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9039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docx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完整版

Documentserial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2015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势)和(数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促进学生会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7、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8、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9、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念)。

10、评价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接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1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2、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学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1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1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15、(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16、(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17、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

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18、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21、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第一学期的评价应当以(描述性评价)为主,第二学期采用(描述性评价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第三学期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与等级或100分制)相结合的方式。

24、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5、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D)。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D)。

A、组织者B、引导者C、传授者D、合作者

3、这次课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D)结构。

A、文科课程B、理科课程C、综合课程D、分析课程与综合课程

4、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A)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A、情感与态度B、合作与交流C、经历与体验D、技能与操作

5、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B)、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A、评价过程系统化B、评价方法多元化

C、评价过程简单化D、评价方法优化法

6、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C)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A、数据与整理B、推理和证明C、方法和语言D、计算与估算

7、在各个学科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A)四个学习领域。

A、实践与综合应用B、分析与综合应用

C、推理与综合应用D、操作与综合应用

8、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B)、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

A、技能B、试验C、操作D、交流

9、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是(A)学段中的目标要求。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

10、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

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D)

A、式与方程B、数与式C、图形与位置D、探索规律

11、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C),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A、生活习惯B、学习习惯C、生活经验D、分析习惯

12、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A)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学科之间C、分析思考D、合作交流

1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B)。

A、重要途径B、重要方式C、重要手段D、重要过程

14、(C)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A、教案B课标C、教材D、教具

15、教材编写应以(C)为基本依据。

A、学生B、教师C《标准》D、师生

16、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B)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

A、教师B、学生C、家长D、师生

1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他能反应出学生(A)的历程。

A、发展与进步B、分析与应用C、成长与提高D、探索与创新

18、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应反应各部分内在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这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C)。

A、整体提高B、整体进步C、整体认识D、整体发展

19、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C)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A、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B、分析方式与综合能力

C、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D、探索方式与合作能力

20、在第二学段中,教学时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C)。

A、学法多样化B、教法多样化C、算法多样化D、作业多样化

21、学校可以开展课外数学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B),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A、操作能力B、实践能力C、应用能力D、分析能力

22、几何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A)持续、和谐地发展。

A、全面B、片面C、能力D、智力

23、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适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D)。

A、教学方法B、分析过程C、评价过程D、教学过程

24、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A)、好玩、新奇的事物。

A、有趣B、直观C、形象D、好奇

25、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A),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A、估算意识B、计算意识C、笔算意识D、口算意识

26、教学过程促进了(D)本身的成长。

A、学生B、教育C、教学D教师

三:

简答题(自选2题回答)

1、数学课程标准所制定的总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①知识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②数学思考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③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④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地环境和条件,那么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

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3、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系是什么?

(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

理解和钻研教材,应以本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对教材的再创造,集中表现在:

能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流程,准确地体现基本理念和内容标准规定的要求。

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推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思考的条理性,不要过分强调推理的形式。

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在第三学段中,应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使学生知道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

“证明”的教学应关注学生对证明必要性的感受,对证明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证明过程的体验。

证明命题时,应要求证明过程及其表述符合逻辑,清晰而有条理(参见例63)。

此外,还可以恰当地引导学生探索证明同一命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进行比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数学证明的兴趣,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有条件的地区,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计算器、计算机以及有关软件;暂时没有这种条件的地区,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学设施,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应努力自制教具以弥补教学设施的不足。

在学生理解并能正确应用公式、法则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计算器完成较为繁杂的计算。

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实践活动中,应当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还应当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等活动(参见例28,例51)。

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

例如,利用计算机展示函数图像、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从数据库中获得数据,绘制合适的统计图表;利用计算机的随机模拟结果,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以及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等等。

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

必要的板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同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

4、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四:

案例分析(自选一题回答)

【案例1】

当前有一种普遍现象:

课堂上教室的桌子,有时两两相拼,有时好几张拼成弧形,学生围坐一起,这就是合作学习开始的前奏。

再看,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地讨论之中。

观察几个小组:

有的小组是优等生在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文不对题各说各的;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当作玩耍的最好时机;……预定的时间到后,即使学生正处于激烈的思想交锋时刻,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教师一个手势,合作学习便戛然而止,每位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准备汇报……面对这种状况你是怎样看待的说说你对合作学习的理解

【案例2】

师:

今天,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

笑笑在书店买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师:

淘气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解决

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

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视,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

3.2+11.5=)

师:

(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和这个不同的(学生还可能列出11.5+3.2=教师也把它写到黑板上,给予肯定)

师:

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

可我们都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

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

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小组讨论:

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和相同之处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5)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

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

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

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

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

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问题讨论:

(1)“小数加法”这一课,教材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教师引入时先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2)教师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安排了看书的环节,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3)书中三种算法的共性是什么?

为什么要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五、教学片断设计

请自己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教学片断。

要体现以下理念:

(20分)

(1)、要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六:

论述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