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篆书技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9008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石如篆书技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邓石如篆书技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邓石如篆书技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邓石如篆书技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邓石如篆书技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邓石如篆书技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邓石如篆书技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邓石如篆书技法.docx

《邓石如篆书技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石如篆书技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邓石如篆书技法.docx

邓石如篆书技法

邓石如篆书技法

邓石如(公元1743-1805年)原名琰,字顽伯、石如,别号完白山人,后以字行。

安徽怀宁人。

邓石如是清代中叶一位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

真、草、隶、篆无一不工,尤精篆隶,别具一格,开一代碑学之宗。

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

“完白山人篆法以二李(李斯、李阳冰)为宗,而纵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

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瓦当额文为尤近。

”邓石如因其杰出的艺术贡献,被后世称为“篆书的第三个里程碑”。

一、篆书的基本点画和用笔方法甲骨文、大篆、小篆都属于篆书。

有关殷商甲骨文至秦小篆这一阶段的书法资料,仅仅局限于铸凿的金文和石刻文字。

与由毛笔直接书写这一形式存在着很大差距。

这里并没有对金文先秦时代使用毛笔与否作出讨论,只是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保存下来的、当时由毛笔直接书写的篆书资料。

由于篆书是早期的文字,其基本笔画和用笔方法,还没有达到以后出现的隶书、楷书那么丰富复杂。

就大篆小篆而言,只有点、直、弧三种笔法。

有关篆书的基本笔画及邓石如篆书的笔法,介绍如下:

1、点篆书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起,作为其他

笔画的一个部分,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

单独的点较少,

其写法是;从点的中心落笔,由左向右旋转,边转边运笔,

直到转成圆后收笔。

但邓石如的点极富变化,同一件作品中相同字的点处理各不相同。

见(图一)中三个“太”字中点的不同写法。

(图一)三个“太”字点的不同写法

2、直

直包括或长或短的横、竖。

其基本写法都要逆入驻收;就是藏头护尾,两头圆,中间部位粗细一致。

也有少数横或竖是逆入平出而露锋的。

如(图一)“太”字。

邓石如篆书的横和竖并不全是一条笔直的线,除位于中心的竖用直线外,其横往往呈微微的弧形。

很有动感。

其笔法,可以从(图二)中的“上”字的横画以及“十”字中的横画上看出。

(图二)上十

3、弧

篆书中的弧可分为角弧、半圆弧、圆弧、方弧以及不规则弧除部分不规则弧外,弧都是由两笔写成的,以圆弧为例;落笔同横或竖的用笔方法基本相同,从要写的圆的上方中部落笔,先向左写半圆,再从上方笔画的头部落笔向右写半圆,

在圆的下方会合,会合的搭接处不留痕迹。

(图三)中“大”

字上部的两弧及“朱”下部的两弧均是分两笔写成。

(图四)“月”字上方的弧二笔写成,“月”字的下部不规则弧,以及“多”字弧

为一笔写成。

(图三)大朱

(图四)月多

(图五)围四

(图五)的“围”和“四”字外框,可以分成二笔,也可三笔。

虽然是外框,也是呈弧线。

二、邓石如篆书的起笔和收笔的方法:

逆起驻收,讲究内敛含蓄;或逆入平出,轻松流畅。

逆起驻

收,画的两端浑圆,如(图六)“公”字上部两画。

逆入平出,

起笔圆厚,而收笔微尖,如(图六)“太”。

不过篆书收笔仍是以藏为主,偶尔露锋,以显精神。

(图六)公太

三、运笔的方法:

在行笔中,弯曲之处,或用提转之法,而见圆畅:

或用先停后转之法,而见外圆内方;或用顿折之法,而见方劲。

(图七)“背”字上部弯曲之画,是用先停后转之法;下部曲画,则是用提转之法。

(图七)“己”字的曲画,则多用顿折之法。

不过一字之中往往多种方法并用。

(图七)背己

四、线条关系的处理方法:

1、平行关系:

篆书中直线条的处理通常是用平行的方法,如(图八)“义”字的各个横画,这些横画也不是真正的直横,也是呈弧形的横。

篆书中曲线条的处理有时也多采用平行的方法,如(图八)“道”字的左上部和右上部的曲线。

(图八)义道

2、相抱和相背关系:

篆书中的曲线多用相抱和相背来处理。

如(图九)“来”字,中直线左右的曲线都是用相抱关系来处理的;而(图九)“空”字左右的曲线,则是用相背来安排的,一字当中往往相抱相背同时使用,以起到相辅相承的效果。

如(图十)“而”字的外两条曲线相抱,内两条曲线相背,而

字下部的诸曲线又分别构成相背和相抱之妙

(图九)来空

(图十)而篆

3、参差关系:

篆书下垂的线条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时候,

应当讲究垂脚的参差变化。

如(图十一)“白”字,虽只两条

垂脚,但也有高低的不同。

再如(图十一)“雁”字四条垂脚的参差变化。

(图十一)白雁

4、对称关系:

线条的对称处理,是篆书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图十二)“不”字、“去”字(;图三)“大”字、“朱”字。

虽然是对称,并不是两侧绝对一样的。

我们仍能从中可以看出变化而又动态的对称。

图十二)不去五、布白的方法

1、均匀:

均匀是篆书布白之中着力追求的。

线条之中平行、对称之法,与此是紧密相关的。

如(图十三)“量”字诸横之间的空白,及中直线左右的空白几乎都是差不多的。

而(图十三)“乃”字上部横画之间,下部上下左右的空白几乎是相同的。

(图十三)量乃

2、上密下疏:

篆书除讲究线条之间留白的均匀外,还很讲究疏密的变化。

小篆多数情况下采用上密下疏的安排方法。

如(图十四)“心”、“荒”等字,都是上密下疏。

(图十四)心荒

3、上疏下密:

篆书中有一些字的笔画是向上伸展的,这种情况下,除了向上伸展之画要讲究参差变化外,而布白的处理,则都是用上疏下密的方法。

如(图十五)“之”字、“世”字。

图十五)之世六、结构的方法;

1、让就:

(图十六)“恶”和“愚”为上下结构,处理不好,容易有上下分离的感觉。

处理结构时,上部向外扩展,让下部进入,如此上下就可浑然一体。

(图十六)恶愚

2、左高右低:

左部只有可向上伸展之画,右部下伸展之笔

画,如(图十七)“蝉”字;或左部有向上下伸展之画,但左

部只有可向下伸展之画,如“好”字。

在这种情况,左右位置通常都处理为左高而右低。

(图十七)蝉好

3、左低右高:

左部只有可向下伸展之线条,右部只有可向

上伸展之线条,如(图十八)“照”字,或左部有可向上下伸

展之线条,而右部只可向上伸展之线条,如(图十八)“物”字。

通常可以将左右位置安排为左低而右高。

(图十八)照物

4、左居中:

左部无上下伸展之画,右部有上下伸展之画,如(图十九)“醉”字;或左右都上下伸展之画,但左部稍小于右部,如(图十九)“精”字。

这种情况通常将左右位置处理为左居中部。

(图十九)醉精

5、上平:

左部小而下无垂脚,右部大且下有垂脚,则多采用左与上齐的位置,如(图二十)“谓”、“明”字。

(图二十)谓明

如果碰到左中右结构的字,则要灵活运用位置的安排方法。

如(图二十一)“倾”字,左部和中部,采取左居的方法,中部和右部则采取上平方法。

而(图二十一)“避”字,左部与中右部,则采取左高右低的位置,中部和右部采取上平的位

(图二十一)倾避

6、四角形全包围:

(图五)中的“围”字,繁多的横画对空间作了整齐的分割,使空白舒畅明快起来,这在篆书结构上也是极为重要的。

(图五)中“四”字内的两竖,向外弯曲呈背势,与外侧竖画形成对照,由下部的横画加以收拢,笔致优美而又生动活泼。

综上所介绍的篆书笔法,既是篆书的普遍规则,其中也是邓石如篆书发展了的篆书笔法。

只有通过对各体篆书的了解后,才会体会到邓石如对篆书发展真正贡献。

(一)小篆的特点小篆的结体不同于隶书、楷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三比二。

二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则可以耸起。

三是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均匀,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四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这是篆书不同于其他书体的重要特征。

有独体对称,有字的局部对称,还有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二)小篆的基本笔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点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

(1)逆入藏锋至首端

(2)转成圆锋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转锋

(4)向左回锋2.竖

(1)笔尖向上逆入引至顶端

(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

(3)行至底点勿顿,轻提锋颖

(4)顺势提收3.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顺锋向下行笔

(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

(1)逆锋落笔向上

(2)转锋向下行笔

(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转笔

(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

5.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7.左右外弧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8.方弧

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9.弯曲

弧小篆的曲画变化多,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

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笔方法加以完成。

转折处注意调整袄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脘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

搭接笔的技法篆书的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则靠若干搭接笔而写成的,要使接笔处不留痕迹,主要是前一笔的尽处无须回锋,后一笔势插入,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掩藏于笔画之中。

搭接笔是篆书笔法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环,掌握了这一环节,就能使字舒畅婉转,遒劲自然。

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

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

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

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二先外包后里头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

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三先主笔后副笔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四先

副笔后主笔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五灵活运用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