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情况记录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9161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情况记录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集体备课情况记录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集体备课情况记录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集体备课情况记录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集体备课情况记录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集体备课情况记录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集体备课情况记录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集体备课情况记录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情况记录表.docx

《集体备课情况记录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情况记录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体备课情况记录表.docx

集体备课情况记录表

幼儿园教师集体备课情况记录表1

时间

年级段

大班

活动名称

大班科学活动:

《方便与省力》

主讲人

活动主持人

参加教师

大班全体教师

活动方案初稿

教师讨论记录

活动方案修改稿

 

活动目标及准备

活动目标:

1、感知方便与省力的多种方法。

2、通过自身探索与实践,知道轮子会滚动,是最省力的工具。

3、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和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四个装有重物的大箱子。

2、滑板。

活动过程:

一、出现问题,感知人多可以省力。

1、幼儿尝试搬箱子。

师:

这是什么啊?

(箱子)放在这里太不好了,谁愿意来把它搬开?

(请一个幼儿尝试、搬不动)

提问:

你为什么搬不动?

有什么感觉?

那怎么办呢?

(教师与幼儿一起搬箱子)

2、组织幼儿集中交谈。

提问:

刚才我们是怎样把箱子搬开的?

那你们在移动箱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轻松点,有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呢?

(请力气大的大人来帮忙,大家一起抬……)

3、出示滑板,尝试这个方便、省力的方法。

二、通过尝试明白轮子能省力。

1、教师与幼儿共同尝试。

2、小结:

你们觉得我们刚才用了滑板,感觉怎样?

(又方便又省力)

三、联系生活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

提问:

你还在哪里见过有轮子的东西?

它有什么用处?

1、幼儿讲述。

(启发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的一些有轮子的东西。

2、欣赏图片。

(餐车、汽车、自行车、旅行箱、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溜冰鞋、滑板车、黑板、钢琴……)

3、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发明一些有轮子的东西呢?

四、发明创造有轮子的东西

有多种方式供幼儿选择:

①画:

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②做:

用多种材料制作。

③说:

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伴和其他人听。

仇老师:

我认为目标第一条可以再具体一些,加上“在操作尝试过程中”,然后再是“感知方便与省力的多种方法”。

马老师:

因为是科学活动,又是大班孩子,我认为应在第三条目标中增加一点“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虞老师:

我认为活动中第一环节让幼儿感知箱子很重,不应该是只有一个孩子,而应当让很多孩子去试一试,抬一抬,更有说服力。

朱老师:

在讨论“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轻松点,有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时,我认为可以多提供一些工具让孩子们去尝试。

袁老师:

我有同感,这里老师只是提供了滑板,比较单一,孩子没有比较,得不出“哪个更省力、哪个更方便”的结论。

杨老师:

我认为可以提供绳子、圆木棍、木板、积木、锁链、大块布,让幼儿去试一试。

高老师:

听各位老师一说,我茅塞顿开,的确,生活中是有许多东西可以让幼儿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比较得出的结论更准确。

黄老师:

我认为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用相机把小朋友的方法记录下来,在总结的时候一一展示。

杨老师:

是的,我认为黄老师所说的方法很好,有利于幼儿边看边讨论,比较直观具体。

赵老师:

我觉得最后一个环节可以一直延伸到课后的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发挥创造性。

朱老师:

还有我认为不光要出示图片让幼儿看看有轮子的东西,我们还可以找一找生活中有轮子的实物让幼儿亲眼看一看,动手试一试,体验它的方便和省力。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尝试过程中感知方便与省力的多种方法。

2、通过自身探索与实践,知道轮子会滚动,是最省力的工具。

3、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和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四个装有重物的大箱子。

2、绳子、滑板、圆木棍、木板、积木、锁链、大块布、梯子、圆木桶、竹子、鼓棒、扁担、竹梯。

活动流程:

一、出现问题,感知人多可以省力。

1、幼儿尝试搬箱子。

师:

这是什么啊?

(箱子)放在这里太不好了,谁愿意来把它搬开?

(请多个幼儿逐个尝试,搬不动)

提问:

为什么搬不动?

有什么感觉?

那怎么办呢?

2、幼儿与教师共同搬箱子

3、组织幼儿集中交谈。

提问:

刚才我们是怎样把箱子搬开的?

那你们在移动箱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轻松点,有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呢?

4、出示工具,尝试寻找方便、省力的方法。

教师:

这里也有些工具的,有绳子、木棍、布块、滑板……他们能不能派上用场,让我们轻松的把箱子移到更远的地方去呢?

让我们试试吧!

二、通过尝试比较,明白轮子能省力。

1、教师与幼儿共同尝试,并用相机把小朋友的方法记录下来。

2、一起看照片,集体交流。

逐张照片请幼儿来介绍。

3、小结:

你们觉得我们刚才用的方法,那种方法最省力?

(滑板)为什么滑板又方便又省力?

三、联系生活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

提问:

你还在哪里见过有轮子的东西?

它有什么用处?

1、幼儿讲述。

(启发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的一些有轮子的东西。

教师还可以介绍几种,如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等)

2、欣赏图片,并出示一些实物,让幼儿体验。

(如餐车、汽车、自行车、旅行箱、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溜冰鞋、滑板车、黑板、钢琴……)

3、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发明一些有轮子的东西呢?

四、发明创造有轮子的东西

有多种方式供幼儿选择:

①画:

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②做:

用多种材料制作。

③说:

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伴和其他人听。

幼儿园教师集体备课情况记录表2

时间

年级段

大班

活动名称

音乐活动:

歌曲《颠倒歌》

主讲人

活动主持人

参加教师

活动方案初稿

教师讨论记录

活动方案修改稿

 

活动目标及准备

活动目标:

1、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并且学会这首《颠倒歌》。

2、让幼儿了解《颠倒歌》“故错”的手法,也就是说把事物的特征往反方向说。

3、感受《颠倒歌》所带来的快乐,并让幼儿尝试仿编颠倒歌。

活动准备:

1、颠倒歌中涉及到的动物的图片。

2、节奏轻松活泼的磁带。

 

杨老师:

引出歌词时,教师可以边指着图片边说出歌词(同时配上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并让幼儿说出歌词的乐趣,了解颠倒歌的特点。

袁老师:

目标2可以改成:

让幼儿了解《颠倒歌》“故错”的手法,也就是说把事物的特征往反方向说;并借此首《颠倒歌》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高老师:

第三部分可以加一个活动迁移:

让幼儿将图片上颠倒的地方重新组合,使其符合事物本身的特征。

如:

前面我们小朋友都找出了图片上颠倒的地方,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帮老师重新组合一下,让它们跟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看到的一样啊?

虞老师:

仿编过程不一定要根据图片编,也可以编其他小动物。

活动目标:

1、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并且学会这首《颠倒歌》。

2、让幼儿了解《颠倒歌》“故错”的手法,也就是说把事物的特征往反方向说;并借此首《颠倒歌》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3、感受《颠倒歌》所带来的快乐,并让幼儿尝试仿编颠倒歌。

活动准备:

1、颠倒歌中涉及到的动物的图片,主要特征部位要可以分开的(如兔子的尾巴和身体,松鼠的尾巴和身体等)。

2、节奏轻松活泼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请幼儿动脑,找出图片中奇怪的地方。

2、请两到三个小朋友简单说一下,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教学活动。

1、引出歌词。

2、提问:

老师刚才在说歌词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笑,能不能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你们在笑什么啊?

让我们也分享分享你们的快乐啊!

幼儿根据歌词说出:

兔子应该是短尾巴的,但这里却说它是长尾巴了。

松鼠应该是长尾巴的,兔子才是短尾巴的。

3、教师小结:

颠倒歌就是把事物的特征往反发向说。

像小朋友说的,兔子的尾巴应该是短的,但是在刚才的颠倒歌里却把它说成是长的了!

4、引出完整的《颠倒歌》请幼儿欣赏,并让幼儿学习《颠倒歌》。

5、老师带领幼儿学习两到三遍颠倒歌,让幼儿尝试自己说出来,老师从旁适时提醒。

三、仿编歌词

让幼儿尝试仿编歌词。

根据图片上小动物的特征来编,像小松鼠的耳朵短,兔子的耳朵长,可以这样编“小松鼠耳朵长,爱吃萝卜和白菜;小兔子耳朵短,见了松子笑哈哈”。

延伸活动:

让幼儿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特点。

一、导入:

1、出示图片,请幼儿动脑,找出图片中奇怪的地方。

2、请两到三个小朋友简单说一下,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教学活动。

1、引出歌词:

教师边指着图片边说出歌词(同时配上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并让幼儿说出歌词的乐趣,了解颠倒歌的特点:

2、提问:

老师刚才在说歌词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笑,能不能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你们在笑什么啊?

让我们也分享分享你们的快乐啊!

幼儿根据歌词说出:

兔子应该是短尾巴的,但这里却说它是长尾巴了。

松鼠应该是长尾巴的,兔子才是短尾巴的。

3、教师小结:

颠倒歌就是把事物的特征往反发向说。

像小朋友说的,兔子的尾巴应该是短的,但是在刚才的颠倒歌里却把它说成是长的了!

4、引出完整的《颠倒歌》请幼儿欣赏,并让幼儿学习《颠倒歌》。

5、老师带领幼儿学习两到三遍颠倒歌,让幼儿尝试自己说出来,老师从旁适时提醒。

三、活动迁移:

1、让幼儿将图片上颠倒的地方重新组合,使其符合事物本身的特征。

师:

前面我们小朋友都找出了图片上颠倒的地方,那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帮老师重新组合一下,让它们跟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看到的一样啊?

2、让幼儿尝试仿编歌词。

根据图片上小动物的特征来编,像小松鼠的耳朵短,兔子的耳朵长,可以这样编“小松鼠耳朵长,爱吃萝卜和白菜;小兔子耳朵短,见了松子笑哈哈”。

也可以编其他小动物。

延伸活动:

让幼儿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特点。

 

Welcome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