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5374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6年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

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

刘小英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试卷总分为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自然世界”是由纯粹的自然事实和事件所构成,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前由“盲目的”自然力量所支配;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后,自然世界事实上成了“人化的自然”,在自然界中可以随处发现人类价值实践的痕迹。

但是,人类主体性实践在这里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

“社会世界”是在“自然世界”基础上构建的整体,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躯体、语言、规范、组织、机构、活动,等等。

在这些要素中,是社会价值规范而不是其他那些社会事实和事件构成了社会世界的核心,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了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中所发挥的同样的作用。

如果说“社会世界”是按照人的意志来运行的

话,那么这个意志的实质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而是“求价意志”,即追求“价值”的意志。

其他的意志都是这种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

因此可以说,“价值”要素是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分水岭。

人文世界是在社会世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由一系列对社会价值规范及其实践的总体反思和内心体验活动及其产品、组织、制度、符号等所构成。

简而言之,是由社会“价值”以及对这种价值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而形成的“意义”所构成。

但是,在人文世界里,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要素。

价值及价值实践在人文世界里只不过是主体用来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的材料。

人文世界究其根源而言是一个人的“意义”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人的“价值世界”或人的“自然世界”,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个体性和主观性。

“人的问题”不能笼统的说成是人文世界的问题,因为“人的问题”既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事实性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价值性问题,而真正与人文世界相关的问题是人生的意义性问题。

(选自石中英著《只是转型与教育改革》,有删改)

1.下面对“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自然世界”在没有人类介入之前由纯粹盲目的自然力量支配,当出现人类实践痕迹之后,则受人类价值规范制约,成为“人化的自然”。

B.“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

C.“自然世界”自身并无价值追求可言,而在“社会世界”中,社会价值规范则是社会世界的核心。

D.“求价意志”是“社会世界”的实质,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并非社会世界中的人类追求。

2.下列言行属于该文所说“人文世界”范畴的一项是

A.李先生发现超市多收了他一元钱,便花十元钱打车回去理论。

他说:

“我就是要较这个真儿,值!

B.朱峰同学当选学生会主席后,发表感言说:

“感谢同学们给了我这个服务师生、施展才华的机会。

我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C.漂亮姐姐一心想嫁个白马王子,她说:

“我就是想找个配得上我的人。

D.魏越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到边远山区支教多年。

他说:

“在这里我才实现了真正的价值。

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价值”与“意义”分别是区分“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社会世界”与“人文世界”的关键词。

B.“人文世界”是人在“社会世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个体性和主观性,因此“人文世界”即“人的世界”。

C.人类介入“自然世界”,构建“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是人类改造自然,实现社会价值,完善人生意义的过程。

D.“人文世界”体现出人类对人生价值的体验与反思,因此人文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都应占有重要地位。

2、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

卢象昇,宜兴人。

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

(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

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

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

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戒曰:

“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与牛兰。

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

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

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

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

象昇闻之,顿足叹曰:

“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

”决策议战,然事多因嗣昌、起潜挠。

疏请分兵,则议宣、大

、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

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

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提昇残卒,宿三宫野外。

十二月十一日,进师

至贾庄。

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

师至蒿水桥,遇清兵。

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

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

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

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

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

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

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住】①嗣昌、起潜:

指杨嗣昌、高起潜。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射,娴将略熟习

B.逐贼危崖高峻

C.督天下援兵督促

D.次顺义驻扎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

C.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①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5分)

②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8.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6分)

  9.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空1分)

(1)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

(《曹刿论战》)

(2)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劝学》)

(3)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自居易《琵琶行》)

(5)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6)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25分)

钱穆:

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

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一代国学大师。

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

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曾说:

“他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个子不高,但神定气足,尤其是双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

”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

这种思想在历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得到政府支持。

但是钱穆却坚持自己的理想,做贯通的历史。

他在北京大学争取到一人把一门通史课讲完,其目的就是要说明历史应该是能融会贯通的,而不仅仅是考证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要说明中国历史是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模式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它并对它保持信念。

通过多次备课和讲授,钱穆终于将上自太古,下至清末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钱穆的民族情怀也贯穿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他初入北平,进燕京大学讲课时,就对校方用

英文字母给教学楼命名表示不满。

在他的提议下,燕京大学把外国名字均改为中国名字,也有了以钱穆名字命名的穆楼。

据说,今天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也是钱穆命名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钱穆随学校南迁。

学校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西南联合大学。

生活一度非常艰苦,钱穆曾和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四人合住一屋。

在西南联合大学,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局面更胜以前。

著名历史学家、后来曾师从钱穆的严耕望讲述当时盛况:

“校外旁听者争坐满室,先生上讲坛,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

”也是在这里,钱穆开始手不停

挥毫编写《国史大纲》,因为正值抗战期间,钱穆笔间感情更加充沛。

《国史大纲》跨越了几千年的风雨,不断重演着外族人入侵与被同化的历史、中国人在面对外来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气节与智能……在一个西方世界占据优势,中国正在跌落自信的谷底时,钱穆希望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保持着“温情与敬意”,该书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至今。

抗战胜利,北大复校,傅斯年主持校务,钱穆没有得到聘书,就闭门著书立说。

1949年,钱穆经由广州去了香港,离开大陆,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归故土。

当时的香港成了一个大的流亡场,各色人物从大陆逃亡香港,其中也有无数流亡学生。

这些流亡学生,就像在大海上四处飘泊,前途渺茫,失去了精神依托。

在这种情况下,钱穆放弃了较为闲适的教书生活,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创建新亚书院,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

严耕望后来感叹,钱穆此时正是学养成熟而精力未衰的阶段,正当更有高度发挥,却因时局动荡,被迫到香港办学,十余年间耗尽心力,对于学术界是一项不可弥补的损失。

但是,对于当时的学生,却有了精神的依归,更是为中华传统的存亡续绝。

钱穆回忆新亚书院初创办时,“彼辈皆不能交学费,更有在学校天台上露宿,及蜷卧三、四楼之楼梯上者。

予于晚间八九点返校,楼梯上早已不通行,需多次脚踏铺被而过”。

在这时代巨变的无可奈何中,钱穆是要努力去培养传递文化的薪火。

新亚书院是当时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学校,许多老师来此授课,纯粹都是尽义务。

学校还在每周末设公开学术讲座,吸引校外人士来听讲。

新亚书院位于香港著名的贫民区,条件十分艰苦。

钱穆只有两间小屋,一间居住,一间办公。

办公室给余英时的印象是“一张长桌子已占满了全部空间”。

支撑着他的,是中国传统精神。

余英时回忆,在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天,他发现钱穆正躺在地板上,病了。

钱穆叫余英时去买二十四史给他读,仿佛这足以驱逐其所有的痛苦。

钱穆亲自给新亚书院写了校歌:

“……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

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

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

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新亚书院最终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的奇迹之一。

而钱穆从香港到了台北,他再未回到大陆。

1990年8月30日,钱穆在台北寓所辞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

1992年,家人将钱穆骨灰撒入茫茫太湖,以示其魂兮归来。

2009年8月8日,国学大师钱穆、傅斯年墨宝在香港拍卖。

其中钱穆的信札,用行书写就,字体飘逸、秀雅,信中钱穆写道,“今日之国运,吾侪从事学术教育工作者皆不得辞其咎”。

短短一句话,可见一代国学大师“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

(摘编自任士英主编《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在20世纪三十年代,钱穆著书立说,主张国人要对国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就是希望国人能够对自己祖先的历史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尊重自己的传统。

B.文章引用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的话“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说明钱穆先生是一位善于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的好老师。

C.北大复校后,在傅斯年主持校务的情况下,钱穆没有得到聘书,所以他在1949年离开大陆由广州去香港,这也是钱、傅二人观点不同所致。

D.在严耕望看来,钱穆创建新亚书院时正是学养成熟阶段,如果把精力用在学术上,会收效更大,但终因创业耗尽心力而十余年无学术成果。

E.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有着非比寻常的治学精神和民族情怀,他秉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抱负,一生为国学复兴鞠躬尽瘁。

(2)第二段中,作者引用严耕望对钱穆在西南联大讲课盛况的描述,具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钱穆在香港创建新亚书院,新亚书院的创立具有怎样的意义?

请简要分析。

(6分)

(4)文章题目为“一生为故国招魂”,老一代知识分子钱穆先生的故国情怀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80分)

4、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

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

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

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

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13.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

②⑥①③④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⑤②⑥③①④D.⑤⑥②④③①

1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6分)

产品说明书的出现是商品生产的一大进步。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商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许多商品的使用方法已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常识。

①,就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如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当。

可见说明书是不可或缺的。

②,否则,文字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使消费者乃至生产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除了文字错误以外,产品说明书还存在诸如专业术语艰涩难懂、产品说明与实际不符等各种问题。

现在关注产品质量问题的人越来越多,③,许多人甚至不看说明书或者不按说明书来使用产品,这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说明书的重要性。

16.下图是北京市控烟协会遴选的两个劝阻吸烟的手势,分别是“我介意”和“不可以”。

请写一段话分析这两个手势的劝阻效果。

要求语意完整,前后连贯,不少于50字(含标点符号)。

(5分)

5、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

1.答案:

C。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A项,“则受人类价值规范制约”错误,原文说,“人化的自然”中,人类主体性实践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B项,曲解原文,原文的意思是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的作用跟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一样。

D项,否定失当,“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都是“求价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

2.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原文最后一句说“真正与人文世界相关的问题是人生的意义性问题”。

D项,“实现了真正的价值”,就是人生的意义。

A、B、C三项分别为求真、求权和求爱,属于个体的价值体验。

3.答案:

B。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

B项,扩大范围,原文“人文世界究其根源而言是一个人的‘意义’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人的“价值世界”或人的“自然世界”。

“人文世界”不能等同于“人的世界”。

二、

(一)4.C督:

督率,领导

5A“顾”表示只是,明显是一句话的开头。

“用矣”独立成句。

“要之”的意思是总而言之,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

6D侯弘文被问罪时,卢象昇曾上疏救援,但并未赶赴事发地救援。

7.

卢象昇指挥士兵奋勇作战,呼声震天动地,从辰时直到未时,炮弹、箭矢都已用尽。

(麾,1分;疾战,1分;自……迄,1分;大意2分)

天下人因此为侯弘文感到惋惜并赞美卢象昇。

(由是,1分;惜,1分;多,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卢象昇,字建斗,宜兴人。

象昇虽然是一个文人,但善于射箭,武略娴熟,有领兵的才干。

六年,山西的贼兵涌入京师郊区,占领了临城的西山。

象昇打退了他们的进攻,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接连打败贼兵。

贼兵逃回西山,把游击董维坤围困在冷水村。

象昇在石城南部设下埋伏,大败贼兵,又在青龙冈、武安先后获胜,接连斩杀贼首十一名,歼灭了他们的党羽,收降、遣返男女群众两万人。

京郊三府的百姓因此几年中间得以安居乐业。

象昇每次上战场,都身先士卒,跟

贼兵格斗时,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战马死掉就步行作战。

有一次他在险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一名贼兵从山顶上放箭射中了象昇的额头,又一支箭飞来,象昇的仆夫死于马下,象昇提刀更加勇武地作战。

贼兵吓得逃走了,相互告诫说“:

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碰他。

九月,大清部队进入墙子岭、青口山,杀掉了总督吴阿衡,捣毁了山海关正门,直至在石匣修筑了城墙,把部队驻扎到牛兰来。

庄烈帝召宣府、大同、山西的三个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京师,第三次赐予象昇尚方宝剑,让他指挥全国各地来增援的部队。

象昇披麻戴孝,脚穿草鞋,誓师后来到京城郊区.这个时候,嗣昌、起潜主张和议。

象昇得知后,跺着脚感慨说:

“我蒙受国家于是下定决心考虑作战。

但是很多

事都受到嗣昌、起潜的阻挠。

象昇上书请分编部队,朝廷就决定宣府、大同、山西三位总名的部队归象昇指挥,山海关、宁远等各路部队归属于起潜。

象昇名义上统率全国各地的部队,实际上领的兵不到两万人,驻扎在顺义。

大清部队南下,分兵三路……象昇统领剩下的弱卒,驻扎在京师野外。

十二月十一日,象昇进兵到了巨鹿的贾庄。

当时起潜率领山海关、宁远的部队在鸡泽安扎,离贾庄只五十里这么近,象昇派廷麟前往求援,起潜不接应。

象昇的军队开到蒿水桥时遇上了大清部队。

象昇带领中路部队,大威率左路,国柱率右路,双方展开了激战。

当时是夜半时分,篥声四面吹响,天明时,大清部队几万骑兵里里外外把他们围了三重。

象昇指挥部队穷攻猛打,呼声动天,从清晨一直打到午后,炮药完了,箭也没了。

象昇挺身而出进行短搏,后边的骑兵也都跟了上来,他亲手杀死了几十个人,身上中了四箭,挨了三刀,于是倒下去了。

掌牧杨陆凯怕敌人乱砍他的尸体,就自己盖在上边,背上挨了二十四支箭死掉了,象昇的仆人顾显自杀,整个部队都覆灭了。

高平知县侯弘文,是有特殊才能的人,侨居襄阳,散发家中的财产,招募滇军跟随象昇讨伐贼寇。

象昇调往宣、太,弘文率领招募的士兵到茎,巡抚王梦尹以骚扰驿站上报。

象昇上疏救援,没有成功,弘文最终发配戌守。

天下的人因此可惜弘文而推重象昇。

赞曰:

危亡混乱的时代,并不是缺乏人才,只是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用了,或限制他而把他赶到必死的境地。

像这样的情况,实在是人为的,总的说来也是天意。

(二)8.

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

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

虚实结合;

视觉描写,“碧松”“红药”(每点2分,任选3点6分,结合诗句分析)

9.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答对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赏析】秋日的一天,刘禹锡受朋友窦员外之邀,参观了他在京城长安买的新居。

参观完毕,刘禹锡写了这

首诗相赠。

首联“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诗人谪居多年,心情苦闷,受朋友窦员外邀请,来到他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

“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颔联“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实写院外之景。

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

颈联“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是写院内之景:

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

前一句是实写,后一句是虚写。

颔联和颈联,从写景的艺术来看,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颔联写院外的远景,然后移步换景,由院外写到院内;

颈联写院内的近景;这样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富有层次。

这两联前三句是实景,第四句是虚景。

尾联“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这一联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表达了闲适愉悦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全诗表达了诗人的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译文:

秋日的一天,诗人长久喜爱街西悠闲的风景,来到窦员外新居之处突然喜笑颜开。

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

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

不要说室内案牍堆积满地,我在此和你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