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雾化操作.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9329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氧气雾化操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氧气雾化操作.docx

《氧气雾化操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气雾化操作.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氧气雾化操作.docx

氧气雾化操作

氧气吸入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给予患者氧气治疗,改善患者缺氧状态,确保用氧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呼吸状态、缺氧程度、鼻腔情况。

2.告知患者安全用氧目的及注意事项,强调不能自行调节氧流量,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3.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

4.遵医嘱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

5.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

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气开关。

6.密切观察患者氧气治疗的效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确保吸氧过程安全。

 

(四)操作流程

 

氧气筒吸氧:

治疗室装表—开大开关吹尘—关大开关—

接湿化瓶—关小开关—开大开关—开小开关—检查有无漏气—关小开关

中心吸氧:

床头设备带装表—打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无漏气

关开关。

查对患者,协助取舒适体位,清洁鼻孔—接氧管—开小

开关—调节流量—查通畅—给氧

根据医嘱评估患者病情、缺氧改善程度

氧气筒吸氧:

取下鼻导管—擦净脸部—关总开关—放余氧—关小开关—卸氧气,湿化瓶消毒。

中心吸氧:

取下鼻导管—擦净脸部—关流量表开关—下氧流表装置—湿化瓶消毒。

记录停氧时间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洗手、记录

(五)流程说明

中心供氧鼻塞吸氧

①取下墙壁氧气活塞,用湿棉签擦拭气源接头内尘土。

②接湿化瓶前,向湿化瓶内注入蒸馏水1/2~2/3,并将湿化瓶拧紧。

③氧气吸入器插入气源接头前必须关闭流量调节阀,将氧气吸入器进气插头插入与其配套的医用气源接头内,当听到“咔嚓”声响,说明接头已锁住。

④逆时针缓慢转动流量调节阀手轮,根据病情调节流量,成人轻度缺氧或小儿1~2L/min;中度缺氧2~4L/min;严重缺氧者4~6L/min。

调节至所需流量后,将吸氧连接管鼻塞置入治疗碗中,检查其是否通畅。

⑤卸下湿化器吸氧装置时,用右手夹住氧气表及湿化瓶,左手拇指和示指夹住气源接头锁套并向后拉动,使气源接头解锁,将吸入器向后退出,此时气源接头自动关闭。

氧气瓶鼻导管吸氧

①装表:

先打开氧气筒上总开关,放出少量氧气,以冲掉气门上的灰尘,立即关好。

接上氧气表,并旋紧(拧时先用手,后用扳手)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筒旁。

②接湿化瓶前,向湿化瓶内注入蒸馏水1/2~2/3,并将湿化瓶拧紧。

③先检查流量开关是否关闭,开总开关检查有无漏气;再开流量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然后检查全部装置是否合适,有无漏气,关流量开关待用,洗手。

④连接鼻导管,开流量开关,调节氧流量,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根据病情调节流量,成人轻度缺氧或小儿1~2L/min;中度缺氧2~4L/min;严重缺氧者4~6L/min。

⑤将鼻导管蘸水,自清洁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插入深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

如无呛咳,将鼻导管固定于患者上唇或鼻翼上及面颊部(两条胶布),用安全别针固定橡胶管(或用一条长胶布固定)。

⑥停氧时先去掉胶布,然后拔出鼻导管。

可用乙醇拭去胶布痕迹,擦净面部。

 

氧气筒给氧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程序

标准分

扣分

准备

20分

1.着装整齐。

2.核对医嘱。

3.评估;

(1)酌情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想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

4.洗手,酌情戴口罩。

5.备物:

治疗盘、治疗碗内盛无菌蒸馏水、纱布、胶布、别针、棉签、治疗碗、氧气装置1套、“四防”牌、氧卡、氧气筒及满牌、扳手、氧管或鼻塞、连接管。

2

2

4

 

2

10

21

21

4321

 

21

每少一件用物扣一分

实施

70分

1.吹尘,挂四防牌。

2.装表,上内芯管、装湿化瓶,接连接管

3.关流量表小开关,先开“总”再开“小”,是否通畅,关小待用

4.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5.检查、清洁鼻腔。

6.连接鼻导管或鼻塞。

7.开流量表调节流量,试氧。

8.测量插入长度,插入鼻导管或鼻塞。

9.胶布固定与鼻翼面颊部。

10.别针固定连接管

11.记录给氧时间等,将氧卡挂上,观察病情及给氧果,胶带注意事项。

12.停氧:

取下别针和胶布,拔出鼻导管或鼻塞,擦净鼻部。

13.关总开关,放尽余氧后关流量表,记录停氧时间。

14.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15.卸表,整理用物,分类处理。

16.洗手,记录。

2

6

6

4

4

2

6

6

4

2

6

4

6

4

4

4

21

642

642

4321

4321

21

642

642

4321

21

642

4321

642

4321

4321

4321

质量

评价

10分

1.举止端庄,态度严谨。

2.关注患者舒适。

3.与患者交流用语规范,自然针对性强。

4.操作流程熟练,动作规范、迅速。

5.完成时间:

8分钟。

2

2

2

4

1

1

1

4321

中心给氧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程序

标准分

扣分

准备

20分

1.着装整齐。

2.核对医嘱,抄输氧卡。

3.评估:

(1)酌情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

4.洗手,酌情戴口罩。

5.备物:

治疗盘、治疗碗内盛无菌蒸馏水、纱布、胶布、别针、棉签、氧卡、氧管或鼻塞管、中心给氧装置1套、及连接管。

2

2

4

 

2

10

21

21

4321

 

21

每少一件用物扣一分

实施

70分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检查,清洁鼻腔。

3.装氧流量表并卡紧,接内芯、湿化瓶、连接管及鼻导管或鼻塞。

4.开流量表调节氧流量,试氧。

5.测量插入长度,插入鼻导管或鼻塞

6.胶布固定与鼻翼面颊部。

7.别针固定连接管。

8.记录给氧时间等,观察病情及给氧效果,胶带注意事项。

9.停氧:

取下别针和胶布,拔出鼻导管或鼻塞,擦净鼻部。

10.取下氧流量表及装置,记录停氧时间。

11.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12.卸表,整理用物,分类处理。

13.洗手,记录。

4

4

12

6

4

2

2

8

6

10

4

4

4

4321

4321

12963

642

4321

21

21

8642

642

108642

4321

4321

4321

质量

评价

10分

1.举止端庄,态度严谨。

2.关注患者舒适。

3.与患者交流用语规范,自然针对性强。

4.操作流程熟练,动作规范、迅速。

5.完成时间:

5分钟。

2

2

2

4

1

1

1

4321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无效吸氧:

预防及处理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处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

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

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分泌物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病人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

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2、气道粘膜干燥:

预防及处理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

对发热病人,及时做好对症处理。

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利用鼻粘膜对空气有加温加湿的功能,减轻气道粘膜干燥的发生。

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2)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私黏膜干燥。

(3)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随时调节雾量的大小,并能对药液加温和加热。

3、氧中毒:

预防与处理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

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45%。

根据氧疗情况,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流量吸氧。

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诫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

(3)吸氧过程中,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

一旦发现病人出现氧中毒,立即降低吸氧流量,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4、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预防及处理

(1)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小于40%。

(2)对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应定期行眼底检查。

(3)已发生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早日行手术治疗。

5、肺组织损伤:

预防及处理

(1)在调节氧流量后,供氧管方可与鼻导管连接。

(2)原面罩吸氧病人在改用鼻导管吸氧时,要及时将氧流速减低。

6、二氧化碳麻醉:

预防及处理

(1)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者,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

(2)对慢性呼衰病人采用限制性给氧,常用低流量持续鼻导管(或)鼻塞吸氧。

氧浓度24%~33%,氧流量控制在1~3L/min.

(3)加强对病人及家属说明低流量吸氧的特点和重要性。

避免病人或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

(4)加强病情观察,将慢性呼衰病人用氧情况列为床边交班内容。

(5)在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用氧浓度,.以纠正低氧血症,不升高PaC02为原则,一般用氧浓度以24%为宜,若在连续用呼吸兴奋剂时,给氧浓度可适当增大,但不超过29%。

(6)一旦发生高浓度吸氧后病情恶化,不能立即停止吸氧,应调整氧流量为1~2L/min后继续给氧,同时应用呼吸兴奋剂。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7)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应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

 

雾化吸入疗法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剂量准确、安全、雾量适宜的雾化吸入。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给药的原则。

2.遵医嘱准备药物和雾化装置,并检查装置性能。

3.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用药目的、患者呼吸状况及配合能力。

4.告知患者治疗目的、药物名称,指导患者配合。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5.调节适宜的雾量,给患者戴上面罩或口含嘴,指导患者吸入。

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直接将面罩置于气管切开造口处。

6.观察患者吸入药物后的反应及效果。

7.雾化吸入的面罩、口含嘴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操作过程规范、安全,达到预期目的。

 

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操作流程。

 

 

 

氧气雾化操作流程

 

 

 

流程说明

1.超声波雾化吸入疗法雾化吸入疗法是指使用专门的雾化装置将药物溶液雾化成微小的颗粒,通过吸入的方法进入呼吸道及肺内并沉积,从而达到预防、治疗呼吸道感染,湿化呼吸道,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

超声波雾化疗法是应用超声波声能,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再由呼吸道吸入。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①检查超声雾化装置的性能,确机器各部分无松动、脱落情况。

②水槽内无水时,不可开机工作,以免烧毁机芯。

③雾化罐内注入配制好的药液30~50ml。

④水槽和雾化罐内一定不要加入温水或热水。

⑤操作前要询问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了解患者呼吸状况及配合能力。

⑥每次雾化吸入时间为15~20min,若要连续使用,中间需间隔30min。

⑦根据病情需要调节适宜的雾量,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直接将面罩置于气管切开造口处。

⑧雾化吸入的面罩、口含嘴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

 

.氧气雾化吸入疗法

氧气雾化吸入疗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吸气进入呼吸道,达到治疗的目的。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②检查氧气雾化装置的性能。

③操作前要询问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了解患者呼吸状况及配合能力。

④指导、演示患者正确呼吸,使药液吸入呼吸道。

⑤每次雾化吸入时间为10~20min,若要连续使用,中间需间隔30min。

⑥根据病情需要调节适宜的雾量,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直接将面罩置于气管切开造口处。

⑦雾化吸入的面罩、口含嘴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

⑧严禁接触烟火和易燃品,防止发生意外。

⑨湿化瓶内勿加水,否则水易入雾化器内而使药液被稀释。

 

超声波雾化吸入疗法操作技术操作标准

项目

操作程序

标准分

扣分

准备

20分

1.着装整齐。

2.核对医嘱。

3.评估:

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及排便情况,解释雾化吸入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4.洗手,戴口罩。

5.备物:

治疗盘、超声雾化器、口含嘴或面罩、蒸馏水、药液、砂轮、棉签、注射器、治疗巾、纱布、持物钳、碘伏。

2

2

4

2

10

21

21

4321

21

每少一件用物扣一分

实施

70分

1.水槽内放蒸馏水至浮标起,放雾化罐,打开罐盖。

2.配药,检查药液,用注射器抽吸药液,稀释至30~50ml注入雾化罐内,接螺纹管。

3.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

4.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铺治疗巾。

5.接通电源,预热,开雾化开关,调节雾量。

6.将口含嘴接螺纹管放入患者口中,嘱含紧,或将面罩罩住患者口鼻,吸入时间遵医嘱。

7.指导患者用口吸气鼻呼气。

8.吸毕,取下口含嘴擦干面部。

关雾化开关,关电源。

9.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10.整理用物,分类处理。

11.洗手,记录。

8

10

4

4

10

12

4

6

4

4

4

8642

108642

4321

4321

108642

12963

4321

642

4321

4321

4321

质量

评价

10分

举止端庄,语言温和。

关注患者舒适。

与患者交流用语规范自然针对性强。

4.操作流程熟练,动作规范。

5.完成时间:

9分钟。

2

2

2

4

21

21

21

43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