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SWOT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8967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SWOT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SWOT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SWOT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SWOT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SWOT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SWOT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SWOT分析.docx

《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SWOT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SWOT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SWOT分析.docx

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SWOT分析

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SWOT分析

2011-5-49:

15 罗智渊 【?

?

】【】【】

  摘要:

文章简要回顾了北京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对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作了全面的分析,并得出结论:

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势突出,外部机遇良好,只要克服劣势,化解挑战,一定能在全国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SWOT,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北京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经济的重要方针,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之策、关键之举。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雄厚的科技实力,首都优势明显,应当在全国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从北京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改革开放前北京经济增长方式为“粗放型”增长阶段,改革开放以后到目前为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渡阶段。

1949-1979年,北京着重发展工业经济,并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在这一阶段,北京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大量资金和劳动力投放获得,属于“粗放型”增长阶段。

1949-1978年固定资产累计达250亿元,职工由1949年的40多万人增加到1978年的300多万人,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和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1953-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改革开放以后,北京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总体上处于快速增长时期。

这一时期,劳动力投入增长速度有所放慢,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金投入大为增加,使企业数量、规模不断扩张;在产业结构上,逐步形成“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经济增长方式中集约型?

因素明显增加。

总体而言,这一阶段北京经济属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渡阶段。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已经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型城市过渡到以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第三产业为支柱的服务型城市。

但是,北京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较为粗放而不是集约的;在经济总量增加的背后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土地的利用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利润率不高;部分产品万元产值的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循环经济发展滞后;科技进步和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力度与首都科技、人才优势不相适配,经济增长方式的技术基础不牢固。

  二、北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SWOT分析

  

(一)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势(Strengths)

  1、北京经济发展成就突出,具备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良好基础

  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增强了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北京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科学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2010年,北京人均生产总值超过了10000美元,自主增长能力和动力大大增强,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主导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全市经济进入平稳较快发展的新阶段。

北京已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模式,在节能降耗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北京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形成的浓厚发展氛围,为推动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凝聚了心智,创造了条件,增强了动力,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北京具有独特的首都优势,聚集了一大批高端资源,为北京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地区是全国科技力量最集中、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

从科研基地情况看,28%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3%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5%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30%的国家重点学科设在北京。

北京是全国最大的人才培育基地。

北京的重点高校占全国的1/4,研究生院占全国的1/3;北京培养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规模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3和1/5.此外,北京是现代文化与古老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汇处,聚集了全国一流的文化艺术机构和文化人才。

北京地区出版的图书约占全国总量的1/2,音像制品占1/3,期刊占1/4,报纸占1/5,电视剧出品(部)集数和电影产量占全国1/3以上。

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资源特别丰富,科技创新的基础好、水平高,有基础、有条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3、“十二五”规划建议科学谋划了北京经济发展未来,有利于调动和引导各方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2010年12月发布的《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以下简称:

《说明》)指出,北京“十二五”要着眼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体现增强发展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客观要求,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说明》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推动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

这为北京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

  

(二)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劣势(Weaknesses)

  1、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当前,首都北京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矛盾已日趋严峻,人口过度膨胀,自然资源严重短缺,大气环境污染明显,已成为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按2009年的常住人口计算,北京人均土地面积仅为公顷,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7。

北京严重缺水,2009年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26立方米,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

北京人口压力巨大,2009年北京常住人口达到1755万人,1978-2009年31年间增长了倍。

北京的能源也极为紧缺,100%的天然气、100%的石油、94%的煤炭、70%的电力都是从外埠调入。

另外,2010年北京机动保有量达到478万辆,交通拥堵严重,并加重了城市的环境污染。

  2、经济发展失衡的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京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北京贫富差距比在2005年就已达到左右,超过了的国际警戒水平,而且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以北京为中心的首都圈和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过于悬殊。

尤其是北京与天津之间缺乏实质性合作以及同构化竞争,是导致区域发展失衡的重要因素。

另外,在北京城市内部,受“单中心”格局困扰,功能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区,郊区发展相对缓慢。

  3、产业升级的压力

  北京产业升级的压力表现为制造业“空心化”和服务业低端化,中心城区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

虽然北京三次产业总体结构的调整已基本到位,2009年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为%,接近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水平,但是各产业的内部结构和增长质量仍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例如,重工业的比重依然过高,缺乏自主技术和知识产权,生产的附加值和盈利率偏低;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发展迅速,但高端化的服务仍然供给不足,整体的分工水平、服务标准以及专业化程度都有待提高。

此外,北京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定位模糊,具体的产业规划重点不明,产业间缺乏横向关联,优势产业不突出。

  (三)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Opportunities)

  1、跨国产业的大转移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服务业开始出现大规模转移迹象,IT业务外包等等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服务业态之一。

产业体系的转移成为重点,由以往的孤立的企业行为逐渐过渡到国际生产网络或体系;产业转移的结构进一步升级,产业转移的重点由劳动密集型终端制成品逐步向价值链中上游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活动转化。

  2、环渤海湾区域经济一体化

  目前,环渤海地区正在依托自身资源、区位优势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在更大的空间范围中寻找发展定位。

合作日益成为各省区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发展动力。

“十二五”期间,环渤海湾区域将按照国家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要求,以京津冀都市圈建设为核心,强化北京、天津等多个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形成多圈层、大跨度、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格局。

  3、经济形态向循环经济转型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在西方国家,循环经济已经成为趋势和潮流,有的国家甚至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推进,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绿色环境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

未来中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

北京要借力世界循环经济的转型,加快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布局,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四)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挑战(Threats)

  1、外部经济环境面临剧烈波动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增速放缓;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影响蔓延,美元持续贬值;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石油等产品价格高位运行。

这些都可能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同时,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极为复杂。

世界经济的波动加大,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很难评估,加大了经济发展政策制定、实施的难度。

  2、与其他发达城市的竞争

  从三次产业的结构上看,2010年北京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达到%,而2000年东京为%,2003年香港为%,且北京第三产业的规模、结构、质量、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北京仍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北京市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平。

从技术创新能力来看,与国际大都市相比,北京在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企业R&D执行比例、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比例方面,差距十分明显,创新绩效并不高。

从资源环境绩效上看,北京市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虽居全国第4位,但在重要资源的产出效率方面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偏低。

  3、全球控制碳排放

  根据Maplecroft公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60亿吨,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北京的人均碳排放量吨,上海为吨,广州为吨,而22个样本城市的平均值为吨。

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压力。

目前,北京是拥有1755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目标困难重重。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很强的优势,并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只要能克服劣势、化解挑战,北京一定能在全国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金龙。

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北京日报,2010-12-08。

  2、北京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赵磊。

探寻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动力与潜力[J].前线,2010(10)。

  4、刘翠兰。

中国经济报告:

北京仍需淡化GDP考核[DB/OL].,2008-09-22。

  5、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Z].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