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0077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docx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花芽分化:

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叶的生长:

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

顶端生长。

出缘生长。

居间生长

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

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

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

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

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

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

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3.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

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

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

总而言之。

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

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

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

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

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

P70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积温:

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3.简述自由水束缚水的区别

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以蒸发丧失的水为束缚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能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称为自由水。

.

6.为什么推广CO2施肥还有很大难处

CO2施肥主要还是还是再有控制条件的温度中。

1)每生产1kg的干物质需要消耗,用量大体积大。

CO2是气体状态,流动性大,应用起来困难。

2)目前生产CO2成本较高,价格不菲,效益不高。

7.是否为作物必须营养元素,三条判断标准;

1)由于该元素缺乏,作物的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表现出专一的的缺乏症状,而且这种症状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3)该元素在作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出直接的效果,不是因为土壤或培养基的改变产生的间接效果。

种植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与配置的总称

复种:

指同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接连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单作:

指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

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相同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间作:

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同一生长季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

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轮作:

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的复种形式的种植方式

*(论述)我国种植制度主要类型的特点

按作物的构成分类,可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的,以饲料作物为主的,以多年生植物为主的种植制度

按降水与灌溉程度分类,分为干旱地区种植制度,半湿润地区或无湿润区,无灌溉种植制度,灌溉旱地种植制度和水田种植制度

按农田的利用程度分,分为撂荒制度,休闲制度,连年制度和多熟制度

1)人多耕地少,土地利用率高,复种指数高达156%。

是世界上复种面积最多的国家

2)作物组成中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多年生牧草在耕地上所占比列低

3)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单做与间套做轮作与连做均有分布,连做换茬比较灵活。

2.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

1.明确对产品的需求2.查明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3.选择适应的作物种类和品种,4.作物配置的确定。

3.复种对增产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是增加了作物有效播种面积2是缓种了作物之间争地的矛盾3.有利于稳产,即复种有利于前后茬产量互补,增加农产品刚给的稳定性

4.间套作的增产的原理

1.充分利用增长季节(关键)2.充分利用光能3.改善通风条件4.充分利用土壤条件5.增加群体抗灾,抗逆性6.边行优势

5、简述轮作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答:

1、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3、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4、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7.*连作的危害

1.生物原因:

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2.化学原因:

营养物质偏耗,有毒物质积累3.物理因素;主要是土壤理化性状的恶化

良种繁育:

是指在保持品种种性的前提下有计划、迅速地、大量地繁殖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或苗木的技术。

1.品种改良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土壤肥力:

土壤能够同时并且不断的供应和调节作物生产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等生态因子的能力

土体构造分为表土层(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

蒸腾系数:

作物每形成1G干物质所务消耗的水分克数

需水临界期:

作物对缺水特别敏感的时期。

这个时期缺水对产量影响较大营养临界期:

需要量不多,但是很迫切的时期(幼苗p生长繁殖n)

种子寿命:

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2.为什么有机肥要充分腐热后施用

讲授病虫危害的作物体制成有机肥,如不经发酵腐热,病虫就能存活,并通过施肥而传播。

3.病虫草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一、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也给作物的生产带来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

1.病原物虫草的抗性增加

2.大量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

3.污染和环境和农产品,造成公害

二、害虫主要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2.生物防治3.化学防治4、农业防治5、物理机械防治

1.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1)技术科学化(1.品种改良2.化肥生产3.农药、栽培技术、灌溉技术)

2)操作机械化

3)产销社会化

4)生产高效化

5)农民知识化

1、种子指作物生产上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或植物学上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3、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上所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4、品种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相对一致,能生产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产品的一个作物群体。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输导、支持、合成、贮藏。

2、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水分、温度及氧气。

3、作物生长必需的生活因子有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养分。

4、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5、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6、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7、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8、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

9、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是温度。

10、短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个临界日照长度,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A.大豆B.油菜C.黄麻D.烟草

2、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A)。

A.冻害B.热害C.旱灾D.涝灾

3、(C)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A.种植制度B.作物布局C.复种D.连作

4、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D)。

A.豌豆B.大豆C.蚕豆D.青稞

5、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A.大豆B.玉米C.茄子D.马铃薯

6、小麦属于(A)。

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C.中日照作物D.定日照作物

7、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D)。

A.间作B.混作C.复种D.套作

8、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C)。

A.花生B.水稻C.青稞D烟草

9、原产于南方的冬小麦品种引种到北方,其生育期一般会(A)。

A.延长B.缩短C.不变D.抽穗前延长,抽穗后缩短

10、种子真正成熟的含义是(D)。

A.形态和生理均未成熟B.生理成熟,形态未成熟C.形态成熟,生理未成熟

D.形态和生理均成熟

四、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播种前种子处理技术包括:

(B、C、D、E)

A.播种B.晒种C.消毒D.包衣E.浸种催芽

2、品种改良的目标有(A、B、C、D)。

A.高产B.优质C.稳定性好D.适应性强E.产量低

3、播种期的确定应根据(A、B、C、E)等综合考虑。

A.品种特性B.种植制度C.气候条件D.播种方式E.病虫害发生情况

4、种子清选的方法有(A、B)

A.风选B.筛选C.密度选D.压力选E.质量选

5、植物病原物的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主要有(A、C、D、E)。

A.人为传播B.营养传播C.昆虫传播D.雨水和流水传播E.气流传播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作物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有哪些?

(1)机械混杂;

(2)生物学混杂;(3)不良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4)选择作用;(5)遗传基因的继续分离和基因突变。

2、种子休眠的原因是什么?

(1)种皮厚,透气差;

(2)胚未发育完全;(3)后熟作用未完成;(4)抑制物质的存在。

3、作物病害农业防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作物病害农业防治的主要方法有:

(1)使用无病繁殖材料;

(2)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3)加强栽培管理;(4)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4、轮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用养结合,提高地力;

(2)可减少病虫害;(3)消除土壤有毒物质;(4)改变农田生态条件,减少田间杂草。

2.农业发展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历史阶段。

3.从物质生产及其转化效率上看,作物经济产量是生物学产量和经济系数两者的乘积。

4.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主要有

(1)充分利用光能;

(2)充分利用地力;(3)边行效应;(4)作物间互利关系;(5)增强抗灾能力。

5:

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6:

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是热量

8: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反映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的吻合的程度

9: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具有季节性、地区性和相对性。

10:

作物生产系统由作物、环境、技术、经济四个子系统组成。

11:

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

12:

长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某个临界日长,才能开花.

13:

短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个临界日长,才能开花.

14:

干旱可分为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

作物每形成一克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的克数称为蒸腾系数

15:

土壤水分的主要散失途径有径流、渗漏和植物吸收

16:

在腐殖质作用下形成的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直径为毫米,称为团粒结构

18:

某种土壤能保持最大数量的毛管悬着水的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19:

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配合的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在土壤重量中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质地

20:

土壤是指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2:

毛管水是土壤最重要、最有效的水分。

23:

经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

作物生物学最低温度:

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

在某一生育时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称当日的活动温度。

日平均温度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差数,称为当日的有效温度。

积温:

指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生长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总和。

活动积温:

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有效积温:

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有效温度的总和

27:

作物性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和开花时,对外界温度最敏感,遇低温或高温会导致严重减产,此期称为温度临界期

29:

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最高、最适温度称为三基点温度

1.复种指数(%)=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100%耕地面积

2.田间耗水量是指作物整个生育期内,农田消耗于蒸散的水量,即为植株蒸腾量与株间蒸发量之和。

4.利用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无菌操作接种于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一定的光温条件下培养,使之生长发育的技术称为组织培养。

5.作物育种是研究改良作物遗传性状,特别是改良经济性状,使之更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理论和技术

6.农业自然资源:

通常是指除地下矿藏、能源资源外的地表资源。

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

作物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种子发芽率:

纯净种子能发芽的比例

种子发芽势:

种子发芽的快慢和整齐度

作物品种:

经过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种质资源:

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及利用上述材料人工创造的遗传材料。

选择:

改变不同个体的生存机会或留下后代的机会

变异:

生物不同个体间性状的差异

基因:

是特定的DNA功能片段,携带特定的遗传信息,是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单位

遗传:

生物的亲代和子代的相似现象

杂种优势:

杂交后代在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经济系数:

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经济产量:

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生物产量:

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的总量,即整个植株(一般不包括根系)的干物质重量。

作物的生长中心:

指生长势较强、生长绝对量和相对量较大的部分

生育时期:

作物外部形态上呈现显着变化的某个时期

生育期:

作物从出苗到成熟经历的天数

生长:

作物在数量上的不可逆的增长

发育:

作物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

作物群体:

指该种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库:

接纳或最后贮藏养料的器官

源:

制造和提供养料的器官

流:

控制养料运输的器官输导系统

作物品质:

指收获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

食用品质:

指蒸煮、口感和食味等特性

营养品质:

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等

工艺品质:

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特性

加工品质:

对加工过程有影响的原材料特性

简述叶层分组:

下层叶片:

主要供应根、分蘖、幼叶生长;

中层叶片:

主要供应茎杆、穗或花生长;

上层叶片:

主要供应结实器官

出叶速度:

主茎发生新叶的速度,常用主茎发生一片新叶所需的天数或生长度日来表达。

叶面积指数:

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有叶面积的总合

种子的休眠:

有的种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内部发生进一步变化,才能发芽的现象。

作物的生态型:

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或人工环境中,发生趋异适应,经自然和人工选择分化形成了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生态因子作用的主次效应: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众多的生态因子中总有一二个因子起着主导性的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他因子则处于比较次要的地位。

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效应:

当作物受到多个生态因子的作用时,各个因子对作物的效应会表现出某种交互作用。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植物对环境的要求与实际环境的吻合程度,即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节律与环境节律的吻合程度。

作物布局的原则:

统筹兼顾、因土因地种植、适应生产条件、用养地结合、各业配合

作物的分类: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及绿肥作物、药用作物

良种的主要作用:

提高产量、改进品质、保持产量品质稳定、扩大播种面积、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作物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

无性繁殖:

营养体繁殖,无融合生殖

遗传学三大规律:

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连锁遗传规律

引种中应注意的问题:

生育期、纬度和海拔、作物对环境的敏感性、其他

地膜覆盖的增产机理:

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叶面积、提高酶活性:

、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叶面积、提高酶活性

地膜覆盖的效应:

提高地温,提早成熟,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微生物活动,抑制反盐,改善近地层光照条件,病虫害发生规律变化。

目标产量施肥法:

根据单产水平对肥料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及肥料利用率进行估算

肥料种类及其特点:

有机肥:

营养全面,释放缓慢。

无机肥:

易溶、速效、肥效短

微生物肥料:

活微生物为关键,节约能源,环保无污染,成本高。

作物育苗方式有:

露地育苗:

湿润育苗、旱育苗

保温育苗:

双膜育苗、通气网膜育苗、简化育苗

增温育苗:

生物能增温育苗、温室育苗、工厂化育秧

育苗移栽的意义: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复种指数,便于集中管理,节约成本,保证密度

作物增产的途径:

能充分利用光能的高光效品种、二氧化碳浓度正常、其他环境因子最适、最适宜接受和分配阳光的群体结构。

作物高产群体的特征:

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主茎与分支协调发展、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个体内部之间协调发展、生育进程与生长动态协调一致、叶层光合效能大,转运效率高。

衡量作物群体大小的指标:

密度、干物质积累量、茎蘖数、叶面积指数、穗数、根系发达程度等

影响作物产品品质的因素:

遗传因素、生态因素:

地理、季节、温光等和栽培措施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水分、温度、氧气

简述双子叶、单子叶作物根系的特点:

单子叶为须根系,由初生根系和次生根系组成。

双子叶为直根系,由一条明显的主根,和各级侧根组成

根系的功能:

支持、吸收、培肥地力、贮藏、繁殖

茎枝的作用:

支持、输导、合成、贮藏、通气、繁殖

种子休眠的原因及解除办法:

原因:

1胚的后熟,2硬实3发芽抑制物质的存在,4胚未完全发育。

措施:

机械处理、高温干燥处理、药剂处理、物理处理

简述光周期理论在生产上的应用:

引种育种、控制花期、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长时间无氧呼吸会使作物死亡,为什么:

产生酒精毒害;物质消耗多;没有丙酮酸氧化中间产物#:

生产上为什么重视通风透光$:

作物群体郁弊则上层光照充足,但CO2不足;下层CO2充裕,光照又不够,都限制了光合作用的增加。

简述水涝对作物的危害:

根系涝害,土壤含氧量减低,二氧化碳积累,根系活动受抑.土壤渍水还原物质积累,毒害根系。

地上部分涝害光合作用停止,无氧呼吸加强,长时间则最终致死

试述旱害对作物的影响:

干旱降低各种生理过程、引起水分重新分配、影响产品品质

简述不同质地土壤的生产特性:

砂土类:

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差,耕作质量好,易早衰。

粘土类:

通透性差,保水保肥力强,耕作质量差,易贪青。

壤土类:

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好,耕作性好。

简述土壤的三相:

固相:

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

稀薄的水溶液;气相:

空气,与水分共存于土壤空隙中。

间套作增产原理:

增加叶面积系数、边行优势、用养地结合、增强抗逆性、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试述生长与发育的关系: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又促进了生长、二者不协调,则贪青或早衰

试述生长中心与C-N代谢及养分分配的关系:

生育前期以N代谢为主,长根和叶;中期C、N并重,并逐步转入以C为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后期以C代谢为主,生长中心为收获器官;各时期养分分配中心都是当时生长中心。

据此进行管理协调生长,达到高产优质目的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营养生长是基础,生殖生长与之相对应;二者竞争养分,只有把矛盾协调好,才能达到高产目的。

试述作物生态因子的限制方式及其在生产上的意义:

最小因子律、耐性定律、报酬递减律

育种程序及作用:

(1)原始材料圃和亲本圃供选优良个体

(2)选种圃和选种圃进行比较鉴定(3)品种比较试验圃(4)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判断题

1氮肥应施在近根部,磷钾肥可施在远处。

错。

磷肥可移动能力差,应施在近根处,氮肥、钾肥可以移动,可施在远处。

2氮肥应施在近根部,磷钾肥可施在远处。

错。

磷肥可移动能力差,应施在近根处,氮肥、钾肥可以移动,可施在远处。

3施肥给作物和环境造成很大危害,所以最好不施肥。

错。

施肥对作物有积极意义,只有施肥不当,才会对作物和环境造成伤害。

4农业生产中用到的种子即指植物学中的种子。

错。

农业生产用种是指所有可用来繁殖后代的播种材料,而植物学上的种子概念指由胚珠发育而来的繁殖器官。

5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对。

某一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由于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不但会限制作物的生长,同时也将限制其他处于良好状态下的因子发挥效应。

6某个生态因子对作物的作用是可以由别的因子代替的。

错。

当作物受到多个生态因子的作用时,各个因子对作物的效应会表现出某种交互作用。

但某个生态因子对作物的作用是不能由别的因子完全代替的。

在一定的范围内,某一因子在数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另一些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节。

7作物一生中对养分需求最迫切的时期称为作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错作物一生中对养分需求最迫切的时期称为作物养分临界期,作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是养分需求量和吸收速度都很大的时期.

8温度升高,作物生长加快,因而,提高温度对作物有利。

错。

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上升,作物的生长加速,但每个生理过程都有其最高、最低、最适温度,超过一定数值,作物就会受到伤害

大多数作物的需水临界期均在生殖器官发育至开花期

一般粮食作物的安全贮藏水分含量必须在13%以下.

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原则:

优点多,缺点少,能够互补的品种、选用地理生态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根据性状的遗传规律选配亲本

肥料种类及其特点:

有机肥:

营养全面,释放缓慢。

无机肥:

易溶、速效、肥效短

微生物肥料:

活微生物为关键,节约能源,环保无污染,成本高。

太阳光对作物的意义表现为:

1热效应2光合作用3光形态建成4诱发性突变

关于氮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氮素是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B氮素又称生命元素D植物缺氮,叶片黄化E氮素过多,易贪青晚熟

人类对作物的环境进行调控的目的有:

A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B克服环境的不利条件C改变作物的形态结构D优化作物的生育进程E改善作物的生理生化过程

确定播种期须考虑的因素有A品种特性B种植制度C气候条件E病虫害发生情况

作物病害防治方法A植物检疫B选用抗病品种C物理和微生物防治D化学防治E栽培管理

品种改良的目标有:

A高产B优质C稳定性好D适应性强

连作的危害有:

A病虫草害加剧B土壤养分失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