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0788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docx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docx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粒子。

三、教法分析

本课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与分析归纳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突出本课的重点,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微观想像能力,突破难点。

这样多种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四、学法指导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实验—讨论法和分析—归纳法。

由于初三学生还是化学的初学者,在实验教师应注意以下指导:

(1)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和设计,

(2)在实验之初,要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3)要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完整而准确地叙述,(4)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才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5、实验准备

品红的扩散  氨分子扩散实验  二氧化氮气体在空气中扩散

水和酒精的混合   压缩水和空气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发

思维

多媒体展示图片:

远处能闻到烤鸡的香味,湿衣服能被晒干,蔗糖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消失,而水会变甜。

教师打开一瓶香水,并向空中喷洒香水,问:

你们闻到什么气味了吗?

为什么会闻到?

然后教师做品红扩散的实验,并提出问题:

品红为什么会消失,而整杯水变红色?

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引发学生回想起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然后配合实验,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为引出分子、原子做铺垫。

提出研究

课题

我们用好奇的双眼去认识世界,却难以看透物质内部的奥秘。

让我们变换一个角度,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并发挥我们的想像力,一定能探求和发现物质内部肉眼看不见的秘密,揭开自然界许多的不解之谜。

提示学生“变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即引导着学生一步步进入神奇的微观世界。

探究物质的

粒子性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和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一中国。

提出问题:

通过观看以上资料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推论: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多媒体展示几种物质的分子。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像力。

实验探究

微粒的

性质特征

教师提问:

分子、原子这些微小的粒子,都具有哪些性质特征呢?

激趣:

多媒体显示一些数据,教师问:

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呢?

推论:

分子很小,质量小体积也小

 通过让学生分析、对比一些数据,既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的能力,同时让学生领会分子的“小”,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理。

当我们看到品红消失、闻到香水的香味时,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演示: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

观察到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教师接着问:

如果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实验探究A:

仪器、药品:

浓氨水、酚酞试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滤纸条、橡皮塞。

实验要求:

用以上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

(提示:

浓氨水与酚酞不直接接触,但应同处在一个密闭环境中才能完成。

教师在各组间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设计方案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引导学生大胆地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组织各小组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并展示成功的设计方案。

实验探究B(演示):

  仪器、药品:

食醋、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

铁架台(带铁圈)。

  实验要求:

观察、比较加热前后,哪一种情况能更明显地闻到醋酸的气味?

组织讨论:

以上实验说明了分子的什么性质?

推论:

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问题:

你能否举出一两个生活实例,说明我们刚才实验得出的结论?

 

 

 

 

 

 

 

引导学生在做对比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通过与同学共同完成实验及组际间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也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引导学生挖掘生活实例,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体现了“从化学走向,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宗旨。

设疑:

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学校的校道水泥路上,每隔不远就有一道缝隙(多媒体展示图片)?

你知道它们所起的作用吗?

这些缝隙在冬天和夏天里又有什么变化呢?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C(演示):

将5mL水倒入5mL酒精中。

观察到液体总体积不足10mL。

  这一实验说明了分子具有什么特性呢?

多媒体展示模拟实验及模拟的微观解释。

 

 

 

接着让学生完成实验探究D。

实验探究D:

仪器、药品:

两个大小相同的气球,一个装水,    另一个吹入气体,并使其大小相同。

实验要求:

用手挤捏气球,比较两个气球被压缩的难易程度。

  组织小组讨论,并互相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解释。

推论:

分子等粒子间是有间隔的,气体物质的粒子间隔较大,固体、液体物质的粒子间隔较小。

引导学生从身边现象入手,拉近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时时有“化学就在身边”的亲切感。

 

 

通过多媒体模拟展示,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微观想像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气球是学生常玩的玩具,以此做为实验探究的用品,更激发了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活跃。

活动探究

分子是可分的

设疑:

水在受热蒸发和通电分解过程中都有气体产生,而且水会不断减少,那么在这两个过程中水分子会有何不同变化呢?

多媒体播放动画,组织学生观看并讨论。

推论: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分子。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旧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当学生对分子的运动特征有所认识时,引导学生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分子的不同表现,这不仅使学生对两种变化的认识有所深化和发展,而且便于建立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这部分是学习的难点,学生难于进行自主探究,而需要通过联系新旧知识,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让学生“看见”分子分解后,就不再是原物质的分子了,物质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这样学生对分子概念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了,这是突破教学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

练习反馈

运用新知

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练习题,允许同桌互相讨论,老师抽查提问。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⑴老师在喷香水,同学们可以闻到香味;

⑵湿衣服在阳光正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

⑶物体一般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下列说法正确吗?

⑴原子必须先构成分子才能构成物质;

⑵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⑶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3、在一只盛有一定体积水的玻璃杯中,放入一块糖块时,发现水面上升,当糖消失时,液面又有所下降,为什么?

及时进行反馈练习,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1、2题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自觉地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

第3题更侧重对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微观想像能力的检查,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交流讨论

体验成功

在这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实验,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嘴去表达,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相信每个同学对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及其特性有了一些了解,这时,多媒体打出两个讨论题,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1、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2、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异同点?

接着,再用一个趣味抢答结束本课。

3、比一比,看谁答得多:

在化学变化中①一定不变的有:

②可能有变的有:

③一定有变的有:

 

 

 

学生将自己所学、所思、所悟用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同学互相交流,在交流中既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同时把本课的知识内容做了梳理和总结。

实践应用

巩固收获

  布置适量作业:

试列举一些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事例,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以《分子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科普小论文。

学生为了完成小论文,必然要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化学用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七、板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很小,质量小体积也小

2、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等粒子间是有间隔的,气体物质的粒子间隔较大,固体、液体物质的粒子间隔较小。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目标是要通过该课题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再反过来用微观世界的知识去解决宏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所以人教版新教材对《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的设计构思巧妙合理、化繁难为简易,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演绎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接受。

   成功之处:

①学生实验现象明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有关基本操作能力;②这一课题中由于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再结合教师设计的有关动画效果,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此时学生便能体验到化学变化实际上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为深刻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原子等重要概念做了形象铺垫,加上最后设计的填空题,为学生理顺了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也理顺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关系和根本区别,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

   不足之处:

本节课反映出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不多,对常见的化学现象注意不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例子,还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考虑问题、描述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现象想象微观世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