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精.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2028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精.docx

《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精.docx

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精

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谢行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举例说出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采集植物和制作腊叶标本。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采集植物与制作腊叶标本,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2、通过对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参加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逐渐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教法建议本节除了要理解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外,还有采集和制作腊叶标本的方法介绍。

在学习之前,可组织学生从校园中采集7~8种植物,让学生进行描述、比较、归类,由此活动引入所学的知识。

学生到野外观察和采集植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因此,教师要在进行活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在野外观察和采集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是实验小组,也可以是自由组合),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限定活动区域和时间;提倡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也提倡相互竞争,为小组争取荣誉。

(2)教师要事先安排好观察目标,要求认真观察,如实地做好记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野外植物标本的采集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教师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要做到合法、合理和适度,即限制采集数量,对珍稀植物更不要乱采和多采、浪费植物资源等。

(3)通过学生学习标本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制作标本时,一方面要求学生按课本的操作程序认真去做,一方面提倡学生的创新精神,把标本做得美观、实用又不失科学性。

通过标本制作和必要的展览与应用,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本节学习结束后,建议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一些小的课外活动,以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界的多样性和保护植物的紧迫性。

可开展的活动如:

(1)收集有关植物的邮票,并说明这些植物为什么能用来做邮票的图案;

(2)收集有关植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或有关濒危植物的资料,在班内或年级举办一个植物展览;(3)根据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认真调查了解一种植物,以第一人称为该植物写一篇短文以介绍这种植物。

重点:

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植物蜡叶标本的制作。

难点:

采集植物、蜡叶标本的制作

设计思想:

被子植物的特征可以通过学生从实际生活的经验中分析得出,而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的内容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可以先由教师进行讲解,再带领学生进行操作。

手段:

演示与学生实验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本课参考课时为2课时)第一课时: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采集植物的方法

一、导入:

1、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种子植物或其某一器官让学生辩认,说出这些植物的名称。

并提出问题:

这些植物一般是以哪个器官来进行繁殖的?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3、讲解:

这些植物都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所以称为种子植物。

它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类植物。

二、讲授新课:

(一)被子植物的概况:

1、出示桃和杏等,让学生辩认它们分别是植物体的什么器官?

2、组织学生观察、发言。

3、讲解:

这些都是植物体的果实,繁殖后代的种子就在果实的里面。

也就是说,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所以这一类种子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录像:

介绍多种被子植物。

2、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被子植物的特征。

3、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给予纠正和补充。

(三)植物标本的采集及压制:

(利用实物投影边讲解,边示范)组织学生先观看有关的录像,然后在示范、讲解时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1、采集标本前要明确采集植物标本的目的及工具的用途。

2、要清楚采集不同植物的方法:

高大的乔木、灌木需采集有花或果实的带叶枝条;小的草本植物需采集带花或果实的植株,连根掘起,并清除泥土和杂质。

3、在放入采集箱内之前,不要忘记挂号牌。

4、采集标本时,要注意安全及资源保护。

5、整理采集到的植物时,要展平枝叶(少数叶、花的背面朝上),平铺在吸水纸上。

6、压制标本时,要勤换纸,放在通风处阴干。

三、作业:

请每一位同学按照采集植物的要求,采集一种被子植物,并完成标本的整理和压制。

四、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多自学,独立思考,然后辅以讨论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

但资源后设置的问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我将原有的题目简化,分解为更简单的小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对以后学生无论面对考试,还是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解决都大有裨益。

第二课时:

蜡叶标本的制作

一、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同时给同学们介绍了有关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的方法,并且让同学们在课下进行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压制,这节课我们就来检查采集的标本是否合格,能否做出漂亮的腊叶标本。

二、讲授新课:

(一)检查采集的标本是否合格:

1、提出问题:

采集植物和进行压制时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2、组织学生回答,再次强调注意事项:

(1)采集的植物标本必须是完整的。

(2)采集植物标本时要注意安全。

(3)采集植物标本时要注意植物资源的保护。

(4)压制标本时要勤换纸,避免植物腐烂。

3、每小组认真按要求选出最合适做腊叶标本的植物。

(二)完成腊叶标本的制作:

1、分组观察示范标本:

将制作规范的植物腊叶标本分发给各实验小组,让学生仔细观察标本在台纸上的放置位置、固定标本的方法、标签的位置及内容。

2、讲述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

(利用实物投影边讲解,边示范)

(1)把选好的标本平铺在台纸中间。

(2)对标本进行固定:

A、对于比较细的部分,可直接用胶水固定,但一定不能太多;

B、对于比较粗大的部分,可用刀片沿标本较粗的部位在台纸上切出一对对的小纵口,分别将小纸条从台纸的正面切口处穿入,将标本缚紧,并在台纸的背面将纸条两头粘紧。

(3)按照每份标本的号牌写好标签(标本名称、采集日期、采集地点、采集人)。

如植物名称不能确定,可先空着,等查明后补上。

(4)贴标签、盖盖纸。

3、组织学生制作腊叶标本,注意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三、反馈:

由每个小组出示制作的腊叶标本,并进行讲解。

其他小组可以根据观察进行评价。

探究活动

腊叶标本展览会把学生制作的植物腊叶标本,进行展出,供全校学生参观学习。

原色浸制标本的制作这种经固定液和保存液处理后保存在瓶内的标本,保持植物原色,色泽鲜艳,立体感强,形态逼真,便于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而且识别植物不受季节限制。

1.实验材料的准备一般应采集符合需要的具有典型特征、新鲜无病的植株、枝条或花、果实。

浸制植株或枝条时,力求枝叶、花、果实齐全。

2.固定液和保存液的选择和配制

(1)绿色植株和果实的浸制:

以5%硫酸铜液为固定液,将绿色植株或果实浸泡10〜20天,使绿色变黄再转绿,稳定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3%亚硫酸保存液长期浸制保存。

(2)黄绿色果实的浸制:

固定液是20%酒精,保存液是2%〜3%亚硫酸加2%甘油的混合液。

先用20%酒精将黄绿色果实浸泡4〜5天,果实表面出现斑点后,再加15%亚硫酸浸泡1天。

然后取出用蒸馏水洗净,再浸入20%酒精中硬化、漂白,直到斑点消灭后,再浸入2%〜3%亚硫酸加2%甘油的混合液中长期保存。

(3)黄色花序和黄色(橙色)果实的浸制:

用3%〜4%的亚硫酸加少许甘油配成固定保存液,直接浸泡,长期保存。

(4)红(黄)绿交错的植株或果实的浸制:

以5%硫酸铜溶液为固定液,将标本浸泡其中,直至红色—褐色,绿色—黄色—绿色时,洗去硫酸铜后,浸

入1%〜2%亚硫酸保存液中,长期保存。

(5)紫色果实的浸制:

1紫色荸荠可以用2%福尔马林与1%亚硫酸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2紫色茄子可以用6%福尔马林、11%食盐水、0.3%明矾制成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3紫黑色葡萄可以用福尔马林20毫升、饱和食盐水(约15%〜17%)30毫升、蒸馏水175毫升,配成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6)白绿交错的花枝、果枝的浸制:

可用5%硫酸铜溶液固定后,用2%〜3%亚硫酸漂白一天,再浸入l%〜2%亚硫酸液中长期保存。

(7)红色浆果或其果枝浸制:

可用5%硫酸铜溶液固定一周后,洗去硫酸铜,用3%亚硫酸、0.2%硼酸、(0.5%福尔马林)混合液保存。

3.保色溶液浸制标本的制作

(1)清洗和消毒所用器皿、仪器:

制作标本用的各种玻璃器皿,都要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并用清水反复冲净;标本瓶内与瓶盖还应用95%酒精消毒;所用的玻璃棒、解剖器等也应用70%酒精消毒。

这些器皿和仪器在制作标本过程中,都要保持清洁,不可污染。

(2)固定标本颜色:

首先,根据标本的颜色选择适宜的固定液配方。

根据需要按照配方计算用量,用蒸馏水配制固定液,备用。

清洗,消毒标本,具体做法是:

将采来的标本除去杂质、枯枝残叶,修整

后,用清水洗净,然后用70%~75%酒精将标本消毒,根据标本情况可用酒精冲(擦、涮)洗一遍。

并迅速将消毒好的标本放入已消过毒的标本瓶中,然后把已配好的固定波沿瓶壁缓缓倒入标本瓶中,至淹没标本。

为防止标本漂起,可用消毒的玻璃条将标本压住或捆住。

(3)整形、保存:

接配方要求固定颜色后,要将标本进行整形,再放入标本瓶中。

然后将保存液沿瓶壁缓缓倒入标本瓶。

保存液的液量应以浸没标本为准,不可过满,最后,将瓶盖盖严。

(4)封口、贴标签:

刚制成的浸制标本,由于植物体内可能有色素或杂质析出,而使保存液混浊。

7~15天后再更换保存液,待颜色稳定后再封口。

封口方法一—石蜡法:

将瓶口擦净,盖严,把石蜡切碎,放入烧杯中隔水

加热,熔化成液态,趁热用毛笔蘸取涂在瓶口和瓶盖间的缝隙处即可。

但石蜡固化后较脆易脱落。

封口方法二—蜂蜡、石蜡、松香混合法:

将石蜡(l份)、蜂蜡(4份)、松香(1份)混合(也可不用松香),隔水加热熔化,趁热用毛笔蘸取涂在瓶口和瓶盖间的缝隙处。

此混合物固化后,软硬适度,不易脱落。

封口后,在标本瓶的适当位置贴上标签,放在阴凉避光处保存,最好每年更换一次保存液。

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中,我在实验前只交代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问题,其余的均由学生去做,放手让学生去做。

当然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探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