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师的人格形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9447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教师的人格形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议教师的人格形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议教师的人格形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议教师的人格形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议教师的人格形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浅议教师的人格形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浅议教师的人格形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浅议教师的人格形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议教师的人格形象.docx

《浅议教师的人格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教师的人格形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议教师的人格形象.docx

浅议教师的人格形象

浅议教师的人格形象

/h1--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语文科

数学科

英语科

政治科

物理科

化学科

地理科

历史科

生物科

中考备战

高考备战

高考试题

中考试题

教学论文

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教学论文德育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浅议教师的人格形象

摘要:

教师人格形象在教师素质和教学影响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教师内在精神的凝聚和外在品质的升华。

教师人格形象主要包括道德人格、学术人格和品质人格,塑造完美的教师人格形象是教师人格修养的最高标准和最高境界。

教师人格形象的塑造要通过社会塑造和自我塑造两条主要途径,体现在高尚的道德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慈爱、信任和宽容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上。

关键词:

教师人格形象塑造体现当人类社会出现了以教育和教学为职业的人——教师后,人们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和研究就未停止过,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师形象。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教师人格对教学及学生发展的影响、教师人格的影响因素、教师人格问题、教师人格形象、教师人格的培养及塑造等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宽泛,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际论证,并在无数次的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比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更能影响学生,其中对教师人格形象所展现的魅力更为研究者和教师关注和重视。

什么是教师人格形象?

如何塑造教师的人格形象?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人格形象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本文以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文献、分析文本为基础对教师人格形象的内容、体现途径作以简要概述。

1教师人格形象在教师素质和教学影响中的重要地位在古代汉语中,“格”通常指“标准”或“准则”,人格就是为人的标准或准则。

《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格的解释是:

第1,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第2,个人的道德品质;第3,人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

在西方古代语言中,“人格”同拉丁文的面具(persona)是同1个词。

综合来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所谓人格就是人的1种定格,是关于人的1种规定性,即是对人的精神和物质、应然和实然、自然性和社会性之统1整体的抽象和概括,是1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

教育学讲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指作为教师的职业形象之1的、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等。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复杂多样的人,其劳动是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自身独特的人格形象,展现具有感染性和塑造性的人格魅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特别强调:

在教学工作中,1切应以教师的人格为根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形象。

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和辐射力。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及1生的成长道路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中,教师的教育作用居于首位,每个人生重大抉择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

而人格形象则是弘扬教师人格价值、展现人格魅力的力量源泉,是教师内在精神的凝聚和外在品质的升华。

2教师人格形象的主要内容2.1道德人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有1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3次全教会上深刻地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1言1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1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这段话既是对广大教师语重心长的叮嘱,也是对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塑造完善人格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人格力量,尤其是道德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替代的1种教育力量。

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时时注意自身道德人格的塑造,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师道德人格。

教师道德人格的基本内容包括:

2.1.1道德意识:

是指个体在道德思想、道德信念、道德认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道德意识是道德人格的灵魂。

作为教师要有获取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的强烈愿望,激励教师为获得知识、传播知识去不懈努力,这是教师道德意识的可靠基础;要具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立场和道德信念,这是支撑教师道德形象的坚强支柱;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和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并以此作为自己道德人格追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教师道德形象的最高表现。

2.1.2道德理想:

是个体对完善的道德人格的向往和追求,是个体对社会生活、对人伦情感、对人类自身的真与善的向往和追求。

道德理想美被认为是道德人格的最高标准,是理想化了的道德人格,道德理想既是人的心灵美的升华,也是人的道德行为的根源。

教师的道德理想是教师对自己道德理想的真与善的和谐之美的向往与追求,把教书育人作为神圣职责,把敬业、乐业、爱业作为最高价值目标。

2.1.3道德行为是在1定思想和意志支配下的外在活动表现。

教师的道德行为集中体现在言行1致、表里如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兢兢业业、1丝不苟等方面,是职业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2.2学术人格教师的人格形象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1。

道德人格形象是为人师的软件,技术人格形象则是为人师的硬件。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3项基本职业技能,教师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及其程度是教师从事教育及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素质。

教师不仅要敬业、勤业,还要精业,教师应当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应当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水准和修养,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展现“学高为师”的风范和良好形象。

因此,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教师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学技能运用的程度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也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威信与人格魅力。

会教和会学、能教和能学是两位1体的。

要“教”好必先“学”好,作为教师首先要会学、能学,掌握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创造性的基础,唯有学而不厌,才能建构具有优先意义的知识体系,站在时代文明的前列,有效的帮助学生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

因此,教师要肩负高尚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热爱学习,自觉吸取新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知识容量,优化知识结构,并且要能持续性的学习,才能有东西可教,才能在课堂上灵活自如地组织各种专业知识,旁征博引,有吸引力和说服力,提高教学效果,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尚的道德人格是探索教育教学技术的内在动力,而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则是提高教育教学技术的外在动力。

有人曾经说过:

未来人应具备3本教育护照,1本是学术性的,1本是职业性的,1本是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

作为教师应具有这3本护照。

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职业责任会不断促使教师自觉地自我加压,去追求教学效果的做大化,不断地去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展现自己的学术人格形象。

2.3品质人格品质人格形象是1个教师的道德人格形象和学术人格形象的外在显现,是教师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统1体,是教师完善人格形象的集中体现,是教师人格修养的高标准和高境界。

完善人格不仅是人类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人们充分发展所应达到的理想境界,教师完美人格应包括5个方面:

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协调能力;有力的自我调控系统:

积极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对他人的认识,良好的情感及调控能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高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

这5个方面完美和谐统1外化为1个人的品质人格。

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真心、热心的人,必须树立“爱即师魂”的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面对有情感有活力的群体,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可获取爱之回报。

爱是教师手中不可须臾离开的魔方,产生的魔力是不可估量的,以高尚的情操感召学生,以和谐的环境陶冶学生,以丰厚的知识哺育学生,以满腔的热忱关爱学生。

教师为人师表,要以全新的视野看教育,从全方位的角度审视自己,执着追求,精益求精,对自己不能低标准和低境界。

“捧着1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多工作,少索取,甘做红烛,乐当人梯,真正实现属于教师自己的主体价值。

爱心是教育力量的浓缩,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只有全身心地爱学生、爱教育,才能赢得学生的爱。

学生对老师的爱更高于他对老师的敬,因为此时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是对老师的人格的1种认同,体现了教师人格形象的力量。

要表现出对学生无私的爱,就需要有博大的胸怀、宽广的气度、潇洒的心境,要提高自我修养、善于自我调适,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维护完美人格形象。

真心是知识赋予我们的优良品德,拥有知识的人都因该是真实的人,教师是知识的代表,也是真实的化身,对待学生就应该是真诚的,对待自己的人生选择也应该是真诚的。

所以教师要真诚,以自己的真心换学生的真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能在学生心中埋下真诚的种子。

热心是体现教师形象的1个重要条件。

每天见到1样的面孔,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只有具有强烈的热情和愿望,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深深的体验每天的主题和内涵都是不同的,才能积极地去发现学生,去感受学生,才能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形象升华并融入平凡的工作。

3教师人格形象的塑造途径教师的人格形象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教师长期的职业生活中,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和个人反复的磨练,通过不断的理论培养和实践锤炼才形成的。

3.1社会塑造教师人格形象是社会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培养和造就的结果。

社会是个大熔炉,人离不开社会。

社会以其独有的方式、运用独特的手段对每1个社会人进行不同的塑造。

它运用外在的力量如法律规范、行为规则、条例命令等形式按照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要求对社会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塑造。

教师人格形象的塑造同样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大背景。

学校首先是教师人格形象塑造的摇篮和源泉,特别是师范院校。

学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基地,师范院校就是按照教师的标准、要求和方法对未来的教师进行人格形象塑造的。

其次,教育部门作为对教师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行政职能部门,对教师人格形象地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在各级部门的管理之下,教师的职业职责、道德责任、行为规范、日常准则、目标要求等通过外在的强化而内化为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师人格形象。

3.2自我塑造教师人格形象实质上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外化,因此要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形象,最根本的途径还是加强教师自身修养,进行自我塑造。

外因总是第2位的,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没有教师自身积极主动的学习实践,将外在的规范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不断的摒弃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思想和行为,就不会真正的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形象。

学习和立志是教师人格形象自我塑造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人格形象自我塑造是教师高度自觉的1种道德、理念、技能的实践建构活动,不仅要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指导,以避免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要使教师树立起做1个具有理想道德人格的教师的愿望和决心,这就需要学习和立志。

这不仅是教师人格塑造的方法,而且需要教师为之奋斗终身。

躬行实践是教师人格形象自我塑造的过程和目的。

教师人格形象是现实的表现,是行的结果。

做到躬行实践有两点要求:

1是不论有人监督还是无人监督,都要按照规则要求去做,不能人前人后两个样;2是躬行实践不能偶尔为之,积小善成大善,养小德为大德,必须坚持不懈,经常进行,只有这样才是教师人格形象的实际生成,才能使自己的教师人格形象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自省自检是教师人格形象自我塑造的实质和核心,是进行教师人格形象塑造的根本方法。

自己反省自己,对自己的教师人格形象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自觉地有针对性地去加以克服和改正。

这既是教师人格形象自我塑造的方法,又是教师人格形象自我塑造的境界,能够时时自省自检,事事自省自检,长此以往,持之以恒,就可以达到“慎独”的境界。

4教师人格形象的体现途径首先,教师的人格形象体现在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上。

我国传统的为师之道强调身教,即教师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学生的从师之道也强调择善而从,度德而师。

1个教师的人品修养往往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很多成材的学生往往带有其教师的优良习惯和高尚人品。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书先育人,教师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所培养的1代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其次,教师的人格形象体现在严谨的治学态度上。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1个优秀的教师应做到教风正派、治学严谨,才能给学生以示范作用。

“凡学术之正邪,观其为人”。

1个教师没有良好的教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很难给学生以好的楷模与示范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就决定了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

教师“职业本身就形成1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可以说,钻研学问,严谨治学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

古人云:

“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

这说明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永不满足地追求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才能更好地诲人不倦,教书育人。

第3,教师的人格形象体现在对学生的慈爱、信任和宽容上。

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1个学生,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不会因为任何理由和条件歧视或体罚、高看或纵容任何1个学生。

他们是慈爱的长者,是知心的朋友,是良师益友;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既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第4,教师的人格形象体现在对事业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上。

心无杂念地投入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之中,并从中享受人生的乐趣。

能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甘为人梯,行为世风,是教师人格形象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基础.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材.全国10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2、张睿.教师人格精神的自我塑造3、曾艳.论教师道德人格及其塑造,怀化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4、邢少颖、贾宏燕.关于优秀幼儿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