义。

④国家性质: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3)四个特点

①理论角度:

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单独取得革命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②革命道路:

革命由中心城市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

③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④革命方式: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这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4.列宁说:

“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据此可知,列宁认为(  )

A.俄国参加一战引发了二月革命

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C.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D.一战前夕的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

A [一战激化了沙皇俄国社会的固有矛盾,成为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故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的曲解;C项与材料论述无关;D项的说法在材料中缺乏依据。

]

5.(2017·扬州模拟)彼得格勒爆发了罢工暴动,原因是运输工具不充足,从而导致了食品和燃料的极度缺乏。

沙皇当局命令军队前去维持秩序,但士兵们却同示威者亲近起来。

以上材料反映的事件引发了(  )

A.彼得格勒起义  B.二月革命

C.七月流血事件D.四月提纲

B [材料中有“沙皇”,所以罢工暴动引发的是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B项正确。

]

6.(2017·金华十校联考)2012年版俄罗斯普通学校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

它们不矛盾主要表现在(  )

A.努力实现和平民主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A [1917年俄国革命是由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社会矛盾而引发的。

因此,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都是为实现和平民主而奋斗,故A项正确;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是二月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是十月革命的要求,故D项错误。

]

主题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主题立意]

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的历程。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革命性,逐渐成为时代的先进思想;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政治斗争、暴力革命的特点,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推动了人类文明演进的进程。

[知识交汇]

1.综合认识巴黎公社

(1)两大矛盾看原因:

民族矛盾(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普鲁士大军压境)与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要解散国民自卫军的武装——直接原因)。

(2)两大措施看性质:

政权建设(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和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经济措施已经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些措施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

(3)两大败因看结果:

主观:

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农民;客观: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力量强大,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

(4)两大经验:

坚持暴力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5)两大教训:

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必须尽力巩固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比较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异同

比较项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不同点

革命

领导者

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自发斗争

无产阶级政党

革命结果

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最后失败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革命影响

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开辟了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相同点

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革命方式

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革命背景

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与阶级矛盾尖锐有关

本讲全国卷命题情况分析

考纲

考题统计

情境创设

相关考点

《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

2012·全国卷·31

毛泽东1920年致信朋友说到“俄国式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011·全国卷·28

巴黎公社发布的文告

巴黎公社

把握高考规律 领悟高考真谛

真题实战

解题支招

(2011·全国卷)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

“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材料的主旨就是让农民摆脱原有的剥削关系,强调让“乡下劳动者”得利,其意图即可明显得出

[答案解析]

D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是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以摆脱政治孤立被动的局面,故选D项。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工人建立的政权,排除A项;巴黎公社没有实行工农联盟,B项错误;根据“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可知,C项与材料明显不符。

]

演练仿真模拟 明确高考趋向

1.法国元老院为表彰拿破仑的功绩,宣布用法国军队在历次战役中缴获的1250门大炮为原料,熔化后铸成凯旋柱,耸立在旺多姆广场上。

1871年,巴黎公社作出决议拆毁凯旋柱。

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向往和平反对争霸战争

B.与资产阶级政权针锋相对

C.反对政府宣扬个人崇拜

D.受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影响

A [根据材料中凯旋柱是用法国军队在历次战役中缴获的大炮为原料,熔化后铸成的,体现了法国对战争的崇尚,而巴黎公社决定拆毁凯旋柱,说明其向往和平,故A项正确。

]

2.(2017·昆明模拟)1913年,俄国大工业和铁路系统的产业工人达350万,它大多集中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中,占无产阶级总数的54%,而同时期美国、英国、法国的占比分别为33%、27%、11%。

据此可知,俄国(  )

A.垄断资本发展程度较高

B.无产阶级集中程度较高

C.城市化程度超过美英法

D.工人的总量超过美英法

B [根据材料中俄国与美、英、法等国的大工业和铁路产业工人的比较,可知俄国无产阶级多集中于俄国大工业和铁路系统的产业,说明无产阶级集中程度较高,故B项正确。

]

3.“9月,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连续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列宁提出上述主张主要是基于(  )

A.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质

B.俄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局面

C.革命已失去和平发展的可能

D.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了大量武装

C [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示威群众,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七月流血事件”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与材料中“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相符,故C项正确。

]

4.(2017·黄冈质检)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

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

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宫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

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  )

A.赞扬列宁的英明决策

B.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

C.证明敌人的凶恶顽固

D.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C [军事革命委员会称彼得格勒起义者是和平占领冬宫的,但是苏联官方坚称发生了激烈战斗,在这个细节上存在巨大差别,只能解释为苏联政府的政治需要。

这一做法与赞扬列宁的英明决策无关,故A项错误;这一做法与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无关,故B项错误;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形势下,要充分证明敌人的顽固与凶恶、不会轻易放弃权力,最好是捏造出激烈战斗的场面,故C项正确;苏联政府掩盖了历史真相,故D项错误。

]

5.(2016·宜春二模)在农民土地问题上,1917年8月前,布尔什维克尽管支持农民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但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

6月,社会革命党把平分土地写进了自己的党纲,遭到了布尔什维克的强烈批评。

但到8月底,布尔什维克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

这反映了当时的布尔什维克(  )

A.在土地问题上缺乏成熟的考虑

B.试图削弱其他各党派的影响

C.真正重视农民问题和粮食问题

D.意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A [根据材料中“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到“接受平分土地”,并“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说明布尔什维克就农民土地问题缺乏成熟的考虑,故A项正确。

]

运用多元史观解读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史观应用]

[理论阐释]

新史观是新课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也是新课标高考汲取学术界前沿研究成果的体现。

文明史观以人类文明的发展及人类自身的文明化历史为基本线索;全球史观主要强调的是人类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近代化史观以突出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社会史观强调关注人类生存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重大历史现象是深化思维、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运用点拨]

1.运用多元史观解读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

(1)革命史观: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明史观: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4)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2.深度解读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革命,它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1)十月革命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直接援助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促进和加强了中国革命与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联合,使中国革命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援助。

特别是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对被压迫民族采取了和平、友好的政策,它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2)十月革命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启准备了条件。

(3)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先进分子创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