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5027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docx

考研政治模拟题4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否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

  C.二元论D.经验主义

  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3.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质和量的相互转化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4.把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相联系、相统一的现实基础是

  A.认识B.存在

  C.实践D.理性

  5.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指

  A.人不能认识它B.人不能利用它

  C.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D.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6.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

  A.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B.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国内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D.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7.股份合作经济的性质是

  A.国有经济的一种形式B.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

  C.私有制经济的一种形式D.外资经济的一种形式

  8.我国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目的是

  A.在这些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和政治政策,进行不同社会制度的试验

  B.让这些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发挥窗口,桥梁和基地的作用

  C.由这些地区专搞开放,保证其他地区专搞建设

  D.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在这些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

  9.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D.理论联系实际

  10.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始于

  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1.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12.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党的建设D.发展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14.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B.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

  C.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

  D.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

  15.当前政府实施的宏观调控的实质是

  A.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B.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

  C.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D.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实践

  16.2004年11月29日,在老挝万象举行的第十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东盟宣布

  A.承认中国是一个完全市场经济体B.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C.成立中国-东盟名人小组D.设立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二、多项选择题:

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关系到能否坚持

  A.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路线的问题

  C.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D.世界可知性的问题

  18.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能在科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是由于他们

  A.摆脱了哲学的指导

  B.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摆脱了唯心主义

  C.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原则

  D.承认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19.根据关于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的原理,应承认

  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B.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C.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D.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20.马克思说:

"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理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这段话说明了

  A.思想本身不是现实的力量

  B.一定思想只有和一定的实践相结合,才会变成现实力量

  C.思想必须被群众掌握,才能对社会存在起作用

  D.无论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思想,只要被群众掌握,就会影响社会的发展

  21.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A.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的

  B.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C.正因为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才使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

  D.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22.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

  A.不变资本的节约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2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剩余产品

  A.就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剩余价值

  B.归创造剩余产品的劳动者占有

  C.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

  D.归劳动者共同占有

  24.关于新文化运动,下面正确的是

  A.始于《新青年》的创办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C.后期主要是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D.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25.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

  A.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C.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D.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D.调查研究

  27.邓小平在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时,指出

  A.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B.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C.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D.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

  28.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曾经提出

  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D.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29.邓小平关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当前的

  A.社会性质B.社会主义发展水平

  C.社会发展程度D.社会阶段

  30.200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完成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在工作指导和部署上,要突出抓好的工作是

  A.着力抓好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B.着力搞好宏观调控

  C.着力建设和谐社会D.着力推进改革开放

  31.2005年1月30日,新华社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其主要内容包括

  A.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B.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C.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D.改革农村投融资体制,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32.2005年6月7日,中国发表第一份有关联合国改革的立场文件,主要针对的决议草案的提出国家是

  A.德国B.日本

  C.印度D.巴西

  33.2004年11月29日,温家宝在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发表题为《深化战略伙伴关系推进全方位合作》的讲话,就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合作提出的建议包括

  A.建立中国-东盟能源部长对话机制B.加快自贸区服务贸易与投资谈判

  C.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D.加大次区域合作力度 三、分析题:

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以下是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1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唐·韩愈《原道》

  "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穷锉辱,不可以成德。

"《梅峰语录》卷上

  材料2

  "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

"

  "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

"

  霍布斯:

《论物体》,《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

  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

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

'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

"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

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

"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55卷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的内容,说明它属于何种发展观。

  

(2)分析材料2的内容,说明它属于何种发展观。

  (3)谈谈你对材料3的理解。

  35.

  材料1

  1991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转换到市场经济》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成功的市场经济的三种主要模式:

(1)美国的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尽力让市场机制发挥主要的调节作用,政府大多以是否有利于消费者利益为目标对经济进行一定干预。

(2)法国、日本的行政管理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与中央政府的指导性计划密切结合,或注重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与以产业政策为代表的政府强有力的调控干预的结合。

(3)德国和北欧国家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主张充分的自由竞争与有效的国家调节相结合,以保证市场自由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平衡。

  材料2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郑重宣告: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相似的经济体制,同样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

  36.毛泽东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请结合这句话,试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37.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过去20年,我们党能够经受住国际国内各种各样的考验,领导人民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从根本上说靠的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靠的是全党认真学习和实践这一理论。

今后,我们要战胜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新胜利,仍然要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靠全党深入学习、认真实践这一理论。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全党同志一定要从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出发,按照党的十五大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努力形成学习新高潮。

引自1998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

  材料2

  "学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学以致用。

要把邓小平理论同国际国内的实际,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实践,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理论是否联系实际,不仅是一个学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

"

  引自江泽民《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

  材料3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同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十五大的主题,在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十五大精神上下功夫,把全党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把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十五大确定的任务上来。

  材料4

  所谓继承邓小平遗志,其实是一个:

"旗帜问题",也就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

在中共十五大召开前夕,江泽民特别强调提出: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这是关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正因为如此,在十五大召开前夕的8月底,江泽民号召中共全党要高举这面旗帜不动摇,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都不动摇。

……北京的政治分析家指称,江泽民的提法,实际上就是中共十五大政治报告的主线,也就是邓小平逝世后,中共第三代领导核心向全世界发出的"政治宣言"。

引自《香港经济日报》9月12日文章:

中共十五大主线继承邓小平遗志(作者:

马将)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为什么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应该并必将继续处于中国共产党伟大旗帜的历史地位?

  

(2)为什么邓小平理论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8.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以下是有关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材料:

  材料1

  世界及西方大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单位:

亿美元)

  年份1991年1993年1996年

  世界199123273319

  国别美国314日本307法国239

  德国237英国163美国782英国255

  法国206德国153日本138美国878

  英国446德国278法国265日本234

  五国合计126015342101

  材料2

  全球经济使得世界上所有生存有道的经济单位,都能够在需要发展时摄取自己所需的任何东西。

他们不再需要就近寻找资源,也不必再依赖政府的正式出力,就可以获得他国的资源或敲开消费者的大门。

这种情况已使传统上扮演"中介人"功能的民族国家及其政府变得无用武之地。

全球市场靠自己的力量就运作得很好,因此民族国家再也不必扮演创造市场的角色。

实际上,现在民族国家自己问题重重,大部分时间反而成为全球经济的绊脚石。

假如情况许可,从全球角度所拟出来的问题解决方案会自行流通到有需求的地方而不必受到民族国家的干预。

这种现象使得民族国家的中介角色逐渐消失掉,那么谁能坐在全球会议桌前提出全球性解决方案,其资格就不再是根据人工划分的国家疆界,反而是更重视他所代表的地理区单位。

  摘自(日本)大前研一《疆界消失在无国界的世界中》

  材料3

  1999年9月21日,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前美国高级官员斯蒂格利茨对列强在就贸易自由化问题与发展中国家打交道方面的"虚伪"进行了抨击。

他说,穷国对一种新的企图持警惕状态,即试图说服它们进一步向产品和劳务开放本国市场,它们的这种状态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的人们看来很虚伪。

"斯蒂格利茨说,一个最近的实例是,美国对本土制造商惟命是从,决定动用联邦反倾销法律来抵制来自巴西、俄罗斯和另外一些国家的钢材。

还有欧盟的农产品补贴问题。

  摘自路透社日内瓦1999年9月23日电

  材料4

  美国的普遍利益在于鼓励那些被文化冲突分裂的国家通过共同利益的沟通走向一个发展的世界。

美国的经济、政治利益在于确保世界如果走向一种共同语言,那么它将是英语;世界如果趋向于建立共同的电信通讯,那么在安全和质量标准上它将以美国为标准;如果世界在电视广播和音乐上连为一体,那么节目和程序上将是美国的;如果世界要发展共同的价值观念,那么这些价值观念将是适合于美国的价值观念。

  摘自(美)罗斯科普夫《是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赞美吗?

  材料5

  如果第三世界在华盛顿发生了什么信息的话,那就是:

我们仍然愿意为全球化付出代价,只要我们能确信,如果我们按规则办事,它就会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从现在起,我们要参与制订这些规则。

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

"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

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

  摘自(美)《商业周刊》1998年10月19日评论《对自由市场的信心危机》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材料1反映的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3评析材料2所体现的观点。

  (3)结合材料1,分析材料4所提观点的实质及其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5和材料1、3,阐明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选做题Ⅱ:

  以下是关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材料:

  材料1

  从1977年阿根廷马德普拉塔的联合国水会议以来的几十年间,联合国有关机构组织了大量专家研究水的问题,召开了多次关于水与环境、水与发展的国际会议,向国际科学界、世界水资源管理者和决策者提出了建议,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对付迫在眉睫的水资源危机。

尤其是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大家关注的热点就是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环境和水资源问题。

会议通过和签署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生物多样性公约》等重要文件,对解决和缓解水资源和水环境危机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措施。

  摘自《世界水资源问题研究趋向》,《中国水利》1999年第7期

  材料2

  联合国预计全球人口将增加到2025年的80亿和2050年93亿,预计全球人口能稳定在105或110亿左右。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水资源、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将更加紧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引发空前的危机。

  摘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

  材料3

  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和扩大,已经影响到区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在经历了一九九八年长江特大洪水和近两年的沙尘暴频繁发生之后,中国的生态问题特别是西部的生态退化日渐突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森林质量下降等呈上升趋势。

生态问题不仅导致地区生存与发展的自然条件退化,而且出现大范围的生态失衡,加剧了贫穷/灾害风险和生态危机,使经济难以持续增长并引发社会不稳定。

  摘自南方网:

《环境问题:

本世纪最严重挑战之一》(2003年12月7日)

  材料4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

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2、3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什么问题?

试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2)结合材料4,阐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及其意义。

  (3)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分析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哲学依据。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A

  二、单项选择题:

  17.【答案】ABCD

  18.【答案】BCD

  19.【答案】BCD

  20.【答案】ABCD

  21.【答案】ABC

  22.【答案】ABCD

  23.【答案】CD

  24.【答案】ACD

  25.【答案】ABD

  26.【答案】ABC

  27.【答案】ABCD

  28.【答案】ABCD

  29.【答案】ABCD

  30.【答案】BCD

  31.【答案】ABCD

  32.【答案】ABCD

  33.【答案】ABCD

  三、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1)材料1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对立面相互斗争、作用的结果。

韩愈的观点认为(对佛教、道教)如不加以阻塞禁止,(儒教)就不能得到流传和推行。

《梅峰语录》中关于人的发展认为人不遭受困难屈辱的锻炼,就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这种观点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发展观。

  

(2)材料2中霍布斯把力学中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规律直接引入哲学,把物质的运动发展看作是外力作用的结果,陷入了外因论,他的这种发展观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

  (3)材料3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实质内容。

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联结起来,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从而也就孕育着扬弃旧的矛盾的条件。

矛盾斗争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的作用在于它能突破特定事物存在的限度。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