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8987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docx

电气安装规范要求

1、油式变压器室

1、变压器低压侧经检测分析,低压A、B、C三相套管接线端子的温度均为28.2℃(见右图),无异常过热现象,符合《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DL/T664-2008)。

2、变压器高压侧经检测分析,高压A、B、C三相套管接线端子的温度均为38.1℃(见右图),无异常过热现象,符合《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DL/T664-2008)。

3、变压器外壳与接地装置连接可靠,标准要求[接地装置引出的接地干线与变压器的低压侧中性点直接连接;接地干线与箱式变电所的N母线和PE母线直接连接;变压器箱体、干式变压器的支架或外壳应接地(PE)。

所有连接应可靠,紧固件及防松零件齐全],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变压器的接地装置经检测,接地电阻为0.15Ω,标准要求(高压与发电机、变电所电力生产用低压电气装置共用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符合《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4、变压器绝缘油经检测分析,上层油的温度为30.0℃,无异常过热现象,标准要求(油式电力变压器上层油温温度不得超过85℃),符合《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

5、变压器呼吸器内的硅胶正常,标准要求(电力变压器呼吸器内的硅胶在干燥状态下应呈蓝色,吸收潮气后变为粉红色,则说明硅胶已失效,必须进行干燥或调换,否则使油箱内的变压器油受潮氧化),符合《电工安全操作实用技术手册》。

6、变压器的高低压电缆金属架与接地装置连接可靠,标准要求[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7、变压器套管集灰尘过多(见右图),标准要求(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中,变压器瓷瓶、套管、外壳应保持清洁、无裂纹、放电现象),不符合《简明电气安装工手册要求》。

8、1#—3#油浸变压器供处一室,标准要求(室内变电所的每台油量为100kg及以上的变压器,应设在单独的变压器室内),不符合《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标准要求(变压器运行状态中整体密封应无渗油、漏油现象),不符合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中的要求。

二、干式变压器

1、1#干式变压器A、B、C三相线圈的温度分别为37.7℃、38.4℃、35.0℃,无异常过热现象,标准要求[干式电力变压器(绝缘等级F级)线圈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不应超过155℃],符合《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

2、1#干式变压器四周未设置不低于1.7m的固定遮栏(见右图),标准要求(设置于变电所内的非封闭式干式变压器,应装设高度不低于1.7m的固定遮栏,遮栏网孔不应大于40mmX40mm。

变压器的外廓与遮栏的净距不宜小于0.6m,变压器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0m),不符合《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3、变配电室的高低压电缆金属架与接地装置连接可靠,标准要求[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4、变压器低压侧经检测分析,低压A、B、C三相母排接线端子的温度均为28.2℃(见右图),无异常过热现象,符合《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DL/T664-2008)。

5、变压器高压侧经检测分析,高压A、B、C三相电缆接线端子的温度均为38.1℃(见右图),无异常过热现象,符合《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DL/T664-2008)。

三、发电机房

1、发电机组与接地装置连接可靠,标准要求[发电机本体和机械部分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应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且有标识],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标准要求(高压与发电机、变电所电力生产用低压电气装置共用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符合《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2、储油箱外壳未与接地装置连接(见右图),不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

3、发电机组输出电缆未作防止机械损伤措施(见右图),标准要求(配电线路的敷设,应防止外部的机械性损害而带来的影响),不符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4、未设置单独储油间,标准要求(按柴油发电机运行3~8h设置日用燃油箱,但油量超过消防有关规定时,应设贮油间,并采取相应防火措施),不符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5、标准要求(发电机组至低压配电柜馈电线路的相间、相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Ω),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6、标准要求(柴油发电机馈电线路连接后,两端的相序必须与原供电系统的相序一致),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7、发电机房内存放贮油桶,标准要求(发电机组及其控制配电室内严禁存放贮油桶),不符合电气消防安全规范。

三、配电室

配电室配电柜输出电缆洞口未作密封措施(见右图),标准要求[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不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配电柜硬导体相序经检测,相序安装顺序正确,颜色标志清晰,标准要求(配电装置各回路的相序排列宜一致,硬导体应涂刷相色油漆或相色标志。

色别应为L1相黄色,L2相绿色,L3相为红色),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变配电装置的两端与接地装置连接可靠,标准要求(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必须与接地装置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成排的配电装置的两端均应与接地线相连),符合《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3、配电室的门采用向内开启,标准要求(配电室的门均应向外开,但通向高压配电室的门应为双向开启门),不符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4、配电室通风窗已设有防止小动物进入的网罩,标准要求(配电室的门、窗关闭应密合;与室外相通的洞、通风孔应设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网罩,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外壳防护等级分类》(GB4208)的IP3X级。

直接与室外露天相通的通风孔还应采取防止雨、雪飘入措施),符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5、配电室已作防止小动物进入措施,标准要求(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符合《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6、分配电柜刀开关未安装灭弧罩(见右图),标准要求[低压电器的灭弧装置(如灭弧罩、灭弧触头和灭弧用的绝缘板)应完好],不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7、配电室有雨水管道通过,标准要求(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容器室、控制室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不符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8、标准要求(电缆沟和电缆隧道应采取防水措施;其底部排水沟的坡度不应小于0.5%,并应设集水坑;积水可经集水坑用泵排出,当有条件时,积水可直接排入下水道),不符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9、1#补偿柜电容器排间距离不足,标准要求(电容器外壳之间宽面的净距,不宜小于100mm。

电容器的排间距离,不宜小于200mm,下层电容器的底部距地面不应小于200mm),不符合《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10、配电室电缆金属桥架与接地装置连接可靠,标准要求[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1、变配电室封闭母排外壳与接地装置连接可靠,标准要求(封闭母线的外壳及其他裸露的金属部分,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均应接地或接零),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12、标准要求(盘、柜内所装电器元件应齐全完好,安装位置正确,固定牢固),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13、配电室输出电缆经检测,电缆的温度为23.1℃(见右图),标准要求(电缆导体允许温度不应超过65℃),符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4、3#配电柜断路器经检测,输出电缆接线端子的温度均为30.6℃(见右图),无异常过热现象,符合《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DL/T664-2008)。

15、2#变进线柜断路器经检测,电、负侧接线端子的温度均为33.2℃,无异常过热现象,符合《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DL/T664-2008)。

16、补偿柜经检测,电容器外壳的最高温度为33.9℃(见右图),标准要求[电容器外壳温度不应超过50℃~60℃(温升25℃)],无异常过热现象,符合电气消防安全要求。

17、补偿柜电容器(左侧第一个),有渗漏油现象,标准要求(电容器外壳应保持清洁,无凹凸或渗油现象,引出端子连接牢固,垫圈、螺母齐全),不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

18、1AP5-2控制柜接触器(右侧)插接头,标准要求(导线的绝缘体不应有碳化、变脆、变硬、变色及熔化现象,发现有烧伤痕迹应及时采取措施),不符合电气消防安全要求。

标准要求(配电室开关柜单排布置柜后维护通道最小宽度为800mm,柜前宽度为1500mm),符合《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红外缺陷

1、WL8-4配电箱断路器(分路一)经检测,负荷侧A、B、C三相接线端子的温度分别为30.8℃、45.5℃、33.3℃(见右图),B相接线端子接触电阻过大,导致温度升高,有一般热缺陷[在同一电器回路里,当三相电流对称和三相(或两相)设备相同时,比较三相或两相电流致热型设备的对应部位的温升值,可判断设备是否正常],不符合《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DL/T664-2008)。

2、14#配电柜后刀开关(右侧)经检测,A、B、C三相触头的温度分别为52.8℃、58.6℃、109.1℃(见右图),C相触头接触电阻过大,导致温度升高,有危急热缺陷,标准要求(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90℃,或温升超过75℃或相对温差超过55℃),不符合《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DL/T664-2008)。

3、12#配电柜后刀开关(左侧)经检测,A、B、C三相触头的温度分别为44.9℃、81.8℃、46.1℃(见右图),B相触头接触电阻过大,导致温度升高,有严重热缺陷,标准要求(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75℃,或温升超过65℃或相对温差超过50℃),不符合《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DL/T664-2008)。

4、配电箱断路器(分开关三)经检测,电源侧A、B、C三相接线端子的温度分别为64.5℃、42.2℃、42.6℃(见右图),A相接线端子接触电阻过大,导致温度升高,有一般热缺陷(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60℃,或温升超过30℃或相对温差超过25℃),不符合《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DL/T664-2008)。

备注:

设备缺陷性质(电气隐患)

1、危急缺陷:

设备发生了直接威胁安全运行并需立即处理的缺陷,否则,随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大面积停电、火灾等事故。

2、严重缺陷:

对人身或设备有严重威胁,暂时尚能坚持运行但需进行处理的缺陷。

3、一般缺陷:

上述危急、严重缺陷以外的设备缺陷,指性质一般,情况较轻,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可列入月度计划检修处理的缺陷。

 

四、强电井

1、19N配电柜经检测,设备运行正常,无异常过热现象,符合《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DL/T664-2008)。

2、19N配电柜外壳及门与接地装置连接可靠,标准要求[柜、屏、台、箱、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编织铜线连接,且有标识],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3、19N配电柜内已设置零、地线汇流排,标准要求[照明箱(盘)内,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地线经汇流排配出],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4、强电井封闭母排外壳与接地装置连接可靠,标准要求(封闭母线的外壳及其他裸露的金属部分,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均应接地或接零),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5、竖井电缆线槽、封闭母线槽层与层之间已作防火密封措施,标准要求[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6、标准要求[金属电缆支架、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五、空调机房

配电柜未设置统一编号,标准要求(柜、屏、台、箱、盘上的标识器件标明被控设备编号及名称,或操作位置,接线端子有编号,且清晰、工整、不易脱色),不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1#制冷水泵电动机经检测,绝缘等级F级,绕组的温度为46.4℃(见右图),设备运行正常,无异常过热现象,标准要求[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绝缘等级F级、环境温度40℃)最高允许温升不应超过85℃],符合《电工安全操作使用技术手册要求》。

2、3#循环水泵电动机绝缘电阻经检测,A、B、C相对地的绝缘电阻分别为106MΩ、102MΩ、109MΩ,标准要求(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3、控制柜内已设置零、地线汇流排,标准要求[照明箱(盘)内,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地线经汇流排配出],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4、控制柜外壳及门与接地装置连接可靠,标准要求[柜、屏、台、箱、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编织铜线连接,且有标识],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5、控制柜底部密封良好,标准要求(落地式配电箱的底部宜抬高,室内宜高出地面50mm以上,室外高出地面200mm以上。

底部周围应采取封闭措施,并应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箱内),符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6、总电源配电柜断路器(总)经检测,电、负侧接线端子的温度均为33.2℃,无异常过热现象,符合《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DL/T664-2008)。

7、设备外壳与接地装置连接,标准要求[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标准要求(高压与发电机、变电所电力生产用低压电气装置共用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符合《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8、配电室至水泵房电缆绝缘电阻经检测,A、B、C相对地的绝缘电阻分别为106MΩ、102MΩ、109MΩ,标准要求(低压电线和电缆,线间和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Ω),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9、西面厨房配电箱(面点房)漏电保护器经检测(触发漏电动作电流为30mA),0°相位时漏电动作时间为19ms;180°相位时漏电动作时间为29ms,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六、办公区域

1、配电箱断路器(总)经检测,电、负侧接线端子的温度均为33.2℃,无异常过热现象,符合《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DL/T664-2008)。

2、配电箱内已设置零、地汇流排,标准要求[照明箱(盘)内,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地线经汇流排配出],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3、2AL1配电箱内插座回路已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漏电动作电流为30mA),标准要求(必须安装漏电断路器的设备和场所:

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住宅等建筑物内的插座回路),符合《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

配电箱内已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漏电动作电流为30mA),标准要求[开关箱中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标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符合《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规范》(GB13955-2005)。

4、配电箱漏电保护器经检测(触发漏电动作电流为30mA),0°相位时漏电动作时间为20ms;180°相位时漏电动作时间为30ms,标准要求(带有漏电保护的回路,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5、办公室内插座线路已接保护线(PE线),标准要求[保护线(PE线)、保护装置应可靠,这是保证千家万户安全用电的重要措施之一],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6、办公室内插座接线相序正确,标准要求(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或上孔与相线连接,左孔或下孔与零线连接;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与零线连接),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7、办公室内插座经检测,接地线与零线串联,标准要求[接地(PE)或接零(PEN)线在插座间不串联连接],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8、501房配电箱上方电缆线未固定(见右图),标准要求(引入盘、柜的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不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9、电源配电箱内布线零乱(见右图),标准要求(盘、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二次结线、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不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10、双电源配电箱内部分电缆线头裸露,标准要求(祼露在箱体外且易触及的导线端子,应加绝缘保护),不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七、车间

1、配电柜经检测,设备运行正常,无异常过热现象,符合《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DL/T664-2008)。

2、配电箱前堆放杂物(见右图),标准要求(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二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

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不符合电气消防安全要求。

配电箱(盘)和开关箱周边0.3m内,不应有可燃物;箱门操作方便,不得被它物遮挡;箱体内和下方,不得搁置和堆放可燃物。

2、三区应急照明配电箱内部分电器未固定,标准要求(盘、柜内所装电器元件应齐全完好,安装位置正确,固定牢固),不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3、配电箱前存放可燃物,标准要求[配电箱(盘)和开关箱周边0.3m内,不应有可燃物;箱门操作方便,不得被它物遮挡;箱体内和下方,不得搁置和堆放可燃物],不符合电气消防安全要求。

4、配电箱内堆放杂物,标准要求(配电箱、开关箱内不得放置任何杂物,并应经常保持整洁),不符合电气消防安全要求。

5、配电箱断路器(总)负荷侧接线端子接线过多,标准要求[箱(盘)内配线整齐,无绞接现象。

导线连接紧密,不伤芯线,不断股。

垫圈下螺丝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积相同,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多于2根,防松垫圈等零件齐全],不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6、配电箱内电器装在可燃物上(见右图),标准要求[照明配电箱(板)不应采用可燃材料制作;在干燥无尘的场所,采用木制配电箱(板)应经阻燃处理],不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7、配电箱未固定,标准要求[箱(盘)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底边距地面为1.5m,照明配电板底边距地面不小于1.8m],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8、车间动力电线与网络线敷在同一线槽内,标准要求(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电线,不应穿于同一导管内;同一交流回路的电线应穿于同一金属导管内,且管内电线不得有接头),不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5、车间防爆灯固定不牢固(见右图),标准要求(灯具及开关安装牢固可靠,灯具吊管及开关与接线盒螺纹啮合扣数不少于5扣),不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防爆

1、金属管与灯具连接处导线裸露,标准要求(防爆导管敷设应符合;导管间及与灯具、开关、线盒等的螺纹连接处紧密牢固),不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标准要求(爆炸危险环境照明线路的电线和电缆额定电压不得低于750V,且电线必须穿于钢导管内),不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3、罐区增压泵电动机采用防爆(EX)电动机,标准要求(防爆电气设备应有“EX”标志和标明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级别、组别的标志的铭牌,并在铭牌上标明国家指定的检验单位发给的防爆合格证号),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

4、罐区增压泵电动接地装置经检测,接地电阻为0.18Ω-0.21Ω,标准要求(在火灾危险环境内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

5、罐区防爆灯、防爆开关、防爆接线盒与接地装置连接可靠,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

6、罐区防爆电动机、防爆开关、防爆接线盒的进线口与电缆密封良好,标准要求(防爆电气设备的进线口与电缆、导线应能可靠地接线和密封,多余的进线口其弹性密封垫和金属垫片应齐全,并应将压紧螺母拧紧使进线口密封。

金属垫片的厚度不得小于2mm),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

结论:

增压泵接线盒控制线路绝缘经检测,右侧第一至第七、第九至二十一接线端子输出控制线,线对地绝缘电阻小于0.5MΩ,标准要求(低压电器连同所接电缆及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MΩ;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可不小于0.5MΩ),不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

 

竖井电缆线槽、封闭母线槽层与层之间已作防火密封措施,标准要求[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