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3246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docx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历史部分

中国古代七年历史上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消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3)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

创立了一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圆形方孔钱),开凿灵渠,开发南疆

文化上: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行更为简单的隶书

思想上:

“焚书坑儒”(看书)影响: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军事上:

修筑长城(东至辽东、西起临洮),抵御匈奴(看书图)

4.秦统一的意义

(1)、结束春秋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

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专制统治制度,影响十分深远

(3)、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丝绸之路(西汉)

1.丝绸之路:

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2.作用: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方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发挥重大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3、百家争鸣

时期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战国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战国

儒家

孟子

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主张不应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战国

道家

庄子

要顺其自然

战国

法家

韩非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春秋

兵家

孙武

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名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1.孔子的思想:

儒家学派创始人。

提出“仁”的学说。

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政治主张)

2、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2)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

(3)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学习态度)

(4)他要求学生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学习方法)

3、影响:

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七年历史下

一、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1.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1)建立册封制度

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的权力: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作用:

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1)乾隆帝时,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

(2)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乾隆帝时,妥善安置了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乾隆时,近200年)

1、含义:

清朝实行的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政策。

2、目的: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3、表现:

(1)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

(2)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3)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4、影响:

(1)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

用。

(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三、四大发明

1、四大发明:

(1)造纸术:

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造纸材料。

(出现最早)(向外传播的路线:

亚----欧----美洲)

(2)印刷术:

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品: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术。

(3)指南针:

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2、四大发明的意义:

(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们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2)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

(3)指南针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大陆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意义: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八年历史上册

一、鸦片战争

1..时间: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2.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3、《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辛亥革命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兴中会.

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国同盟会。

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

还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

同盟会的成立,大大地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3.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辛亥革命开始。

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5.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

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三、五四运动

1.导火线(原因):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领导学生斗争,6月3日以后,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成为运动主力,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3.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4.结果: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5.性质: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6.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共一大召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2.内容: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立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3、中共一大的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5、对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风雨历程的感悟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之路。

(3)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

(4)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5)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政党。

五、长征

1.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经过看书上的图)

2.长征开始和结束:

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结束。

3.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两次会师:

(1)1935年10月吴起镇(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

(2)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

5.长征路线:

瑞金—湘江—乌江—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宁

6.红军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7.长征胜利的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8.长征精神:

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是集体主义精神,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9.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

军事上:

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自然:

恶劣的自然环境。

六、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日本侵略军有预谋的制造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下令不抵抗。

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全部沦入敌手。

中国共产党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又开始了。

2.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

日军借口一名日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蓄意挑起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并炮轰宛平城。

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4.平型关大捷: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

1937年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1000多人。

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

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5.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

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

在台儿庄内激战时候,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

使日军腹背受敌,狼狈向北撤退。

中国军队共歼灭敌人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6.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7.百团大战:

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牢”,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8.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

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八年抗战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1895年《马关条约》被日本割走)

9.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历史意义。

A: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具有世界意义。

C:

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1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了辽沈战役。

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

被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

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3.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又发起了淮海战役。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又一次主力决战。

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4.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解放军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

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

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渡江战役:

1949年4月。

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

23日,南京解放。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7.人民解放军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人民群众的支持

(3)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八年历史下册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内容: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开国大典。

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内容:

(1)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政治路线)

(3)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组织路线)

3、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拔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经济特区的建立

1、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2、建设经济特区的好处:

他们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3、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的全方位、多

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三、祖国统一

1、我国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提出的。

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

3、含义: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

“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5、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6、港澳回归的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四、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对台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的变化: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3、九二共识:

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第二年,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4、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5、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五、科技成就

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

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实验,获得成功。

3、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爆炸成功,我国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导弹。

4、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材料题补充

1.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二战时的三次突袭事件,科索沃战争等)

(1)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2)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协商与对话。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4)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6)反对霸权主义。

2、对祖国统一认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

联系两岸关系方面等)

(1)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3)祖国统一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3.闭关锁国与改革开放有何指示?

(1)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3)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等。

4.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取得哪些伟大成就?

对党的辉煌历史有何感悟?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只有共产党才能救国

(3)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政党

(4)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5)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领导核心

5.长征经过的省份又是今天西部大开发的省份,你能写出几个吗?

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

6.你能举出几个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

你有何感悟?

佟麟阁、赵登禹、杨靖宇、赵一曼等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抗日英雄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等精神。

7.从美国的崛起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1)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保证国家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

(2)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

(3)要重视科技,重视教育,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4)根据国情,抓住时机适时改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8.四大发明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1)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3)今天更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勇于探索,为科技创新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9、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能够结束屈辱历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主要原因:

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民族

统一战线;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

道路;中国人民的勇敢、团结;国际社会的援助等。

10、中国历史经历了哪三次巨变?

(1)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改革开放。

11、2010年5月4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大学探望广大师生,他要求同

学们“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和完

整的人格”

问题:

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未来,结合上述材料和五四爱

国运动谈谈你的认识的体会。

青年学生应该具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

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要有远大的理想、渊博的知识,要

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勇于斗争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