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1113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docx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儿童规划监测

统计年报表制度

福田区统计局

2008年7月

一、目录…………………………………………………………………1

二、填报说明…………………………………………………………………2

三、指标解释………………………………………………………………3

一、填报说明

(一)填报要求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发展规划监测统计年报表》和《深圳市福田区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年报表》中的统计指标(表中带*号的指标为深圳市重点监测指标)包括经济与人口、卫生健康、教育培训、就业与社会保障、妇女参政议政、保护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生活环境和社会福利等七部分。

所有指标均采自当年各部门(包括统计部门)统计年报资料。

表中计量单位,以亿元为单位的保留一位小数,以万人为单位的保留两位小数,以元为单位的不保留小数,人均指标(以元为单位的除外)、平均数保留一位小数。

如无特殊要求,所有价值量指标均以当年价格计算。

各单位在报送《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发展规划监测统计年报表》和《深圳市福田区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年报表》的同时附一份监测统计分析报告。

(二)报送方式

《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发展规划监测统计年报表》、《深圳市福田区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年报表》(报表加盖公章)和妇儿监测统计分析报告于2008年7月11日(星期五)前,将电子文挡发送到统计局电子邮箱fttj@

联系方式:

福田区统计局2508室马瑞或福田区妇联陆少薇

电话:

-2512

传真:

三、指标解释

(一)妇女部分

1、经济与人口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按全部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

该指标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取自统计部门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统计年报。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与被调查城镇居民人口总数的比率。

取自统计部门城市住户调查资料。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卫生经费:

包括4个部分,即:

①卫生事业费:

卫生部和地方卫生部门的事业费。

②中医事业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的事业费。

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事业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事业费。

④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

包括行政单位医疗、事业单位医疗、公务员医疗和其他医疗经费。

取自财政决算表中医疗卫生实际支出数据。

妇幼保健经费:

包括妇幼保健机构经费、业务费、妇幼医疗减免费等。

妇幼保健经费小于卫生事业费。

取自财政部门财务统计报表。

防治防疫经费:

包括卫生部门所属疾病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专科防治所(站、组)、医疗防疫队、食品检验所等机构经费,防疫用药品器材和生物制品购置费,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防治费、预防注射和急救费、卫生宣传教育经费、卫生部门的卫生监督业务费等。

防治防疫经费小于卫生事业费,取自财政部门财务统计报表。

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费:

包括9个部分,即计划生育手术减免经费、避孕药具经费、基层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经费、独生子女保健费、宣传经费、服务站经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费、干部培训费、其他计划生育事业费。

计划生育事业费小于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取自财政部门统计报表。

人口总数(分性别):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指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年度统计的全国人口总数内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

取自统计部门人口统计年报。

0-4岁人口数(分性别):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0-4岁人口总数。

根据统计部门人口普查或年度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

0-17岁人口数(分性别):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0-17岁人口总数。

根据统计部门人口普查或年度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

育龄妇女人口数:

指处于生育年龄期间的妇女。

我国以15-49岁为妇女的生育期。

根据统计部门人口普查或年度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

计算公式为:

育龄妇女人口=上年育龄妇女人数+本年进入15岁妇女数-本年50岁妇女数-本年育龄期内已死亡的妇女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口减死亡人口)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或年中人口)之比。

取自统计部门人口统计资料。

计算公式为:

2、卫生保健

孕产妇死亡率:

  指年内孕产妇死亡人数与活产数之比。

孕产妇死亡一般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包括外科原因、计划生育手术、宫外孕、葡萄胎死亡者,但不包括意外原因死亡者。

取自卫生部门妇幼监测数据。

住院分娩率:

指某地区年内在乡镇卫生院及乡镇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人数与活产数之比。

一般用百分率表示,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率:

指某地区一定时期内,非住院分娩中消毒接生人数占该时期非住院分娩产妇的比重。

消毒接生(四消毒)指产包、接生者的手、产妇的外阴部及婴儿脐带均消毒,且有医生、助产士、培训过的初级卫生人员或培训过的接生员接生。

取自卫生部门统计年报。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指某地区年内妊娠至产后28天内接受过早孕检查、产前检查次数城市≥8次、农村≥5次、消毒接生和产后访视全程保健服务的产妇人数与当地活产数的比率。

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艾滋病病毒携带年报告人数:

指某地区通过疫情报告系统报告的当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例数。

取自卫生部门统计年报。

性病年报告病例数:

指某地区当年报告的八种性病(艾滋病、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新发病例。

如一人同时患两种性病应按两例报告。

取自卫生部门统计年报。

婚前医学检查率:

指某地区年内进行婚前医学检查人数与应检查人数之比。

婚前应查人数指年内结婚登记人数(含初婚和再婚)与已婚检但尚未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人数之和。

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

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每一百名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中已采取避孕措施的人数。

取自计生部门计划生育统计报表。

计算公式为:

妇科常见病普查普治率:

指某地区年内指受妇科病普查的人数占当地年内按照计划应进行普查的小于65岁的已婚妇女人口的比例。

由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计生服务机构统一填报《妇女病查治情况调查表》(卫统48表)上报到辖区妇幼保健机构,以市、县、区为单位逐级汇总上报到省,省妇幼保健院负责全省妇幼卫生年报的收集和统计。

各级计生部门向卫生部门报送数据的同时,其计生系统内部的报送程序按照计生部门规定执行。

统计对象包含本地户籍人口和在当地居住满一年的非本地户籍人口,统计年度为上年10月1日到本年度9月30日。

数据来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计算公式为:

妇科常见病普查普治率=

接受妇科病普查普治的人数

×100%

当地年内按计划应进行普查的小于65岁的已婚妇女人数

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指某一地区、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实施节育手术总例数中经鉴定确定为手术并发症的比例。

取自计生委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统计年报。

计算公式为:

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同期节育手术中出现的手术并发症例数

×1000‰

某时期节育手术总例数

妇女平均预期寿命:

又称平均寿命,指在某一死亡水平下,已活到X岁年龄的人口平均还有可能继续生存的岁数。

它能摆脱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综合反映全体人口的死亡水平,对于人口分析和人口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3、教育培训

平均受教育年限(分性别):

指对一定时期、一定区域某一人口群体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成人学历教育,不包括各种学历培训)的年数总合的平均数。

按照现行学制为受教育年数计算人均受教育年限,即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按16年计算,高中12年,初中9年,小学6年,文盲为0年。

按此系数计算6岁及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取自统计部门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资料。

计算公式为:

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

指小学学龄人口中正在接受小学教育人数所占比重。

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

计算公式为:

小学五年巩固率:

指小学五年级在校学生中,能够从一年级连续学习五年的学生数占入学时本年级学生数比重。

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

计算公式为:

     

小学学生辍学率:

指上学年初到本学年初除正常的毕业(结业)和升级、留级以外,其他所有中途不再上学而离开学校的学生占上学年初在校学生数的比重。

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

计算公式为:

小学辍学率=

学年内辍学学生数

×100%

上学年初在校学生数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指初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与12-14岁学龄组人口数的比重。

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

计算公式为: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初中阶段在校生数

×100%

初中学龄人口数

初中三年巩固率:

指初中三年级在校学生中,能够从一年级连续学习三年的学生占入学时本年级学生数比重。

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

计算公式为: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初中毕业生中能进入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招应届初中毕业生)就学的人数所占比重。

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

计算公式为: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本学年内高中阶段招收初中应届生的实际招生数

×100%

初中毕业生总数

高中阶段实际招生数指普通高中实际招生数、中等职业学校专招初中毕业生、技工学校的实际招生数。

该指标说明本地行政区高中阶段的招生规模能满足本地区初中毕业生的程度。

高中阶段实际招生数也可以从另一种办法取得:

普通高中实际招生数、中等职业学校专招本地区的学生数(包括到本市以外读中等职业学校读书的学生数)、升到技工学校读书的学生数。

该指标说明本地行政区初中毕业生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教育的程度。

两种计算方法的对比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本地行政区当年高中阶段的招生规模是否能满足本地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的需求。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指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高中)在校学生总数与15—17岁学龄组人口数的比重。

取自教育部门统计年报。

计算公式为: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

×100%

高中学龄人口数

外来劳务工职业技能培训占劳务工总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

劳动部门统计资料。

外来劳务工再社会化培训比例:

数据来源:

工会统计资料。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女职工比例:

指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女职工占女职工总数的比例。

取自工会部门统计资料。

成人识字率:

15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识字能力的人数比重。

取自统计部门人口统计年报。

计算公式为:

青壮年识字率:

指15岁至50岁人口中具有识字能力的人数比重。

取自统计部门人口统计年报。

计算公式为:

残疾妇女职业技能培训率:

指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妇女人数占残疾妇女总数的比例。

取自残联部门统计资料。

4、就业与社会保障

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的,仍有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数据来源:

统计部门资料。

全社会就业人员:

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主、私营和个体就业人员、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农村就业人员、其他就业人员(包括民办教师、宗教职业者、现役军人等)。

取自统计部门劳动统计资料。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

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取自统计部门劳动统计资料。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指报告期末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员人数。

取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报。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指报告期末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并在社保经办机构已建立缴费记录档案的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离退休人员,其中参保职工包括中断缴费但未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人数,不包括只登记未建立缴费记录档案的人数。

取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报。

参加医疗保险人数:

指报告期末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退休人员。

取自劳动保障部门统计年报。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指报告期末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参加失业保险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及地方政府规定参加失业保险的其他人员人数。

取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报。

分性别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劳动统计年报中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在岗职工男女比例推算。

参加工伤保险人数:

指报告期末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

取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报。

参加生育保险人数:

指报告期末依据有关规定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人数。

取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报。

生育保险覆盖率:

指实际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的人数占应参加生育保险人数的比例。

取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报。

残疾人就业人数:

指残疾人集中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和个体就业等三种形式的累计人数。

取自残疾人联合会统计资料。

计算公式为:

残疾人已就业人数=残疾人集中就业人数+分散按比例就业人数+个体就业人数

低保人数:

指报告期末在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区,得到当地政府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数。

城镇低保人数指在城镇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区,得到当地政府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的非农业人口数,包括“三无”对象和新增对象;农村低保人数指在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区,得到当地政府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的农业人口数。

取自民政部门统计资料。

社会救济对象:

指报告期末城镇救济对象和农村救济对象的总人数。

城镇救济对象指城镇低保对象人数、精简退职困难职工40%救济人数和临时救济人数的总和。

农村救济对象指农村低保对象、困难灾民救济人数、五保户救济人数、临时救济人数以及麻风病人救济人数的总和。

取自民政部门民政统计报表。

城镇每万人口拥有社区服务设施数:

指某地区年末城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建立的以非盈利为目的,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设施个数。

取自民政部门统计资料。

城镇每万人口拥有便民利民网点数:

指某地区年末居委会建立的,方便社区居民生活服务的网点数。

取自民政部门统计资料。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指已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以及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现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共17个专业技术职务类别。

取自人事部门统计资料。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指女性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取自人事部门统计资料。

高级职务:

指高级工程师(含一级飞行员、高级船长)、农业推广研究员、高级农艺师、正副研究员、正副主任医师、正副教授、高级讲师、中学高级讲师、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正副译审、正副研究馆员、正副编审、高级记者、主任记者、高级编辑、主任编辑,一、二级律师、公证员、播音指导、主任播音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教练,一、二级艺术人员、高级政工师。

中级职务:

指工程师(含二级飞行员、船长、大副)、农艺师、助理研究员、主治医师、讲师、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翻译、馆员、编辑、记者、一级校对、三级律师、公证员、一级播音员、工艺美术师、一级教练、三级艺术人员、政工师。

5、妇女参政议政

全区人大代表:

指依照一定程序,选举的本区级人大代表人数。

取自人大统计资料。

全区政协委员:

指依照一定程序,选举的本区级政协委员人数。

取自政协统计资料。

区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

指区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配备1名及以上女干部的领导班子个数占领导班子总数的比重。

取自组织部门统计资料。

区级人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

指区级人大领导班子中配备1名及以上女干部的领导班子个数占领导班子总数的比重。

取自组织部门统计资料。

区级政协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

指区级政协领导班子中配备1名及以上女干部的领导班子个数占领导班子总数的比重。

取自组织部门统计资料。

区级党政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

指区级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1名及以上女干部的领导班子个数占领导班子总数的比重。

取自组织部门统计年报。

区级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

指所有区级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1名及以上女干部的领导班子个数占领导班子总数的比重。

取自组织部门统计年报。

区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比重:

指所有区级以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中女后备干部所占的比重。

取自组织部门统计资料。

街道级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

指区级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1名及以上女干部的领导班子个数占领导班子总数的比重。

取自组织部门统计年报。

干部人数:

指城市街道以上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经组织、人事部门办理任用、聘用手续,在管理岗位或专业岗位上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取自组织部门统计资料。

区委、区政府领导干部人数:

指区委、区政府两套班子成员(书记、副书记、常委、区长、副区长)人数。

取自组织部门统计资料。

党政机关局级干部人数:

指区党群口机关单位(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政府各工作部门所有正局、副局干部人数,不包括事业单位局级干部。

取自组织部门统计资料。

党政机关处级干部人数:

指区党群口机关单位(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政府各工作部门所有正处、副处干部人数,不包括事业单位处级干部。

取自组织部门统计资料。

党政机关干部人数:

指区、镇(街道)三级党群口机关单位、政府部门各级干部人数(从副省级到办事员级)。

取自组织部门统计资料。

提任局、处级职务干部人数:

指当年晋升的局级、处级干部总数,范围是市、区党群口机关单位(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政府各工作部门所有正局、副局干部人数,不包括事业单位局级干部。

取自组织部门统计资料。

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

指社区女性居民委员会成员占全部居民委员会成员的比重。

居民委员会成员包括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

取自民政部门统计资料。

企业职工代表中女性比重:

指职工代表大会的女代表人数占全部职工代表人数的比重。

职工代表的职责是代表职工群众参加企业民主管理,对选举人负责。

职工代表应该由企业职工直接选举产生。

取自工会部门统计资料。

党政机关调入及接收应届毕业生数:

指党群机关和政论机关从市外调入人才的人数和接收市外应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人数。

数据来源:

民政部门统计资料。

6、法律保护

破获强奸案件数:

指某地区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内,公安机关破获的强奸案件数。

取自公安部门统计年报。

破获拐卖妇女案件数:

指某地区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内,公安机关破获拐卖妇女案件数。

而拐卖妇女案件则指以盈利为目的,用欺骗、暴力、胁迫等手段拐卖妇女的案件。

取自公安部门统计年报。

破获组织、强迫、容留妇女卖淫案件数:

指某地区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内,公安机关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件的起数。

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件指以各种手段,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的案件。

取自公安部门统计年报。

区妇女法律援助分支机构建立率:

是指已经建立的妇女法律援助分支机构占应建立的妇女法律援助分支机构的百分比。

取自区妇联部门统计年报。

计算公式为:

7、社会、生活环境

城市污水处理率:

指污水处理量与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

污水处理量指污水处理厂和处理装置实际处理的污水量。

包括物理处理量、生物处理量和化学处理量。

污水排放总量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总量,包括排水管道和排水沟(渠)排放的污水量。

取自环保部门统计年报。

计算公式为: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指报告期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与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比率。

生活垃圾指日常生活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指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工艺方法对生活垃圾进行的处理。

取自城管部门统计年报。

计算公式为: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绿地面积指城市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

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道路绿地、生产绿地、风景绿地的绿化种植覆盖面积、屋顶绿化覆盖面积以及零散树木的覆盖面积。

乔木树冠下重叠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取自城管部门统计年报。

计算公式为: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绿地总面积数

×100%

城市年末人口总数

人均公共体育场所面积:

指体育场地普查的面积数与普查后至报告期内所有新建体育场地面积之和,包括各种体育场、馆、池、房的面积。

取自体育部门统计年报和体育场地普查资料。

计算公式为:

人均公共体育场所面积=

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总面积+普查后至

报告期所有新建体育场地面积数

×100%

该地区年末人口总数

或=(上年上报的本地区体育场地面积数+本年新建体育场地面积)÷该地区年末人口总数。

注意:

公共体育场所不仅仅特指政府财政投资兴建的,还应包括企业事业单位、个人等兴建的其他体育运动场所。

(二)儿童部分

1、经济与人口

详见《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发展规划统计监测年报表》中的指标解释。

2、卫生保健

婴儿死亡率:

指年内未满周岁死亡的婴儿数与活产数之比。

取自卫生部门妇幼监测数据。

计算公式为:

1000‰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指年内未满5岁儿童死亡人数与活产数之比。

取自卫生部门妇幼监测数据。

计算公式为:

孕产妇死亡率:

详见《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发展规划统计监测年报表》中的指标解释。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

指某地区一年内以区级为单位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于1‰的县(市)数。

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

指某地区年内5岁以下儿童中,患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的儿童数与全部5岁以下儿童数之比。

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5岁以下儿童肺炎死亡率:

指某地区一年内每千名活产婴儿与满5岁儿童因肺炎死亡人数之比。

取自卫生部门统计资料。

计算公式为:

5岁以下儿童腹泻死亡率:

指某地区一年内每千名活产婴儿与满5岁儿童因腹泻死亡人数之比。

取自卫生部门统计资料。

计算公式为:

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

指某地区年内7岁以下儿童中当年实际接受1次及以上儿童保健服务的人数与当地7岁以下儿童数之比。

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卡介苗、脊髓灰质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接种率:

指按照儿童免疫程度进行合格接种的人数占全部应接种人数的百分比。

应接种人数包括禁忌症人数和外地寄居3个月及以上的适龄人数,不包括外出3个月及以上的适龄人数。

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计算公式为:

分子:

按“合格接种判断”标准,判定当年实际完成合格接种的儿童数。

 分母:

按免疫程序规定当年应在12月龄内完成该项疫苗接种的儿童数。

乙肝疫苗接种率:

指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乙肝疫苗按规定的免疫程序,在12月龄内完成的实际接种人数与应接种人数的百分比。

应接种人数包括禁忌症人数和外地寄居3个月及以上的适龄人数,不包括外出3个月及以上的适龄人数。

取自卫生部门妇幼卫生年报。

住院分娩率:

详见《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发展规划统计监测年报表》中的指标解释。

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率:

详见《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发展规划统计监测年报表》中的指标解释。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详见《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发展规划统计监测年报表》中的指标解释。

婚前医学检查率:

详见《深圳市福田区妇女发展规划统计监测年报表》中的指标解释。

出生缺陷发生率:

出生缺陷发生率指某地当年围产儿中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