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9074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3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docx

专题03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解析版

03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A卷基础篇)

第I部分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2021·河南平顶山市·八年级期末)比较是研究生物进化最常用的方法。

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下图是三个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比较后得出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B是由C进化而来的B.A比B更复杂,更高等

C.A形成的时间比较晚D.三个相比,C出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

【答案】A

【详解】

A.从图中只能得出B化石层的地质年代比C化石层要晚近,无法得出它们的进化关系,A符合题意。

B.从图中只能得出A化石层的地质年代比B化石层要晚近,所以A化石结构更复杂,分类地位更高等,B不符合题意。

C.D.图中的地层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应为C化石层最古老,A化石层距今最近,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1·湖南娄底市·八年级期末)请根据科学家推测的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对下列四步排序正确的是(  )

①形成原始生命②形成大分子有机物③形成小分子有机物④形成独立体系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

【答案】D

【详解】

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在紫外线、闪电、高温和宇宙射线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些独立的体系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最简单的原始生命形式。

可见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

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原始生命。

故选D。

3.(2021·广东深圳市·八年级期末)脊椎动物可以分为鱼纲、鸟纲、爬行纲、哺乳纲和两栖纲,它们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

A.爬行纲、鱼纲、鸟纲、两栖纲、哺乳纲

B.鸟纲、鱼纲、两栖纲、哺乳纲、爬行纲

C.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哺乳纲、鸟纲

D.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答案】D

【详解】

脊椎动物的五个纲是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排列的,进化顺序为:

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

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故选D。

4.(2021·河南新乡市·七年级期末)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A.拉马克B.林奈

C.达尔文D.沃森和克里克

【答案】D

【详解】

A.法国学者拉马克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次提出“生物学”一词,从此,人们才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生物学“,A不符合题意。

B.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即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B不符合题意。

C.达尔文创立了自然选择学说,C不符合题意。

D.森和克里克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

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

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DNA的精确模型,D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1·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牛有奶牛和耕牛之分,这是(  )

A.环境变化的结果B.生存斗争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详解】

奶牛和耕牛,经过长时间培育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牛的品种不断优化,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

故选D。

6.(2021·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列哪种植物所代表的类群最早出现(  )

A.衣藻B.地钱C.杜鹃花D.红豆杉

【答案】A

【详解】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是一类相对低等的植物;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高等一些,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但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蕨类植物又比苔藓植物高等一些,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是最高等的植物。

衣藻属于藻类植物,地钱属于苔藓植物,杜鹃花属于被子植物,红豆杉属于裸子植物,由此判断在这四类植物中最早在地球上出现的应该是衣藻,故选A。

7.(2021·安徽滁州市·八年级期末)现今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是通过进化而逐渐形成的,生物进化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下列不属于生物进化规律的是()

A.从水生到陆生B.从简单到复杂C.从大到小D.从低等到高等

【答案】C

【详解】

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

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可见从大到小不是进化的规律。

故选C。

8.(2021·甘肃八年级课时练习)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现代的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帝造物的结果

C.代代使用的结果D.繁衍后代的需要

【答案】A

【详解】

公鹿的鹿角由于经常在争夺配偶中作为武器,这样鹿角发达的公鹿一般都能找到配偶,其性状经过逐代积累,而形成现在鹿角发达的公鹿类型,而鹿角不发达的公鹿由于得不到配偶,其性状得不到传递,而被淘汰,A正确。

故选A。

9.(2021·甘肃八年级课时练习)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巴斯德B.达尔文C.孟德尔D.弗莱明

【答案】B

【详解】

A.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

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A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B符合题意。

C.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西里西亚,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中的基因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C不符合题意。

D.亚历山大•弗莱明(公元1881-1955年),英国细菌学家。

是他首先发现青霉素。

后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改进,并成功的用于医治人的疾病,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1·山东聊城市·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B.原始大气含有生命起源所需的氧气

C.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物进化没有一定的规律

【答案】C

【详解】

A.生物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在基础。

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不一定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A错误。

B.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可见,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B错误。

C.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C正确。

D.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

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D错误。

故选C。

11.(2021·山东枣庄市·八年级期末)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原因是()

A.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

B.化石是保存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C.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D.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答案】A

【详解】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故选A。

12.(2021·山东枣庄市·八年级期末)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成分是()

A.氢气B.甲烷C.二氧化碳D.氧气

【答案】D

【详解】

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而现在的空气有约21%的氧气,因此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气体是氧气。

故选D。

13.(2021·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始祖鸟化石证明:

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B

【详解】

A.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A正确。

B.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B错误。

C.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C正确。

D.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由此说明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D正确。

故选B。

14.(2021·山东昌乐县·八年级期末)原鸡每年产卵只有十枚左右,现在的蛋鸡每年能产卵几百枚,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B.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这是受环境因素影响引起的有利变异D.这是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B

【详解】

鸡的新品种的形成是由于原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了许多变异的个体,并能遗传下去,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和需求,对具有不同变异的鸡进行了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淘汰、培育,使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各品种的鸡,因此家鸡的这种形成过程叫做人工选择。

原鸡每年产卵只有十枚左右,现在的蛋鸡每年能产卵几百枚,产卵数量大增,这不是生存环境不同和食物不同的结果,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故选B。

15.(2021·山东昌乐县·八年级期末)长期使用克霉唑乳膏治疗足癣,药效会逐渐下降,关于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病原体中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

C.药物的使用导致引起足癣的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药物对病原体的变异起定向选择的作用

【答案】C

【详解】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病原体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

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

使用克霉唑乳膏时,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

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病原体,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克霉唑乳膏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

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

最终活下来的病原体是抗药性强的病原体。

故选C。

16.(2021·山东昌乐县·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古猿先进化为类人猿,后进化为人类

B.黑猩猩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99%,两者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C.无脊椎动物中进化最高等的是环节动物

D.早期地层中的生物不可能在晚期地层中形成化石

【答案】B

【详解】

A.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错误。

B.黑猩猩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99%,两者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共同祖先为森林古猿,正确。

C.无脊椎动物中进化最高等的是节肢动物,错误。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早期地层中的生物可能在晚期地层中形成化石,错误。

17.(2021·山东昌乐县·八年级期末)如图是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电极火花放电模拟原始闪电

B.装置中的四种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

C.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该实验证明了有机物可以演变成原始生命

【答案】D

【详解】

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

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

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

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

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该实验不能证明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故选D。

18.(2021·山东济南市·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制造工具不是区分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

B.古猿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C.直立行走是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D.古人类化石能作为证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证据

【答案】A

【详解】

A.制造工具和学会用火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错误。

B.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正确。

C.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是森林古猿于人类分别的重要标志,正确。

D.在研究人类等生物的进化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比如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距今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而在其它地区没有发现这么古老的人类化石,可以推断非洲是现代人类的起源地,其它地方的应该没有古人类,即使有也是由非洲迁徙过来的,所以古人类化石能作为证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证据,正确。

故选A。

19.(2021·山东济南市·八年级期末)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B.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C.各种生物普遍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D.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答案】B

【详解】

A.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A正确。

B.生物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是有利变异,有的是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利于适应环境,不利变异不利于适应环境,B错误。

CD.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C、D正确。

故选B。

20.(2021·山东济南市·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研究化石,可知哺乳类是由古代鸟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B.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进行比较,可以判断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证据

D.通过对不同动物同源器官的比较,可知它们可能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答案】A

【详解】

A.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

因此,哺乳类是由古代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错误。

B.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进行比较,可以判断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正确。

C.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正确。

D.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通过对不同动物同源器官的比较,可知它们可能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正确。

故选A。

21.(2021·山东济南市·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氨、氢气、甲烷、水蒸气等气体

B.米勒的实验验证了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C.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

D.越是古老地层中埋藏的化石结构越简单

【答案】B

【详解】

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氨、氢气、甲烷、水蒸气等气体,没有氧气,A正确。

B.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错误。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C正确。

D.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

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D正确。

故选B。

22.(2021·山东临沂市·八年级期末)下图是脊椎动物部分进化树的示意图,据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哺乳类、两栖类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依次是②①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

C.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为: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C

【详解】

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因此①是两栖类,②是哺乳类。

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两栖动物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一大类群其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爬行动物进化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水的限制;由爬行类又进化为鸟类和哺乳类。

因此,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23.(2021·山东临沂市·八年级期末)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能或不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便于提高效率、获取证据。

如图所示米勒的模拟实验装置,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B.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③模拟了原始海洋

D.④内收集到了多种大分子蛋白质

【答案】D

【详解】

米勒的实验如题干中的图所示,将水注入左下方的③烧瓶内,先将①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

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再将③烧瓶内的水煮沸(③内释放的水蒸气是形成雨水的重要条件),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①内的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②冷凝器的冷却后(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积聚在④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了多种氨基酸,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米勒的实验仅能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而不是蛋白质,D符合题意,故选D。

24.(2021·河南洛阳市·八年级期末)下面各项中不能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是()

A.古生物化石B.动物体型的大小

C.生物的染色体结构D.动物的同源器官

【答案】B

【详解】

A.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

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A正确。

B.要证明生物是否高级与个体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B错误。

C.生物的染色体结构(分子水平证据),能作为生物进化证据,C正确。

D.动物的同源器官(比较解刨学证据),能作为生物进化证据,D正确。

故选B。

25.(2021·河南洛阳市·八年级期末)'下面对生物进化观点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英国曼彻斯特深色桦尺蛾变成常见类型是煤烟熏黑的结果

B.经过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生物生存

C.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雷鸟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非常相似,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详解】

A.英国曼彻斯特深色桦尺蛾变成常见类型是适应环境的结果,错误。

B.生物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在基础。

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错误。

C.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存在着变异。

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

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

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

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

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

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

所以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错误。

D.雷鸟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非常相似,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

故选D。

26.(2021·河南洛阳市·八年级期末)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

A.原始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