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5109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48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3页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产业基地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1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附表2资产负债表

附表3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附表4项目还本付息计划表

附表5建设投资估算表

附表6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7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附表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附表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返销估算表

附表10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1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值税表

附表12利润和利润分配表

附表1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14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附表15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表

附表16盈亏平衡图表

附表17单因素曲线分析图表

 

附图1:

项目区域位置图

附图2:

总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利用粉煤灰及钢渣等生产新型建材基地项目。

1.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建立时间:

2013年02月。

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于2012年6月25日正式注册成立,法人代表**,注册资本1600万元,注册地址某镇**村。

经营范围为干粉砂浆、磨粉生产销售。

公司主要股本结构为**70%、**30%。

企业现有员工60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技术人员5人,生产及辅助生产工人45人。

公司现有煤矸石粉年生产规模40万吨,年产值3800万元,利税570万元。

2012年初,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响应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号召,根据资源情况和市场情况,分析和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企业发展方向,确定企业发展目的。

计划在某镇**村新建年产年产60万吨干粉砂浆生产线和年产60万m3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

1.3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

某镇。

1.4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02]15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

3、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建设部、农业部《关于下一步做好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的意见》(发改环资[2004]249号);

4、**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06]4号);

5、2006年7月31日**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省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条例》;

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

7、《关于发展新型建材的若干意见》国经贸产业[2000]962号。

8、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的修订)的通知》(发改环资[2004]73号);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

10、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2、“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19号);

1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

14、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颁布的政策、法规、规定、标准、规范、规程及定额等;

1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1.5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本项目拟利用钢渣、水渣、脱硫石膏、粉煤灰建成年产60万吨干粉砂浆生产线和60万m3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

产品规模:

60万吨干粉砂浆,60万m3加气混凝土砌块。

1.6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一条自原燃材料进厂、储存、输送、烘干、粉磨、配料、包装、检测、储存至成品出厂的现代化干混砂浆生产线的生产设施;

建设一条自原燃材料进厂、破碎、储存、磨细、输送、配料、搅拌、浇注、静养、切割、蒸压养护、堆场至成品出厂的现代化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的生产设施。

配套实施。

1.7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1.7.1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20852.87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19028万元,建设期利息306.4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55.52万元。

1.7.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0852.87万元,资金来源:

a)企业自筹资金10213.19万元;

b)申请银行贷款10639.68万元。

1.8建设年限

根据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技术要求和资金筹措安排,建设工期计划为1.0年。

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详见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干混砂浆

600000.00

2

加气混凝土砌块

M3

600000.00

3

总用地面积

m2

106667.00

160亩

4

建(构)筑物用地面积

m2

59130.00

5

道路及广场用地面积

m2

16000.00

6

堆棚用地面积

m2

8800.00

7

成品堆场面积

m2

20000.00

8

总建筑面积

m2

59330.00

9

主要原、燃料消耗量

干基

脱硫石膏渣

t/a

24246.00

钢渣

t/a

126900

水渣

t/a

296100

粉煤灰

t/a

14285.00

t/a

426000.00

石灰

t/a

61224.00

水泥

t/a

53285.00

耗电

万kWh/a

3540

耗水

t/a

240000

煤气

万M3/a

4064.2

10

劳动定员

358

11

总投资

万元

20852.87

12

年均总成本费用

万元

21113.46

13

年销售收入

万元

30000.00

正常年

14

平均年利润总额

万元

7865.62

15

总投资收益率

%

38.3

16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57.76

17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

30.01

18

税后投资回收期

4.58

包括建设期1年

19

借款偿还期

a

3.5

20

盈亏平衡点

%

26.56

产量达26.56%保本

1.10研究结论

a)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环保产业政策的要求,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项目的建设对钢厂的钢渣、水渣,电厂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的环保处理、发展当地新型建材具有重要意义。

b)项目选址合理,具有符合项目建设条件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采用的工艺技术成熟,产品科技含量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丰富的资源优势.

该项目扩建达产后,各项财务指标均符合国家产业项目评价基准要求。

项目建设减少污染、利国利民,经济效益良好。

综上所述,该项目建设目标明确,技术先进、成熟,产品市场前景看好,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项目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资源背景

**市位于**的地理几何中心,与省会城市**市中心直线距离112公里。

1977年9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地区,1982年12月更名为**地区,1999年1月改为地级**市。

现辖**区、**x市、**市、**县、**县5个县(市、区),全市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102公里,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人口432.99万。

周围与省内6个市相邻:

东北与**市、**市毗连,东南与**市接壤,西北与**市,西南与**市相邻,西部紧临**市。

**境内资源富集,享有“百里煤海、世界锑都、有色金属之乡、建材之乡”等美誉。

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48种,且储量大、品位高,其中储量占世界第1位的锑,累计探明矿石量3223万吨、金属量108.6万吨;列全省第1位的煤、累计探明储量10.1亿吨,占全省1/3强,是全国19个年产千万吨原煤的地市之一。

金、铅、锌、铁、锰、钒等矿藏量在全省也占有重要地位。

**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城市。

老工业基地建设起步于建国初期。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接收官僚资本工矿企业、改造私人资本工业企业、恢复扩建新建工矿企业等手段,依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历经经济恢复(1950-1952年)和“一五”计划(1953-1957年)、“二五”计划(1958-1962)时期,国家在**境内布局建设了锡矿山矿务局(现闪星锑业公司)、**电厂(现大唐华争银金竹山电厂)、**钢铁厂(现华菱**集团)、**钢铁厂(现冷钢集团)、涟邵矿务局(现涟邵矿业集团)、**耐火材料厂(现耀华冷耐集团)等众多规模工矿企业,到1962年,全市工业企业达345家,初步奠定了**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城市的基础。

在经济调整(1963-1965年)、三线建设(1964-1980年,跨“三五”、“四五”和“五五”计划)时期,国家加大对工业的投入,我市洪源机械厂、向红机械厂、湘中机械厂、湘丰机械厂、**锻造厂、169厂、资江氮肥厂(现**宜化)、**制碱厂(现金富源碱业)、**水泥厂(现**海螺)等一大批能源原材料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到1975年,全市工业企业达到86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38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

其中,能源原材料工业产值2.58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9%,**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的基础更加坚实。

改革开放后,**工业蓬勃发展,工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以能源原材料等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

1988年12月,**省人民政府批准**为能源原材料开发区,标志着**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基地正式形成。

并在2006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中部老工业基地政策支持研究课题总报告》中,将**列为中部六省35个老工业基地之一,定位为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城市。

**作为以资源开采型和资源消耗型为特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经过数年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构建了以煤炭、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电力、机械制造等为主导的重型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了年产千万吨钢、千万吨煤、千万吨水泥、百亿千瓦时电的综合生产能力,资源型产业特征十分明显。

一是资源型经济所占比重大。

以资源开发和资源加工的经济占全市GDP总量的30%以上,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

二是重化工产业比重大。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80.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7:

53.8:

33.5,其中工业增加价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8.9%,工业主导地位十分突出。

其中重工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1.2%。

三是高耗能产业比重大。

2010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增加值164.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8%。

四是主要资源产品产量大。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资源性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的有:

原煤1453.3万吨,占全省总量的19%;锑冶炼能力8万吨,产量6.1万吨,占全世界产量30%左右,耐火材料产量14.2万吨;火力发电量119亿千瓦时,占全省总量的16.5%;水泥702.2万吨,占全省总量的9%;生铁886万吨,占全省总量的52.1%;粗钢921.3万吨,占全省总量的52.2%;纯碱11.1万吨,占全省总量的24.6%。

近年来,随着**市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能源的消耗量不断扩大,产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也逐年递增。

据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十一五”产业废物累计产生近9840万吨左右,其中工业固体废弃物5440万吨:

粉煤灰1430万吨,占“十一五”工业废物总量的26.3%;煤矸石1814万吨,占“十一五”工业废物总量的33.3%;钢渣471万吨,占“十一五”工业废物总量的8.7%;水渣1163万吨,占“十一五”工业废物总量的21.4%;脱硫石膏420万吨,占“十一五”工业废物总量的7.7%(见表1)。

 

**市2005一2010年产业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表(表1)

单位:

万吨

一般固体废物

钢渣

水渣

耐火材料

粉煤灰

脱硫石膏

煤矸石

建筑垃圾

2006

63

156

5.7

121

36

261

470

2007

79

198

6.1

201

57

320

531

2008

84

213

6.5

241

76

373

605

2009

115

266

8.9

417

121

410

710

2010

130

330

10

450

130

450

780

合计

471

1163

37.2

1430

420

1814

4406

随着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规模产能不断释放,产业固废急剧增加。

2011年我市产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930万吨,是2005年的1.98倍。

其中工业固体废弃物1829万吨:

其中粉煤灰650万吨,煤矸石498万吨,钢渣140万吨,水渣356万吨,脱硫石膏139万吨(见表2)。

**市2011年产业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表(表2)

单位:

万吨

一般固体废物

钢渣

水渣

耐火材料

粉煤灰

脱硫石膏

煤矸石

建筑垃圾

排放量

140

356

15

650

139

498

1100

**市产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历年积存量大、种类多、成分复杂,固废以贮存为主,多以企业自行采用填埋、露天堆放等处置为主,处置设施大多不符合环保要求,存在二次污染的安全隐患。

目前,**市累计贮存产业固体废物7200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娄星区等工业生产区。

由于产业危险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设备技术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实际要求。

如锑冶炼固废堆场由于历史的原因,设置不规范,且距资江河较近,大量堆存的固体砷碱渣已成为影响环境安全和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一大隐患。

工业企业的发展既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华菱**钢铁集团公司、金竹山矿业有限公司、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公司、华银电力金竹山火力发电分公司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形成了我市重化工业结构性环境污染,固体废物产生量大。

大量的工业垃圾不仅占有大片的土地,同时还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着日益严重的环境安全隐患。

随着煤炭等资源的开采,地下水位不断降低,大量尾矿、煤矸石随意堆放、倾到,并裸露于地表,加上雨水的冲刷,矿山留下了千疮百孔的景象,许多地方还出现泥石流、地表塌陷、滑坡、山崩和不毛之地。

历经110多年的锑矿开采与冶炼,锡矿山地区历史遗留的砷碱渣已成为巨大的环境安全隐患,若经雨水冲刷排入资江,极有可能给资江下游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城镇建筑废弃物“围城”现象日益显现。

近年来,我市在煤炭、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等多个行业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努力探索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模式,积极延伸、拓宽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间的共生耦合,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

目前,我市的煤矸石、粉煤灰、钢渣、水渣、有色渣、高炉渣、建筑废弃物等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和综合开发。

2010年,产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150家,产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总产值110亿元左右,增加值30亿元左右,产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就业人数3万人左右;产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75%,其中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综合利用产值达上亿元的企业有**环保科技公司、冷钢博环渣业、**海螺、双峰海螺水泥、五江轻化集团、泰基建筑公司、**金筑公司等15家企业,实现综合利用产值52亿元以上,占全市综合利用总产值的47%以上。

对于工业废渣,国务院要求各部门加以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提倡“谁排放谁利用,谁投资谁利益”的原则。

2.1.2项目背景

2.1.2.1干混砂浆

干混砂浆又称干粉砂浆,它是以胶凝材料、有机胶粘剂、细骨料、填料、外加剂等原料,采用科学配方、精确计量、工业化生产制成的多品种、多用途的预混粉体,以商品供应。

以袋装或散装的形式运到建筑工地,加水后就可直接使用。

因为干混砂浆产品采用工业化配制生产,质量稳定,建筑功能优越,能够满足建筑上任何局部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主要原材料以无机材料为主,因此,干混砂浆是绿色环保的建材产品。

干混砂浆的发展思路源于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历程。

商品混凝土亦称预拌混凝土(readymix),它的产生和出现可以说是混凝土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混凝土工业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标志。

商品混凝土的实质就是把混凝土这种主要建筑材料在备料、搅拌到运输等一系列生产环节上从传统的施工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建筑材料加工企业——预拌混凝土厂或混凝土公司。

混凝土的商品化生产能够因为生产的高度专业化和集中化等特点为建筑工程中节省施工用地,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环境污染。

传统的砂浆生产工艺,由于在现场拌制,不可能完全满足建筑物在设计时对材料的不同要求。

而干混砂浆的生产与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极为相似,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设计不同的砂浆配合比。

通过生产企业计算机的数据库资料系统,可以从上百个甚至几百个配合比中调取数据,并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试配性能,且计量十分准确,这是产品质量稳定的前提。

另外,干混砂浆生产工艺对各种原材料进行了预处理,为产品质量的稳定提供了又一个有效保证。

与商品混凝土一样,加气混凝土专用砂浆以其优良的质量、便捷的施工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世界建材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一种新产品。

当采用现场混料工艺时,针对不同的建筑工程要求,将水泥和填料以特定的比例混合,然后掺入水,制成砂浆。

这种砂浆的质量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正确的配合比、混合的均匀程度和新拌砂浆的稠度。

在施工现场的有限条件下,物料混合搅拌制成的砂浆质量难以满足高质量的施工要求。

现场混合砂浆的主要缺点是整个过程不能实现自动化,以及由于砂浆存在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砂浆的生产商则很难向客户或用户提供质量担保。

另外,在现场混合搅拌情况下,添加剂加入困难,添加量难于控制,容易出错或无法混合均匀,造成砂浆组分不均匀。

另一方面,现场混合砂浆的输送及物流过程更为复杂,因此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而且,采用现场搅拌工艺生产专用砂浆的可能性非常有限,一些特定要求的砂浆材料无法通过现场搅拌来实现。

与现场混合砂浆相反,干混砂浆是在工厂中将所有的必需组分,如胶粘剂、集料和化学添加剂充分混合。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生产出各种满足特殊应用需要的、具有不同产品特性的干混砂浆。

使用预拌干混砂浆不仅显著提高了建筑工地的生产效能和生产效率,而且避免了现场混合搅拌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具有高度的应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工厂中生产的干混砂浆,是由质量稳定的胶粘剂、集料和添加剂严格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稳定地混合,从而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综上所述,干混砂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质量高,强度能够得到保证。

建筑施工现场无法备齐要求的所有原料,现场的施工设备也无法保证严格按配方要求准确称量配制,砂浆的质量差异很大,配制的砂浆无法满足质量要求;而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出来的预制砂浆,产品质量可靠且稳定,许多微量化学添加剂保证了产品质量并满足特殊的质量要求。

(2)可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

各种用途的砂浆,如砌筑砂浆、墙面砂浆等,对材料的抗收缩、抗龟裂、防潮等特性的要求不同,且施工要求的适宜性、保水性、凝固时间等也不同,这些特性需要按照不同的要求选择原料,并且采用科学的配方严格配制才能实现。

(3)自动化生产,劳动效率高节约原材料,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施工自动化、现代化水平提高。

国外许多干粉生产厂的年产量都在30—50万t之间,有各种干粉料产品,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采用预制干粉料后,不仅大大提高建筑施工的速度,而且便于施工管理,以及现代化的自动施工机具的推广使用,从而提高建筑业整体现代化施工水平;建筑施工单位用工量降低,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节约原材料;促进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建筑物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节省了许多中间环节的费用支出,如节省砂石及中间储料的堆场租用费、水泥包装袋费用等;加快施工进度,节约开支;促进水泥工业和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推动建筑工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4)环境效益好。

当今社会环境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而干混砂浆,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首先,因其不需要在现场堆放各种原材料,避免了材料在运输堆放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消除了施工现场的脏、乱、差现象;其次,从根本上消除现场搅拌造成的噪声、粉尘、污水等污染现象,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居住环境,便于文明施工。

大规模集中生产的干混砂浆,不仅原材料损耗低、浪费少,而且可利用如粉煤灰等工业废料,变废为宝,成为一定意义上的“绿色建材”。

随着加气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的增多,干混砂浆得到广泛应用。

有效解决建筑墙体的开裂和空鼓等问题。

 

由于加气混凝土“墨水瓶”式气孔结构的特点,如果采用传统的水泥砂浆砌筑、抹灰,将会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如粘结性与保水性差、灰缝不饱满、冬季灰缝结露、灰缝开裂、空鼓、脱落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照德国建筑干粉砂浆的工业标准,充分应用现代建筑化学材料的高新技术,结合中国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特点,针对传统砌筑、抹灰砂浆用于轻质砌块砌筑、抹灰时,砂浆内水份容易被砌体强夺而不能获得充分水化,使强度受损,难以保证工程质量等问题,研制开发的新型建筑材料干混砂浆意义重大。

2.1.2.2加气混凝土砌块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建设持续发展,墙体材料的需求飞速增加,充当墙体材料主力军的粘土砖正加速吞食着我国宝贵的土地和煤炭资源。

我国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0%,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房屋建筑材料中60%是墙体材料,其中粘土砖占据主导地位。

生产粘土砖每年消耗粘土资源达1000多万立方米,约当于毁田50万亩,同时我国每年生产粘土砖消耗7000多万吨标煤。

我国每年产生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1亿多吨,累计堆存量已达几十亿吨,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其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着周围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

选择资源节约型、污染最低型、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方式,把建材工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建材工业发展的目标。

而加快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是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节约能源,实施发展循环经济、绿色建材的战略目标,国家高度重视新型墙体材料的革新与推广。

早在1992年国务院以国发[1992]66号转发了国家建材局等部门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要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加快墙体材料革新。

2004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农业部印发发改环资[2004]24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的意见》。

2005年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国办发[2005]33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再次明确国家对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决心和限期,规定到2010年底,全国所有城市城区建筑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并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实行鼓励和扶持政策。

同时,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也专门制定了促进新型墙体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