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2064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7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惠州一中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 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 统联考真题模拟卷.docx

广东省惠州一中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学期秋期终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监测调研统联考真题模拟卷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惠州一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5厘米

B.两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克

C.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8s秒

D.健康的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蝙蝠利用次声波回声定位确定目标位置

C.倒车雷达利用了声可传递信息

D.发声扬声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3.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夜晚,路灯下看到自己的影子

B.在平静的湖边看到树的倒影

C.白天,浓密树荫下有许多小圆形光斑

D.圆形玻璃缸中的金鱼,看上去变大了

4.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升华现象

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5.关于密度的公式ρ=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类别

B.由公式可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密度就越大

D.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6.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半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B.纳米技术是大尺度范围内的科学技术

C.绝缘体不能导电

D.超导材料用于输送电力可以降低电能损耗

7.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水的凝固点是100℃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BC段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AB段物质为固态,B时刻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8.截至2018年3月31日,上海轨交全网运营线路总长6.73×102km,合m,一节地铁车厢的质量是5031kg,合t,乘坐上海地铁,平均每一站大概花费3min,合s。

9.(2分)月全食现象是由于光在中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其数值近似为m/s。

晚上雨后,当我们背着月光走在有积水的路面,应该走较亮的地方,因为其发生的是(“镜面”或“漫”反射)

10.学习声现象后,某同学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如图所示,对着管口吹气时,由于(选填“空气柱”或“吸管”)的振动就会产生声音。

管的长短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不同,从长管到短管,声音的音调变(选填“高”或“低”)。

将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后的波形图,响度大的是(选填“甲”或“乙”)

1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

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是不能选做测温物质:

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熔点/℃

﹣39

﹣117

﹣95

80.5

沸点/℃

357

78

111

218

12.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此过程(吸热/放热);夏天,打开冰箱时,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的“白气”,这是由水蒸气经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产生的。

13.一瓶纯净水包装盒上标明容量500mL,将水倒出一半以后,剩余水的密度为kg/m3;当水全部凝固成冰后,冰的质量为kg,冰的体积(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已知ρ冰=0.9×103kg/m3)

14.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取等体积的两种物质,则(选填“甲”或“乙”)的质量大,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是,甲的密度为kg/m3

三、作图题(共9分)

15.(2分)一束光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为45°时,折射角为30°.请你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的大小。

16.(2分)完成图中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

17.(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中物体ABC的像。

18.如图所示,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3分)

19.(11分)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一项基本技能,完成下列测量仪器测量相关信息

(1)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可通过方法,减小测量的误差

(2)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示数是℃

(3)如图停表的读数是s

(4)如图所示,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调节,随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得金属球的质量为g,量筒中水的体积是ml,该金属球的密度是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6分)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前,甲图中器材的安装应自下而上安装,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气泡的情况是图中的(选填“a”或“b”)

(2)如图甲(左),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是由于水蒸气通过方式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而引起的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甲(右)所示。

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为℃,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此时的气压可能(选填“高于”“等于”“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4)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1.(6分)如图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该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方便确定。

(2)在寻找棋子像的位置时,应该移动棋子B,人要在棋子(选填“A”或“B”)一侧,直到观察到手中棋子与另一棋子的像完全重合。

(3)在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A棋子的位置,重复实验,多次实验的好处是。

(4)在探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小明应把光屏放在棋子B的位置处,然后(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光屏,实验中他(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

(5)如图所示,有人从平面镜看到的某钟面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则此时的时间应为。

五、计算题(共10分)

22.(4分)向量筒中倒入30mL的水,把某零件放入水中,示数为80mL,已知该零件的质量为300g,该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且零件是否是铁制成的?

(ρ铁=7.9×103kg/m3)

23.(6分)判断一个铝球是否是实心的,他们对铝球进行了测量,实验数据如下:

(ρ铝=2.7×103kg/m3)

铝球的质量m/g

水的体积V1/mL

水和铝球的总体积V2/mL

27

50.0

65.0

求:

(1)该铝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2)若铝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水的质量是多大?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6分)

24.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1)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④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的表达式ρ=

(2)小组成员认为该方案会使测量结果(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组成员改进了实验方案,下列正确操作下顺序为

a.根据

,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b.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c.往烧杯中导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d.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e.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体积

25.(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体育比赛中,有时候运动员突然受伤,医护人员在实施急救时,常常会对着受伤部位喷一种雾状的药剂,如图所示。

运动员如果伤得不太重,经过这种紧急救治,往往能重返赛场,坚持比赛。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药剂?

为什么能对伤痛产生这么大的效果?

原来,这是一种叫作氯乙烷(C2H5Cl)的有机物。

它的沸点只有12.5℃,所以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通常它以液态形式被储存在压强较大的金属罐中。

在喷出来的一刹那,压强减小且由于接触到温暖的皮肤,氯乙烷立刻变成气体,由液体变成气体的氯乙烷从运动员受伤部位的皮肤上吸收了大量热量,使受伤的部位温度迅速降低,神经被麻痹,于是疼痛就迅速缓解了,到比赛结束以后,运动员还要接受正式的治疗。

(1)氯乙烷在常温常压下的存在形式是态。

储存在金属罐中的氯乙烷是态。

(2)同质量的氯乙烷由液态变成气体时体积,密度(以上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26.(9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一)如图所示,F和F′为凸透镜的焦点,P和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

(1)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选填“正立”或“倒立”)的(选填“放大”或“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光屏上成的烛焰像逐渐向上移动,则需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

(3)若将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选填“近”或“远”)视眼,需要配戴一个焦距合适的(选填“凹”或“凸”)透镜才能加以矫正。

(二)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器材:

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图甲所示。

(2)如图甲所示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放大的箭头,若不调整箭头距离,应该把水珠变厚,直至看到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4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惠州一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解答】解:

A、一元硬币的直径在2cm左右,拇指宽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5cm左右。

故A符合实际;

B、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两个鸡蛋的质量在100g左右。

故B不符合实际;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

故C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

A。

2.【解答】解: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A正确;

B、蝙蝠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确定目标位置,故B错误;

C、倒车雷达利用回声定位探测后退道路上的障碍物,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

D、扬声器发出声音使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

B。

3.【解答】解:

A、影子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水面的倒影是因为平静的水面就像一面镜子,属于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白天浓密树荫下有许多小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错误;

D、圆形玻璃缸中的金鱼,看上去变大,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正确。

故选:

D。

4.【解答】解:

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较低时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冰棍周围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秋天,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

B。

5.【解答】解:

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故A正确;

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对于同种物质,密度是确定的,与质量、体积无关,故B错误;

C、物体的质量越大,因体积不确定,则密度大小不能确定,故C错误;

D、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不同物质密度相同的,例如煤油、酒精的密度都是0.8×103kg/m3;大部分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但也有液体密度大于固体密度的,如水银的密度大于铜、铁、铝等,故D错误。

故选:

A。

6.【解答】解:

A、半导体的导电性能比导体的导电性能要差,故A错误;

B、纳米技术是小尺度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故B错误;

C、绝缘体的导电性能较差,不容易导电,并不是不导电,故C错误;

D、超导材料是一种电阻为零的材料,用超导体做输电导线,可以减小由电能到内能的损耗,提高传输效率,故D正确。

故选:

D。

7.【解答】解:

A、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水的凝固点是0℃,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水的沸点是100℃,故本选项错误。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虽保持不变,但都要吸热,故本选项错误。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C段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是晶体,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D、B时刻物质可能是固态或固液共存态。

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8.【解答】解:

(1)6.73×102km=6.73×102×103m=6.73×105m;

(2)5031kg=5031×10﹣3t=5.031t;

(3)3min=3×60s=180s;

故答案为:

6.73×105m;5.031;180

9.【解答】解:

当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地球完全挡住,光线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全食,因此月全食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约为3×108m/s。

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

故答案为:

同种均匀介质;3×108;漫。

10.【解答】解:

当对着管口吹气时,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就会发出声音;

管的长短不同时,管内空气柱的长短不同,振动时的频率就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不同;从长管到短管,空气柱的振动加快(即频率增大),声音的音调变高。

由图可知,甲的振幅小于乙的振幅,所以响度大的是乙;

故答案为:

空气柱;高;乙。

11.【解答】解:

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萘的熔点是80.5℃,因此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酒精做测温物质;

因为固态甲苯的熔点为﹣95℃;固态甲苯的温度在﹣95℃以下,而水银、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117℃,所以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酒精做测温物质。

故答案为:

热胀冷缩;酒精;酒精。

12.【解答】解:

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汽化为气态,此过程吸热,使冷冻室温度降低。

夏天,打开冰箱时,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的“白气”,这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

汽化;吸热;液化。

13.【解答】解:

(1)将水倒出一半后,质量和体积都减小一半,但密度不变,仍然为1×103kg/m3;

(2)装满水时水的体积V水=V=500mL=500cm3,

由ρ=

得,装满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g/cm3×500cm3=500g=0.5kg;

当水全部凝固成冰后,质量不变,冰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仍然为0.5kg;

由ρ=

得,冰的体积:

V冰=

因为质量不变、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比较可知,冰全部熔化后,状态变化、质量不变,体积变大。

故答案为:

1.0×103;0.5;变大。

14.【解答】解:

由图象得:

①当两种物质的体积都是2cm3时,甲物质的质量是10g,乙物质的质量是5g,所以等体积的两种物质甲的质量较大;

甲的密度ρ甲=

=5g/cm3=5×103kg/m3;

②当两种物质的质量都是10g时,甲物质的体积是2cm3,乙物质的体积是4cm3,

由ρ=

可得,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是

故答案为:

甲;1:

2;5×103。

三、作图题(共9分)

15.【解答】解:

由题意知,折射角为30°,即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30°。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等于30°,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如图所示:

16.【解答】解:

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如图所示:

17.【解答】解:

①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做对称点留下的作图痕迹是对应点的虚线连线和垂直符号)

②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

③作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C′;

④用虚线连接A′B′,B′C′,A′C′,△A′B′C′就是△ABC在平面镜MN中的像。

作图如下:

18.【解答】解:

(1)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90°﹣60°=30°,则入射角也为30°,根据入射角等于30°在法线上侧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30°;

(2)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3分)

19.【解答】解:

(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7.00cm,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8.60cm,物体长度为8.60cm﹣7.00cm=1.60cm,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从体温计1℃之间看出有10个小格,则每个小格代表0.1℃,也就是分度值为0.1℃,液面正好在36℃后的第7个小格上,所以温度值为36.7℃;

(3)图示测量时间的工具为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6”和“7”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6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5.1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5.1s,即秒表的读数为6min5.1s=365.1s;

(4)根据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刻度度线处,指针右偏,平衡螺母应向左移;

①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即m=50g+20g+10g+1.4=81.4g;

②用排水法测量小石块的体积,读取石块的体积时,视线与液面(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先测量量筒水的体积V1=110cm3,然后测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140cm3,V石=V2﹣V1=140cm3﹣110cm3=30cm3;

③小矿石的密度ρ=

≈2.7g/cm3。

答案:

(1)1mm;1.60;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36.7;(3)365.1;(4)零刻度线;左;81.4;110;2.7。

20.【解答】解:

(1)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2)如图甲(左),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是由于水蒸气通过降低温度方式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而引起的;

(3)由图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水的温度到达98℃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水的沸点为98℃;

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水的沸点低于100℃,说明此时的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如下图所示:

答案:

(1)b;

(2)降低温度;(3)96;98;低于;(4)如上图。

21.【解答】解:

(1)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棋子B.当棋子B和棋子A的像重合时,棋子B的位置便是棋子A的像的位置。

因此,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2)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棋子像的位置时,应该移动棋子B,人要在棋子A一侧,直到观察到手中棋子与另一棋子的像完全重合。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所以应改变A棋子的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以避免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4)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探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小明应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处,然后直接观察光屏,实验中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

(5)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分析可得:

图中显示的时间8:

55,所以实际时间才是3:

05。

故答案为:

(1)像的位置;

(2)A;(3)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4)直接;不能;(5)3:

05。

五、计算题(共10分)

22.【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零件的体积:

V=V排=80mL﹣30mL=50mL=50cm3,

零件的密度:

ρ=

=6g/cm3=6×103kg/m3,

因为ρ<ρ铁,

所以该零件不是由铁做成的。

答:

该零件的体积是50cm3;零件不是由铁做成的。

23.【解答】解:

(1)由ρ=

得铝球中铝的体积:

V铝=

=10cm3,

因为V球=V2﹣V1=65mL﹣50mL=15mL=15cm3>10cm3,

所以该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球﹣V铝=15cm3﹣10cm3=5cm3;

(3)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水的体积:

V水=V空=5cm3,

由ρ=

得水的质量:

m水=ρ水V空=1.0g/cm3×5cm3=5g。

答:

(1)该铝球是空心;

(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5cm3;

(3)在空心部分注满水,水的质量是5g。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6分)

24.【解答】解:

(1)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

m2﹣m1,盐水的体积V,

盐水的密度为:

ρ=

(2)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由于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所以体积V偏小,根据密度公式ρ=

可知,密度偏大。

(3)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b.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c.往烧杯中导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d。

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e.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