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合同灰色收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4801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代理合同灰色收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代理合同灰色收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代理合同灰色收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代理合同灰色收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代理合同灰色收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代理合同灰色收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代理合同灰色收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代理合同灰色收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代理合同灰色收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代理合同灰色收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代理合同灰色收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代理合同灰色收入.docx

《代理合同灰色收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代理合同灰色收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代理合同灰色收入.docx

代理合同灰色收入

代理合同灰色收入

篇一:

制造行业内的舞弊及灰色收入

制造行业内的舞弊及灰色收入

很多人知道政府机关有灰色收入,而制造行业的灰色收入就少为人道也。

本人毕业以来一直在制造行业,耳濡目染了各种各样的舞弊现象,大多都与灰色收入相关。

今天有空,将部分岗位可能出现的灰色收入汇总如下,时间仓促,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采购:

1.1在月结的情况下,采购员指定供应商,供应商按回款给回扣。

可能给公司造成的直接损失为:

高价买低质产品。

易发领域:

原材料采购风险等级(5级最高):

5级

调查手段:

a关注原材料库存积压情况、让步接收单、供应商考核评分表;

B最直接的办法是找其他厂商询价或以别的公司名义重新询价

1.2在现金交易的情况下,采购员采用虚开发票抬高购买价格的方式;金额相对不大。

易发领域:

辅料采购、办公用品采购风险等级(5级最高):

3级

调查手段:

直接找其他厂商询价或以别的公司名义重新询价

2、研发:

1.1帮别的公司做研发,或者直接将本公司的专利技术卖给别的公司

易发领域:

研发环节风险等级(5级最高):

5级

调查手段:

通过网络软件监控,最好是对研发区域直接断网,封接口,另外设内部网吧

1.2在申请新物料时,故意要求很高的性能参数,形成只有某供应商能独家供应的局面;或者直接指定某供应商。

易发领域:

新物料申请风险等级(5级最高):

4级

预防手段:

严格控制研发申请新物料,申请也要专家团队审核;同时避免直接指定供应商

3、品质:

与供应商合作,不合格产品也通过检验。

出现质量问题,以缺乏检验设备或抽检为托辞。

若供应商不给好处,就专挑毛病让其退货。

易发领域:

原材料采购风险等级(5级最高):

4级

调查手段:

重点关注让步接收单,另外通过售后维修单反查质量问题

4、招聘:

主要手段是和中介机构合伙,收取求职人员的介绍费。

易发领域:

大型制造业招聘普工风险等级(5级最高):

2级

调查手段:

直接询问新进的员工,同时在新员工面试时直接告知公司的用人政策

5、销售人员:

同时帮几家公司做事;截留部分货款;直接出卖公司的客户档案。

易发领域:

销售环节风险等级(5级最高):

4级

预防手段:

加强对cRm的管理,cRm的录入与业绩挂钩;同时对客户档案专人管理,调阅时需要销售副总以上领导的审批

6、仓管人员:

监守自盗是最常见的,此外与供应商勾结,让其缺斤少两,以物料损耗作为短缺的理由,截留的物资与供应商分赃。

易发领域:

收货环节风险等级(5级最高):

4级

调查手段:

不定期抽查盘点;并加强对物料损耗率的监控,设置损耗定额

7、维修人员:

保修期内虚报虚列维修费用,保修期外瞒报少报维修收入。

易发领域:

维修环节风险等级(5级最高):

4级

调查手段:

直接对客户进行回访

调查活动都是事后的,最好的预防是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控制环境好了,其他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否则就只能是事倍功半了。

同仁们的补充:

8、土建修理:

相互勾结,人为加大工程量.

9、发货环节:

与装车人员合伙,多发货物.

10、开单人员:

钻空子,在价格上大做文章,一般人根本无从查觉..

11、生产:

乱签加班单,加班工资水分大增.

12、仓库:

私自出售报废材料

13、财务:

下浮支付材料款,差额入小金库

14、车队(或者行政):

虚列过路费、油费。

(听过的真实案例,查核方法:

看过路费发票。

好像是长达100公里,结果前后10分钟的票,不合理不可能的事)

15、装修费用:

虚列费用,套取现金.(自己查核的。

查核方法:

查看装修发票,整2万元,什么附件都没有。

我认为不合理,一是一般来说决算的结果很少是整数,除非协商。

二是啥附件没有。

最终查核的结果是:

这笔钱确实是虚列的,是用于打点政府部门的。

16、车队:

共车私用,接私活;用公款加油后再把油抽出来

17、财务:

出纳挪用公款;出租帐户;倒承兑汇票,吃价差

18、人力资源:

截留社保款(人力资源部有自己的专户,社保专员转款未成功就转到自己账户上去了,一段时间后又转给社保局了)。

19、仓库:

侵吞备件备品。

这条可以理解,另外补充查核验证方法:

看合同、收货清单、入库清单、盘点交叉验证都可以

20、自动离职人员不领薪资(金额太少等原因),主管请人代写离职单,从财务处领取现金!

防范方法:

非本人领取离职薪资,一定要被代领人的身份证原件!

21、接待人员浑水摸鱼,把自己吃的或者请朋友的接待费发票拿到财务报销,套取收入,尤其是那种没日期的定额发票更容易。

22、虚报临时促销员数量,套取现金;让自己的亲戚挂名促销人员,吃空饷不上班(业务人员负责卖场的考勤);促销人员离职,对促销人员说没有工资,在公司却计算工资,套取资金;承诺将销量好的门店分给促销人员,索取回扣;销售人员自己谈的客户让给代理商做,通过代理商的低价提货,差价私分……

篇二:

当今社会最不为人知的五大灰色收入行业

当今社会最不为人知的五大灰色收入行业一般人知道的灰色收入无非就是利用业余时间搞点外快,或者利用职权拿点回扣收点红包之类的,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手法,算不了什么,今天向大家说说一些你根本想都想不到的更加隐蔽的灰色收入,而且这些灰色收入中描绘的群体很多都一些没什么职权的低职位员工。

以下所写都是身边朋友亲口告诉本人并在实际操作中的,切勿模仿,否则辞职报告递到你面前时可不要怪我。

排名第一地产开发公司的销售经理难度系数5颗星收益系数5颗星这是我听到最厉害的一种灰色收入方式,那哥们半年时间差不多赚了500多万,厉害吧?

不过难度系数是比较高的,因为需要你有一定的职位(至少是掌管整个销售情况的总监级别)但是收益也同等是最高的他负责公司新楼盘的销售,大家知道一般中小型地产公司是没有自己直接的营销团队的,都是采取外包给楼盘代理销售机构来运作,为了加快楼盘的销售速度,分散销售风险所以一个地产公司往往会找到好几个销售代理机构(当然,如果代理公司实力很强,比如戴德梁行之类,他们往往只做独家销售此则另当别论)。

好,接下来灰色出来了:

负责整个公司销售的我朋友直接分别找到各个销售代理机构:

你们一家能销售掉多少套房子?

20套?

这么少?

这点量还拿什么高提成,这样吧,我给你一个建议,你直接把销售的量都算到另外一家a公司,算做是他们销售的,那么a公司能给到你的提成可以比你现在拿到的提成多出几个百分点。

我朋友轮流着把这段话对所有的代理结构总负责人说了一遍,于是所有的代理公司都集合起来把他们销售的楼盘直接算作是a公司的销售业绩,明白了?

a公司其实就是我朋友自己开的,接下来顺理成章:

公司的销售量达到高标准所以提成特别高,a再拆散把这些提成分给那些原先的各个代理公司,其中的差价自然就……500万估计是他在我面前装孙子故意说少的,现在新楼盘的销售全款很少有低于几个亿的风险评估:

没有综合统筹能力者勿试,被老板知道的话….呵呵……国际线的空姐妹妹们(重点推荐)排名第二国际线的空姐妹妹们(重点推荐)难度系数2颗星收益系数4颗星大家不清楚吧,其实我们可爱的空姐妹妹们不仅工资高而且借用职务之便,其他的盈利也不小,综合本排行榜单来说,这个灰色收入可以说是难度系数相对最小(只要是跑国际线的空姐都能做,不分职务大小)而收益却相对最高的(只比排名第一的低一些而已,知足吧)具体怎么操作呢?

很简单,利用每次都跑国际线的

机会去国外带一些进口的产品回来,然后回国销售给朋友或者网友等。

我认识的一妹妹小我5岁,她告诉我每个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稳定的赚5000元以上,而且有两次的单程收益都超过了1万。

一次是去年去美国的时候趁那里的专卖打折买了几个LV/HERmaS的包包,回国马上就有姐妹抢掉了,国内的原版包就算换成美元都比在美国的售价贵差不多3成左右,而且她还是在国外打折买到的,你说能不赚翻嘛?

另外一次是跑韩国,这次是有备而去因为之前就有一些圈子里的姐妹预先定购了有韩国第一瘦身品牌之称的ViGGiEGREEn,这个品牌据此妹妹称是韩国演艺圈内女明星瘦身塑形的必备产品,最普通的一套疗程也在60万韩元以上(韩国人平均工资大概180万韩元吧,自己去算),但这品牌大概是因为过于保守迟迟没有进驻国内市场所以前几年在国内是买不到的,于是这妹子直飞韩国定了5套,回国后一脱手毫无悬念的赚了将近1万风险评估:

国内的人对国外东西的价格逐渐心中有底,空姐们很难再乱报高价,像LV/HERmaS这种你要赚它个几千元的倒手费已经不太容易;另外一些原先是因为国内买不到而被迫委托采购的东西由于开始进入国内市场所以也就没必要再找空姐妹妹们了,像上面提到的那个韩国瘦身品牌ViGGiEGREEn现在国内差不多也应该有卖了,谁让老外总觉得中国人的钱好赚呢?

综合来说,收益很好风险没有,但是持续性堪忧排名第三大型公司中的快递员朋友们(绝对吐血)大型公司中的快递员朋友们(绝对吐血)难度系数4颗星收益系数3颗星哇靠,你不会是玩我们吧,快递员同志也能捞外快?

还能排到第三?

是的,不仅能捞,还收益颇丰但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其一是该快递员所在的必须是个较大的物流公司,小型的只收同城件或者只做公司件的不算在内;其二个是该物流公司提供货到付款服务,就是卖家委托物流公司送货给买家,然后物流公司快递员代替卖家问接货的卖家收款,目前EmS,宅急送,顺风之类都属此范畴。

好了,那么灰色在那里呢?

仔细看好,普通的货到付款情况是:

当货物送到买家手里时会有部分买家因为各种原因或者根本无缘无故拒绝收货付款(国民素质问题等话题不在讨论范围内),那么这一单就被称为“拒收”,拒收的后果就是货物退回给卖家,卖家不仅拿不到货款还要贴一点邮费。

好了,现在有一种情况出现了:

卖家被物流公司通知:

某某单号的货物拒收了,卖家笑曰:

正常正常。

但半小时后直接有个电话找到卖家说:

你们家是骗子啊,怎么送给我的货和你们提供的货

品样式不符合啊?

卖家顿时莫名:

这单不是拒收的吗,怎么会打电话过来呢?

各位想明白了吗?

也就是说快递员在中间掉包了,自己拿一些东西当做货物给买家收了款,却告诉卖家说买家拒收,哈哈,阴险吧?

刚才这位是做人太不地道了,因为给的货物和卖家发的货不一样,所以会发怒到直接来电质问,但是如果快递员给的货和卖家一样呢?

(现在这世道花钱买个一样的东西似乎不难吧?

)买家如果不来电质问呢,不就混过去了吗?

所以各位如果当过网购买家收过货物应该会发现有些包裹上是不直接写产品名字的,现在理解了吧,就是为了防止快递员看到包上的产品名直接轻松掉包风险评估:

接近于法律风险的操作手法,本人仅作披露,绝非教唆,建议看后头脑产生冲动的快递员迅速拨打119以免日后被别人拨打110

排名第四难度系数中小型网络公司的技术员兄弟4颗星收益系数3颗星程序员有啥搞头?

私下揽点私活做做吗?

不是,这年月直接做程序也赚不了多少钱了,而且在公司本来就是又累又忙,哪有多余的时间去玩命?

灰色出来了:

一般网络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数据库,比如交友类网站的数据库里就是各个注册用户的隐私信息,如果这家网站运营的比较正规,那么可以肯定70%以上的个人资料都是真实有效的,只要是真实有效的东西就可以用来出售,而且直接购买这种数据的公司有很多,于是一些程序员或者是直接负责这方面管理的技术人员会想方设法地弄点数据出来卖,虽然卖给一个人可能只有几千元,但是如果卖给2个呢,10个呢?

自己去算收益吧!

反正卖什么的都有,比如方案,程序,但比较起来还是数据来的最直接,要的人也最多风险评估:

这个风险的大小在于你出售东西的价值大小,如果够上级别是可以直接进班房的。

以前史玉柱公司就有离职的程序员偷偷搞出征途程序卖,据说找到的买家肯出15万,不过好像钱还没拿暖手就被史大哥报警给抓了,不可学习啊!

大型展会场地的保安大叔们绝对意料之外)排名第五大型展会场地的保安大叔们(绝对意料之外)难度系数2颗星收益系数2颗星这里说的展会场地是指那些承办大型展会的场地机构,不是说那些承办活动的展会展览公司,请别对号入座。

好了,普通的一个会展场地,普通的一个保安级别的大叔,他凭什么本事从里面捞到灰色呢?

呵呵,不懂了吧?

那还要说你对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认识不透彻一般在北京,上海这类大型城市会经常举办各类展会活动,有些是全国性的规模很大,各个参展公司为了在会中博得访客的关

篇三:

灰色收入

工资合约,灰色收入和职业生涯考虑

范瑛平新乔

no.c20XX01120XX年5月22日

摘要:

本文用一个简单的两期动态模型分析现行年薪制下的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

一般认为显性激励来源于工资合约,以各种方式把经营者的行为与企业的效益联系在一起。

隐性激励来源于经营者对升迁、名誉的考虑,称为“职业生涯考虑”。

本文明确引入“灰色收入”作为企业经营者收入的一部分,定义广义的“职业生涯考虑”。

同时,放弃了通常的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

本文通过对现行年薪制下,经理考虑“灰色收入”时,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的共同作用的分析,解释了如下经济现象:

虽然现行的年薪制引入了显性的工资合约,但并不一定使得经理的努力程度提高,而且也不能解决灰色收入问题。

工资合约,灰色收入和职业生涯考虑

范瑛*平新乔**

摘要:

本文用一个简单的两期动态模型分析现行年薪制下的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

一般认为显性激励来源于工资合约,以各种方式把经营者的行为与企业的效益联系在一起。

隐性激励来源于经营者对升迁、名誉的考虑,称为“职业生涯考虑”。

本文明确引入“灰色收入”作为企业经营者收入的一部分,定义广义的“职业生涯考虑”。

同时,放弃了通常的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

本文通过对现行年薪制下,经理考虑“灰色收入”时,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的共同作用的分析,解释了如下经济现象:

虽然现行的年薪制引入了显性的工资合约,但并不一定使得经理的努力程度提高,而且也不能解决灰色收入问题。

abstract

weanalyzetheexplicitincentiveandimplicitincentiveunderthenewsalarysystembyasimple2-perioddynamicmodel.Usually,explicitincentiveisintroducedbywagecontracts,whichconnectthebehaviorofthemanagerwiththeperformanceofthefirm.andimplicitincentivecomesfrommanager’sconcernaboutpromotionandreputation,whichisusuallycalled“careerconcern”.weconsidergrayincomeaspartofthemanager’sincomeanddefinethegeneralized“careerconcern”.andwegiveuptheusualassumptionofcompletelycompetitivemarket.Byanalyzingtheeffectofexplicitandimplicitincentivewhenthemanagercaresaboutgrayincomeundertheannualsalarysystem,weshowthatevenexplicitwagecontractisintroducedbythesystem,themanager’sfirst-periodeffortdoesn’tnecessarilyincreaseandinnocircumstancewillthemanagerquitfromgettingsemi-legalgrayincome.

关键词:

激励、灰色收入、工资合约、职业生涯考虑

Keywords:

incentive,grayincome,wagecontract,careerconcern

JEL索引:

d23d82d83*

**范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871,Email:

yfan@平新乔,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871,Email:

xqping@

在本项研究过程中,林毅夫教授提出过宝贵建议,沈明高博士和赵忠博士曾提出过富有建设性的评论。

同时,郝朝艳同学也贡献了有益意见,作者在此深表感谢。

工资合约,灰色收入和职业生涯考虑

范瑛平新乔

一、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的薪金普遍低于相近条件下私有企业厂长经理的收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999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年工资收入2万元以下的企业经营者中,国企经营者占62.6%,集体企业经营者占50.3%,私营企业经营者占20%;在年工资收入4万元以下的经营者中,上述三种经理分别占87.6%、73.8%、34.2%。

三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经理的年工资收入要更高得多。

20XX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查结果显示,50%多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年收入在两万元以下,仅有0.2%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

根据20XX年国家经贸委对600家国有企业进行的调查,高层管理者持股的59家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持股的价值500万以下的占76%,均值为258.33万元(以资产负债的差额乘以高层管理者持股比例估算),如果5人平分,每人52万元左右。

据20XX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开展的“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的责任与风险没有得到合理的报偿,只有7.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的责任与风险“全部得到了报酬”,而认为只是“部分得到报酬”和“基本没有得到报酬”的分别占63.2%和29.7%。

名义收入如此低,但国有企业经营者辞职、跳槽的现象并不普遍。

一方面他们抱怨收入太低,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放弃这个位置。

原因何在?

升迁是一个考虑。

但事实上从一名国有企业经营者走上仕途的机会并非很多。

那么,更重要的一个考虑可能是“灰色收入”。

一些企业领导到任就可配有一套高档住房。

在北京,一套由企业掏钱按商品房价购进并提供给经营者的住房在150万元左右,如果按房改价格出售,本人只需支付10万元左右。

这笔收益按经营者平均10年的任期分摊,平均每年达14万元。

国企经营者普遍配备了比较高档的通讯工具,有些人每月通讯费用竟达数千元。

一些企业经营者总是携带多张由公司付账的信用卡,无论在宾馆、饭店、商店还是各种娱乐场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他们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刷卡”消费。

此外,还有一些国企经营者热衷于打高尔夫、钓鱼等活动项目,只要公司出钱就可以成为高级俱乐部会员。

有的人在国内和国外周游,全部费用可按公务活动处理。

政府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经理的灰色收入一般是

普通职工的近40倍1。

为此,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

1999年9月19日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可以试行年薪制,持有股权等新的激励办法,以期解决激励不足和灰色收入的问题。

据调查,1999年,全国除云南、贵州、海南、江西、宁夏、西藏6个地区外,其余25个省区市都不同程度地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实施了年薪制试点,试点企业总数有9000余家。

根据国家的总体政策要求,很多省市相应地制定了本地区的试行办法。

各地的具体作法虽然有所不同,总体来看,年薪的构成一般分为基本年薪和效益年薪两部分。

个别地区和企业还包括奖励薪酬(特别奖励)。

基本年薪主要根据生产经营规模,当地平均工资水平,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等等因素来确定,部分省市基本年薪的确定方式(见附录B:

“中国部分省市对国有企业经理基本年新的若干规定”)。

效益年薪则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相关联。

每年年初,国资局和经理签订合同,确定经理的效益工资和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年末,则根据此合约和企业的绩效支付效益工资。

各地对于效益年薪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规定不太一致,但大致是一个线性的关系。

奖励薪酬根据企业经营管理者某方面的突出业绩确定。

例如,江苏省规定对少数经营业绩突出者,经年薪制考核部门核准和职代会讨论通过,除基本年薪,效益年薪以外,还可再给予一定数量奖励。

但事实上,国有企业经营者对现行的年薪制并不感兴趣,因为“收入较低”的损失可以从在职消费的灰色收入中得到补偿,而且随着企业经营者自主权的扩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职务消费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7年的调查,在被调查的企业经营者中,有60.4%的人表示愿意实行年薪制,而被调查的职工中,有75%的人赞同实施年薪制,职工支持年薪制反比经营者多。

1998年9月,浙江省发布了《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行办法》,宣布从当年起在全省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全面推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年薪制。

根据规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企业经营者将领到比本企业职工当年度平均工资高出3到10倍的年薪。

然而近半年过去了,该省省属企业中只有四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开始推行了经营者年薪制。

另一方面,灰色收入问题依然严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室主任狄煌透1chinaHumanResourcesUpdate:

Fall1997,PacificBridge,inc.

露,国企经营者的职位消费水平一般在其工资收入的10倍左右2。

中国企业家汽车消费状况调查3显示,86%的企业家有自己的专用汽车(其中,公司配用的专车达84.1%),23.3%的企业家拥有两辆以上的专车,其中3.5%有5辆以上的专车。

在企业家拥有的专车中,6成以上是进口车。

在问及专车来源时,84.1%的被访者回答是“公司配用”,15.9%则属于“个人自购”。

有人统计,经营者专车消费(包括司机、维修保养、折旧、油耗、车位等相关费用)每年一般在15万元以上(当然这个统计中不只包含国有企业的经营者)。

用公司付账的信用卡消费,公费旅游等在职消费,中介收入、回扣、提成、红包、兼职收入等“灰色收入”不计其数。

至于现行的年薪制是否使得国有企业的绩效有所改善,众说纷纭。

20XX年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对全国4371家重点企业,包括514家国家重点企业、181家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93家国务院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户试点企业、121家国务院确定的国家试点企业集团母公司以及3000多家省级重点与试点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情况跟踪统计调查。

调查表明,其中2899家企业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1474家企业已经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度;689家企业开始尝试实行经营者持有股权、股票期权分配制度;1745家企业实行科技人员收入分配激励机制;853家企业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747家企业实行职工持股分配制度;同时,调查表明20XX年全国重点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状况不够理想,其中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4.15%,总资产报酬率为3.23%,分别比上年降低0.5个和0.3个百分点;总资产使用率为42.55%,比上年下降0.51个百分点;资金利润率为3.28%,比上年降低0.27个百分点;资产利税率为5.04%,比上年降低0.28个百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