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8502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

思品教案-助人为乐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助人为乐是高尚的品德。

  2、懂得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提倡的道德风尚。

情感

  1、对别人的困难或不幸加以关心和同情,并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而感到高兴。

  2、愿意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行为

  1、主动关心和热情帮助周围的人。

  2、为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和报答。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第一单元第三框“助人为乐”而设置。

基本要求中提出:

要使学生“知道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品德。

结合实例说明提倡助人为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本课是使学生在低中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

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提倡“助人为乐,一人有难大家帮”的道理。

使学生懂得应当主动帮助周围的人,积极参与社会上助人为乐的公益活动。

一个人应当有同情心,把能为别人解除困难当作自己的快乐。

教法建议:

  1、通过本课教学,要讲清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同样是帮助人,但不同的人,助人的动机不尽相同。

只有真正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去帮助解决,并从中感受到快乐,才是助人为乐。

这种“乐”是无私的,是与他人的“乐”融为一体的,因而也是高尚的。

  2、教学中要结合具体实际,讲清:

在社会上提倡发扬社会主义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的意义。

可以结合劳动模范李素丽的事迹,突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关系。

  3、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树立榜样,既要有学生身边的榜样,还要有象雷锋这样真正具有助人为乐崇高品质的典型。

 教学设计示例

认知

  1、知道助人为乐是高尚的品德。

  2、懂得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提倡的道德风尚。

情感

  1、对别人的困难或不幸加以关心和同情,并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而感到高兴。

  2、愿意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行为

  1、主动关心和热情帮助周围的人。

  2、为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和报答。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小学生活已经六年了,在这六年中你参加过那些捐资济困的活动?

你对此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认识处在困难中的人是十分需要别人帮助的,看到别人在你的帮助下,解除困窘,自然心里十分高兴。

  2、说一说,你自己遇到过困难吗?

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让学生体会处在困难中人的心情。

  小结: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帮助过别人,同时也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

像这种,在帮助了别人以后,心情愉悦,不图表扬与报答,就是助人为乐的表现。

  板书课题五助人为乐

二、结合事例、启发明理

  1、出示雷锋的画像,简介雷锋。

  雷锋(1940-1962)湖南长沙人,7岁失去父母成为孤儿。

湖南解放后,他分得了土地,被政府送进学校读书。

1956年高小毕业后,在乡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望城县委当通信员和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

1957年加入共青团。

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

1961年升任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年仅23岁的雷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艰苦朴素,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

同年3月,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周恩来总理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雷锋的故事吗?

  2、录音故事《雷锋雨夜送大嫂》,同时出示雷锋帮助大嫂的图片。

  提问:

大嫂遇到了哪些困难,大嫂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艰难处境中的人,是十分想得到别人的帮助的。

  2、雷锋看到此情此景,心中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不认识大嫂,雷锋心中却那么不安?

  (引导学生体会,助人为乐的人能够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发自内心地愿意帮助别人。

  小结:

雷锋虽然并不认识大嫂,但是,当他看到别人有困难,就想自己遇到困难一样。

他把别人的困难、不幸,当作自己的困难、不幸,发自内心地想帮助别人。

  板书:

同情、关心有困难的人

  2、雷锋是怎样做的?

  (引导学生从雷锋的做法中体会,雷锋一心为别人解决困难)

  小结:

雷锋与大嫂素不相识,看到她有困难毅然帮助解决。

同时雷锋帮助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与报答,不要求得到任何报酬。

这就是助人为乐的表现。

  板书:

不图表扬与报答

  4、雷锋做好事,既不图表扬,也不图报答,那么他是怎样想的呢?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小节,理解雷锋帮助别人时的思想境界。

  小结:

雷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认为自己是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当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帮他人之所需。

满腔热情地帮助有困难的人,把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看成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助人为乐。

板书:

帮助别人感到欣慰与快乐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其实在我们今天生活中,像雷锋这样助人为乐的人是很多的。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在课外收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知道的,助人为乐的故事。

  (学生讲述自己收集的李素丽、徐虎、朱伯儒等人的故事。

从而懂得,助人为乐的人在生活中,处处受到人们的尊重。

  2、你知道,我们班上也有不少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

谁能讲一讲。

  (意在通过学生身边好人好事,使学生懂得,只有那种主动做好事,并且不图表扬和报答的人,才是助人为乐的人。

  小结:

雷锋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但是他的一言一行,仍然在鼓舞着我们,他那助人为乐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我们一定要把雷锋的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

四、运用观点、辨析练习

  3、想一想,下面这些同学,谁做到了助人为乐。

  投影出示:

课后评议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那种真正处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帮助去解决,并从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当中感受到自己的快乐与欣慰的人,才是助人为乐的人。

  (答案:

主要从行为动机上加以指导。

在评议时,应该肯定这些同学能帮助人是好的,但助人的认识水平是有层次差异的。

宋辉、张民、李东三个同学的想法虽然不算大错,但他们助人的目的或者是为了表扬,或者是出于互利的考虑,或者迫于舆论的压力,不是真正出于对同学的关心,因此没有做到助人为乐。

陈峰是出于对同学的关心而助人,他所以感到高兴不是因为受到表扬或从对方得到了什么好处,而是由于自己给同学解决了困难。

这是助人为乐。

  4、请班上助人为乐的人,讲一自己在做好事时的想法。

(学生运用观点,评析自己的做法,找到自己所作所为,与助人为乐的差距。

从而提高思想认识,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升。

  5、谈一谈,你自己是怎样为他人做好事的。

自己当时想些什么。

对照观点,谈谈认识。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行为,从助人为乐的高度,去认识自己,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小结:

我们少年儿童,从小要学习雷锋,处处为别人做好事,并且要不图表扬,不图报酬,培养自己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质。

  板书:

从小时,从小事,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

五、读名言、结束全课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别人做点好事,这就是我的最大幸福和快乐。

                                  --雷锋

  一个高尚的人,应该把能为别人解除痛苦作为自己的幸福,能为别人创造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朱伯儒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做一做

  1、注意发现身边的人,他们有那些困难需要我们帮助。

积极帮助他们,并做到助人为乐。

  2、根据本班好人好事,自动编写各种文艺节目,召开一次《雷锋在我们身边》的主题班会。

  3、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更多的关于雷锋的事迹。

  4、办一期《雷锋事迹专刊》,介绍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

  5、与本小队少先队员商量一下,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为他人与社会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6、摘抄雷锋日记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且配上画。

教学目标

认知:

  1.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学习、做事马虎害处大。

  2.知道要从小培养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情感:

  1.对由于马虎造成的后果感到惋惜。

  2.愿意做学习、做事不马虎的好孩子。

行为:

  1.学习、做事认真、仔细,不马虎。

  2.做作业仔细看、仔细想、仔细写、仔细查。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好好学习”德目中“认真完成作业”的要求设置的。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常因马虎而抄错题、算错数。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因马虎做错事、耽误事。

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年龄小、能力差,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缺乏责任心,没有形成学习、做事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本课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渗透责任心的教育,使学生懂得马虎危害大,学习、做事时不能马虎,要认真、细心。

  课文是以小学生李钢在主题班会中的思想转变为线索展开的,意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轻视“小马虎”的问题。

课文重点强调了马虎的危害。

  第二自然段中提到“班会上,大家举出很多事例说明马虎的危害。

李钢很受教育……”课文没列举具体事例。

这样安排为师生联系现实举例留有余地。

教学中可进行补充,如医生把手术器械落在病人体内给病人带来痛苦,对身体造成伤害;邮递员投错信或遗失信耽误别人大事;由于忘关电门造成火灾等。

应通过多方面的实例,使学生懂得马虎危害大的道理。

  第三至七自然段,引用一艘宇宙飞船坠毁的真实事例,有力地说明“看错符号、抄错数”的小马虎仍然可造成巨大的危害。

  这部分课文应抓住以下几个情节进行分析和渲染。

  1.宇宙飞船坠毁的原因是由于忽略了一个数,可算是“小马虎”。

  2.一艘宇宙飞船坠毁,一位优秀宇航员牺牲。

“小马虎”造成的损失多么巨大。

  3.宇航员和小女儿告别时,告诫全国小朋友做事要认真,一定不能马虎。

这个血的教训说明从小培养认真、细心、不马虎的好习惯多么重要。

  4.故事讲完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在思考,李钢也在想着自己……说明这件事对大家的震动很大,认识到“小马虎”也有大危害。

  课文中没有明确写出同学们和小刚在思考什么,这样安排是留有余地,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思考,让他们谈出自己的感想、体会和认识,使“小马虎有大危害”的认识不仅“入耳”,而且“入脑”“入心”,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障碍。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做作业认真、细心,不马虎”。

在讲马虎的危害大时,应着重分析“看错符号。

抄错数、写错字”等,学习中的小马虎有什么危害。

导行时应着重指导学生做作业要认真,做到“四仔细”。

  2.注意渗透责任心的教育。

除了让学生认识到马虎危害大,还应激发责任感,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马虎现象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做到不马虎,首先要把自己要做的事放在心上,才能做到学习、做事不马虎。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不做“小马虎”

教学目标

认知:

  1.结合具体事例,懂得学习、做事马虎危害大的道理。

  2.知道应该从小培养学习、做事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情感:

  愿意养成认真、细心、不马虎的好习惯。

行为:

  1.把要做的事情放在心上。

  2.学习、做事时精神集中,认真、仔细、不马虎。

教学过程()

一、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马虎,并初步感知马虎的危害。

  1.演示动画“小马虎上学记”下载

  故事梗概:

松松,大家习惯叫他“小马虎”,这不,刚说着就起来晚了,胡乱抹了把脸,拔腿就往学校跑,可就是忘了拿书包,在跑往学校的路上,又跑错了路口,只得往回跑,终于到了教室门口,以致自不用说,见同学们指着他的脚大笑,原来慌乱中又穿错了鞋,你说马虎不马虎。

  2.提问:

(1)松松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2)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小结:

像松松这样,没把要做的事情放在心上,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就是马虎。

  板书:

马虎

  4.提问:

如果没有邻居小朋友帮林林把信捡回来会怎样?

  5.小结:

由于松松的马虎,不仅上课迟到,而且还穿错了鞋,引出学生大笑,耽误老师上课。

  6.提问:

在学习、生活中,你出现过马虎的现象吗?

由于马虎,带来什么麻烦?

  7.小结:

通过同学们所举的例子,我们知道了:

马虎不仅使事情做不好,还会带来麻烦,甚至会耽误事情。

二、分析课文事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马虎会造成大危害。

  1.过渡语:

有的同学会想,我只是有点儿小马虎,不会出什么大事。

有个叫李钢的同学原来也是这样想的,后来他的看法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李钢的故事。

  2.讲故事,演示投影片。

  (故事内容:

课文开头部分)

  3.提问:

同学们能举出同样的事例吗?

  (提示:

如果医生、飞行员等,做事马虎会怎样?

  4.学生举例。

  5.提问:

听了这些事例,你们有什么想法?

  板书:

  事情做不好,会误事

  6.过渡语:

听了这些事例,李钢也和你们一样,很受教育。

但是他觉得自己既不是医生,又不是飞行员,不会因马虎出什么大问题,只是平时在学习中看错符号抄错数,没什么关系。

可能咱们班同学也有这样的看法。

那么,在学习中看错符号、抄错数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7.讨论:

看错符号、抄错数对学习有什么危害?

  8.小结:

看错符号、抄错数,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而且影响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

  9.过渡语:

如果从小养成马虎的坏习惯,对今后工作有什么影响?

  10.讲故事,演示投影:

课文中宇宙飞船坠毁的故事。

  11.提问:

听了这个故事,李钢在想什么?

你们在想什么?

  12.小结(要点):

(l)抄错题、看错数,会影响学习成绩,影响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

(2)如果养成坏习惯,会给将来的工作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3)我们要从小养成学习、做事不马虎的好习惯。

  板书:

造成严重后果

三、树立榜样,明确怎样做到不马虎。

  1.结合上面的事例分析造成马虎的原因:

不把事情放在心上,不重视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认真,不细心。

  2.请学习、做事不马虎的同学说一说怎样做到不马虎。

  3.讨论:

他们是怎样做到不马虎的?

  4.小结:

学习、做事不马虎,应该把要做的事情放在心上,做事时认真、精神集中、细心。

做作业不马虎要做到“四仔细”:

做前仔细看题;做时认真思考;仔细写,别写错;做完作业要仔细检查。

四、复习巩固,总结全课,指导学生记住马虎的危害及怎样做到不马虎。

  1.复习巩固,讨论:

马虎对当前的学习有什么危害?

养成马虎的坏习惯有什么危害?

怎样做到不马虎?

  2.读一读:

读儿歌。

  3.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今后怎样克服马虎的缺点,培养不马虎的好习惯。

  4.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明确了不要小看小马虎。

小马虎会造成大危害。

学习、做事要有责任心,把要做的事情放在心上,认真、细心地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

板书设计:

一不做“小马虎”

  马虎危害大

  事情做不好,耽误事,学习受影响,工作受损失。

  《和平的卫士》教学设计

  一、活动的目标

  1、简单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

  2、了解解放军保卫祖国、热爱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实力

  3、指导解放军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二、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解放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每人准备一个“解放军的故事”

  3.准备解放军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当我们享受父母的关爱时,你可知道是谁在保卫着我们: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交流印象,初步认识解放军

  课下同学们收集了有关的解放军的资料,你对解放军有哪些了解?

  1 集体交流

  A、解放军包括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和其他技术兵种的合成部队,是一支拥有坦克、舰艇、飞机、原子弹、氢弹、导弹等现代化装备的军队

  B、解放军是从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发展而来的。

现在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他们的威武英姿,课件《军歌》

  (三)了解解放军在战争年代作出的贡献

  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成立以来,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使祖国得以解放。

你知道战争年代解放军的英勇事迹吗?

  (出示董存瑞、黄继光图)生介绍事迹

  师:

在战争年代,有成千上万个像董存瑞、黄继光这样的战士,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为了打败侵略者,为了我们今天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四)了解解放军在和平时期做出的贡献。

  师:

战争年代,解放军为了人民的事业英勇杀敌,在和平时期,解放军叔叔们又是怎样为保卫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地呢?

  学生:

学习故事《军歌响彻小汤山》

  (!

)自由读文

(2)谈体会

  (3)课件补充资料(李晓红资料)

  师: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没有枪林弹雨的洗礼,却有各种自然摘灾害的发生,当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处于危险时刻,人民解放军又是怎样做的?

  课件:

1998年特大洪灾中,百万雄师镇大江的情景。

  生 看课件,谈体会

  师:

哪里有重大灾情,解放军叔叔就出现在那里,再一次又一次的生死的考验中,都曾涌现过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你知道那些英雄人物?

那些感人的事迹?

  集体交流:

徐洪刚等人事迹。

  (五)解放军在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使祖国的和平卫士,而且也参加了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为世界的和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阅读:

“中国蓝灰部队在行动”

  交流感受

  师:

人民解放军日夜保卫着祖国的安全,保卫着我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

  (六)探究交流

  师: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面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献身的解放军,人民群众是怎样拥护解放军的?

  2小组讨论:

我们能为解放军叔叔做些什么?

  A、写一段赞美解放军的话。

  B、唱一首歌颂解放军的歌。

  C、花一幅美丽的画。

  D、跳一个欢快的舞蹈。

  E、写一封慰问信。

  3 师小结:

  一段段赞美的话语,一曲曲英雄的赞歌,一个个欢快的舞蹈,都是我们拥军的真实写照,中国人民解放军使祖国的钢铁长城,使现代化建设的保卫者,使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祖国不会忘记他们!

人民不会忘他们!

最后,让我们欣赏一首《咱当兵的人》,来表达对解放军的热爱。

 

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抵御外侮的事迹。

  2.知道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

  3.知道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情感:

  1.敬佩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行为。

  2.为中华民族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爱国主义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前教育大环境为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如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丛书,等等。

学校在德育的各渠道中特别注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德育工作主导渠道的思想品德课更是将爱国主义教育列为重要内容。

这些皆为上好本课的有利因素。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我国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事迹知之较少。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于合格人才的需要。

  本课与下一课《祖国的忠实儿女》为同一单元,从维护祖国的独立和尊严、报效祖国两个侧面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在三年级热爱解放军、知道一些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具体的爱国人物的事迹,让学生学习爱国人士的爱国精神,也为四年级第二学期学习《维护祖国尊严》一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法建议:

  1.本课题材带有历史性,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但应避免上成历史课。

  2.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掌握教学要点,激发爱国之情。

  3.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社会课、语文课、课外阅读及影视片中已获得的知识,来充实教学内容,理解本课要点。

教学设计示例

十一中国人民不可欺

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抵御外侮的事迹。

  2.知道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

  3.知道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情感:

  1.敬佩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行为。

  2.为中华民族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点:

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中学习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

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不甚了解,因此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难以理解。

教育过程:

一、看图导入,激发情感。

  1.出示挂图:

广东东莞市的石雕图。

  2.提问:

看!

图中有一座巨型石雕,你们知道这座巨型石雕坐落在什么地方吗?

  (它坐落在广东虎门)

  这座巨型石雕是有什么组成的?

(一双巨手和一杆被折断的烟枪)

  3.说一说:

  

(1)它象征着什么?

  

(2)它告示我们什么?

  4.小结:

  巨手象征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力量和中国人民不可欺的精神;被折断的烟枪象征着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行及最终失败的下场。

它告示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中国人民不可欺。

  板书:

中国人民不可欺

二.分析事例,进一步激情

1.提问:

  

(1)你们听说过林则徐这个名字吗?

  请同学简介林则徐

  老师补充介绍林则徐

  

(2)你们听说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吗?

  请同学把知道的讲一讲

  (3)鸦片是什么东西?

2.小组交流:

  英国强盗为什么要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

  小结:

  鸦片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毒品,它使无数中国人因染上毒瘾而丧失劳动力和战斗力;英国强盗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是要掠夺我国的钱财,使我国陷入为难之中。

3.重点讨论:

  林则徐为什么要在虎门销烟?

  小结:

  一是由于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使无数中国人丧失了劳动力和战斗力;二是由于鸦片的倾销,使中国大量白银流失,正像林则徐给皇帝上书中所言:

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国不富、民不强就要受欺负。

这也正是林则徐到虎门销烟的重要原因。

4.说一说:

  林则徐奉命出任钦差大臣后,在广州是如何禁烟的?

  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

让我们一起看看林则徐到虎门禁烟、销烟的录像。

  布置任务:

  仔细观察销烟场的整个气氛:

销烟场的布置,林则徐的神情、动作,士兵、群  众的神情和动作。

5.师生看录像

  思考:

看了录像,自己有什么感想?

  小组交流:

  说说虎门销烟的经过?

  当时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为什么销烟能够大快人心?

  板书:

长中国人志气

  灭侵略者威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