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5965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九

泸县天兴镇天兴中心小学校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备课模板

年级

四年级上册

科目

数学

执教人

所属章节

第八单元

课题

不确定现象

(一)

学教内容

教科书第96页例1、例2,第97页例3及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总第课时

学教目标

1.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

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

随机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

语言表达的能力。

重难点预测

1.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

现象。

学教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硬币,装有彩球的盒子。

(一个盒子中全放红球,一个盒子中全

放内球)。

“1+N”模式体现

“1”核心主题

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N”种方法或延伸

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师生互动

活动环节

活动流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与学法

教师活动与教法

引入

学生猜测

猜测:

一定是XX同学吗?

(不一定)那一定是XX同学吗?

(也不一定)我们能确定第1个演讲的一定是谁吗?

(不能)谁来说说

为什么?

(因为抽签的结果,可能是……也可能是……)

同学们,这个星期我们班将举行一次演讲比赛,一共有4名同学参加。

分别是……,我们将抽签决定他们演讲的顺序。

谁能猜一猜这4位同学谁是第1个演讲的?

引入课题

探究新知

(1)猜测。

(2)验证。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拋硬币活动。

先猜想,再看抛的结果。

体会事先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有时是相同的,有时是不同的。

 

(3)交流。

引导学生用“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来准确描述这一现象。

(4)总结。

例1中“谁抽到第1个演讲不能事先确定”,例2中“硬币落地后是哪一面向上也不能事先确定”,这些现象都是不确定现象。

1.比赛规则。

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男同学一组,女同学一组,每组推选1名代表上台来参加摸球比赛。

两名选手在盒子中摸球5次,谁摸出来的红球多,哪个队就获胜。

(1男1女,站在讲台的两边。

2.摸球比赛。

请两位参赛选手先猜拳决定选择摸哪个盒子的彩球。

摸出1个红球就在黑板上的统计表中做上记号,最后进行统计。

3.交流讨论。

(点名回答:

我想他的盒子中全是红球。

(1)认识“一定”“不可能”。

①(学生:

我猜的。

②(学生:

因为他连续5次都摸到红

球,有点可疑。

③我也觉得有点可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你们想看看吗?

(学生:

想。

④盒子中全是红球,那如果再去任意摸一个,摸出的还是?

(学生:

红球。

一定吗?

(学生:

摸出的球一定是红球。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我们来玩拋硬币游戏好吗?

教师示范,把硬币抛起来,请学生猜一猜:

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

谁来说一说你们组硬币落地后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今天老师还想举行一次摸球比赛,你们有兴趣参加吗?

 

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个队会获得胜利?

 

教师宣布获胜队。

XX队你们好像不是很开心,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你又没看见,你怎么知道的?

那么你为什么这样猜呢?

教师把盒子打开,里面装的全是红球。

谁能用一句话来描述这种现象?

师生小结。

巩固应用

例如:

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太阳不可能从西方升起……

例如:

明天可能下雨,这次考试我可能得一百分……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说原因。

1.说一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现象是确定现象。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是不确定现象。

3.完成数学书第97页试一试。

课堂小结

谈谈收货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基础题

完成课堂活动第1、2题。

批改方式

集体订正

拓展题

板书设计

不确定现象

(一)

一定可能不可能

教学反思

泸县天兴镇天兴中心小学校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备课模板

年级

四年级上册

科目

数学

执教人

所属章节

第七单元

课题

不确定现象

(二)

学教内容

教科书第98页例4,第98〜99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第2、3、5、6 题。

总第课时

学教目标

1.进一步在活动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能用“可能”

描述随机现象。

2.能在具体情境中列举出简单的随机事件,以及可能发生的所

有的结果。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归

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预测

1.在操作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

2.培养学生的猜想、分析及推理能力。

学教准备

教师

课件,相同的两根绳子,鼓,花。

学生

相同的两根绳子

“1+N”模式体现

“1”核心主题

体验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

“N”种方法或延伸

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师生互动

活动环节

活动流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与学法

教师活动与教法

引入

 

学生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上节课,我们初步体验了不确定现象,你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吗?

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不确定现象。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学生可能会说:

“不可能结成一根绳”“一定结成了一根绳”“可能会结成一根绳”。

 

2.操作交流。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根绳子,像刚才那样把绳子露出的任意两个头打一个结。

先由1个学生操作,其他3个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结果并用语言描述这种现象,最后操作的学生打开手中的绳子,看看谁的猜测是正确的。

在小组内重复做,直到4个同学都做完为止。

 

3.全班汇报。

(1)刚才我们把绳子露出的任意两个头打一个结连在一起,会出现几种现象?

实验再现两种情况:

有一根绳自己的两端结在一起了。

第1根绳的一端和第2根绳的一端结在一起了,变成了一根绳子。

 

学生思考并汇报:

两根绳子可能会结成一根绳

教学例4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两根相同的绳子。

 

我把这两根相同长的绳子对折后握在手中,如果我把绳子露出的任意两个头打一个结连在一起,猜一猜可能出现什么情况?

 

这两种结果我们可以怎样说?

可能连成一根绳子,可能一根绳子自己的两头连在了一起。

 

(3)能不能说“不可能结成一根绳”“一定结成了一根绳”?

为什

么只能说“可能会结成一根绳”?

巩固应用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游戏。

先让学生说说可能出现的现象,再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可能套上”“可能套不上”,并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可能套上”。

而不能说“一定能套上”或“不可能套上”。

出示击鼓传花游戏的情况图,让学生猜测“花可能落在谁的手中呢?

”再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花有可能落在每个人的手里。

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了不确定现象,你知道了些什么?

布置作业

基础题

1.练习二十三第2—6题。

批改方式

集体订正

拓展题

板书设计

不确定现象

(二)

两根绳子可能会结成一根绳

教学反思

泸县天兴镇天兴中心小学校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备课模板

年级

四年级上册

科目

数学

执教人

所属章节

总复习

课题

第1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学教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主题图及“万以上数的认识”,练习二十四第1〜4题。

总第课时

学教目标

1.通过复习,巩同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的数,掌握改写万以上数的

方法。

2.经历整理与复习本期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

学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重难点预测

1.掌握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读写万以

上的数;会改写万以上的数。

2.能正确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改写万以上的数。

学教准备

学生

预习本课内容

教师

多媒体课件

“1+N”模式体现

“1”核心主题

通过复习,巩同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N”种方法或延伸

1、回忆旧知识联系新知

2、借助多媒体

3、实践练习

活动环节

活动流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与学法

教师活动与教法

引入

1、(多媒体出示,学生口答。

 

2、读数位顺序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千百十

(一)个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册教科书的内容,从今天起我们将进

行期末总复习。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本册的教学内容。

(2)这么多内容散乱无序,我们怎样才能比较清楚地了解本学期的知识点呢?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对知识进行整理。

(3)想想我们学过哪些整理知识的方法?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商量,选择你们喜欢的、恰当的方法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我们比一比哪一组整理得既清晰又有特色。

每一组选一名代表交流整理的结果和过程。

交流的同时师生共

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说说什么叫计数单位、数位、数级、位数、十进制计数法。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90060800700070007050708000000

①读一读。

请同学们读出下面各数。

(先抽读,再全班齐读。

②说一说。

你是怎样读万以上数的呢?

在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

什么?

③议一议。

7000700070从右边起第1个7在什么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

表示多少?

从右边起第2个7在什么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

表示多少?

从右边起第3个7在什么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

表示多少?

这3个7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

(2)写出下面各数。

九千零六万零八百三百六十万零九百零三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①写一写。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数,两名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

②说一说。

你是怎样写万以上数的呢?

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课件出示第101页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万以上的数我们是怎样改写的呢?

4.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1)先回忆一下万以上的数我们是怎样来比较大小的。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抽学生说一说比较的过程。

强调: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先看数位是否相同,位数越多的那个数就越大;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二、整理全册书的学习内容

1.回忆整理。

 

2.汇报交流。

 

3.总结。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了整理,都

清晰地反映了我们本学期的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都非常不错。

接下来,我们先来复习“万以上数的认识”。

三、整理与复习万以上数的认识

 

2.复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

 

3.复习万以上数的改写。

 

课件出示第101页第3题。

 

巩固应用

(一)填空。

1.10个~■千是(),()个百万是“•千万。

2.从个位起,第5位是(),计数单位是(),第9位是

(),计数单位是(),第12位是(),计数单位是()。

3.1702030009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4.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

5.—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作

()。

6.—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他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

是()。

7.1个百万是()个十万,1个千万是()个百万,()

个百万是一亿。

8.在4和6之间填上()个0,这个数就变为四百万零六。

9.30300030最局位上的3表7K(),中间的3表;),最

后的3表示()。

10.—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

是6,这个数写作()。

11.590000是由()个()和()个()组成。

12.最大的九位数是(),最小的十位数是()。

(二)判断。

1.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

2.4321>4320万。

()

3.9口000巧9万,□里最小填0。

()

4.四万零五百写作:

40000500。

()

5.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

()

(三)选择。

1.13500000元=()。

A.135元B.1350元C.1350万D.1350万元

 

四、巩固应用(多媒体出示)

课堂小结

回忆一下,本节课复习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吗?

布置作业

基础题

口算题卡

批改方式

全批全改

拓展题

完成练习二十四第1〜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泸县天兴镇天兴中心小学校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备课模板

年级

四年级上册

科目

数学

执教人

所属章节

总复习

课题

第2课时数的运算

学教内容

教科书第102页“数的运算”,练习二十四第5〜9题。

总第2课时

学教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同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笔

算方法;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加深对加减法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熟练程度。

2.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重难点预测

1.能正确进行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能运用运算定律正确

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

2.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教准备

学生

预习本课内容

教师

多媒体课件

“1+N”模式体现

“1”核心主题

掌握万级以上数的读法。

“N”种方法或延伸

4、结合生活运用

5、借助多媒体

6、同学间实践练习

活动环节

活动流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与学法

教师活动与教法

引入

(一)复习口算

1.直接说出得数。

(课件出示)

2700+30=80+60=360+40=

240+60=800+40=420+60=

130X50=20X380=150X60=

18X300=23X400=700X13=

一、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本学期学过的数的运算。

探究新知

学生抢答,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及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抽3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议一议:

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方法。

通过计算你认为笔算

三位数乘、除两位数应该注意些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填空,再引导学生说说原因:

26+()=58括号里填几,这是根据什么呢?

(一个加数=

和一另一个因数)

()一120=300括号里填几,这是根据什么呢?

(被减数=

差+减数)

960—()=520括号里填几,这是根据什么呢?

(减数=被

减数一差)

(1)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怎样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n)+n

132-48-54=132-(□+□)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二)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多媒体出示:

第102页第4题。

(三)复习加减法的关系

出示第102页第6题。

 

(四)复习运算定律及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复习运算定律。

 

2.复习简便计算。

(1)用简便方法计算。

689+19478+46+154785—184—216

85+41+15+59400+252000+125

624-297451-202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都运用了哪些

运算定律。

 

巩固应用

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

进行辅导。

学生完成计算后,全班核对答案。

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9题

(五)复习计算器

多媒体出示第102页第7题。

三、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

回忆一下本节课复习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吗?

四、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

基础题

口算题卡

批改方式

全批全改

拓展题

板书设计

总复习第2课时数的运算

教学反思

 

 

泸县天兴镇天兴中心小学校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备课模板

年级

四年级上册

科目

数学

执教人

所属章节

总复习

课题

第3课时问题解决

学教内容

教科书第102页“问题解决”,练习二十四第10〜16题。

总第课时

学教目标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

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预测

1.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学教准备

学生

预习本课内容

教师

多媒体课件。

“1+N”模式体现

“1”核心主题

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N”种方法或延伸

7、回忆复习练习

8、借助多媒体

9、同学间实践实际解决问题

活动环节

活动流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与学法

教师活动与教法

引入

抽学生独立回答。

 

—、引入

教师:

今天,我们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一起来解决问题。

(板

书课题。

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回忆两个数量关系式,教师板书。

单价X数量=总价速度X时间=路程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数量=单价路程÷速度=时间

(1)理解题意。

先让学生读题,点名学生说一说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题中要求“这批电脑有多少台?

”其实就是求什么?

(下作总量)要求工作总量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

(丁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丁作时间我们知道吗?

(知道)是多少呢?

(11天)那丁作效率呢?

(不知道)1天丁作的有几位师傅?

(3位)那我们就要先算出3位师傅1天可以调试多少台电脑,怎样列式呢?

算出了3位师傅1天可以调试多少台电脑,就是算出了丁作效率,现在能不能算出丁作总量了呢?

(能)

二、复习数量关系式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数量关系式呢?

 

(2)小结:

应用上面的数量关系式可以解决许多生活实际问题。

 

三、指导练习

1.课件出示第102页第8题。

(1)理解题意。

先让学生读题,点名学生说一说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要求“1次运完要租多少辆客车?

”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

(1辆车可以坐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

)这两个信息都是知道的吗?

(不是,一共有675人是知道的,1辆车可以坐多少人不知道。

)怎样算

出1辆车可以坐多少人?

(把135人平均分成3分就可以算出1辆

车可以坐多少人了。

(3)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抽两名学生板演,并集体订正。

(4)让学生简单说明解题思路。

(3)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抽两名学生板演,并集体订正。

(4)让学生简单说明解题思路。

巩固应用

完成练习二十四第10〜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并说出解题思路。

二、巩固应用

完成书上练习一的第5〜7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四、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

基础题

口算题卡

批改方式

全批全改

拓展题

完成练习二十四第14〜16题。

板书设计

总复习第3课时问题解决

教学反思

 

泸县天兴镇天兴中心小学校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备课模板

年级

四年级上册

科目

数学

执教人

所属章节

总复习

课题

第4课时,相交与平行

学教内容

教科书第102〜103页“角,相交与平行”,练习二十四第18题。

总第4课时

学教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平角、

周角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认识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难点预测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进一步

认识各角之间的关系。

学教准备

学生

预习本课内容

教师

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三角板等。

“1+N”模式体现

“1”核心主题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N”种方法或延伸

1.结读写练习3.同学互助

2.借助多媒体

4课堂活动练习

活动环节

活动流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与学法

教师活动与教法

引入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角、相交与平行的有关知识。

探究新知

(1)问忆一下,什么是线段、射线、直线?

(2)说一说,线段、射线、直线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分小组交流。

②小组汇报。

通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的相同点是:

都是直的线。

不同点是:

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是无限的;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是无限的;线段可以测量长度,直线和射线不能测量长度。

③想一想:

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无数条)过两点可以画几

条直线呢?

(一条)

①说一说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②学生独立量出第103页第12题中两个角的度数。

学生量出角的度数后,全班集体订正,并请一名学生说说是怎样量的?

③在量角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复习角的画法。

①说一说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②学生在练习本上用量角器分别画出65°和135°的角。

学生画出角后,同桌相互检查,并请一名学生说说是怎样画的?

③在画角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复习平行与相交(垂直)。

(1)说一说:

什么叫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什么叫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学生交流,进一步认识: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用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3)复习画垂线、平行线。

①先说一说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②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二、指导复习

1.复习线段、射线、直线。

 

2.复习角。

(1)复习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①什么叫角?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与什么没关系?

回忆一下你都认识了哪些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谁来说说什么

叫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你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