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0739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docx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共20页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

§1概述

一、景观与道路景观的含义

景观为多义性名词,在建筑、园林、日常生活等许多方面使用,其原意为风景、风景画、眼界等。

作为地理学名词,整体概念,兼容自然与人文景观;一般概念指地表自然景色;特定区域概念,专指自然地理区划中起始的或基本的区域单位,是发生上相对一致和形象结构同一的区域,即自然地理区;类型概念,类型单位的通称,指相互隔离的地段,按其外部的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类型单位,如草原景观、荒漠景观、森林景观、城市景观等。

(辞海[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

3777.)

道路景观指在道路上以一定速度运动时,视野中的道路及视线所及的空间四维景象。

如静止时视野所及为道路与环境的三维空间景象。

前者为动态,后者为静态。

道路景观的内容系含公路与城市道路本体、沿线地形、地貌、山脉、河、湖、田野、绿化、森林、植被、建筑物、附属设施与建筑小品等所组成的自然物理形态与社会历史文物。

也包括沿线招牌、广告、雕塑等所组成的线形空间与动态景物。

二、道路景观的要素

所谓景观要素乃形成景观的各个组成部分。

道路景观系由道路本体、桥梁、沿线建筑物、绿化、附属建筑物以及两边广告牌等各种物体构成。

这些构成景观的单个物体(象),我们称之为道路景观的要素。

道路景观要素包罗很广,宏观方面可以大至自然地形、地貌、山、水、田野、森林的开阔空间,微观方面可小至邮筒、建筑小品、电话亭、座椅等,景观构成要素列于表1。

道路景观构成要素类别表表1

景观

主体

要素

1.道路本体

各级公路、城市道路的路线、路基、路面、专用公路、高架路、桥梁、隧道、平交、立交桥、排水构造物、行人天桥、地道、停车场等

2.道路沿线建筑物

车站、饭店、办公楼、寺庙、道观、宫殿、陵墓、宝塔、图书馆、影剧院、宾馆、商场等

3.道路绿化公园广场

公园林荫道、街心花园、休闲广场、纪念广场、名胜古迹、花园、植物园、名树园林、行道树等

景观

辅助

要素

4.道路附属设施

交通安全、管理、服务、防护与照明设施、沿线广告、宣传画、围墙、沟渠、隔离栏

5.景观背景

江、海、河流、湖泊、山脉、森林、农庄、风车等自然景色,包括天空、云彩、喷泉、瀑布

6.景观动态要素

车辆行人的活动(步行人群、自行车队…)

季节天气变化(雨、雾、雪、阴影、倒影…)

信息标志动态显示(交通与商业广告)

三、道路景观的类型与分类

1、景观的类型

一般来说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社会景观,他们都是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

常因人的年龄、文化教育、兴趣、习惯、心情和知识状况的差异和鉴赏观点、时间、地点、角度的不同,对景观的认识与评价等亦会有所不同。

⑴自然景观,范围很广,包括山、水、田野、森林、一丘一壑、云雨、雾雪、阳光、月亮等所有可以成景的自然物体。

设计者利用得巧妙、得当,都可以成为难得的风景和自然景观资源:

山水田林作为景观背景、骨架或衬托的轮廓。

而雨、云、风、雪及日、月的光线则可因时间、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成为动态景观,溶洞、奇山、怪石、温泉、瀑布等也可成为美丽的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自然的造化,是长期宇宙演进的结果,人类自身无法创造,更不应人为破坏或任意改造(图1为利用自然景物美化视轴的一例、图2为利用人工建筑物美化视轴的一例)。

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尽量保护自然与自然景观并充分予以利用。

⑵人文景观是历代社会时期先人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包括各种历史的、现代的建筑物、

宫殿、庙宇寺观、碑林石刻、佛像、牌楼、陵墓、有代表性的民居、宅院以及文物古迹等艺术作品和名人故居。

⑶社会景观是长期以来存在于社会的人们生活习惯与行为特征为内容的景观,如社会习

俗、风土人情、村落、宗教信仰、民族服饰、饮食文化等均可形成一种特色,社会景观反映了一个地区或一个地域人民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社会景观涉及面广、包含内容十分丰富,同民族特点、宗教派别、社会制度、信仰风俗习惯等有关。

图1线选时,突出了具有特色的自然景物给图2在直线尽头利用人工建筑物提供可见的有趣景物

驾驶者视觉上展示一幅优美的景色的视轴,这一类视轴必须在定线时就设计好

2、道路景观的分类

道路景观根据道路性质的不同,通常分为公路景观和城市道路景观两种,但由于风景区道路与这二者均有所区别,故将风景区道路单独列为一类。

⑴公路景观分类

公路景观学要研究的是在现代交通条件下,根据司机、乘客的视觉特点,从动态角度来研究线形的连续性、可预知性、视线诱导以及路线与环境的融合等。

公路景观又可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分类。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①按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

按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如图3所示。

这种分类方法包括了公路自身及沿线一定区域内的所有视觉信息,适用于对公路沿线一定范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利用、开发、创造等工作的研究。

动物人类自身,珍禽异兽、地方动物

植物林海、草原、古木、松涛、花草、苔藓,地方植物

自然景观地形、地貌山形土源、沙丘、梯田、平原、沙漠、戈壁、垭口、山脊

奇石峭壁、峡谷、石林、雪峰、冰川、岛屿、溶洞

水体江、河、湖、泊、海岸、沙漠,潭溪湍流、瀑布涌泉、水天舟波、碧波涟漪

公路景观天象、时令云雾、雨雪、日出、日落、朝霞、暮晖、彩虹银链,月盈月蚀、四时季相

虚拟景观历史传闻、神话传说、诗词碑记

寓意象征、古迹遗址、名人轶事、地区风俗、礼仪、服饰

人文景观沿途景观城乡建筑特色、古建筑、陵墓、村落、水坝、湿地、矿山

电网、水网、路网

具象景观道路自身体态、形象

路上景观桥梁、涵洞、隧道、挡墙、立交、出入口、交通工程设施

车辆、车型、车速、物品

环境艺术道路沿线美化、绿化、服务、休息场所小品、雕塑、铺地等

图3按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图

②按公路景观主体的活动方式分类

按公路景观主体的活动方式进行分类,公路景观分为动态景观(景观主体高速行驶)和静态景观(景观主体静止或慢行);动态景观包括道路用地范围内、外的景观;静态景观亦包括道路用地范围内、外的景观。

这种分类方法适用于研究景观主体处于高速行驶或静止慢行状态下,对动态景观及静态景观的生理感受、心理感受、视觉观赏特征及与之相适应的动景观序列空间设计与静景观组景技法、手段的应用。

③按公路景观的处理方式分类

按公路景观的处理方式分类如图4所示。

这种分类方法对于公路景观的规划、创造、建设者可明确哪些景观需在公路规划、选线、设计中予以保护、开发、利用和改造,哪些景观需在公路规划设计时进行设计与创造。

保护、利用景观线性景观道路用地范围内、外(地形、植被、水体、农田、林网)

点式景观道路用地范围内、外(地形、植被、水体、城镇、文物、建筑物、构造物)

公路景观线性景观道路用地范围内(道路线形、道路绿化及设施)

设计、创造景观道路用地范围外(道路线形与环境协调、沿线城乡建筑及水、路、电、林网)

点式景观道路用地范围内(道路立交、出入口及收费站、服务站所)

道路用地范围内(山形、水体、城乡建筑物、构造物)

图4按公路景观的处理方式分类图

⑵城市道路景观分类

城市道路景观学主要根据用路者的视觉特性、行为特性研究以道路组织城市艺术,探索城市道路与视觉环境融为一体的设计方法。

城市道路景观可按照设计要素分类,具体分类如图5所示。

这种分类方法将城市道路景观分为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和城市道路景观的控制要素。

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是构成城市道路景观的各种物象;城市道路景观的控制要素反映的是城市道路景观各构成要素彼此之间的联结关系。

自然景观:

地形地势、水体、气象气候

静态景观道路、路面、交通设施

城市道路景观构成要素人工景观绿化、建筑与构造物、街道小品

城市道路景观动态景观交通流:

人流、车流,人的活动

景观特征的确定

城市道路景观控制要素廊道空间形态

景观轮廓标

尺度、质感、色彩

图5城市道路景观分类

⑶风景区道路分类

根据在风景区内所起的作用不同,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①主干路

主干路指在风景区中结合自然景观的旅游游览路线,一般从风景区入口通向整个景区的各个主景区、广场、公共建筑、观景点、服务功能区、管理区,形成整个景区的骨架和环路,组成引导游览的主干路线应能适应风景区内生产运输车辆、管理车辆的行驶,以及应能满足突发事件如救护、消防等交通要求。

风景区内主干路的等级一般较高,宽度在7~20m之间。

②次干路

次干路是主干路的辅助道路,成支架状连接风景区内各景点,车辆可以单向通过,承担风景区内游览、生产管理和运输产生的交通。

道路宽度一般为主干路的一半左右,线形指标比主干路要低。

③园路

园路是风景区道路系统的末梢,一般为供游人休息、散步、游览的通幽小径。

可通达风景区内各个角落,是到广场、景点的捷径,园路的宽度一般在1.0~2.0m之间,多选用简洁、质朴的自然石材(片岩、条石、卵石等)或者条砖层铺或用水泥仿塑各类仿生预制板块,并用材料组合以表现其光彩与质感。

园路的功能除了提供行人交通之外,他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为风景区增添了情趣,形成了独有的景观特色,在交通上是主干路和次干路的重要补充。

上述三类道路指的是风景区内部道路,但有些道路穿过了风景区,其本身从功能上即作为风景区的主干路,同时又承担着区域交通的任务,其交通组成和风景区内部道路有所不同。

因此,有必要将其区别于风景区内部道路来看待。

根据上述分析,将风景区道路划分为穿过风景区的道路和风景区内部道路两大类,其中风景区内部道路又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园路三类。

§2道路景观设计基础

道路景观设计的基础是建筑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交通工程学、汽车运动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直接相关和较为重要的为人的动态视觉、视野、生理、心理感受与美学要求。

一、道路景观设计的要求

汽车上的人对道路景观的观察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驾驶人,一类为乘客。

驾驶人关注正前方,乘客随意性较大,由于坐姿限制主要注视的是前方与侧前方。

在高速行使的汽车上,由于路侧景观移动速度快,乘客不能长时间注视路侧景观。

本文主要讨论驾驶人为主的道路景观。

根据许多景观专家的研究,道路景观设计应主要考虑与景观直接相关的人的动态视觉生理特性,由于汽车车速提高,人的动视力降低,视角变窄,视点前移,视野缩小,因此,对道路线形景观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家知道传统的美学与景观设计,多从静态考虑,从步行人视点出发,而现代道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作为高速行驶汽车的载体。

乘客司机在高速行驶中的汽车上,观察道路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据国外观测研究的资料,一般车速为65km/h时,视野广角为75°,前视点400m,可见宽度为车两侧24m以外,80km/h视野广角为60°,前视点450m,当车速为l00km/h时视野广角仅为40°,前视点为550m(参见图6)而可见道路宽为车两侧33m以外,这表明随着车速提高路面在司机或乘客视野中的比重迅速增大,如6车道40km/h路面在用路人视野中占20%,96km/h则路面在乘车人视野中要占80%。

这表明车速提高,驾驶员与乘客视野中道路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即道路线形或景观对驾驶员视觉影响与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道路景观设计是以动态条件下视觉的美感为前提。

具体要求为:

 

图11-7充分利用自然景观示例(联邦公路××局)

图11-6视野随车速变化图

图8在丘陵地形的长直线纵坡与竖曲线造成图9有些平、竖曲线组合不当会出现

4注:

图6、7、8、9摘自【美】实用公路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年.北京

视觉上出现不连续的线性。

错位、脱空、奇怪的线形。

1)道路除了担负着将旅客和货物从一个地区快速运送到另一个地区的功能之外,道路还应具有赏心悦目的外观,和流畅的线形,优美自然与周围环境融合和谐,且其本身也应成为大自然与人工构造物相结合,并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组成部分,给旅客提供视觉上舒适感和心灵上美的享受。

2)道路规划选线时,应尽可能创造通过地区视野的多样性和开阔感,路线要充分利用最美好的沿途景观资源,并尽量同周围地区山水自然景观融成一体,以避免单调与枯燥。

(参见图7充分利用自然景观)

3)道路要尽可能利用与适应自然地形、地貌,防止大填大挖。

在道路线位选择线形设计、方案比选时,应认真思考,如何适应与融合于当地地形环境。

也要尽可能减少路基、路面、桥涵等的施工痕迹,难以避免时应尽快予以恢复或通过精心整修和种植绿化物以恢复其自然外观(图8长直线与纵坡、竖曲线配合不当产生不连续的图例)。

4)道路应具有从旅客与驾驶员的角度来观看优美的三维空间外观,线形顺畅、柔和、连续和充分的预知感,没有任何扭曲与别扭、断续或突变、剧变的感觉(图9线形组合不当使人有错位、脱空、奇怪之感)。

5)从持续发展的观点,道路应具有充足用地宽度,以适应现在与未来交通设施发展的需要。

道路的整体结构,如桥、涵构造物应当稳定整洁、美观,其坡顶与坡脚应做成舒缓的圆弧形坡,防止冲刷土壤。

随着高速公路的增多,车速的提高,更加有必要加强道路景观的景观规划设计,为用路者创造优美的环境景观,以增加交通安全与行车的舒适度。

6)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道路用地范围与周边现存地形与合乎要求的植被均应设法保护好并尽可能使其同道路和周围环境协调,避免、减少各种修路与用路行为对自然与道路的破坏。

这些道路景观设计的要求,对公路或城市道路都是适用的,但实际采用时在农村与城市还是有区别的。

在乡区公路上,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公路巧妙的融合于大自然之中并尽可能使公路本身成为一种可供欣赏的线形景观;而在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是根据自然、生态、社会、城市发展、街道特性、两旁建筑性质体形、人的心理行为与美学要求进行,对自然与人工环境、景物等予以合理的利用组织、改造或艺术加工与再创造,使城市道路的环境、景观,呈现出协调、和谐、明丽的空间走廊。

景观设计承担着保护自然、维护风景、净化环境、美化视线和空间视野的重要任务。

这些工作都是遵循国家、部(委)与有关地方政府的自然保护和风景维护的法律、规章及公路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程技术设计标准与技术指标的前提下进行的。

为实现自然保护与景观维护的目的,必须取得规划、环保、园林、国土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协助,使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做得更好。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认真研究道路的区位、性质、功能,道路所在地区的自然、人文、社会条件可能提供的活动空间。

景观设计应依据道路周边的自然条件、景观环境,以及道路在此环境中的作用,再进行相应的设计。

道路在地区与道路网中的功能性质一般可分为四类(表2)。

道路景观类型表表2

类别

性质

公路(著名风景区)

城市道路

风景区道路

规模

特别重要干道

高速公路

快速路、出入城干道

特大

重要干道

国家干道主要省级干道

主要干道

主干路

一般干道

地方公路、县乡公路

次要干道

次干路

支线道路

乡区公路、拖拉机路

支路、次要街道、胡同

园路

(1)特别重要的道路,多为国道网中的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网中快速道路等,对周围地区与环境有巨大的作用与影响。

如首都或省(自治区)省会的特大城市机场路,称谓国门第一路,省门第一路,均应针对其环境景观特点作精心的规划和设计。

(2)重要干线公路或城市主干道路多位于车站、城市广场,反映城市形象的道路。

设计此类道路应有规模宏大与严密的构想,两旁树木宜选择挺直高大的乔木,枝叶繁茂,整齐洁净。

(3)一般干线道路系城市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次要干道、商业街、繁华路段,其景观亦多具有对称整齐或错落有致的装设路灯、种植绿化树木,并常用分隔带与绿化地带分隔行人道与行车道。

但为了从整体上创造一个亲切宜人、兴旺发达的环境,通常对街区与路旁布置一些美观的建筑小品或艺术作品,增加空间的多样性和轻松气氛,建筑物之间的空地与行人空间均应作精心的设计和合理布置。

图10为错位交叉的街道景观布局。

图10错位交叉、三路交叉建筑与绿化组合示意图

(4)乡区公路或市区的支线道路,交通量不是很大,路线技术标准较低,主要起连通性与供周边出入之用,特别在城市中此类道路多为宽度狭窄,两边商店住宅交错密集,空间狭小,易于产生乡、里与市井情绪,邻里间往来甚至儿童游戏气氛亦常有之,在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保持其特色与邻里居民的生活情趣和亲切的气氛。

二、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特点

1、构成要素多元性

从上一节道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中,可见道路景观是由自然的与人工的、有静态的与动态的、有平面的与立体的各种复杂元素构成。

在诸多元素中,道路景观决定了环境的性质。

其他元素则处于陪衬、烘托的地位,它们可以加强或削弱景观环境的氛围,影响环境的质量。

2、时空多维性

从道路景观空间来说,它是上接蓝天、下连地势;从时间上来说,道路景观既有前后相随的空间序列变化,又有季相、时相、位相和人的心理时空运动的时空轴。

3、景观环境多重性

道路景观不同于单纯的造型艺术、观赏景观,为满足运输通行功能,它有自身的体态性能,组织构成。

同时,它又蕴含一定的社会、文化、地域、民俗等涵义。

因此,它既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既具有功能性、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艺术性。

4、评价的多主体性

道路景观评价的主体不同,评价主体所处的位置、活动方式不同、评价的原则和出发点必有显著的差别。

如观赏者、旅行者多从个人的体验和情感出发;经营者、投资者多从维护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出发;沿线居住者多从出行是否方便、生活环境是否受到影响等方面考虑;而公路设计者。

建设者考虑的更多是行驶的技术要求机建设的可行性。

三、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涉及到对原有景观的保护、利用、改造及对新景观的开发、创造,它不仅与景观资源的审美情趣及视觉环境质量有密切的联系。

它的规划、设计还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持续发展和永久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可持续发展原则

道路景观建设必须注意对沿线生态资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持续维护和利用。

在空间和时间上规划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空间,沿线景观资源的建设保持持续的、稳定的、前进的势态。

2、动态性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道路景观也应存在着一个不断更新演替的过程,在道路景观的设计中应考虑到道路景观的发展演替趋势。

3、地区性原则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气候气象特征,植被覆盖特征等等。

同时,不同地区的人民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因此,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其地域性特点,形成不同地区特有的道路景观。

4、整体性原则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均应将道路宽度、纵坡、平竖曲线、道路交叉点、道路连贯性及其构筑物、沿线设施、道路绿化等与沿途地响、地貌、生态特征、景观资源等作为有机整体统一规划与设计,使道路建设的人工景观与原有的自然景观协调和谐。

5、经济性原则

在道路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中,不必将精力放在那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观赏景观塑造上,而应着重考虑对道路沿线原有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开发及道路本身和沿线设施、构筑物等作为人文景观与原有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的相容性研究。

四、道路景观的设计理念

1、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

对于我们要进行设计的场地进行现场的考察、了解、分析、研究,是我们在着手进行设计前所必要做的基础工作。

这种场地分析包括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交通状况、人文特点、人口状况、周边的建筑形态、绿化及植被状况等诸多因素。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应成为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景观规划设计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地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

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

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

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每一个场地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2、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道路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

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

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

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一章中说:

“……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

也就是说,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3、注重时效的设计理念

道路景观设计与道路工程设计的区别之一,在于道路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

因此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道路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道路景观。

4、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

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

道路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道路沿线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道路景观类型。

5、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

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

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少走弯路;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最小干预”的原则。

6、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者们开始注重生态理念在道路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道路规划设计与建设中,应努力把生态理念落实在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上。

生态学的本意,是要求规划设计者要更多地了解生物,认识到所有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将各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连接在一起。

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具有整体的意识,小心谨慎地对待生物、环境,反对孤立的、盲目的整治行为。

不能把生态理念简单地理解为大量种树、提高绿量。

此外,生态学原理要求我们尊重自然,师法自然,研究自然的演变规律;要顺应自然,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道路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要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道路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

因此,荒地、原野、取土坑、弃土坑、再生、节能、野生动物、植物、废物利用等等,构成道路景观生态设计理念中的关键词汇。

7、结合自然的设计理念

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不能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

一般来说,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应较多地考虑到人工与自然结合,考虑到自然的人工性手法;而随着离城市环境的远去,在公路景观设计中,自然的作用应增强。

景观设计实际上反映出设计者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并通过设计手段加以表现,自然始终是设计的源泉。

8、注重科学的设计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