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8589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王位世袭制

(1)背景:

约公元前____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2)建立:

禹死启继,王位世袭制取代了________,“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3)特点:

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__________。

2.行政管理制度

(1)中央制度:

商朝中央设有____、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制度:

地方封侯、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2.主要对象:

________、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推广:

武王死后,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度。

4.内容

(1)周王把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义务:

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____________、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权利:

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5.影响

(1)在分封制下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________—诸侯—________—士”。

(2)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3)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6.瓦解

(1)原因: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________。

(2)瓦解:

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________,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

为了加强_______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

宗法制是用____________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

(1)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

(2)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________。

(3)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4)大宗可以命令和________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4.影响:

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______________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知识点一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

2.商朝时,下列官员可与商王一起掌管政务的是(  )

①侯 ②伯 ③相 ④卿士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知识点二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3.西周时大行封邦建国,其分封的主体是(  )

A.功臣B.归顺的殷商旧族

C.姬姓亲族D.夏商国王的后裔

4.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这种制度叫做(  )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

C.宗法制D.嫡长子继承制

5.西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不可以在自己领地内(  )

A.建立武装B.设置官员

C.征派赋税D.私铸九鼎

6.“幽王烽火戏诸侯,可怜列国奔驰苦”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  )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度D.王位世袭制

知识点三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7.《说文解字》解释说:

“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8.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

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

A.女儿B.大儿子

C.二儿子D.三儿子

9.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  )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为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10.2011年4月5日上午,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聚集在黄陵县黄帝陵前,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

C.皇帝制度D.郡县制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

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材料二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所说,这种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二回答分封制对西周政权起到什么作用?

你认为后世统治者可以效仿西周分封治国吗?

请说明道理。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左传·桓公》

材料二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

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附周亚夫传》

请完成:

(1)材料一、二所描述的现象都与西周时期盛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密切相关,这一制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所反映制度的规定,如果周亚夫的长兄健在,他有资格继承周勃的爵位吗?

 

(3)上述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知识清单

一、1.

(1)2070 

(2)禅让制 (3)兄终弟及

2.

(1)相

二、2.王族

4.

(1)土地 人民 

(2)镇守疆土

5.

(1)天子 卿大夫

6.

(1)独立性 

(2)衰弱

三、1.分封制

2.父系血缘

3.

(2)大宗 (4)约束

4.垄断和特权

对点训练

1.D [商朝建立后王位不仅是父子相传,有时也可以兄终弟及。

]

2.D [可用排除法,侯伯为地方官吏,排除①、②。

]

3.C 4.B

5.D [由分封制的内容可知,A、B、C为诸侯的权力。

]

6.A 7.D

8.C [根据嫡长子继承制,有权继承王位的为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大儿子。

]

9.C [大宗、小宗是相对的,无论周王、诸侯、卿大夫等都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凡嫡长子皆被认为是大宗。

]

10.B

综合运用

11.

(1)西周分封制。

(2)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统治。

(3)作用:

巩固了西周对占领区的控制,建立起了一套比商代方国制度更加紧密、关系更加明确的制度。

不能。

血缘关系不能维持长久的政治关系。

12.

(1)宗法制。

 

(2)没有。

(3)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巩固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在历史上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思考:

从《史记·殷本纪》的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答案 制定国家制度;辅佐国王的儿子和孙子;放逐暴虐无道的国王。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答案 

(1)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觐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2)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岳麓版必修1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

(1)起止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2)政治制度:

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

(1)起止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2)政治制度:

内外服制度。

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制度特点

①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②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二、封邦建国

1.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国,史称西周。

2.分封制

(1)概念:

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2)目的:

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3)概况

①分封对象:

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

②分封内容:

土地、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③诸侯义务:

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等。

(4)影响

①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

②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深化拓展] 关于分封制中的受封土地问题:

“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交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

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1.宗法制度

(1)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特点:

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3)内容

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③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4)作用

①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③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易混易错] 不可误认为宗法制只适用于周王室同姓之间。

宗法制度不仅应用于周室的同姓间,而且和异姓诸侯间也有关系。

周制,同姓不婚,而异姓互为婚姻。

所以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

2.礼乐制度:

即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主题一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

(1)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既有宗室姻亲、功臣,也有古代帝王后裔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

(2)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3)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必须承认天子的权威,承担必要的义务。

(4)层层分封,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1)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周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2)它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3)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基础。

(4)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材料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上述材料反映了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答案 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有先圣之后、前代之后、功臣谋士、同姓亲族等,其中,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图示西周分封制所形成的社会秩序

主题二 西周宗法制的内涵、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1.西周宗法制的内涵

(1)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划分大宗和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

(2)从血缘上看是兄弟关系,从政治上看是从属关系,形成“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权结构。

2.西周宗法制的主要特点

(1)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和分封制紧密结合,互为表里。

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

政权与血缘纽带、“国”与“家”密切结合,带有血缘部族色彩。

(3)大宗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大宗,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4)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3.西周宗法制的影响

(1)对西周:

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证了贵族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了贵族间权力的争夺,稳定了统治。

(2)对后世:

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

如修族谱、认祖归宗、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甚至是过分强调家庭本位和重视人情关系等。

材料 在古代中国血缘宗法制度下,人们非常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上述材料反映出古代中国人怎样的生育观念,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材料反映出古代中国人重男轻女、重视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

其原因是宗法制的影响。

运用“一、二、三、四”归纳法把握宗法制

一个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两个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三种宗法形式:

家谱、宗祠、族规。

四个重要观念:

“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主题三 综合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

(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3)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夏商周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据史书记载:

周人坚持“尊尊而亲亲”的原则,以礼治天下。

周天子常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

上述图文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答案 示意图体现了从天子到士、礼、乐标准的不断降低,反映了西周形成等级森严的贵族体系;史书记载中周天子以同族或亲戚称谓臣下,反映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图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与周礼之间的关系

1.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周与鲁的关系是(  )

A.依附B.兄弟

C.平等D.大宗与小宗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封弟周公”说明周公是分封的对象,而周王是分封者,周王是大宗,鲁国是小宗。

2.下图这件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

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

A.说明周王朝实行宗法制

B.说明周王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C.体现周朝开始有成熟文字

D.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

答案 D

解析 由题中“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可知是西周时期分封制的基本情况。

3.由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当时(  )

A.国家管理制度非常落后

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矛盾

C.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管理国家

D.国家政权由严密趋向松散

答案 C

解析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故A、B、D三项不正确,选C项。

4.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

A.地域关系B.财产关系

C.信仰关系D.血缘关系

答案 D

解析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等级制度。

5.安徽项氏祠规称:

“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

其事殊,其理一也。

”上述祠规主要说明(  )

A.祠堂文化大为盛行

B.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

C.宗法制影响深远

D.家规与国典形似神异

答案 B

解析 “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这体现了材料的中心是强调家规,故选B项;仅凭一个例子不能说明祠堂文化大为盛行,排除A项;C、D两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桓公二年》

材料四 树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

近几年,世界各地华人后裔回归祖国大陆,掀起寻根热。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山东称为齐鲁大地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2)材料三、四反映了哪一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在今天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 

(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西周实行分封制。

“齐”“鲁”两封国都在山东境内,因此今天的山东又称齐鲁大地。

《齐鲁晚报》的名称也正反映了分封制对今天的深远影响。

(2)材料三、四反映的是宗法制。

积极影响:

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

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有广泛的积极影响。

解析 本题以全新的视角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解答时要注意紧扣材料,结合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响作答。

基础巩固

1.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分封制,其发展趋势体现了(  )

A.中央与地方地位趋于平等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

C.地方对中央的干预能力大大加强

D.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答案 B

解析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各封国与王室之间的臣属关系比商代更加明确,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诸侯必须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加强。

2.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广建封国,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答案 D

解析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实质也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削弱功臣、排斥异姓诸侯显然与分封制的内容不符,因为当时受封的诸侯不仅有同姓的王族,还有异姓的功臣和先代的贵族。

3.史学家王国维说: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文中的“制度”包括(  )

①内外服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礼乐制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注意材料中“周”指西周,而内外服制是商朝的重要制度,应排除。

4.《说文解字》载:

“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

A.血缘B.地域C.信仰D.出身

答案 A

解析 由“尊祖庙”可知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缘。

5.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

A.分封制B.宗法制C.等级制D.礼仪制

答案 B

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提到的这些关系体现了一种血缘关系,而古代的宗法制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的一种等级秩序。

能力提升

6.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

“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家族血缘关系

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答案 D

解析 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双重的,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7.早在1956年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盏驹尊》铭文说:

“万年保我万宗。

”在另一青铜器《盏方彝》铭文中又说:

“万年保我万邦。

”这两段铭文主要说明(  )

A.西周重视宗法制度

B.从商朝开始就有了分封制度

C.西周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度

D.西周时期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答案 C

解析 “万宗”是宗法制下的宗法血缘关系,“万邦”是分封制下分封诸侯国,故两段铭文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8.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配)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

答案 A

解析 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王位,而嫡长子的确定是由其母亲的身份和其出生的先后决定的。

只有正室所生的长子才被视为嫡长子。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

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周王自称天子,是同姓(姬)贵族的大宗和天下共主,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周王嫡长子的兄弟被分封为诸侯,诸侯对于周天子是小宗,而诸侯在自己的国内又是同姓的大宗,其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次子被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宗族的各分支中又是大宗。

……依此类推,按血缘关系不断分封下去。

……由于周朝规定同姓百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