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3490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docx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

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

上海市共康中学孙惠颖

一、研究目的

初中阶段是个体生命中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生理发展十分迅速,而心理的成熟相对缓慢。

神分析学家E.埃里克森的人格形成与发展理论认为:

11,12岁到17,18岁是个性化和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这一年龄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这一阶段能否形成健康的心理关系到个体能否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积极的自我意识,健康的心理有利于个体智力,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在身心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过程中,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也多姿多彩,抑郁与愉悦相伴,狂暴与细致共存,情绪变化快强度大,同时又表现出情感体验不深刻的特点。

情绪具有两极性,积极的情绪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习效率,消极的情绪和情绪障碍则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情绪的发展和表现是否正常往往体现着个体的整个心理状态,与自我意识、行为特征有密切的联系。

我校是一所以藏族学生为主藏汉合校的寄宿制初级中学,这群十一、二岁的孩子离开西藏,离开父母,千里迢迢从青藏高原来到东海之滨----上海。

面对新的环境,他们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应。

实践表明:

西藏班学生在脱离原先熟悉的人际心理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环境,由于正常的社会关系发生疏远,他们会产生社会孤独感、逃避感、不可控制感、无意义感、压迫拘束感、自我疏离感等消极感。

毫无疑问,这种情感上的疏离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无助等不良情绪情感,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如何改变、消除这种状况,使学生的情绪情感积极地适应新的环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根据国内学者骆伯巍,陈家麟等人研究,“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学生在情绪,性格,和人际关系上的缺陷,直接影响学生在社会适应和品德,个性的发展”,有关研究表明:

情绪适应和不适应的两组学生,在道德判断上有明显差异,青少年的情绪适应和道德观念之间起交互作用,直接影响到个体的行为状况。

良好的情绪,自我意识对维护学生的学业成功和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所藏汉合校的寄宿制学校,若以上出现的各种现象而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此时学校、老师过急过快地提出超过其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会造成西藏班学生情绪上的焦虑。

由于他们年龄太小,身心发展不成熟,又决定了他们尚未具有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难安下心来集中精力学习。

因此帮助西藏班尽快顺利渡过适应期,显得尤为重要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了解学生的情绪与自我意识、行为特征关系,有助于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有的放矢,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对藏族学生自我意识与情绪、行为状况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本研究试图了解:

1、藏族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率

2、藏汉学生自我意识的水平

3、藏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4、藏族学生不同情绪时自我意识的比较

5、藏族学生不同情绪时行为问题的比较

6、藏族学生自我意识、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研究组:

上海市共康中学2002级从初中预备班2002级初中三年级藏族学生共668人,年龄11—16岁,平均13.6±1.2岁。

其中男生325人,年龄11—16岁,平均年龄13.9±1.4岁;女生343人,年龄11—16岁,平均年龄13.3±1.1岁。

男女学生年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2、对照组:

按随机抽样原则从共康中学初中预备办到初中二年级汉族班中,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为对照组,共149人,年龄11—16岁,平均12.6±1.0岁。

其中男生89人,年龄11—15岁,平均12.6±1.1岁;女生60人,年龄11—16岁,平均1.6±1.0岁。

男女学生年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从年龄和性别组成上无显著差异(p>0.05)

(二)、研究方法

评定学生的情绪状态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CES-D共有20个条目,代表了抑郁症状的主要方面,填表时要求受试者说明最近一周内症状出现的频度,将其中的反序记分改为正序记分后,按0---3四级评定一周的情绪状态,总分最高为60分,其中,分值小于16分表示无抑郁症状,16到20分之间为可疑抑郁症状,大于20分肯定有抑郁症状。

Piers-Harris自我意识量表(PHSS):

该量表含80项是非选择题。

分行为,智力和学校情况,躯体外貌,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六个分量表并计算总分。

采取正性计分方法,得分越高,自我意识就越高。

该量表已经制定了区域常模,该信度,效度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

Achenbach少年自评量表(YSR)共113个条目,按0、1、2、三级评分,包含抑郁、不受欢迎、躯体诉述、自伤、思维障碍、违纪和攻击七个内容量表,根据Achenbach的定义以每个因子98百分位作为判断有无行为问题的界值。

三、研究结果

(一)藏族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率(表1)

藏族学生的情绪状态总体情况良好,在被测查的668名学生中,无情绪问题的学生515人,比率为77.1%;分值在16以下的学生有153名,其中,有可疑症状的学生有67人,比率为10.0%;有情绪问题的学生为86人,比率为12.9%。

表1藏族学生的情绪状态(n=668)

分值

人数

发生率(%)

CES—D

X≤16

515

77.1

CES—D

16

67

10.0

CES—D

X≥20

86

12.9

注:

X即CES--D的得分

(二)藏汉学生自我意识的比较(见表2)

从总体来看,除行为分量表与合群分量表外,二组其余各分量标及总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男生比较来看,除总分及焦虑分量表,幸福与满足分量表外,其余各分量表在统计学上二组无显著差异(P>0.05);从女生比较来看,除总分及智力与学校情况分量表,躯体外貌分量表1,其它各分量表在统计学上二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表2藏,汉学生自我意识的比较(X±SD)

(n=667)

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总分

总体(n=667)

藏族(n=518)12.7±2.410.1±3.06.6±2.69.6±2.68.8±2.17.4±1.954.9±9.7

汉族(n=149)12.8±2.611.0±3.38.0±3.010.2±2.69.0±2.07.8±1.758.3±10.4

t-0.429-2.883-5.234-2.515-1.025-2.574-3.723

p0.6680.0040.0000.0120.3060.0100.000

男性(n=326)

藏族(n=237)12.2±2.510.0±2.97.2±2.59.6±2.58.5±2.07.4±1.854.8±9.5

汉族(n=89)12.7±2.710.5±3.37.8±3.110.5±2.48.9±1.87.9±1.758.2±9.5

t-1.357-1.426-1.827-3.013-1.685-2.078-2.870

p0.1760.1550.0690.0030.0930.0380.004

女性(n=341)

藏族(n=281)13.1±2.210.3±3.16.2±2.79.5±2.89.0±+2.17.4±2.054.9±9.9

汉族(n=60)13.1±2.611.6±3.38.2±2.89.7±2.89.1±2.47.7±1.658.5±11.4

t0.288-3.006-5.2990.355-0.175-1.434-2.404

p0.7730.0030.0000.7230.8610.1530.017

(三)藏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1、藏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从有效问卷的结果来看:

(1)藏族学生623人,有行为问题77人,行为问题检出率12.4%,其中藏族男生280人,有行为问题者48人,行为问题检出率17.1%:

藏族女生343人,有行为问题者29人,行为问题检出率8.5%,汉族女生60人,有行为问题者2人,行为问题检出率3.3%,二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X2=1.89,P<0.05)。

见表3

表3行为问题发生率

人数

无行为问题者

有行为问题者

检出率(%)

X2

P

总体

藏族(n=623)

546

77

12.4

4.76

<0.05

男生

藏族(n=280)

23

2

48

17.1

4.45

<0.05

女生

藏族(n=343)

314

29

8.5

1.89

>0.05

2、藏族学生行为问题的表现:

藏族男生在抑郁、不受欢迎、违纪和攻击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极显著差异(P<0.001),女生在躯体诉述、思维障碍得分高于男生,极显著差异(P<0.001)。

见表4

表4藏族中学生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比较(X±SD)

民族

抑郁

不受欢迎

躯体诉述

自伤(男性)

思维障碍

违纪

攻击

总体

藏族

(n=623)

9.5±5.5

7.7±5.1

5.9±3.8

3.0±2.6

5.9±3.6

6.6±4.8

8.6±4.6

T

6.05**

2.88*

5.51*

5.23**

6.49**

4.48**

4.80**

男生

藏族

(n=280)

11.0±6.2

10.2±6.1

4.8±3.6

3.0±2.6

5.4±3.6

8.3±5.5

8.7±4.8

T

5.76**

3.57**

4.10**

5.35**

4.58**

4.29**

3.91**

女生

藏族

(n=343)

8.4±4.6

5.7±4.6

6.8±3.8

6.4±3.5

5.2±3.8

8.6±4.4

T

3.78*

2.81*

2.68*

3.90*

3.60*

2.67*

注:

*P<0.01,**P<0.001

(四)不同情绪状态时自我意识的比较(表5)

从表5可以看出:

不同情绪状态时,自我意识(PHSS)因子得分不同,CES—D分值介于16—20之间的学生PHSS分值低于CES—D分值小于16的学生,除躯体外貌因子有差异(P<0.05)外,其余各因子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

CES—D分值大于20,则相应的PHSS分值愈低,PHSS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前两组学生,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5藏族学生不同情绪状态时自我意识的比较(X±SD)

(n=558)

行为

智力与学校情况

躯体外貌

焦虑

合群

幸福与满足

CES—D≤16

13.2±7.3

10.6±3.1

7.1±2.8

10.2±2.4

9.2±1.8

7.7±1.6

(n=435)

16

12.±2.4**

9.9±2.8**

6.5±2.5*

8.3±2.8**

7.8±2.4**

7.1±1.8**

(n=53)

CES—D≥20

11.±2.8**

9.2±3.0**

6.2±2.6**

7.8±3.0**

7.4±2.3**

6.2±2.4**

(n=70)

 

(五)不同情绪时行为问题的比较(表6)

表6中,CES—D≤16,表示无抑郁症状,CES—D16—20之间为可疑抑郁症状,CES—D≥20表示肯定有抑郁症状,然后对上述各不同情绪状态下的YSR依次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组,进行两两比较,来判断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行为问题。

结果说明:

抑郁自评量表得分越高,行为问题的得分越高,问题越多。

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

 

表6藏族学生不同情绪时行为问题的比较(X±SD)

(n=658)

抑郁

不受

欢迎

躯体

诉述

自伤

思维

障碍

违纪

攻击

CES—D≤16

7.7±4.8

a***

6.6±4.3a***

4.8±3.5a***

2.0±2.0a***

4.8±3.2a***

5.4±4.0a***

7.4±4.0a***

n=510(第一组)

16

12.3±4.2

c***

9.5±5.0

c*

7.7±3.6c*

4.5±2.7c*

7.7±3.6c*

8.5±4.9c*

11.0±4.6c*

n=65(第二组)

CES—D≥20

15.1±4.9

b***

11.8±6.3b***

9.0±3.7b***

5.5±2.6b***

9.0±3.7b***

10.8±6.0b***

12.6±4.7b***

n=83(第三组)

注:

a:

第一组与第二组b:

第一组与第三组c:

第二组与第三组

*p<0.05**p<0.01***p<0.001

(六)情绪、自我意识总分、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表7)

情绪、自我意识总分、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表6):

情绪状态(CES—D)与行为问题(YSR)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有情绪问题的学生行为问题出现的可能性越大。

情绪状态(CES—D)与自我意识(T)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自我意识水平高,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则低。

自我意识总分(T)与行为问题(YSR)自评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自我意识水平高,行为问题则相应减少。

 

表7自我意识、情绪、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

CES—D

抑郁

不受欢迎

躯体诉述

自伤

思维障碍

违纪行为

攻击行为

CES—D

1.000

0.560**

0.446**

0.497**

0.518**

0.527**

0.459**

0.502**

T

-0.393**

-0.394**

-0.296**

-0.279**

-0.331**

-0.392**

-0.308**

-0.318**

**P<0.01

四、讨论与启示

(一)创设良好氛围,培养积极心境

通常,将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抑郁情绪作为一种消极和负性情绪,在人群中经常出现,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被测查的668名藏族学生中,有86名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占总体的12.9%。

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影响和调节个体的认知过程和人际交往,在现实生活中情绪良好的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也相应良好。

内地西藏班(校)作为一种特殊的办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作息时间与普通中学有很大区别,在学生接受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良好品质的同时,对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情绪的动机作用,情绪和认知过程的交互作用,以及情绪与自我意识,行为状况的密切关系,在青少年学生这样一个情绪落差极大的群体中,解读学生的情绪状态,培养积极的情绪,疏导消极和不良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持续的情绪困扰和障碍将影响学生的发展过程。

有关研究表明:

情绪适应和道德观念之间起交互作用,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的完成和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显然急需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寄宿制学校这样一个环境里,教育工作者应主动自觉担当起“环境美容师”的责任,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心理环境,为情绪辅导铺垫一个良好的基础,前提和条件,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隐形课程,对学生成长,大至理想道德、个性品格、小至行为习惯、生活举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就有声有色:

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成为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

物质文化的建设,符合教育的需要,制度文化的确立,注重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精神文化的形成,强调体现良好风貌的校园精神。

同时学校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校党支部明确指出作为民族学校的教师,一定要把建立和谐,温暖,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准则,有意识的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在对学生的赤诚之心中,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友善待人的社会情感和开朗的个性,同时,要求教师率先垂范,以良好的心境面对学生,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请革命先辈、英雄模范作报告、组织社会调查、参观和访问、举办各种科技讲座、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自信,寻找快乐。

(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健全学生人格

从研究结果看,藏族男生及女生自我意识水平分别明显低于汉族男生与女生。

藏族男生主要表现在焦虑因子分和幸福与满足因子明显低于汉族男生,这说明藏族男生对自己的情绪评价较差,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痛苦,愤怒等情绪。

可能与他们过早离开家庭有关,容易导致抑郁情绪有关。

家庭环境明显影响着个体的情绪状态,缺乏家庭支持的个体,自我意识水平明显低于有家庭支持者。

藏族女生主要表现在躯体外貌因子分及智力学校情况因子分与汉族女生相比明显低下,这表明藏族女生对自己的外貌不如意或对自己的外貌要求较高,他们自我评价过低,与他们在学习上有许多困难或学习负担过重有关。

自我意识是个性的重要成分,在初中阶段出现质的飞跃,但是不成熟,不稳定,个体的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尚不完善,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看到藏汉学生的共性,又要注意到藏族学生在异质文化环境下接受教育的特殊需要,内地西藏班学生长期远离家乡和亲人,与同年龄的汉族学生相比,缺少了朝夕可闻的父母的“耳听面命”,缺乏家庭支持和指导,对于正处于青春期,个性形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变化的藏族学生来说,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恰当地评价和接纳自己的基础上,提高自我控制水平及其灵活性或适应性,学会处理与他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顺利解决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有效地减少行为,情绪和适应问题,形成完整的人格。

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同伴群体在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很大作用,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群体目标,规范和价值观念,往往成为个体约束或调整自我认识和行为的指南。

因此,优化学校内部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优化班级心理氛围,使学生朝夕沐浴在昂扬向上的班风之中,发挥“在集体中,为了集体,通过集体”的平行教育影响,使学校的各项措施与要求真正成为班级的要求,使班集体的要求,活动,影响,舆论,评价化为每一个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

良好班集体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更是学生自尊心自信心提高的过程,自尊心自信心是学生学业的成功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帮助学生确立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必将大大促进内地西藏班学生顺利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动而辞发,情动而理易明,情感的交融蕴涵深远。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师生之间和谐相容的关系不仅促进当时的教育教育成效,同时,在积极情感的主导下,这种愉快的人际交往体验必将迁移到他们的人生交往课题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并最终积淀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为此,我们搭建顺畅师生人际交往的平台,用心解读只有我们共康人才能读懂的24365密码,24365代表着“24小时,365天,全心全意全天候为学生服务”的师德信念,也是学校教职工融洽师生关系、主动为民族教育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念。

学校全体教职工与西藏学生结成对子,用责任和奉献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编织了一张充满爱心的网络。

课堂上,老师们将文化知识倾囊相授;思想上,老师们悉心开导,不厌其烦;生活上,老师们放弃休息,带领藏族孩子走进自己的家庭,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手把手、心贴心地教会学生自理自立,自护自强。

课堂上是老师、活动中是伙伴、生活上又成了父母、成了亲人,共康中学的全体教职员工实实在在地投入育人工作,师生关系不断融洽,藏汉情谊不断增进,为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培育了积极情绪和健康情感,呵护了青春精神,这是我们学校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3)关注学生的行为问题,培养和发展良好行为,减低不良行为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藏族男生在抑郁,不受欢迎,违纪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藏族女生在躯体诉述、思维障碍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男生,说明藏族男生在情绪表达、人际关系、纪律方面不如女生,而女生则善于用躯体症状来表示自已的情绪感受,研究结果说明了行为问题的性别差异,这与男女生的“性度”定位有密切关系,从而使男女生在为人处事的态度、宣泄方式,心理症状的表现有所区别,情感表达低、矛盾性高的学生违纪行为明显偏高,结果提示我们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要特别关注性别差异。

同时,研究结果揭示了藏汉中学生行为问题与文化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多种原因,内地与西藏的文化有很大差异,上海作为我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与西藏的差距更为显著。

经济文化程度对儿童的心理差异和行为问题的特征产生影响。

加强心理辅导,有效地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生行为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是他们未能顺利地、成功地妥善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适应问题,因而表现为情绪和行为上的焦虑、挫折、冲突、退缩、攻击等,对内地西藏班的藏族学生来说,由于远离家乡和亲人,心理上不可避免地感到一种亲情的遥不可及甚至缺失,孤独感由此而来。

同时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封闭或半封闭式的,而青春期的激情需要合理的渲泄。

疏导不当,人格方面或品行方面的问题就会产生。

一般认为,个体经常处于焦虑的、挫折的和冲突的情境之中,而又不能妥善处理,那么,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高度焦虑感、高度挫折感和高度冲突感,就是各种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些问题既影响个体当前学习或活动的效果,又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在屡受周围环境(老师、父母、同伴等)否定或排斥的过程中,行为问题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低,适应问题更加严重和频繁,甚至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教育工作中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降低或弱化不良行为,在这方面,班主任工作和心理辅导中疏导、自助、关注、尊重等操作技术的有效运用,对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解决适应问题,矫正不良行为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情绪、自我意识总分、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表6):

情绪状态(CES—D)与行为问题(YSR)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有情绪问题的学生行为问题出现的可能性越大。

情绪状态(CES—D)与自我意识(T)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自我意识水平高,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则低。

自我意识总分(T)与行为问题(YSR)自评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自我意识水平高,行为问题则相应减少。

“淡化问题,关注优势”是当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一个青少年身上的“问题”是他周边的关系通过社会互动内化和体验的结果。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看待问题才是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转换视角,关注问题背后的意义。

通过“问题”发现青少年的内在力量,挖掘他们“不良表现”背后的功能,青少年通过这些不良表现来抵抗,坚持自我,捍卫自己的权力与地位。

寻找在各种不适应或者不良行为的背后的深层原因与意义,他们可能与众不同,可能叛逆古怪,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