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7990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docx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知学问都从活人做出,学问之背后则必然有其人之存在。

但人不易知,各人有各人的天赋不同,智慧不同,境界不同,性格不同。

如欧阳修与司马光两人同是北

宋大史学家,因其人之不同,而史学上之造诣与精神亦不同。

诸位治史学,不懂得所谓史学家其人,试问如何做得一史学家?

读古人书,须能如面对亲觌,心知其人。

懂得了古人,像活生生地在我面前,我才能走进此学术园地。

此所谓“把臂入林”,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

也只有如此,才能了解到古人之血脉精神,以及他们间学问之传统源流。

自己才能参加进此队伍,随着向前。

否则读书虽多,所得仅为一堆材料,只增长了自己一些意见。

古人是古人,传统是传统,与我全不相干。

如此般做学问,尔为尔,我为我,各自拿到一堆材料,各自发挥一套意见,在人与人间,则绝无关糸,绝无内在精神之传递与贯彻,交流与影响。

此种学问,其实全是假的,并非真学问。

诸位今日治学,多蹈此弊,在学术传统上尚无知识可言,而尽忙着找材料,创意见,想自己出锋头。

那实在要不得!

讲学问则必讲其源流承接,此中有人之与人之精神血脉,务要臻于“意气相投”境,此是学问入门后之事。

徒知读书,只如听说话。

听人说话,却不知那说话的人。

读人所著书,却不知那著书的人,如此则仅成为死学问,死知识,只是一堆材料。

如欧阳永叔与王荆公,其文皆学自韩昌黎,但欧、王两家文字精神意趣各不同。

我们读韩、欧、王三家文,应能分别出此三家之异在何处、同在何处。

欧、王两家之学韩,各由何处入,又各由何处出。

应能从此三家文字“想见其为人”。

应使韩、欧、王三家之精神笑貌、意兴情趣,历历如在目前。

虽在我口里说不出,却要在我心里深深确有此想象。

又如读晚明三大儒著作,也须从其著作透过去了解其为人。

于此三家之面目精神各不同处,须能活泼如呈现在我目前。

当知学术有血脉,人物有个性,一家是一家,一人是一人。

若不能明白分辨出,即证对彼无所知。

学问到此境界,始能与古人神交于千载之上。

否则交臂失之,当面不相识,只听人闲说话,哪里是学问!

我们的先一步是从别人之心来启发自己之心,此即上面所讲“从前人之功力来启发我之智慧”之一项。

现在所讲则是要以自己之心来证发前人之心,即是“以自己之功力来体会前人之智慧”之一步。

此一步工夫较难,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寻。

诸位当知,一本书之背后,有此一个人。

一门学问之背后,有此一位专门名家之学者。

学问倘至此步,始可谓懂得了做学问。

到此已是“升堂”境界,已能神交古人,恰如与古人周旋揖让于一堂之上,宾主晤对,情意相接,那是何等的欢乐愉快呀!

上述第一步是“从师治学”,现在第二步是“升堂”了,乃是“从学得师”。

如此,才能说有了师承,才不是跟着前人走,而是与前人同道而行。

诸位今日一心只是要创造,却不在想从师受学,从学得师。

也不是要与人同道,只是想前无古人,别创一格。

如此用心,则决非所谓学问之道。

【注释】觌(dí):

1.见;相见。

2.观察,察看。

3.显示,显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学问,既要研究学问,又要研究做学问的人,如果对做学问的人缺乏应有的认识,缺乏心灵上的对接,便不是真学问。

B.“把臂人林”是说阅读他人学问之书,犹如面对写书人,真切感受其人。

唯其如此,方能领略其掌问的真谛。

C.作者认为如果治学者不关注做学问的人,就会对古人的血脉精神了解不足,缺乏内在精神上的传递与交流。

D.单纯阅读书籍只会获得一堆材料,增加一些见识,难以让自己与他人的学问融汇,因此做学问时阅读的作用并不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以欧阳修与司马光两人的比较为例,证明做学问的人在智慧、境界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其所做学问的差异。

B.“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作者如此言说的目的是要启示读者重视“把臂人林”精神的践行,最起码自身要感到心知其人。

C.做学问达到“升堂”境界,就像与古人周旋揖让于一堂之上,宾主晤对,情意相接,作者以此来阐释古今之人的彼此尊重,注重礼节。

D.欧阳修、王安石都学习韩愈,但三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作者以此例意在证明讲学问既讲源流承接,也应研究做学问人的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术有血脉,不单指学问的相连相成,也指人与人精神上意气相投,阅读古人治学之著作,要真切感受治学者的面目精神。

B.做学问到达“从学得师”这一步,便能与古人神交,有了师承,与前人同道而行。

这也是做学问需要追求的境界。

C.所谓“从前人之功力来启发我之智慧”,就是从别人之心来启发自己之心,要想有此工夫,则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寻。

D.在学术传统上无知识,就忙着找材料,一心要创造,要出锋头,只想显示个性,不想从师,作者认为这绝非做学问之道。

二、古诗文阅读(42分)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4~9题。

(23分)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

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B.曾日月之几何(多少)

C.披(分开)蒙茸 D.攀栖鹘之危(危险)巢

5.选出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3分)

A.予乃摄衣而上     B.履巉岩,披蒙茸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掠予舟而西也

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

A、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B、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C、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D、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来源:

学.科.网Z.X.X.K]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来源:

Z§xx§k.Com]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8.下列文学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B、唐宋八大家即“唐宋八大散文家”。

包括:

三苏、韩愈、欧阳修、柳宗元、王安石和曾巩,其中韩愈和欧阳修属于唐代人。

C、苏轼是豪放派词作的开创者,在词作上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D、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罹乌台诗案后被贬到黄州,这年秋冬数次浏览赤壁,写下了多篇诗文,以《赤壁赋》、《后赤壁赋》及《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9.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3分)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奇士:

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

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

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以及英雄孙权的风流往事都随岁月消失一去不返了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在战场上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罗芸香

大清早,罗芸香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小林就凑过来说:

“芸香姐,卖咸菜的柳婶出事了。

罗芸香一惊:

“出啥事啦?

小林说:

“前天晚上,柳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罗芸香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柳婶摆摊卖咸菜。

小林又说:

“前天上午柳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

听说柳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罗芸香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柳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罗芸香说说话,聊聊天。

有时买菜的人多,罗芸香忙不过来,不用招呼,柳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罗芸香就把柳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

“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柳婶,二来把柳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罗芸香就从小林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柳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柳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罗芸香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罗芸香说:

“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柳婶借钱的事?

罗芸香说:

“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

“你现在不提,万一柳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罗芸香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

你就肯定柳婶救不过来?

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

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柳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柳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罗芸香吼:

“钱呢?

柳婶的女儿还你了吗?

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罗芸香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

罗芸香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

男人说:

“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

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罗芸香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

“你有完没完?

不就六百块钱吗?

是个命!

就当柳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

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罗芸香卖完菜回到家。

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

罗芸香呆了,诧异地说:

“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

“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罗芸香看着男人说:

“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

“是柳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

“你自己看嘛。

罗芸香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信中写道:

“芸香姐,实在是对不起了。

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

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

根据时间推断,

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

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

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

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

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罗芸香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罗芸香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B.小说以柳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C.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柳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D.发生在罗芸香与柳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E.罗芸香刚从市场接菜回来,小林就急忙告诉她柳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柳婶女儿要钱,说明小林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在刻画罗芸香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三次写罗芸香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媒介融合时代重提“内容为王”,意味着用海内外更大快人心的话语方式和呈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②记得少年时代从父亲手中接过这位家族先辈译著时,年少的我如饥似渴地吞吐着书中的文字,含英咀华的幸福感扑面而来。

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目前当务之急是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解除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后顾之忧。

④多少人溜之大吉,只为见到爸妈、吃一口家乡菜;多少人为了一张车票过关斩将,只为了一个字——家。

⑤中国的人口发展轨迹与韩国、日本相似,只不过滞后10—20年,我们应当研究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⑥我们要按照改革方案,走出驾轻就熟的陶醉,打破坛坛罐罐的迷恋,摆脱得失进退的忧心,勇敢投身这场引领未来的变革。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⑤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是防止冲破道德底线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需要。

B.公众对信息公开有巨大需求,政府制定的政策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否则,才不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C.人们只在乎“女排精神”,甚至开始下一届东京奥运会的卫冕,只有郎平清楚,中国女排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D.周有光一生经过了晚清、北洋、民国和新中国四个时代,有人将他看做百年中国的—个缩影,更有人戏称他是“四朝元老”。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复兴华夏文化,①文化复古,②文化更新;③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④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

⑤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⑥向国际现代文化的康庄大道勇敢前进。

这就是当前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A.

并非

而是

既要

也要

同时

并且

B.

不是

而是

不是

而是

/

同时

C.

既要

也要

不是

而是

并且

甚至

D.

既要

也要

既要

也要

同时

/

 

16.下面是某校新生入学报到流程图,请用文字转述新生报到流程,要求简洁、明了。

(5分)

答: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个缘于爱的设计的故事。

台湾女孩姚彦慈从小跟着外婆长大,对外婆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外婆却因失智症而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连吃东西都变得相当困难。

根据这一点,姚彦慈设计出了专门给失智老人使用的餐具。

为了让自己的设计考虑到老人的每一处用餐需求,她每个星期都去老人院陪老人们吃饭,并拍下他们用餐的视频,一遍又一遍地研究,力争在每一个细节处体味他们的需求。

最终,她用了四年的时间,设计出了这套餐具,让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也能好好地、有尊严地吃上饭,她的设计也拿下了2014年比赛头等大奖。

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哪一点更能打动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因此做学问时阅读胡作用并不大“强加因果,从文中”徒知读书……只是一堆材料”可知做学问时不能仅仅是读书。

2.C(理据关系表达不准确,要说明的不是“古今之人的彼此尊重,注重礼节”,而是一个人真正有了学问之后的精神愉悦。

3.C(根据原文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寻”的是“以自己之功力来体会前人之智慧”这一步,而不是“从别人之心来启发自己之心”这一步。

4.D (应解为“高”)

5.C

6.A(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7.A(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间草木,景色是“峭拔”,而非“清幽”。

8.B(韩愈和柳宗元属于唐代人,其余皆为宋代人。

9.

(1)译:

有客人却没有美酒,(即使)有美酒也没有菜肴,月光明亮,晚风清爽,怎么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

(采分点:

“如……何”,意为“对……怎么办”,“白“在这里是”明亮“的意思,1分,句意1分)

(2)译:

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声呜呜的样子:

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采分点: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1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1分,“不绝如缕”1分,舞、泣,使动用法,2分)

10.

(1)AC(A项,“儒雅谦恭”有误;C项,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A项3分,C项2分)

(2)①壮志难酬。

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

②迟暮悲伤。

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

③孤独寂寞。

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每点2分)

11.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12.

(1)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B项3分,D项2分,A项1分,C项E项不得分。

A项“罗芸香的丈夫……世故圆滑、反复无常”的表述不当。

罗芸香的丈夫之所以耿耿于怀,是因为一家人生活艰苦,六百元钱对他们而言不是小数目。

后来柳婶女儿寄过来一千元钱以及借房子给罗芸香一家人住,丈夫的反应是“挠挠头”“嘿嘿一笑”,主动做饭,应是感悟到人间真情,对自己以前的想法

和行为感到羞愧和内疚。

C项“精明”用语不准确,“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于文无据。

E项说小林“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错误,小林得知柳婶重病住院,劝罗芸香向柳婶的女儿要钱,只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且只是对罗芸香进行劝说,“鼓动”的说法不准确。

(2)第一问:

明线是罗芸香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柳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第二问:

①设置柳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

主人公的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构思的妙处。

小说的主人公是罗芸香,故事情节也是围绕罗芸香借给柳婶钱,看病人不提钱,为钱与丈夫产生矛盾,收到柳婶女儿的信和钱来展开的。

所以明线是罗芸香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

而另一条线索则是柳婶借钱、记账、住院、去世,女儿还钱感恩。

虽然柳婶母女还钱为暗线,着墨不多,但还是表现出了她们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而在表现罗芸香一家因借钱而引发冲突的同时,将罗芸香朴实善良、善解人意、做事有原则和柳婶母女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明暗线交织,使故事情节更为集中紧凑,也更突出了罗芸香这一人物形象。

(3)答案 ①朴实善良。

听说柳婶的不幸后

,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

②善解人意。

见柳婶的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

③做人有原则。

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结合文本分析。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与其他人物的对比入手。

柳婶重病住院,小林想到的是让罗芸香向柳婶的女儿要钱,而罗芸香想到的却不是要钱,她整整一上午都提不起精神,不时地想起往昔与柳婶交往的点滴。

到医院探望柳婶时,她买了一大兜水果,并不提柳婶借钱一事。

这些都表现出她的朴实善良。

在医院见柳婶的女儿伤心,她不顾丈夫多次提醒,绝口不提还钱的事,可以看出她的善解人意。

此后对丈夫的唠叨,能忍则忍。

而从对罗芸香的不多的语言描写“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啥人啊!

”“你有完没完……成了吧?

”可以看出,罗芸香虽挣钱不易,生活艰苦,但做人有自己的原则,绝不会为了钱而伤害情义,对丈夫过分的行为也据理力争,绝不退让。

(4)答:

具体分析:

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