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0097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docx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考情分析★靶向明确

考点分类展示

5年高考真题(全国课标卷)

考查角度归纳

超重和失重(Ⅰ)

未曾独立命题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Ⅱ)

'19

Ⅰ卷T21(6分),Ⅱ卷T19(6分),Ⅲ卷T20(6分)

(1)通过牛顿第三定律考查力的相互性

(2)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求解加速度

(3)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分析与计算

(4)通过整体法与隔离法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8

Ⅰ卷T15(6分),Ⅰ卷T25(20分),Ⅱ卷T24(12分),Ⅲ卷T19(6分)

'17

Ⅰ卷T25(20分),Ⅱ卷T24(12分),Ⅲ卷T25(20分)

'16

Ⅰ卷T18(6分),Ⅲ卷T20(6分),Ⅲ卷T24(12分)

'15

Ⅰ卷T20(6分),Ⅰ卷T25(20分),Ⅱ卷T20(6分),Ⅱ卷T25(20分)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9Ⅱ卷T22(5分) '16Ⅲ卷T23(10分)

第1节 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

(1)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注1]

二、惯性

1.定义:

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注2]

3.量度: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三、牛顿第二定律 单位制

1.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

F=ma。

[注3]

2.单位制

(1)单位制

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注4]

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质量、长度和时间为三个基本量,它们的单位千克、

为基本单位。

(3)导出单位

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四、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注5]

【注解释疑】

[注1]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加速度等于零时的特例。

[注2]当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当物体受到合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

[注3]应用F=ma进行计算时,各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注4]“基本量”既可以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可以采用其他单位制中的单位,如厘米、英寸、斤等常用单位,并且不同的单位制规定的基本量不尽相同。

[注5]可简记为:

异体、等大、反向、共线。

【基础自测】

一、判断题

(1)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

(×)

(2)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

(3)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自由电子的运动情况。

(×)

(4)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小。

(√)

(5)千克、秒、米、库仑、安培均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可以相互抵消。

(×)

(7)人走在松软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

二、选择题

1.[人教版必修1P70T1改编](多选)下面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飞机投弹时,当目标在飞机的正下方时投下炸弹,能击中目标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人向上跳起来后,还会落到原地

C.安全带的作用是防止汽车刹车时,人由于惯性而发生危险

D.有的同学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向上运动时,肯定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

解析:

选BC 飞机在目标正上方投弹时,由于惯性,炸弹会落在目标的前方,A错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人向上跳起后,由于惯性,还会落在原地,B正确;汽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人会向前冲,安全带可以防止人的前冲,C正确;物体被向上抛出后,在空中向上运动是由于惯性,D错误。

2.[鲁科版必修1P113T1](多选)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是瞬时对应关系,即a与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B.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C.同一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越大,受到的合外力也越大

D.物体的质量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加速度成反比

解析:

选AB 同一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所受的合外力也不一定大,C错误;物体的质量由物体本身决定,与合外力、加速度无关,D错误。

3.[粤教版必修1P102T3改编]在国际单位制(简称SI)中,力学和电学的基本单位有:

m(米)、kg(千克)、s(秒)、A(安培)。

导出单位V(伏特)用上述基本单位可表示为(  )

A.m2·kg·s-4·A-1   B.m2·kg·s-3·A-1

C.m2·kg·s-2·A-1D.m2·kg·s-1·A-1

解析:

选B 根据U=

,q=It得1V=

=1·m2·kg·s-3·A-1,故选项B正确。

4.[粤教版必修1P71T1]沼泽的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泥炭,泥炭是沼泽地积累的植物残体,它的纤维状和海绵状的物理结构导致人在其表面行走时容易下陷。

若人下陷的过程是先加速后匀速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速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

B.加速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小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

C.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先大于后等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

D.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小总等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

解析:

选D 人对沼泽地的压力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二力大小一定相等,故A、B、C错误,D正确。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基础自修类]

【题点全练】

1.(2019·舟山模拟)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表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它表明了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C.它表明了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不需要力

D.由于现实世界不存在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理过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没有用处

解析:

选B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正确。

2.(2019·梅州期末)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原来随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因为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

解析:

选B 小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又两球的速度相同,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故B正确,A、C、D错误。

3.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理想斜面实验基础上,经抽象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它不是实验定律。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

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水平面滑动。

水平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小的材料时,小球沿水平面滑动到的最远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

A.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B.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C.如果水平面光滑,小球将沿着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

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解析:

选C 由题意,水平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小的材料时,小球沿水平面滑动到的最远位置依次为1、2、3。

可知摩擦力越小,则小球滚得越远,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水平面光滑,小球受到的合外力为0,则小球将沿着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故选项C符合题意。

其他结论不是本实验直接得出的。

【名师微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1)提出惯性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2)揭示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对比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考点二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基础自修类]

【题点全练】

1.(多选)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

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解析:

选BC 质点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所受合外力为0,当对其施加一恒力后,恒力的方向与原来运动的速度方向关系不确定,则质点可能做直线运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但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选项B、C正确。

2.[合力、加速度、速度之间的决定关系]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一恒力F作用而运动,前方固定一轻质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木块将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木块将立即做变减速直线运动

C.在弹簧弹力大小等于恒力F时,木块的速度最大

D.在弹簧处于最大压缩状态时,木块的加速度为零

解析:

选C 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接触弹簧后弹力不断增大,当弹力小于力F时,木块仍将加速运动,但加速度变小,A、B均错误。

在弹簧弹力大小等于恒力F时,木块的加速度为0,速度最大,C正确。

继续压缩弹簧,合力反向且增大,加速度向右且不断增大,D错误。

3.如图所示,顶端固定着小球的直杆固定在小车上,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沿图中的(  )

A.OA方向     B.OB方向

C.OC方向D.OD方向

解析:

选D 据题意可知,小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球固定在杆上,而杆固定在小车上,则三者属于同一整体,根据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关系分析可知,球和小车的加速度相同,所以球的加速度也应该向右,故选项D正确。

【名师微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6个性质

2.合力、加速度、速度间的决定关系

考点三 瞬时性问题的两类模型[方法模型类]

轻绳、轻杆和接触面

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剪断或脱离后,不需要时间恢复形变,弹力立即消失或改变,一般题目中所给的轻绳、轻杆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弹簧、蹦床和橡皮筋

当弹簧的两端与物体相连(即两端为固定端)时,由于物体有惯性,弹簧的长度不会发生突变,所以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认为是不变的,即此时弹簧的弹力不突变

[典例] 如图所示,A、B两小球分别用轻质细绳L1和轻弹簧系在天花板上,A、B两小球之间用一轻质细绳L2连接,细绳L1、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细绳L2水平拉直,现将细绳L2剪断,则细绳L2剪断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绳L1上的拉力与弹簧弹力之比为1∶1

B.细绳L1上的拉力与弹簧弹力之比为1∶cos2θ

C.A与B的加速度之比为1∶1

D.A与B的加速度之比为cosθ∶1

[解析] 根据题述可知,A、B两球的质量相等,均设为m,剪断细绳L2瞬间,对A球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由于细绳L1的拉力突变,沿细绳L1方向和垂直于细绳L1方向进行力的分解,得FT=mgcosθ,ma1=mgsinθ;剪断细绳L2瞬间,对B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由于弹簧的弹力不发生突变,则弹簧的弹力还保持不变,有Fcosθ=mg,ma2=mgtanθ,所以FT∶F=cos2θ∶1,a1∶a2=cosθ∶1,则D正确。

[答案] D

[方法归纳]

求解瞬时加速度的步骤

【题点全练】

1.[轻绳模型与轻弹簧模型对比]

(2019·上海浦东二模)如图所示,细绳一端系在小球O上,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A点,轻质弹簧一端与小球连接,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B点,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将细绳烧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方向(  )

A.沿BO方向     B.沿OB方向

C.竖直向下D.沿AO方向

解析:

选D 小球平衡时,对小球受力分析,重力、弹簧弹力、绳的拉力。

当细绳烧断的瞬间,绳的拉力变为零,重力、弹力不变,所以重力与弹力的合力与绳的拉力等大反向,故D正确。

2.[轻杆模型与轻弹簧模型对比]

如图所示,物块1、2间用刚性轻质杆连接,物块3、4间用轻质弹簧相连,物块1、3质量均为m,2、4质量均为m0,两个系统均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

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物块1、2、3、4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a3、a4。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

A.a1=a2=a3=a4=0

B.a1=a2=a3=a4=g

C.a1=a2=g,a3=0,a4=

g

D.a1=g,a2=

g,a3=0,a4=

g

解析:

选C 在抽出木板的瞬间,物块1、2与轻杆接触处的形变立即消失,物块1、2受到的合力均等于各自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1=a2=g;物块3、4间的轻弹簧的形变还来不及改变,此时弹簧对物块3向上的弹力大小和对物块4向下的弹力大小仍为mg,因此物块3满足F-mg=0,即a3=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4满足a4=

g,故C正确,A、B、D错误。

3.[斜面上的轻杆模型与轻弹簧模型]

(多选)光滑斜面上,当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A、B质量相等。

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gsinθ

B.两图中A球的加速度均为零

C.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为2gsinθ

D.图乙中B球的加速度为gsinθ

解析:

选CD 撤去挡板前,对整体分析,挡板对B球的弹力大小都为2mgsinθ。

因弹簧弹力不能突变,而杆的弹力会突变,所以撤去挡板瞬间:

图甲中A球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B球所受合力为2mgsinθ,加速度为2gsinθ;图乙中杆的弹力突变为零,A、B两球所受合力均为mgsinθ,加速度均为gsinθ,故C、D正确,A、B错误。

考点四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基础自修类]

【题点全练】

1.(多选)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下面关于卫星与火箭升空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

A.火箭尾部向下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

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

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

D.卫星进入运行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仍然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析:

选AD 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

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的推动力。

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存在空气无关,选项B、C错误,A正确;火箭运载卫星进入轨道之后,卫星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相互吸引力,即地球吸引卫星,卫星吸引地球,这就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D正确。

2.(多选)(2020·咸阳模拟)消防员用绳子将一不慎落入井中的儿童从井内加速向上提的过程中,不计绳子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对儿童的拉力大于儿童对绳子的拉力

B.绳子对儿童的拉力大于儿童的重力

C.消防员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消防员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消防员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儿童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

选BC 绳子对儿童的拉力和儿童对绳子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儿童从井内加速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绳子对儿童的拉力大于儿童的重力,故B正确;消防员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消防员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C正确;消防员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儿童的拉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3.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

一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  )

A.510N       B.490N

C.890ND.910N

解析:

选B 设绳子对建材的拉力为F1,F1-mg=ma

F1=m(g+a)=210N

绳子对人的拉力F2=F1=210N

人处于静止状态,则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FN=Mg-F2=490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人对地面的压力FN′=FN=490N

故B项正确。

【名师微点】

1.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对比分析

2.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

如果不能直接求解物体受到的某个力时,可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如求压力时可先求支持力。

在许多问题中,摩擦力的求解亦是如此。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可以使我们分析问题的思路更灵活、更开阔。

“易错问题”辨清楚——惯性的“相对性”

(一)空气中的铁球和乒乓球

1.如图所示,一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铁球和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情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 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解析:

选C 由于惯性,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铁球和乒乓球都相对容器向左运动,C正确。

(二)水中的铁球和乒乓球

2.如图所示,一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

容器中的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

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情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解析:

选A 因为小车突然向右运动,铁球和乒乓球都有向右运动的趋势,但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铁球质量大、惯性大,铁球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即速度变化慢,而同体积的“水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即速度变化快,而且水和车一起向右运动,所以小车向右运动时,铁球相对小车向左运动。

同理,由于乒乓球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质量小,惯性小,乒乓球相对小车向右运动。

(1)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状态越难改变。

(2)悬挂在空气中的铁球和乒乓球的惯性都比对应的“空气球”的惯性大,但悬挂在水中的乒乓球的惯性没有对应的“水球”的惯性大。

  

[课时跟踪检测]

[A级——基础小题练熟练快]

1.(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

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笛卡儿指出: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解析:

选BCD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A错误;牛顿根据选项B中伽利略的正确观点和选项C中笛卡儿的正确观点,得出了选项D的正确观点,选项B、C、D正确。

2.(2019·汉中市第二次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所以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相同

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既适用于低速、宏观的物体,也适用于高速、微观的粒子

D.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一对平衡力的相互关系

解析:

选B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但是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不相同的,选项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选项B正确;牛顿运动定律适用条件为:

宏观、低速,对微观、高速运动不再适用,动量守恒定律具有普适性,既适用于低速,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粒子,选项C错误;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关系,选项D错误。

3.(2020·淮北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力克服了物体的惯性,使其产生了加速度

B.人走在松软土地上下陷时具有向下的加速度,说明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C.物理公式既能确定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又能确定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

D.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力,当力刚作用的瞬间,加速度为零

解析:

选C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但不能说力克服了物体的惯性,A错误。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的,B错误。

物理公式不仅能确定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也能确定单位关系,C正确。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与加速度是瞬时对应关系,D错误。

4.(2019·上海长宁期末)如图,力传感器记录了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变化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作用力大时,反作用力小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的变化始终同步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D.此时两个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

解析:

选B 根据题图可以看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于时间轴对称,即大小相等,一个力大于0,另一个力小于0,故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正一负,即方向相反,故A错误,B正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只能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故C错误;无论物体静止还是运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都不改变,故D错误。

5.(2019·贵州凯里一中二模)高铁是我国“新四大发明”之一。

有一段视频,几年前一位乘坐京沪高铁的外国人,在最高时速300公里行驶的列车窗台上,放了一枚直立的硬币,如图所示,在列车行驶的过程中,硬币始终直立在列车窗台上,直到列车横向变道进站的时候,硬币才倒下。

这一视频证明了我国高铁具有极好的稳定性。

关于这枚硬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硬币直立过程可能受到与列车行驶方向相同的摩擦力作用

B.硬币直立过程一定只受重力和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C.硬币倒下是因为受到风吹

D.列车加速或减速行驶时,硬币都可能受到与列车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作用

解析:

选A 当列车匀速直线行驶时硬币立于列车窗台上,稳稳当当,说明硬币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硬币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当列车在加速或减速过程中,沿着行进方向的静摩擦力或与行进方向反向的静摩擦力提供硬币的加速度,故A正确,B、D错误;硬币倒下是因为列车横向变道时,列车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硬币受到与运动方向不一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列车内是全封闭区域,没有外界吹来的风,故C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