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3274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docx

最新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资料

平庄中学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

培训时间:

2016年6月19日8:

00---12:

00(1-4学时)共32学时

培训教师:

郑先芳地点:

多媒体教室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同自然界的一切声音一样,是由物体振动而引起的现象,具有物理属性;语音又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因此又具有生理属性;尤其重要的是,语音具有表义功能和交际作用,以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意义,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

对于语音,我们可以从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三个方面来考察。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是声音,一切声音都是物理现象,都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1.音高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和快慢。

声学上把发音体在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称为“频率”。

振动次数多,振动得快,频率就大,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

语音的高低同声带的松紧、长短、厚薄有关。

一般说来,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女子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因此,女子和儿童的声音比成年男子高。

同一个人,发音也可以有高低不同的变化,这是因为人在发音时可以控制声带的松紧,声带越松,声音就越低;声带越紧,声音就越高。

音高在汉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普通话的声调和语调,主要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

2.音强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发音体的振动幅度叫做振幅。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大;振幅越小,声音就越小。

语音的强弱取决于说话时用力的大小。

在汉语中,轻声和语调可以表现出音强的作用。

必须注意的是,不要把音强和音高混为一谈。

它们有时能够一致,例如同一个人平时说话时的音高和音强同他在吵架或呼唤人时是不一样的,后者声音要高,也要强。

由于用力大,所以声音就强;由于用力大,使声带处于紧张状态,所以声音就高。

这时的音高和音强是一致的。

但是它们毕竟不是一回事,一个较低的声音,完全可以比一个较高的声音更强些,如京剧中的花脸与青衣就是明显的例子。

3.音长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语音的长短是指某个音的发音动作延续的时间。

在汉语中,轻声和语调能体现出音长的作用。

4.音色

音色就是声音的个性、特色,也叫音质,它决定于音波振动的形式(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

造成不同的音色取决于三个方面的条件:

(1)发音体不同

例如同是乐器,笛子和二胡的音色不同。

因为笛子的发音体是笛膜,二胡的发音体是琴弦。

甲乙两人在隔壁的房间说话,我们能够清楚地分辨出来,这是由于两人声带等发音体的情况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音色。

(2)发音方法不同

二胡和琵琶同是弦乐器,但二胡用弓拉,琵琶用手弹,它们的音色各不相同。

语音中塞音b和鼻音m的音色不同,主要是由于发音方法不同:

前者气流由口腔通过,发出爆破音;后者气流由鼻腔通过,发出鼻音。

(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胡和小提琴同是弦乐器,也都用弓拉,但音色不同。

这是因为二胡的共鸣器是圆筒形,而小提琴的共鸣器是扁盒状的。

语音中元音i和元音ü的音色不同,主要是由于发i时口腔共鸣器的形状(唇形)跟发ü时不一样的缘故。

任何声音都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统一体,语音也不例外。

对于任何语言来说,音色都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其他各要素在不同语言中区别意义的作用不完全一样,对于汉语来说,音高的作用是特别重要的。

培训时间:

2016年6月19日14:

00---18:

00(5-8学时)共32学时

培训教师:

郑先芳地点:

多媒体教室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

发音器官活动部位不同和活动方法不同,都会造成不同的声音。

分析语音必须对发音器官的构造有个大致的认识。

人类发音器官的整个装置像一架风琴,分三大部分:

动力部分(呼吸器官)、发音体(声带)、共鸣器(口腔和鼻腔)。

1.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包括肺、支气管和气管。

肺是呼吸器官的活动风箱、发音的动力站。

由肺的活动所产生的气流通过支气管、气管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并经过口腔、鼻腔各部分的调节作用,于是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

2.声带

声带藏在喉头里,是两片薄膜,形似两条富有弹性的带子,人的声音就是通过这两条带子的振动发出的。

两带之间可闭可开,这叫声门。

人呼吸的气流就从这里经过,呼吸时,声带放松,声门大开;说话时,声带拉紧,声门关闭,用气流冲击声带,使其发生振动,这就产生了语言的声音。

所以声带是人类语音的发音体。

除了耳语之外,人类离开声带就无法使用语言进行交际。

3.口腔和鼻腔

口腔和鼻腔是人类发音的共鸣器。

声带发出声音之后,经过口腔、鼻腔引起振动,发生共鸣作用,增强声音。

人类就是依靠了这个共鸣器(主要是口腔)的各种变化,造成了千变万化的语音。

口腔有唇、齿、腭、舌等几个部分。

唇可以作圆扁活动,产生不同的音,如i、ü是唇形圆扁不同而形成的两个音。

齿本身不能有什么变化活动,但它可以和唇、舌接触或接近产生不同的音,如f是下唇和上齿接近而成阻形成的音;z、c是舌尖和上齿接触成阻形成的音,s是舌尖和上齿接近而成阻形成的音。

腭分上腭和下腭,下腭是个活动器官,控制整个口腔的开合、大小。

上腭分硬腭和软腭:

前部分是硬腭,后部分是软腭。

硬腭不能活动,但舌可以和它接触或接近成音,如j、q、x。

软腭(和小舌一起)可上下活动和舌接触或接近成音,如g、k、h。

软腭还可升降造成口腔音、鼻腔音和口鼻腔音。

舌是最灵活的,舌尖、舌面、舌根和上腭接触或接近,可发出很多声音。

舌的前部为舌尖,舌尖可以形成前、中、后不同的音,如z、t、zh分别为舌尖前、中、后音。

舌的中部为舌面,可以形成几组音,普通话只有j、q、x一组。

舌的后部习惯上称为舌根,也可形成几组音,普通话里只有g、k、h、ng一组。

舌除了和上腭接触变化成音之外,它本身还可以作出很多不同的活动。

如上升、下降、前伸、后缩、凸起、凹陷,都可以造成不同的声音。

我们学习发音,就是要熟练地掌握这些器官的活动,从而准确地掌握语音。

(三)语音的社会性质

为了全面认识语音的性质,我们可以把语音当作自然现象,从物理学、生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但语音毕竟不是纯粹的自然物质,它是由社会化的动物——人所发出的声音,语音的功能在于社会交际,在于表情达义。

语音的表义功能不是个人决定的,而是社会赋予的,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示什么样的意义,是使用同一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语音的社会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语音的社会性质表现在多方面:

(1)从语音的地方特征看,普通话有翘舌音,而汉语的许多方言没有这一类音。

(2)从语音的民族特征看,英语有齿间音,而汉语没有。

(3)从语音的系统性看,普通话“拔”、“爬”语音不同,意义也不同。

“拔”的声母b[p]发音气流弱,“爬”的声母p[p‘]发音气流强。

但在英语中,[p]、[p‘]并不区别意义,这说明在汉语语音系统中,送气不送气的差异能区别意义,而在英语语音系统中,送气不送气的差异不能区别意义。

培训时间:

2016年6月25日8:

00---12:

00(9-12学时)共32学时

培训教师:

郑先芳地点:

多媒体教室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

(一)音素

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个音节,往往可以从音色的角度分析出最小的语音单位。

例如“振”(zhèn)可以划分出zh、e、n三个不同的音素,“华”(huá)可以划分出h、u、a三个不同的音素。

它们都是最小的不可再分析的语音单位。

如果从发音器官的变化来看,一个音素就是发音器官的一次变化活动,如a、i、t、f,每个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变化活动,因此,它们都是单个音素。

又如ao、ai、ta、fa,每组发音时发音器官有两次明显的变化活动,因此,它们都是由两个音素构成的。

音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元音和辅音。

元音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母音;辅音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子音。

前者如a、o、i,后者如b、j、h。

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是:

1.辅音发音时,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要受到某一部位的阻碍;元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

这是元音和辅音的根本区别。

2.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只有受阻的部位才特别紧张。

3.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4.元音发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较响亮;辅音发音时,一般声带不振动(只有少数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

(二)音节

音节是语音的自然单位,是能够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例如“学习普通话”是五个音节,是五个语音的自然单位,听的人语感上很清楚,说的人语感上也很清楚。

从发音上来说,一个音节是发音过程中发音器官的肌肉从紧张到松弛的一次过程;从听音来说,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明显的响度中心。

汉语的音节界限是非常明显的。

在汉语里,一般说来,除了极少数例外,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所以在汉语里习惯上也称音节为字音。

普通话的基本音节大体上有四百个。

音节是由音素组成的。

把语音分成音素是语音学上分析的结果,不是人们听觉上的直接感应。

听觉上给人们的直接感应是音节,因而人们把它称作“语音的自然单位”。

汉语里的音节最少的只有一个音素,如“阿”(ā);最多的有四个音素,如“江”(jiāng)。

(三)声母、韵母、声调

按照汉语传统的语音分析方法,汉语音节的结构成分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

声母指一个音节开头的辅音。

例如“中”(zhōng)这个音节里,辅音zh就是它的声母。

有些音节不是以辅音开头,就是说没有声母(声母为“零”),习惯上称为“零声母”,这样的音节就称为“零声母音节”。

例如“爱”(ài)、“恩”(ēn)、“雨”(yǔ)等开头都没有辅音,它们都是零声母音节。

声母和辅音不是同一概念。

声母是汉语传统的语音分析方法得出的概念,着眼于音节的结构;辅音是现代语音学分析方法得出的概念,着眼于音素的性质。

此外,声母和辅音的范围大小不同:

声母都是辅音,但辅音不都是声母。

在普通话里,辅音ng只作韵尾,不作声母。

因此,辅音的范围大于声母。

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例如“华”(huá)这个音节里,ua就是它的韵母。

零声母音节整个由韵母组成,例如:

“安”(ān)。

韵母和元音也不是同一概念。

韵母是汉语传统语音分析方法得出的概念,着眼于音节的结构,同声母相对;元音是现代语音学分析方法得出的概念,同辅音相对。

此外,韵母和元音的范围不相符,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只是少数,如“你”(nǐ)、“他”(tā)的韵母i、a等;多数韵母是由复元音以及由元音后带鼻辅音构成的,如“好”(hǎo)、“听”(tīng)的ao、ing等。

因此,韵母的范围大于元音。

声调是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高低升降变化。

如“妈”(mā)、“麻”(má)、“马”(mǎ)、“骂”(mà)四个音节,其声母、韵母完全相同,但声调不同:

“妈”(mā)是高而平,“麻”(má)是上升的,“马”(mǎ)是先降后升的,“骂”(mà)是下降的。

它们意义的不同就是通过声调来区别的。

(四)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例如“八”(bā)、趴(pā)、妈(mā)、发(fā)、搭(dā)、他(tā),开头的音素b、p、m、f、d、t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音位。

如果几个音素虽有细微差别,但不区别意义,就归为同一个音位。

例如他(tā)、摊(tān)、汤(tāng),其中a的音色并不完全相同:

他(tā)中的a发音时舌位居中,是自然状态,摊(tān)中的a发音舌位靠前,汤(tāng)中的a发音时舌位靠后。

由于这些细微的差别不起区别词义的作用,所以我们才把它们归纳成一个音位,用同一个字母a表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只是看作a在不同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就是音位变体[a]、[A]、[ɑ]。

培训时间:

2016年6月25日14:

00---18:

00(13-16学时)共32学时

培训教师:

郑先芳地点:

多媒体教室

一、《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一套方案。

这个方案是1958年2月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的。

它是我国语言工作者和前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总结以前注音识字和各种拼音方案的经验,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经过多年的研究、修改制订出来的。

这个方案可以说是我国人民创制各种汉语注音法的经验总结。

比起过去设计的各种注音法,更具群众基础,也更加完善。

因此,它的公布,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

1.给汉字注音

汉字是表意文字,从字面上难以看出读音。

过去,人们曾采用直音法、反切法或注音字母给汉字注音。

直音法是用同音字注音,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宇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声调。

这两种方法都有严重的缺点,即都要以认识大量汉字为基础,如果没有音同或音近的字就无法注音。

1918年以后采用注音字母注音,比直音法、反切法前进了一大步,但由于注音字母的形体是汉字偏旁笔画式的而不是音素字母,所以不便于连写和对音节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

《汉语拼音方案》基本上克服了上述几种注音法的缺点,能够准确地给汉字注音,为全民族的文化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统一和人民团结的需要。

学习普通话光靠口耳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记音符号,以帮助教学、矫正读音。

有了《汉语拼音方案》,就可以用来拼写普通话,说明普通话的语音系统,编写普通话语音教材和拼音读物,这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提供了便捷而有力的工具。

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兄弟民族学习普通话和外国人学习汉语。

3.其他方面的应用

《汉语拼音方案》可以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可以用来翻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可以用来编制索引、电报、旗语、代号;可以用来作为汉语输入电子计算机编制各种程序的符号等等。

《汉语拼音方案》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字母的音素化和字母的拉丁化。

字母音素化即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一个音素只用一个字母来表示。

汉语拼音字母基本上是音素化的。

任何语言的语音都可以进行音素分析。

因此,只要具备了分析音素的能力,拼写起来是很方便的。

例如以“文化”两个字为例作语音分析,只要把两个字拉长声音一念,就会听出它们都是由三个音素组成的:

u-e-n、h-u-a。

字母音素化,从语音实际方面说,比较精确、真实,也合乎语音学的原理;从使用字母的数量方面说,比较经济,在26个字母(其实是25个,v不拼写普通话)的范围内稍加调整变化,就可拼写普通话的全部音素。

这里所说的调整变化主要是指为解决字母不足问题而采用的某些方法,主要包括:

(1)双字母,即一个音素用两个字母表示。

如zh、ch、sh、ng、er。

(2)变读,即一个字母表示两个或三个读音。

如字母e可代表[

]、[

]、[

]、[e]四个音,字母i可代表i[i]、-i(前)[

]、-i(后)[

]。

(3)加符号,即在字母上添加某种符号,表示另外的音。

如在e上加“^”表示ê,在u上加两点表示ü[y]。

《汉语拼音方案》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五部分组成。

培训时间:

2016年6月26日8:

00---12:

00(17-20学时)共32学时

培训教师:

郑先芳地点:

多媒体教室

国际音标

为了把语音记录下来,以便学习和分析研究,人们创造了许多记音符号,其中在国际上最通行的一种是国际音标。

它是由国际语音学会拟订的。

自1888年发表以来,经过多次增补、修改,日臻完善。

国际音标的优点是一符一音,即一个符号只代表一个音,一个音只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共有一百多个符号,记音有严式和宽式之分。

国际音标的形式以拉丁字母的小写印刷体为基础,同时采用其他办法加以补充,如大写(A)、合体(

)、倒排(

)、变形(

)、加符号(p‘)等。

用这套符号可以精确地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音素。

各民族可以利用已有的国际音标记录民族语言的音素,必要时还可以增补。

因此国际音标的总数很多,而各民族语言中利用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我国,对普通话进行更细致的描写时要用到国际音标。

另外,国际音标还可以用来研究、记录各种方言的语音。

构拟古汉语语音的时候,也需要用国际音标来标音。

一、语音同自然界的声音有何异同?

语音同自然界的一切声音一样,是由物体振动而引起的现象,具有物理属性。

同其他声音不同的是语音又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因此又具有生理属性;尤其重要的是,语音具有表义功能和交际作用,以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意义,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

二、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它们在现代汉语语音里有何作用?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

它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和快慢。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和语调,主要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在现代汉语中,轻声和语调可以表现出音强的作用。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在现代汉语中,轻声和语调能体现出音长的作用。

音色就是声音的个性、特色,也叫音质,它决定于音波振动的形式。

音色的不同是由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的不同造成的。

现代汉语中元音、辅音音素的不同,主要是音色不同造成的。

三、音节和音素的关系怎样?

音节是由音素组成的。

把语音分成音素是语音学上分析的结果,不是人们听觉上的直接感应。

听觉上给人们的直接感应是音节。

一个音节,往往可以从音色的角度分析出最小的语音单位。

例如“振”(zhèn)可以划分出zh、e、n三个不同的音素。

四、声母和辅音、韵母和元音的关系是怎样的?

声母是汉语传统的语音分析方法得出的概念,着眼于音节的结构;辅音是现代语音学分析方法得出的概念,着眼于音素的性质,声母和辅音的范围大小不同:

声母都是辅音,但辅音不都是声母。

在普通话里,辅音ng只作韵尾,不作声母,辅音的范围大于声母。

韵母和元音也不是同一概念。

韵母是汉语传统语音分析方法得出的概念,着眼于音节的结构,同声母相对;元音是现代语音学分析方法得出的概念,同辅音相对。

此外,韵母和元音的范围不相符,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只是少数,如“你”(nǐ)、“他”(tā)的韵母i、a等;多数韵母是由复元音以及由元音后带鼻辅音构成的,如“好”(hǎo)、“听”(tīng)的ao、ing等。

因此,韵母的范围大于元音。

培训时间:

2016年6月26日14:

00---18:

00(21-24学时)共32学时

培训教师:

郑先芳地点:

多媒体教室

一、普通话的运用之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在讲义中谈到了朗诵需要运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四种:

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并对第一种“停顿”,做了简单的介绍和运用的训练;这周我们着重对“重音”进行简单介绍。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

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

重音分为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一)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1、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2、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3、动词后面由形容词。

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4、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5、有些代词也常重读;

6、其他:

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

如:

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二)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是指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

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

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例如:

我去过上海。

(1) (回答“谁去过上海”)我去过上海。

(2)(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我去过上海。

(3)(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

”) 我去过上海。

因而,在朗诵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

强调重音与语法重音的区别是:

1、从音量上看。

语法重音给人的感觉只是一般的轻重有所区别,而强调重音则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

强调重音的音量大于语法重音的音量。

 

2、从出现的位置看。

强调重音可能与语法重音重叠,这时语法重音服从于强调重音,只要把音量再加强一些就行了。

有时,两种重音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此时,强调重音的音量要盖过语法重音的音量。

3、从确定重音的难易上看。

语法重音较容易找到,在一句话的范围内,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就可以确定,而强调重音的确定却与朗诵者对作品的钻研程度、理解程度紧密相连。

培训时间:

2016年7月2日8:

00---12:

00(25-28学时)共32学时

培训教师:

郑先芳地点:

多媒体教室

二、普通话的运用

(一)发声训练

为了正确指导大家进行发声训练,防止用嗓不科学,容易造成声音嘶哑、喉咙红肿,甚至声带病变,都是对自己不好。

这上周开始给弟兄姊妹一个新的训练内容:

发声训练。

发声训练共有7个部分:

口部训练、气息控制训练、共鸣控制训练、声音弹性、吐字归音训练、用声与嗓音保护,其他注意。

我们这周进行气息控制训练,求圣灵带领我们,感谢主!

1、气息控制训练

没有气息,声带不能颤动发声。

但只是声带发出声音是不够的。

想要嗓音富于弹性、耐久,需要的是源源不断供给声带气流。

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气息控制的方法,帮助大家控制气流,进而控制声音。

2、胸腹联合呼吸法  

吸气后两肋扩大,横膈膜下降,小腹微收。

胸腹联合呼吸法是朗读时应该掌握的方法。

这种呼吸活动范围大、伸缩性强,可以使气息均匀平衡。

理想的状态是做到“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气断情不断,声断意不断”。

 

练习方法

(1)、慢吸慢呼  

总体的要求——站稳,双目平视前方,头正,肩放松,象在旷野呼吸花香一样,慢慢吸足气。

要感觉到腰腹之间充气膨胀,气入丹田,但是要收小腹。

保持几秒后,轻缓呼出。

可以在呼气的时候加入以下练习:

呼气时练习xiaolan,一声声渐渐远去;或者数数1、2、3、4……,嘴上用力,发音之间不要闭住声门,不要跑气换气,数得越多越好。

(2)、快吸慢呼  

快速短促地吸气,并保持气息;呼气时缓缓呼出,配合声音,平稳均匀。

培训讲课过程经常用到这个方法。

呼气时,可以通过以下发声练习:

巴 拔  把 爸      低  答  底  大 

夸大上声练习:

好  美  满  想  仰  场……

换气练习:

广场上,红旗飘,看你能数多少旗,一面旗,两面旗,三面旗,四面旗,五面旗……

相声小品里的“数来宝”经常用这个形式,大家可以观察演员的呼吸。

3、强控制练习  

要求气要吸得深并保持一定量,呼气要均匀、通畅、灵活。

强控制练习需要一点声乐练习知识,在这里不好介绍。

大家可以回想:

《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喝酒唱歌那一段,最后结尾有个“啊——哈,哈,哈,哈哈哈……”基本的感觉就是这样。

要体会隔肌和腹肌的作用,发声的时候气息是应该下沉的。

  

4、弱控制练习  

(1)、吸气深呼气匀。

缓慢持续地发出ai uai uang iang四个音。

(2)、夸大声调,延长发音,控制气息。

花红柳绿 H--ua H—ong L—iu L—v (发音时,声母和韵母之间气息拉长,要均匀、不断气) 

(3)、通过夸大连续,控制气息,扩展音域。

  

The鐗╄祫Zhu涢渶Chen旀帴

培训时间:

2016年7月2日14:

00---18:

00(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