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网络优化思路及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3332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TE网络优化思路及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LTE网络优化思路及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LTE网络优化思路及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LTE网络优化思路及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LTE网络优化思路及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LTE网络优化思路及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LTE网络优化思路及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TE网络优化思路及总结.docx

《LTE网络优化思路及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TE网络优化思路及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LTE网络优化思路及总结.docx

LTE网络优化思路及总结

TD-LTE网络优化项目工作思路

  TD-LTE网络优化流程

  TD-LTE网络优化包括优化项目启动、单站验证、RF优化、KPI优化和网络验收等环节。

单站验证是指保证每个小区的正常工作,验证内容包括正常接入、好中差点吞吐量在正常范围。

RF优化用于保证网络中的无线信号覆盖,并解决因RF原因导致的业务问题。

  RF优化一般以簇为单位进行优化,RF优化主要参考路测数据,RF分区优化时,各个区域之间的网络边缘也需要关注和优化。

KPI优化包括对路测数据的分析和对话统数据的分析,用于弥补RF优化时没有兼顾的无线网络问题。

通过KPI优化,解决网络中存在的各种接入失败、掉线、切换失败等与业务相关的问题。

  TD-LTE和2G/3G网络优化的比较

  TD-LTE网络优化与2G/3G优化思想相通,同样关注网络的覆盖、容量、质量等情况,通过覆盖调整、干扰调整、参数调整、故障处理等各种网络优化手段达到网络动态平衡,提高网络质量,保证用户感知。

  TD-LTE与2G/3G系统不同,导致系统优化中重选、接入、切换等各种过程涉及参数不同。

TD-LTE系统的干扰与2G/3G系统的干扰来源也有较大不同,需要通过不同手段规避。

  TD-LTE的小区容量会随着小区覆盖增大逐步减小,优化需关注覆盖与容量间的平衡。

LTE性能严重依赖于SINR,吞吐量会随SINR变差迅速降低。

由于同频组网,为提高LTE性能,主服务区范围比2G/3G要求更严格。

  TD-LTE网络优化内容

  TD-LTE优化内容主要包括PCI优化、干扰排查、覆盖优化、邻区优化、系统参数优化。

  PCI优化

  PCI干扰容易出现掉线、下载速率慢等问题。

PCI优化需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PCI复用至少间隔4层以上小区,大于5倍的小区半径;同一个小区的所有邻区列表中不能有相同的PCI;邻区导频位置尽量错开,即相邻小区模3后的余数不同。

  干扰排查

  根据干扰源的不同,干扰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内部干扰,包括GPS跑偏、设备隐性故障、天馈系统故障等。

另一类为外部干扰,包括杂散干扰、阻塞干扰、互调干扰。

  覆盖优化

  常见的网络覆盖问题是由于过覆盖、欠覆盖或覆盖不平衡(重叠覆盖)造成的,进而造成较低的接入成功率、较高的掉线率、较低的切换成功率以及较低的下载速率。

无线覆盖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包括天馈系统的工程质量问题、天线选型、覆盖相关参数设置的合理性、设备故障等原因。

  覆盖优化措施包括检查天馈安装、调整天线的方向角和倾角、调整天线扇区波束赋形系数、检修设备故障、检查邻区关系、调整参考功率等。

  邻区优化

  邻区优化,旨在提高覆盖率,减少掉线率,提高切换成功率。

邻区配置过程中主要会出现如下两个问题,邻区漏配可能会直接导致掉线,邻区多配不仅会占用邻区配置的数量,也会影响测量的及时性,正确、合理地对邻区进行配置十分重要。

在优化中需根据地理位置、无线环境、KPI指标和测试情况对邻区进行检查和调整优化。

  系统参数优化

  目前TD-LTE进行优化调整的主要包括功率参数、PCI参数、切换参数、干扰规避算法参数、天线技术参数等。

  

 

第1章  弱覆盖的优化

1.1  原因分析

弱覆盖的原因不仅与系统许多技术指标如系统的频率、灵敏度、功率等等有直接的关系,与工程质量、地理因素、电磁环境等也有直接的关系。

一般系统的指标相对比较稳定,但如果系统所处的环境比较恶劣、维护不当、工程质量不过关,则可能会造成基站的覆盖范围减小。

由于在网络规划阶段考虑不周全或不完善,导致在基站开通后存在弱覆盖或者覆盖空洞。

发射机输出功率减小或接收机的灵敏度降低。

天线的方位角发生变化、天线的俯仰角发生变化、天线进水、馈线损耗等对覆盖造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引起弱场覆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网络规划考虑不周全或不完善的无线网络结构引起的

⌝    由设备故障导致的

⌝    工程质量造成的

⌝    RS发射功率配置低,无法满足网络覆盖要求

⌝    建筑物等引起的阻挡

1.2  解决措施

改变弱覆盖主要通过调整天线方位角、下倾角等工程参数以及修改功率参数,另外可以通过在弱场引入RRU拉远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之,目的是在弱场覆盖地区找到一个合适的信号,并使之加强,从而使弱场覆盖有所改善。

主要的解决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    调整工程参数

⌝    调整RS的发射功率

⌝    改变波瓣赋形宽度

⌝    使用RRU拉远

第2章  孤岛效应的优化

2.1  原因分析

引起孤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    天线挂高太高

⌝    天线方位角、下倾角设置不合理

⌝    基站发射功率太大

⌝    无线环境影响

2.2  解决措施

关于孤岛区域首先应该是采用调整工程参数等方法,降低山脉、建筑物等对孤岛区域的反射和折射,将无线信号控制在本小区覆盖区域内,消除或降低孤岛区域的无线信号,消除孤岛区域对其它小区的干扰。

但有时因为无线环境复杂,无法完全消除孤岛区域的信号,我们可以通过修改频率(异频组网时)和PCI降低对其它小区的干扰,并根据实际路测情况配备邻区关系,使小区间切换正常,能够保持正常业务。

调整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调整工程参数;

⌝    调整RS的发射功率

⌝    优化邻区配置

第3章  越区覆盖的优化

3.1  原因分析

越区覆盖很容易导致手机上行发射功率饱和、切换关系混乱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下载速率甚至导致掉线。

天线挂高引起的越区覆盖主要是站点选择或者在建网初期只考虑覆盖引起的,一般为了保证覆盖,在初期站址选择的高大建筑物或者郊区的高山之上,但是在后期带来严重的越区现象;通常在市区内,站间距较小、站点密集的情况下,下倾角设置不够大会使该小区信号覆盖比较远;站点选择在比较宽阔的街道旁边,由于波导效应使信号沿着街道传播很远;城市中有大面积的水域,如穿城而过的江河等,由于信号在水面的传播损耗很小,因此一般在此环境下覆盖非常远。

这些场景都可能导致越区覆盖,综上所述越区覆盖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    天线挂高

⌝    天线下倾角

⌝    街道效应

⌝    水面反射

3.2  解决措施

越区覆盖的解决思路非常明确,就是减弱越区覆盖小区的覆盖范围,使之对其他小区的影响减到最小。

通常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对天馈系统参数进行调整,主要是下倾角,实际优化工作当中进行下倾角调整之前要对路测数据进行分析,调整后再验证。

对功率等参数的调整也能够有效地消除越区覆盖。

越区覆盖的解决处理一般要经过两到三次调整验证。

所有的调整都要在保证小区覆盖目标的前提下进行。

解决越区覆盖主要以下两种措施:

⌝    调整工程参数

⌝    调整RS的发射功率

⌝    调整天线的波瓣宽度

第4章  干扰优化

4.1  原因分析

TD-LTE系统在本小区内不存在同频干扰,干扰主要来自于使用相同频率的邻小区。

系统内的干扰主要是用户间干扰、PCImod3或mod6干扰以及相邻小区交叉时隙等带来的干扰。

系统外的干扰主要是雷达,军用警用设备带来的干扰。

以上各种干扰都会对TD-LTE系统网络性能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通常进行干扰原因分析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相邻小区PCI存在mod3干扰(PSS干扰)

⌝    相邻小区PCI存在mod6干扰(CRS干扰)

⌝    交叉时隙干扰(小区子帧配比不一致,GPS失步)

⌝    切换带上非主服务小区及目标小区带来的干扰

⌝    与本系统频段相近的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产生的干扰,如PHS(室外站使用F频段时)、WLAN(室内站使用E频段)等等

⌝    其他一些用于军用的无线电波发射装置产生的干扰,如雷达、屏蔽器等等

4.2  解决措施

系统外的干扰需要多方面的资源协调解决。

而对于系统内的干扰,首先通过控制小区覆盖调整工程参数解决,在做PCI规划时应尽量避免相邻小区PCI存在mod3或mod6的情况。

TD-LTE同频组网时,在切换区域最好是只有源小区及目标小区的信号,对于非直接切换的小区信号一定要控制好,可以用扫频仪扫频确定干扰。

干扰的主要解决方法如下:

⌝    修改小区的PCI(避免相邻小区出现mod3或mod6)

⌝    调整工程参数

⌝    提升主服务小区信号,降低干扰信号强度

⌝    核查小区子帧配比,检查是否存在GPS失步,消除交叉时隙干扰

⌝    查找外部干扰源

第5章  切换区域覆盖优化

5.1  原因分析

小区的越区覆盖会对切换区域造成影响,并且由越区带来的导频污染也给切换带来很大的影响。

影响因素主要有:

基站选址,天线挂高,天线方位角,天线下倾角,小区布局,RS的发射功率,周围环境影响等等。

天线下倾角、方位角因素的影响,在密集城区里表现得比较明显。

站间距较小,很容易发生多个小区重叠覆盖的情况。

综上所述,引起切换区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下面一些:

⌝    基站位置

⌝    街道效应

⌝    天线挂高

⌝    天线方位角、下倾角

⌝    覆盖区域周边环境(玻璃墙体反射、楼体阻挡等)

⌝    RS的发射功率

5.2  解决措施

引起切换区域复杂混乱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进行切换区域覆盖优化时,要注意优化方法综合使用。

有时候需要对几个方面都要进行调整或者由于一个内容的调整导致相应的其它内容也要调整,这个要在实际的问题中进行综合考虑。

调整工程参数主要包括:

天线位置调整、天线方位角调整、天线下倾角调整;调整RS的发射功率,来改变覆盖距离。

在实际的网络优化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或者无法及时地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导频污染区域的优化时,可以根据实际的网络情况,通过增删邻小区关系或者PCI的调整,来进行切换区域覆盖的优化。

调整切换区域各个导频的覆盖范围是对切换区域覆盖优化的首要手段。

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调整工程参数

⌝    调整小区的PCI

⌝    优化邻区关系

⌝    调整切换参数

⌝    调整RS的发射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