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9022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docx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

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

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 

  3、潭上有什么景物?

  竹林,水声,奇石,青树,翠蔓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

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

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

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

辞格:

比喻。

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

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6、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①全石以为底

  ②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对照文章内容分析)

  答:

因为潭底都是石头,而且文中写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为底”,所以将这个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8、本文主旨: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10、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11、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12、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然后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再寻到小潭。

  13、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形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5.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答:

示例:

句子:

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

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左右,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7.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18.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示例: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平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19.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

而本文中,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

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20.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四个方面:

(1)水特别清澈;

(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21.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

用了什么方法?

  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

由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衬托出来,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方法叫侧面描写。

  22.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

  23.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

《小石潭记》中考测试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一、(河北)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

(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分)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4分)

二、(天门)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理解填空。

(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

“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

“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⑧动静结合。

如写鱼:

“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2.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3分)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测试题

(二)

三、(永州)

19.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每句2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1.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感受。

(2分)

22.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5分)

四、(遵义)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伐竹取道伐:

__________②下见小潭见:

__________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__________④以其境过清清:

_____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8、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4分)

五、(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试举一例说明。

(2分)

考答案:

一、(河北)

5.(1分)柳宗元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

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示例:

句子:

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

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示例: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二、(天门)

9.①大约(表数目不确定)②像蛇一样③使……寒④离开(每个词0.5分)10.B1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着不齐,随风飘动。

12.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水(每空0.5分)13.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3分)

三、(永州)

19.(2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2分)B21.(4分,每句2分)(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鱼)时而静上卜不动,时而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2.(2分)幽静。

(1分)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1分,语意相近即可)23.(2分)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即可)示例:

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

24.(5分)答案不唯~:

写出相连的两句写山水的古诗词2分,能合理赏析3分。

示例:

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四、(遵义)

16、①砍伐②看见③大约④冷清(每小题1分,共4分)。

17、①阳光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

②从石潭这里向西南方远望,溪水象北斗星那样曲折,象长蛇那样爬行,溪身或明或暗,溪水都看的清楚。

(对一句给2分,共4分。

)18、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

而本文中,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

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

(只要按照以上意思答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本题4分。

五、荷泽市

10.答案:

①因为②说出

11.答案:

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2.答案:

甲文:

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

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13.答案:

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2008年、2009年《小石潭记》中考题汇编

2008年上海市

A组:

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发文学家____(人名)。

(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

6.节选部分的景色按照作者的游踪来写,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____的。

(将节选文字中的关键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来回答)(2分)

三)(6分)4.(2分,每空1分)唐柳宗元5.(2分)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相互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儿。

6.(2分)快乐

2008深圳市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4分)

答案:

6.

(1)大约

(2)呆呆的样子  7.

(1)水格外清凉。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8.此题答案多元化。

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

2008年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试举一例说明。

(2分)

10.答案:

①因为②说出

评分:

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

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2.答案:

甲文:

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

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

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3.答案:

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008年通辽等四市

(一)阅读下文,回答5-8题。

(8分)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1)水尤清冽尤:

(2)悄怆幽邃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C.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

D.以

(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分)

答:

(一)

5、

(1)尤:

特别

(2)悄怆:

优伤的样子

6、B

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分)

8、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2009年《小石潭记》中考题汇编

南京市(09江苏省)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

“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

第五级瀑布。

②罅(xià):

裂缝。

③掉:

摇动。

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D.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无从致书以观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皆以美于徐公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

(3分)

(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

11.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

(2分)

诗文

语句

表达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1)▲

《小石潭记》

心乐之

心情快乐

《观第五泄记》

(2)▲

依依不舍

7.(2分)D

8.(2分)B

9.(4分)

(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瀑布在

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

l0.(3分)

(1)平(或:

绿)

(2)清(3)伟(或:

疾)(每处1分)

11.(2分)

(1)思乡之情

(2)而犹不忍去(每处1分)

衢州市(09浙江省)

(二)(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2)伐竹取道伐:

(3)佁然不动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心乐之(之:

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其:

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

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

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分)

(二)(12分)

17.

(1)向西

(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

18.A

19.

(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孤独忧伤(凄凉)

上海市(09)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