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9564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合集9篇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借助情境导入、图谱演示、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感受歌曲的趣味并学唱歌曲。

  2、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感受同伴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母鸡头饰若干,农场和歌词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乘着音乐火车去农场

  1、听音乐律动进“农场”。

  2、发生练习:

母鸡怎么叫?

  二、母鸡的喜事

  1、聆听第一遍音乐,让幼儿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和内容:

今天大母鸡有一件喜事要告诉你们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她有什么喜事!

  2、引导幼儿带着问聆听第二遍音乐:

  大母鸡是在哪里下的蛋?

大母鸡下蛋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下蛋以后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3、边提问边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大母鸡坐在哪儿下蛋呀?

  

(2)大母鸡下蛋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

(教师引导幼儿表现高兴的样子)

  (3)大母鸡生完蛋之后怎么告诉人们呀?

  3、唱唱大母鸡的喜事:

大母鸡想让更多的'人都知道它“下蛋啦”的喜事,让我们来做它的宣传员,唱给大家听!

  三、我们一起来“下蛋”

  1、教师当母鸡,全体幼儿当草窝,边唱边表演:

  2、请个别幼儿尝试当母鸡,其余幼儿当草窝。

  3、自由合作表演。

  

(1)交代游戏规则:

自由组合以5个孩子为一组的表演队,一个孩子当母鸡,四个孩子当草窝,边唱边表演。

  

(2)幼儿自由组合并排练:

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合作游戏。

  四、游戏:

母鸡孵小鸡

  1、大母鸡想要有自己的小宝宝了,你们知道它们躲在哪里吗?

对啦,鸡宝宝躲在蛋里,要鸡妈妈坐在上面孵20多天才能出来呢!

  2、教师当母鸡,幼儿当鸡蛋,在游戏中结束本活动。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熟练背诵七言诗的基础上,尝试用黄梅戏《女驸马》选段演唱七言诗,进一步丰富幼儿的黄梅戏知识。

  2、迁移已有的黄梅戏经验学习新旋律,探索用所学七言诗为乐曲填词。

  3、在用新诗为乐曲填词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熟练背诵七言诗《咏柳》、《朝发白帝城》。

  2、幼儿听国黄梅戏曲调,对黄梅戏有初步认识。

  3、黄梅戏《女驸马》选段vcd,黄梅戏伴奏带。

  活动过程:

  1、演唱黄梅戏《看灯》进场。

  2、看vcd画面,欣赏黄梅戏选段,初步感知旋律。

  师:

这段音乐是一段——(黄梅戏)。

它和我们听国的黄梅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再次欣赏vcd卡拉ok版本《女驸马》选段,进一步熟悉旋律。

  师:

我们一起跟着这段音乐用“拉拉拉”来哼唱。

  4、听录有伴奏音乐的磁带,在教师启发下边哼唱边做动作,感知黄梅戏曲调拐弯绕的特点。

  师:

我们还可以一边哼唱一边做动作。

  5、欣赏教师用七言诗演唱黄梅戏曲调。

  师:

你们发现这段唱词每句都是几个字啊?

我们学过的七言诗能不能用这段音乐唱呢?

  6、倾听教师分别用《咏柳》、《朝发白帝城》等七言诗演唱黄梅戏曲调。

并跟随教师做动作。

  7、选取一首诗朗诵后跟随教师听伴奏带演唱。

  师:

你们最喜欢刚才哪一首诗。

我们一起念一遍再跟着音乐唱一唱。

  8|、在教师动作暗示下站在场地四周随伴奏带边唱边做动作。

  师:

我们一起学黄梅戏演员来表演。

每人找个空地方。

  9、朗诵新诗并用新诗演唱黄梅戏《女驸马》选段。

  师:

你们还会什么七言诗呢?

我们一起念一遍再唱一遍。

  活动反思:

  黄梅戏《女驸马》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和马兰在不同时代都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勇敢善良、申明大义的女子。

本活动选用的乐曲比较工整,唱腔也相对平直,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但是幼儿对故事情节不熟悉也难以理解,因此,我想到了用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七言诗来替换歌词。

  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提出的七言诗反复演唱,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反复倾听乐曲旋律,在幼儿充分感知乐曲旋律的句出上,再鼓励幼儿跟随教师演唱。

本次活动当然是借班上课,但是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无论是跟随教师做动作还是歌唱都比较主动。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活动结束后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演唱,个别孩子没有掌握。

  从活动结果看,教师始终没有退出,直到最后仍有个别幼儿需要教师支持才能演唱。

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幼儿对七言诗本身不熟练,而教师频频更换七言诗内容让幼儿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另一方面可能幼儿对动作、歌词、旋律三个认知都陌生的情况下,感到认知挑战过重。

  针对不同班级幼儿的表现,我应该在活动中及时调整策略,发现幼儿对七言诗不是很牢固,应该在每次歌唱前带领幼儿念连遍,或者跟随伴奏音乐念。

这样即帮助幼儿回顾七言诗内容又感知乐曲。

此外,在教师演唱后,不要求幼儿替换歌词唱,而应该让幼儿选取一首七言诗来唱,给幼儿的学习任务就是唱这一首七言诗。

这样动作和歌词不会造成幼儿负担,幼儿演唱的气氛会更好。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观察图谱,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曲调。

  2、会根据歌曲节奏,利用身体和生活乐器,创编不同的敲鼓动作。

  3、积极参与并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能大胆自信地表演。

  活动准备:

  大鼓一个;歌词图谱;筷子、牛奶罐、盒子等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受歌曲旋律与节奏

  

(一)律动,感受歌曲旋律。

  1、幼儿当神气的小鼓手,合着歌曲旋律入场。

  2、提问:

刚才,我们合着《小鼓手》的音乐走进来,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呢?

  

(二)利用图谱,练习歌曲节奏。

  1、出示图谱,讲解节奏。

  2、练习:

集体学大鼓唱歌,用“咚”声来表示。

  3、利用身体部位练习节奏。

  二、学唱歌曲

  

(一)完整地欣赏歌曲。

  1、教师第一次范唱(清唱),鼓声用敲鼓的方式表达。

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

  2、第二次完整地范唱。

提问:

大鼓是怎么样唱歌的?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

  

(二)根据图谱,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1、教师指图谱,幼儿跟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2、重点练习:

渐强(利用图谱法——鼓的从小到大来表现音的从弱到强)和休止符节奏(利用图谱法——没有画鼓棒的鼓表示)。

  (三)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轻声跟唱一遍。

  2、幼儿用好听的声音跟唱一遍,放开唱。

  3、幼儿独立演唱歌曲一遍。

  4、提升要求,幼儿背唱三遍:

  

(1)拿掉两张图片,幼儿演唱歌曲。

  

(2)拿掉所有图片,幼儿演唱歌曲。

  (3)拿掉节奏图谱,幼儿演唱歌曲。

  5、幼儿边唱边表演歌曲一遍。

  6、分男女幼儿合作演唱歌曲:

女孩当小鼓手,男孩当鼓,第二遍交换。

  三、利用身体和生活乐器,激发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

  1、请一名幼儿当小鼓手,边唱边敲大鼓;其余幼儿把肚子、膝盖、肩膀等当作大鼓边唱边敲打。

  2、提问:

我们可以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当作大鼓呢?

(可把牛奶罐、盆子、盒子等当作大鼓)

  3、幼儿表演:

  第一次表演,请幼儿边唱边敲;

  第二次表演进行提升,敲鼓的地方不能发出声音,直接用“鼓声”表示。

  四、结束:

幼儿再次当小鼓手,在边敲边唱中出活动室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的含义和情感,在学唱中表现进行曲雄壮、有力的曲式风格。

  2、尝试用不同的歌唱形式(齐唱、领唱、分组唱)表现歌曲。

  活动环节:

  一、图片导入出示国旗。

  提问:

你在哪里看到过我们的国旗?

国旗什么时候升起来?

  小结:

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是我们的骄傲。

每个晴朗的周一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

太阳把云朵的脸蛋照的红红的,于是国旗就升在美丽的朝霞里。

  二、完整欣赏,听辨歌词

  1、播放录音,欣赏歌曲,说说自己听到的歌词。

  2、教师范唱,呈现ppt图示。

  3、聆听旋律,感受进行曲的曲式特点,再次表现。

  三、表现歌曲

  1、齐唱

  提问:

齐唱怎么唱?

  2、领唱

  提问:

领唱唱哪一句呢?

  3、分组唱(男孩女孩)尝试接唱

  活动延伸:

将完整的歌曲放在小舞台供幼儿选用。

  音乐活动《国旗多美丽》教师观察记录表

  一、在表现进行曲曲风的过程中,老师的引导方式有什么?

可以有哪些调整?

  二、对于大班幼儿,在歌唱活动指导目标中,老师对于本次活动中运用到哪些,哪些适合?

1、愉快唱歌。

  2、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3、有一定的情感投入。

4、口齿清晰。

5、正确唱出节奏。

  6、小组或全班合作愉快。

7、尝试领唱、分组唱。

  8、乐意表现进行曲的曲风。

9、能根据图谱提示唱歌。

  三、记录幼儿学唱歌曲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篇5

  目标

  1、在愉快的表演活动中引导幼儿熟悉理解歌词,喜欢演唱歌曲。

  2、愿意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进行创编活动。

  准备

  钓鱼竿一根,帽子一顶。

  过程

  1、观看表演,进入歌曲所描述的情境。

  教师头戴帽子,手持钓鱼竿,装做钓鱼的样子,等待幼儿因好奇而交头接耳或发出笑声时,教师故做神秘地对幼儿发出“嘘嘘”声。

等幼儿安静下来后,再重复上述动作,等待幼儿再次作出反应。

教师再次钓鱼,收鱼线,作沮丧或兴奋状。

  2、讨论,理解歌词。

  师:

刚才你们看到我在干什么?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我钓到了什么?

  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夸张地做出沮丧和兴奋的神态。

  3、师生表演,熟悉歌词及旋律。

  

(1)配乐曲,教师完整表演一遍。

  

(2)幼儿跟教师表演,边听教师念白。

  4、学唱歌曲,创编最后两小节的歌词及动作。

  

(1)教师演唱歌曲一遍。

  

(2)幼儿边表演边演唱歌曲。

  师:

你们钓到了什么?

  (3)请个别幼儿上来钓鱼,其他

  幼儿跟着一起唱歌。

  让幼儿在开始前先想好自己想钓到什么东西,然后在表演过程中用动作表示出来,然后让大家猜猜:

我钓到了什么?

猜出来后大家一起把新歌词填到歌曲中去演唱一遍。

  5、师生一起讨论钓鱼心得以及鱼的各种烹饪方法,然后请幼儿将钓到的鱼送到厨房给炊事员叔叔阿姨。

  活动结束。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黑眼儿和小白眼儿》,尝试用苏州方言拖长腔调说衬词。

  2、初步了解苏州茶馆文化,学习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中的高兴、着急和生气。

  活动准备图谱、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唐老师请来了两位朋友,看看他们是谁?

(小黑眼、小白眼)

  ——他们俩有个共同的爱好,喝茶!

那你们知道用苏州话说喝茶怎么说吗?

(吃茶哉~出示图片)

  ——小黑眼和小白眼来到了一个苏州的茶馆,可是却遇到了一件不开心的事情!

这该怎么办呢?

苏州话说怎么办怎么说呢?

(哪吭办呢?

出示图片。

加动作)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学学看。

  ——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

我出示图片,你们说出相应的苏州方言。

  

(二)感受乐曲

  ——小黑眼和小白眼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呢?

请你们来听一听。

(第一遍)(孩子们说出什么就贴出相应的图示)

  ——故事里有谁,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事?

(第二遍)(边唱边出示所有图示)

  ——这次我会在儿歌里加上苏州话,请你们听听看我加在了哪里。

(第三遍)

  (三)学唱歌曲

  ——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合作,我们一起唱歌,到说苏州话的时候听我来说,听听是不是加在你们说的这些地方。

(第四遍)

  ——这次我和小朋友们继续合作,但是要请你们来说苏州话(第五遍)

  ——我们一起唱,个别说苏州话(第六遍)

  ——刚才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哪里有点一样的?

他们真的是一模一样吗?

(出示感叹号“!

”表示“哼”)

  ——两句的速度有什么不同?

哪个快?

哪个慢?

慢的时候是什么心情,慢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我们一起来做一次茶馆店的小老板,跟我一起唱唱这两句。

  ——我们一起来完整唱一遍,要唱出小老板不同的心情哦!

  ——这首歌你们学会了吗?

那我来考考你们。

我们这几张图藏起来,看看你们能不能完整地唱出来。

(第七遍)

  ——这次难度更大了,我们一张图都不看,向后转!

面向客人老师来表演一下。

(第八遍)

  (四)延伸

  ——小朋友们真棒!

这样都没有把你们难倒!

其实这首歌是一段四川的名族音乐。

(完整四川口音,加儿话音)那么请小朋友听听看这次唐老师唱的和刚才我们一起唱得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一起来加上儿话音,用四川话来唱一唱。

  ——我们班除了有来自苏州的小朋友,还有其他地方的小朋友,你们会用自己老家的方言来说说喝茶、怎么办呢?

怎么说吗?

  ——那我们下课后可是把自己那的方言带到我们的歌曲中唱一唱。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曲调,学唱歌曲,并尝试用常见的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2、能分辨歌词中勤劳与不勤劳的动物。

  活动准备:

  挂图3号《小朋友的书。

美工》磁带及录音机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预设):

  1、复习一组学过的关于劳动的歌曲。

  复习《勤劳人和懒人》等歌曲。

  教师:

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唱过哪些关于劳动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可进行集体演唱或请熟悉此歌曲的幼儿单独表演唱,演唱时,引导幼儿关注歌曲所表达的劳动内容)

  2、欣赏歌曲,了解歌词含意。

  提出欣赏要求:

现在我们来听一首关于劳动的新歌曲,听听这首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挂图,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可根据幼儿的需要反复多听几遍歌曲)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幼儿欣赏。

并在欣赏中,让幼儿说说有哪些听不懂的词句,如:

梳妆、说不尽、要靠劳动来创造等,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

  (教师要遵照歌曲的节奏型来念歌词,可适当加入一些衬词,如:

在雄鸡唱三唱后面加上“喔喔喔”在鸟儿忙梳妆后面加上“叽叽喳”)幼儿跟着教师学习朗诵歌词一遍幼儿说说喜欢歌曲中的那些小动物?

不喜欢谁?

为什么?

  3、继续欣赏歌曲,尝试跟唱。

  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向幼儿提出欣赏的要求:

乐曲听上去有什么感觉?

  再次欣赏,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活泼和有力。

  教师示唱,幼儿跟唱。

  4、尝试为歌曲伴奏幼儿跟唱,教师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幼儿分组跟唱,并互相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紧紧遵循《纲要》所提倡的“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和“教师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的理念,紧紧抓住幼儿的“心”。

“听一听,找一找”中有匹配成功的乐趣;“学一学,唱一唱”中有自主学习的快乐;“试一试,合一合”中有同伴合唱的喜悦。

  在设计、组织老教材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只有通过认真解读教材、解读幼儿,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篇8

  

(一)运动目的:

  1、学唱新歌《我们都是好朋友》。

  2、在控制歌曲旋律的根本上,凭据图片的表示控制歌词并自动匹配,演唱歌曲。

  3、尽力用优美的歌声来召唤人们敬服大天然。

  

(二)运动预备:

  1、四张图片(小兔、小鸟、小鱼、熊猫;小兔、小鸟、小鱼、熊猫的大天然故里被污染后的样子)

  2、磁带、灌音机

  (三)运动历程:

  1、老师出示动物图片,并提问

  ⑴黑板上都有哪些动物?

(小兔、小鸟、小鱼、熊猫)它们都生存在那里?

都吃什么?

(幼儿自由评论辩论,师小结幼儿评论辩论的内容)

  师:

但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啊,产生了一些转变,让这些小动物的故里不再漂亮了。

让我们一路来看看到底产生了什么转变(出示大天然被污染的图片)

  ⑵图片上的大天然怎么样啦?

为什么?

(大天然被污染了,由于人们不敬服情况)

  2、幼儿明白并进修歌词

  师:

大天然收到污染了,小动物的故里不再漂亮啦,幼儿园教育随笔它们也都很难得、很悲伤,你们是不是这些小动物的好朋友啊?

原不肯意资助他们呢?

那李先生这里啊,也有一群热情的小朋友,也很想资助它们,让我们一路听听磁带里的小朋友是怎么资助它们的。

(放磁带灌音)

  ⑴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歌中小朋友是怎么唱的?

怎么资助这些小动物的?

(绿草给小兔、蓝天给小鸟、清泉给小鱼、丛林给熊猫)

  注:

如幼儿没听清晰,师抚琴范唱,同时让幼儿熟习前奏。

  3、学唱歌曲

  ⑴老师边指画边唱响应的歌词,速率放慢,整首教唱。

  ⑵幼儿学唱,老师重点改正第三、四乐句的唱法,以及引诱幼儿末了两句能高兴地演唱。

  注:

这首曲子前三乐句节拍型很类似,第四乐句和末了“更优美”的跨度较大,且节拍型产生了转变,对幼儿的演唱形成了难度,可以用手势:

下滑的行动,引诱幼儿唱准。

  幼儿手工制作⑶幼儿完备地演唱歌曲,老师可抚琴,也可放磁带让幼儿跟唱。

  ⑷幼儿熟习歌曲后,老师可提唱歌时情感上的请求(前4句要美好,末了两句要高傲;可站起来唱,留意换气)

  ⑸请唱得好、表示力强的幼儿上台唱。

  4、创编歌词(老师引诱:

除了这些小动物以外,还可以有什么小动物也须要我们帮助的。

  ⑴请四个小朋友前四句接唱本身创编的歌词,后两句齐唱。

  ⑵师弹钢琴,幼儿各自唱本身创编的歌词。

  5、幼儿完备地演出唱

  6、小结

  (四)运动延长:

  将幼儿心中资助小动物的要领绘画出来。

大班歌唱活动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演唱歌曲,增加对中国传统儿歌的了解。

  2、体验想象的乐趣,尝试创造性地表现大头在雨中的快乐心情。

  3、感受歌曲的幽默和风趣,体验歌曲主人公的乐观生活态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人:

  幼儿围坐成半圆,老师以节奏游戏导人,分别用广东话、普通话交替问候,让幼儿在相互问候的游戏中感受歌曲三拍子节奏。

  (教师轻声哼唱歌曲旋律,并配以简单有趣的手指游戏,其价值有二:

一是吸引孩子进入聆听和专注的状态,为建立清晰的听觉表象做好准备;二是通过有节奏的互动问好,拉近师幼情感距离,为练习三拍子节奏做好铺垫,这是一个互动积累,节奏前置的环节。

  二、创设情境:

  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边讲述故事“下雨的时候”边绘画,引起幼儿对“大头”的兴趣。

  (在舒缓的钢琴伴奏下,教师以自然的,像妈妈一样的口吻带出了音乐情境申的故事,起到了以情动人,引人入胜的课堂效果。

紧接着,老师用像声词“嘟”哼唱旋律,并用简单的美术线条勾勒出音乐情境中的主人公:

幽默可爱的大头娃娃,自然而不着痕迹地帮助幼儿进入歌曲,创设了音画结合的课堂效果。

  三、感受歌曲。

  1、第一二次感受歌曲。

故事讲到结尾将歌曲带入,幼儿聆听老师完整演唱歌曲。

  师:

这个大头可真有意思,不怕雨淋。

“我”也想来当大头(伸出大拇指)。

  2、第二次感受歌曲。

借助手指游戏(小幅度手指动作)帮助幼儿感受歌曲。

  师:

刚才大头都唱了些什么?

  幼:

下雨不愁!

人家有伞!

下雨能洗澡!

……

  (幼儿回答后老师用歌声及动作回应,引导其他幼儿一同模仿,帮助理解歌词。

  3、第三次感受歌曲。

师幼一边玩手指游戏一边倾听老师歌声进一步理解歌曲。

  师:

我的“大头”在这,把你的“大头”也拿出来。

  4、第四次感受歌曲。

利用桔子道具引导幼儿跟唱歌曲。

  师:

你的头大,我的头更大。

(伸出戴有桔子的大拇指)

  在“大头”唱歌过程中,老师用动作引导幼儿:

一起来!

  (①简单装备,化繁为简。

简单的“大拇指”,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成了大头娃娃:

老师的手掌和大拇指连接变成了雨伞……跟随歌曲旋律进行的手指游戏吸引着孩子的眼球,激荡和点燃了孩子无穷的想象,简单的装备创造了快乐歌唱的价值。

②逐层递进,练习积累。

从大拇指大头转换到桔子大头,从个体手的动作过渡到操作桔子教具,从徒手练习过渡到配乐操作,从慢节奏到快节奏……是一个逐层递进,练习积累的过程。

  四、学唱歌曲。

  1、师幼操作“大头”指偶学唱歌曲,进一步体验歌曲韵律和内容。

  师:

刚才小朋友说“老师你有‘大头’,我们也想有个‘大头’,别着急,看看这是什么?

  幼:

橡皮泥。

  师:

我们用橡皮泥做个大头吧!

师幼用团的方式制作橡皮泥“大头”,注意跟随韵律节奏进行。

  2、教师借助橡皮泥“大头”与幼儿一起游戏歌唱。

  师:

我们都有了“大头”,看看谁的“大头”最会唱歌。

  (①播种“想象”的种子。

橡皮泥大头的引入,满足了孩子探求、想动的期望,并进一步启迪了孩子的迁移能力:

原来橡皮泥也可以当大头呀!

②变化带来热情。

变则通,不停变换的游戏情境无疑能够保持孩子学习参与的热情,并有效促进歌曲听觉表象的形成。

  五、表现歌曲。

  情境:

雷声响起,雨点从天上落下来,大头娃娃们,一起去雨里玩玩吧……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1-2次。

(教师带领)

  2、幼儿熟悉动作和韵律后,空间位置可以比较自由和开放,可以跟随琴声自由表达。

  (教师给予动作提示)

  尾声:

天晴了,大头玩累了,跟着妈妈回家了……

  (①自由表达,释放情感。

自由放松的身体表达环节,让幼儿从小的手指游戏过渡到大的身体韵律,是一个节奏积累到韵律和谐的过程。

孩子可以轻松跟随歌曲表达情感,既释放了学习过程中的疲倦,又体验了收获的快乐。

②榜样示范,秩序学习。

带头人教学策略的引入,避免了孩子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迷茫和混乱,有效将孩子的想象内容整合和再现,保障了学习的秩序。

  从实录中可以看出,这是一节质朴、自然的课例,相信每位老师看完后都能够效仿和尝试。

活动中不需要精美的教具准备,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一个桔子,一根粉笔,一块橡皮泥。

一种妈妈的心态,就能把孩子带入想象和愉悦的音乐境界,我想,回到“简单”,应该是童谣传承的最佳方式之一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