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7710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 物态变化.docx

物理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课后习题word版第3课时物态变化

第3课时 物态变化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19·四川广安中考)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B.有风的天气,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

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D.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会低于0℃

答案D

解析衣服里的冰升华成了水蒸气,所以冰冻的衣服干了,故A不合题意;有风的天气,空气流动快,加快了人身上水的蒸发速度,液体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使刚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故B不合题意;潮湿的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故C不合题意;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故D符合题意。

2.(2019·天津中考)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

这主要是因为酒精(  )

A.凝固放热B.升华吸热

C.液化放热D.蒸发吸热

答案D

解析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凉的感觉,是因为擦在手背上的酒精蒸发时,从手背上吸热,使手背的温度降低。

3.(2019·四川乐山中考)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  )

答案D

解析壶口附近的“白气”是壶中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铁块熔化成铁水,熔化过程放热,故D符合题意。

4.(2019·四川德阳中考)对下列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C

解析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C正确;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5.(2019·海南中考)用三维打印(也叫三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

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凝固B.升华和凝华

C.汽化和液化D.液化和凝固

答案A

解析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是由固体变成液体,属于熔化过程;液态钛合金再定型成为镜架,是由液体变成固体,属于凝固过程。

故应选A。

6.(2019·四川自贡中考)右图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答案C

解析甲物质温度一直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

分析图像可知,乙的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错误。

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乙物质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7.(2019·四川成都中考)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他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据此作成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    (选填“会”或“不会”)汽化。

 

答案不变 会

解析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不再沸腾,但蒸发不会停止,蒸发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进行,故水还会汽化。

模拟预测

1.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答案D

解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A选项说法错误;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B选项说法错误;由题图可知,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C选项说法错误;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故正确的选项是D。

2.下图所表示的物理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答案D

解析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樟脑丸消失是升华现象;冬天玻璃上的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冰棒冒“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3.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答案B

解析给头发吹热风,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

4.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

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凝固,后升华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D.先凝华,后升华

答案B

解析刚进教室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使眼镜变得模糊;然后随着眼镜温度的升高,小水珠又蒸发变成水蒸气,眼镜重新变得清晰;即整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汽化,故正确的选项是B。

5.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如图所示,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凝固

答案C

解析污水中的水首先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塑料外罩液化为小水珠,水珠越聚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里。

6.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0℃,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0℃。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答案C

解析病人甲的体温是38℃,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柱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的体温计测量乙的体温时,若乙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体温计液柱不变化,仍为38℃;若乙的体温高于38℃,液柱会上升,示数大于38℃。

所以,测量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时,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不可能高于38℃,故C正确。

7.某物质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min时物质温度是48℃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物质的初温是40℃,BC段表示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这是一种晶体,选项A、C说法正确;CD段是液体吸热升温的过程,选项B说法错误;加热5min时,该物质还没有熔化完毕,此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时物质的温度是48℃,故选项D说法正确。

8.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A

解析冰的熔点是0℃,加入盐后,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说明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直接凝华而成的。

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冰的熔点是0℃,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A选项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选项正确;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储存在钢罐里的,C选项错误;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舞台上的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D选项错误。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答案B

解析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灯丝升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形成的,故选项A正确;大雾逐渐散去是液态小水滴吸热汽化,选项B错误;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时,由于水银凝固而无法测温度,选项C正确;夏天从水中上岸的人由于皮肤上的水蒸发吸热,人会感到冷,选项D正确。

11.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

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答案C

解析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A、B、D错误,C正确。

12.(多选)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4min时,水开始沸腾

B.在t=4min到t=6min的过程中,水不吸热

C.在t=6min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D.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

答案ACD

解析如题图所示,水的初温是90℃,水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在第4min和第6min之间,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100℃不变,所以水从第4min开始沸腾,实验时水的沸点是100℃,在第6min之后继续给水加热,水还是处于沸腾阶段,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100℃不变。

13.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

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    (选填“密度”“质量”或“内能”)在增大。

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

 

答案热胀冷缩 内能 32

解析

(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物体的质量,质量大小与温度无关;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在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

温度升高,水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ρ=

可知密度变小;

(3)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2℃,数值自下而上变大为零上,由题图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示数为32℃。

14.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固体甲第6min的状态是        ,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的区别是        。

 

答案固液共存 甲有熔点,乙没有熔点

解析由题中图像知,乙在整个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是非晶体;甲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甲是晶体,熔点为48℃;从第4min到第8min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

15.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所示)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

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

汤汁是蒸汽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答案放热 液化

解析汤汁是蒸汽液化形成的,在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16.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      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也不会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答案水蒸气 凝华 会放热 内侧

解析干冰升华吸热,使铝罐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铝罐时,会凝华成小冰晶(霜)。

寒冬,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车窗时,会放出热量,从而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车窗的内侧。

17.右图为节目演出时利用干冰营造出来的舞台效果,使表演者如同身处仙境,“烟雾”缭绕。

请利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使舞台产生“烟雾”缭绕现象的原理。

答案“烟雾”缭绕现象的原理: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解析舞台上要出现白烟雾,就要喷洒干冰,也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升华,升华要吸收热量,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雾”。

18.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填字母)。

 

A.水蒸气      B.小水珠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

 

答案

(1)慢 

(2)停表 (3)B (4)15

解析

(1)采用水浴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观察和及时记录各时刻的温度;

(2)除了题图甲所示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3)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4)由题图乙可以看出,萘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5min结束,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

19.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的测温物质为    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

 

(3)如图乙所示,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

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答案

(1)热胀冷缩 水银

(2)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

(3)96 98

(4)如图所示

解析

(1)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

(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清示数。

(3)由题图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

当温度到达98℃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温度不变时即为沸点,此时吸热温度不变。

(4)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