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6150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docx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第六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术科组)

打击乐《牛斗虎》作品解析与舞台表演课程教案

 

主讲人:

杜娟

 

民族打击乐《牛斗虎》的演奏与舞台表演

课程类型:

打击乐表演、演奏

教学对象:

2010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高雅

授课形式:

一对一授课

教师基本信息:

杜娟,女,35岁,音乐学院讲师,中国马林巴协会理事,中国打击乐协会会员,上海打击乐协会理事。

2001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2002年考入德国代特莫尔德音乐学院,2006年毕业并获得该校颁发的演奏家文凭(硕士研究生文凭),在德期间屡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及州立奖学金.举办个人音乐会数场,并与当地乐团合作演出,曾受邀为该市市长演出,受到了市长及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2006年回国年任陕师大音乐学院教师,担任打击乐演奏及教学工作。

工作期间主要演出及获奖:

2007年辅导学生获得”陕西省器乐大赛专业组二等奖”;2009年应邀赴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讲学演出;2011年辅导学生获得”陕西省器乐大赛专业组三等奖;2013年辅导学生参加”中国第二届马林巴比赛”获得第二名;并在此期间参加学院的歌剧<卡门><波希米亚人><阿依达.>的排练及演出;多年来,举办数场打击乐专场音乐会;参加学院定期音乐会数场.

 

教具介绍:

大鼓(民族打击乐器)

大鼓一直成为民族打击乐器中最为常见的乐器之一,可用做独奏、重奏或乐队当中。

演奏时用双槌敲击,音色浑厚、庄严、传播甚远;从鼓心到鼓面可发出不同音高,音色各异;演奏时音量能从很弱到很强,力度变化大;可敲击复杂的节奏,对情绪及气氛的渲染能起到较大作用。

自古,大鼓就有许多用途:

如战争中,大鼓就有激励士气、发号施令的作用;大鼓还有击鼓报时的作用;在民间,人们也喜欢用大鼓表达自己的喜悦或悲愤之情;在各种礼仪盛典中,皇家也爱用它来表现宏伟庄严的场面。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曲目《牛斗虎》的练习和演奏,感受和传承民族打击乐的多元化演奏风格。

学习和传承我国民间艺术文化的演奏特征及特殊的演奏技法,从而使这首作品能够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2、知识与技能

学习和传承民间表演的艺术特点,在表演方面放松自如地演奏,调整气息,达到演奏与舞台表演的完美结合。

练习时需要慢练,严格控制节奏的准确性及把握两个声部之间的关系;需要仔细区分各种音色及其特殊的演奏方法。

二.学生特点分析

a)学生基本情况

该生具有较踏实的基本功技巧,已具备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上课时反应迅速,善于交流;具有较好的舞台表演潜力。

但对于诠释作品内涵方面,缺乏主动的想法。

b)认知能力

该生善于表演,但是演奏与舞台表演不能兼顾,缺乏控制力,属于易冲动型学生;在演奏慢板作品时,缺乏对音乐内涵的深刻理解,音乐表现不够细致。

针对这一问题,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会理性分析的能力,严格控制节奏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想象的空间。

理性的分析加上热情的演奏,就能使作品得到更好、更生动的诠释。

c)存在的问题

该生在作品分析方面,缺乏理论知识作铺垫只注重表演但缺乏生动内容性。

演奏时过多注重表演成分,不注重演奏音色变化。

技巧方面,该生在强力度和快速演奏时,缺乏持久力和理性的控制力,尤其是渐强演奏,往往节奏稳定性不好,音乐形象的表现不够鲜明。

希望通过《牛斗虎》中“牛”声部的演奏,能够改变该生现存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演奏范围,提高舞台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措施

1.教学重点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民间艺术的表演特色,结合打击乐作品,通过形象的语言引导和示范演奏,让学生对作品中的事物及情景得到充分理解。

根据音色与节奏的变化,以及形象的舞台表演,准确生动地演奏出作品的含义,最终达到艺术的升华。

2.教学难点

民间艺术特点、打击乐演奏、舞台表演的完美融合。

3.处理措施

(1)引导学生了解《牛斗虎》的历史传承,民间艺术的表演特征,以及它的内涵及存在价值,利用民间艺术的表演动作,结合打击乐的特殊音色,节奏变化方面强调牛与虎的鲜明个性,实现作品表现与演奏的完美融合;

(2)示范演奏,利用民间艺术表演的动作特征,结合打击乐演奏,启发引导学生准确分析作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根据丰富的节奏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现出作品中“虎”与“牛”的性格特征;通过特殊的音色变化、强弱对比及速度转换处理,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四.作品解析的历史背景

牛斗虎是陕西民间锣鼓的一种,气势磅礴,节奏鲜明,刚劲有力,历史悠久,它反映了陕西人民从古至今的那种强悍、直爽、坦诚、质朴、倔强的鲜明性格特征。

陕西人民喜欢锣鼓,无论是节庆、庙会、庆典等活动中,只有锣鼓、最足以宣泄陕西人民喜庆欢快的情感,表达宽厚仁爱的心态,展示豪爽强悍的个性。

体现威武勇猛的精神。

锣鼓成为了民间节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活动形式。

1.《牛斗虎》民间艺术的瑰宝

2008年《陕西民间鼓舞博览》选取了陕西关中地区的《牛斗虎》等鼓舞品种进行分析、探究,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

牛斗虎至发展以来,已有近400年历史。

这个节目集民间舞蹈;武术;民间锣鼓;美术综合性艺术为一体,表现出勇敢、机智的正能量,深受人们的喜爱《牛斗虎》在八家庄一带成为社火演出的保留节目代代相传。

如今流传下来的打击乐曲目已寥寥无几,许多精华曲目都已失传,唯独《牛斗虎》这个作品,通过舞蹈与打击乐相结合的形式代代相传,保留了下来。

2.民间艺术表演的主要内容

《牛斗虎》的原作,是一种流传在民间模拟动物形体习性动作的广场舞蹈。

以打击乐伴奏为主,速度多变、节奏复杂,作品主要表现的是老虎伤人,青牛救主的相斗场面,也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以弱胜强的无惧无畏的抗争精神。

“牛”的主要动作有吃草、舔指、肩扛、角顶等;“虎”的主要动作有扑、跳、蹿、滚、扫尾等。

“牛”的表演气势磅礴,动作刚劲,粗犷剽悍,以进攻为主。

“虎”轻盈矫健,蹿、蹦、躲、闪以防为主。

牛、虎相斗招式紧凑,鼓势铿锵有力,多在春节、元宵节、庙会等重要节日上演出。

3.打击乐作品《牛斗虎》的演奏特点

《牛斗虎》是王宝灿先生重新改编整理的打击乐作品,除了演奏鼓点之外还融入舞蹈元素模仿牛虎相斗的动作表演。

作品从缓慢的节拍开始,逐渐加快加大演奏力度和速度在中端[相戏]越发激烈复杂,随后在第四段[相斗]热烈激昂的鼓点声中达到高潮并结束。

两个大鼓分别代表牛与虎,鼓声铿锵有力,牛主要以进攻为主,演奏刚劲有力、粗犷剽悍、节奏稳健、气氛浓烈,表现出牛的勇敢正直。

虎主要以扑闪躲为主,演奏时敲击鼓梆音色响亮、紧张、节奏紧凑,有如猛虎下山之势,张扬跋扈。

演奏者通过大鼓来淋漓尽致的展现自己的演奏技巧,同时也表现出青牛舍己救主的大无畏精神。

这首作品节奏鼓点复杂速度多变,两个声部之间的节奏对位,也充分表现出牛与虎的性格特征与激烈的打斗场面。

五.教学设计理念

《牛斗虎》它土生土长,来自民间,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新颖,离奇的故事情节和高超的表演技巧,在其他地区实属罕见。

所以,通过《牛斗虎》的演奏,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传承和发扬这种表演形态。

六.教学设计思路

民间艺术表演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这种被流行与西方元素冲击的校园文化来说,这种表演形式不受到人们的重视。

要让学生了解到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古老的表演方式。

我们必须要找到最佳的切入点。

在教学设计中,利用作品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作为铺垫,让学生了解作品内容,仔细研究,认真揣摩,对作品中的两个角色特点,予以正确定位。

其次,紧紧抓住牛虎相斗中,牛舍己救主以弱胜强的无畏精神,在练习中揣摩牛的勇敢正直,与虎的威猛灵巧等特点进行演奏,结合民间艺术表演的特点,融入到打击乐作品中,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演奏热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七.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简述民间锣鼓文化在陕西的特殊性及重要性,介绍教学的主要内容。

首先,利用它土生土长,来自民间以及新颖离奇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力,接着,引出原生态《牛斗虎》表演的基本内容、表演形式、以及打击乐作品当中《牛斗虎》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1)原生态《牛斗虎》的民间表演内容及特征

教师活动:

讲述陕西人民对锣鼓文化的热爱,为此做铺垫,把学生引入到充满浓郁民间传统文化的气氛当中。

通过《牛斗虎》有趣的故事传说让学生了解《牛斗虎》具有近400年的悠久历史渊源的民间艺术瑰宝。

在民间,它成为人们代代相传的保留节目。

它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是集舞蹈、武术、民间锣鼓、美术工艺为一体的综艺性艺术。

“牛斗虎”虽然是表现动物之间的争斗场面,但它是劳动人民“托物言志”的借物抒情,表达了邪不压正,敢于拼搏的一种抗争精神。

教师讲述完后向学生提出问题:

1.陕西民间锣鼓还有哪些地方的什么鼓?

2.原生态<牛斗虎>表演内容是什么,它的表演形式是什么?

包括了哪些艺术特征?

学生活动:

仔细聆听,并紧跟老师教学线索,认证思考,开拓思维,积极主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

(2)打击乐《牛斗虎》与传统民间《牛斗虎》的传承与创新之处

教师活动:

介绍打击乐作品《牛斗虎》是作曲家王宝灿先生根据民间艺人赵文利演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编与创作。

传承之处:

(1)作品保留了民间原有的故事情节,表现的都是牛虎相斗,的故事内容,所表达的是牛的勇敢正直,虎的威猛敏捷性格特征.含义依然是以弱胜强,战无不胜的勇敢主义精神。

(2)在舞台表演方面也融入了民间传统表演中的舞蹈动作。

例如:

角顶、俯视、磨爪等动作,来更好的将音乐与传统艺术融合在一起。

(3)在演奏方面,保留了民间传统表演当中的即兴表演与社火中特有的节奏型。

例如:

|锵锵乙锵锵|锵锵乙锵锵|锵锵乙锵锵锵|锵锵乙锵锵|让人们听到这个节奏时,马上就能联系到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将历史传承与作品演奏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创新之处:

(1).表演形式不同

民间传统艺术是以5—6人为一组扮演牛、虎、牧童等不同的角色,打斗场面是以舞蹈或武术为主,打击乐伴奏的形式来表现的。

打击乐则通过两只木槌敲击大鼓、鼓面和鼓梆,通过特殊的音响效果及鲜明的节奏变化为主要方式,再加上具有典型的一些舞蹈动作来展现作品。

(2)使用道具不同

民间传统牛斗虎用的道具借用竹子、麻纸、油布、颜料等材料制成的道具。

表演起来。

两人扮牛头、虎头两人扮牛尾和虎尾,一人扮演牧童,加上表演动作,使作品表现的惟妙惟肖。

王宝灿先生在改编这首作品时,运用了民族打击乐器当中最具表现力,也是最古老的乐器——大鼓,大鼓的音色丰富,富于变化敲击鼓心则发出浑厚低沉的音色,正好用来表现牛的忠厚勇敢的正面形象。

敲击鼓边及鼓梆则发生清亮、紧张的声音,表现出虎的凶悍、敏捷的形象。

作品通过两个大鼓来表现牛与虎的形象与神韵,曲目表现的有张力,两个声部一直对抗到曲子终了。

演奏时音量能从很弱到很强,力度变化大,节奏复杂,对情绪及气氛的渲染能起到较大的作用。

(3).在表演方法方面也有所不同,传统的表演中通过丰富的舞蹈迂回,以及武术打斗动作,将二者融为一体来表现作品。

打击乐的表演方法是通过节奏快慢,强弱变化,特殊的音色敲击,来表现牛与虎斗争场面的不同场面的。

学生活动:

认真对比之后,总结出民间传统《牛斗虎》的打击乐改编的《牛斗虎》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有哪些?

教学活动:

补充学生回答的问题,并指出实际演奏打击乐作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在下午的技法课上得以解决。

2.演奏作品

接着上午的课继续进行《牛斗虎》的舞台表演教学内容。

分析作品,引导学生进入表演状态.

▼教师活动:

曲目开头的滚奏强音预示着看似安静的场面却危机四伏茂密的森林中隐藏着巨大的阴谋.紧接着,滚奏和三连音节奏预示着牛虎的威猛气势,将要在这里展开一场生死搏斗.

从节奏音符等分析出这一段是描写牛与虎在相斗前的心理特征,以及鲜明的形象特点.注意演奏时要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处在这样一个环境和气氛之下敲击时要带着这种情绪,好像两军在大战之前的那种心理上的抗衡和较量。

学生活动:

学生演奏(尝试演奏作品引子部分)

教师要求:

演奏这个强音滚奏要击打在鼓心位置,因为这里的音色低沉,集中,符合音乐情绪。

并在这里做角顶和俯视的动作,贴切主题,牛的勇敢刚劲与虎的威猛矫健形象就立刻体现出来。

接下来,第一声部的连续滚奏好似牛在相斗前的急促的喘息声。

第二声部三连音击鼓梆的特殊音色比喻老虎锋利的爪子和尖锐的牙齿发出的声音。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演奏的人展开想象的空间,完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实现演奏员对谱面上内容进行再次创作。

示范演奏引子部分第一,二声部

师生共同演奏牛与虎的声部,注意两个声部之间的节奏变化以及音色上的特殊处理。

并继续往下演奏。

▼教师活动:

教师讲解段落之间的速度变化,中间部分一大段描写的是牛与虎相斗时的场面,前面引子部分作铺垫,中段部分进行展开,在这里演奏速度骤然加快,紧张的节奏一问一答的形式生动的表现出牛虎打斗时的各种招式,在演奏时由于速度太快在加上舞台动作表演,这对演奏者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在保证演奏的基础上加上舞台表演。

谱例如下:

学生演奏:

要求学生在演奏时即兴加入舞台表演。

例如:

可以利用转头,对视等小动作进行声部之间情感交流。

师生共同演奏:

在这一段中作曲家采用模进的方式来表现牛与虎之间的各种招势的对抗,注意舞台表演的同时还要保持节奏的稳定性,以及二个声部之间的节奏对位。

解决办法:

把表演与击打统一起来,放在节奏内表演就不会影响演奏效果。

▼在快结束的部分,作曲家运用了突强渐弱的八分音符演奏,可以采用相互对视跳卧的动作再加上敲击鼓槌的特殊音色,形象地勾勒出在相斗时顿蹄磨爪互不相让的情景。

示范演奏:

学生演奏: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住情绪变化并完成好想象空间与实际演奏的转变。

加强练习,巩固所教内容

(1)把所有技巧难点,全部罗列出来,由慢到快做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巩固本节课内容。

(2)通过练习,熟悉作品要表达的含义,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做到表演要热情,演奏要冷静。

(3)通过练习,“牛”这一声部,了解整首作品的音乐,注意两个声部之间的演奏,尤其是节奏交替进行一段,需要两个声部有很好的配合,节奏要准确,坚定。

如有一人稍有不稳定,都无法将作品演奏好。

课堂总结

感受到民间艺术表演的魅力所在,了解学习并传承古老的民族文化,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更好的完成舞台表演。

在技巧方面:

(1)让学生能够较熟练完整完成《牛斗虎》这首作品。

(2)通过这堂课的学习锻炼学生的重奏能力,解决演奏时节奏不稳的问题。

(3)可以锻炼该生在音乐表达方面,做出正确的理解与表达。

树立学生自信心,指出优缺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作品。

八.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

本人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我发现自己只注重技巧方面的学习,虽然在技巧方面有所进步。

下一阶段我还要把作品文化内这方面重视起来,强调学生关注作品文分析,拓宽视野,加以正确的审美观,感受音乐的魅力。

其次,锣鼓文化在陕西已有千年历史,种类繁多,黄帝时期就有了鼓舞的记载,人们已习惯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从皇帝到民间百姓,从战场到礼仪乐队,唯有锣鼓最足以宣泄陕西人对情感的表达。

可是民间锣鼓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而且如今的表演者均已中老年居多,套路陈旧,演奏不规范不具专业性。

所以本人经过反思,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把我国的民族文化从课堂上做起,把这种历史传承继续发扬光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它将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内容,走进校园当中,为促进民间锣鼓发展尽力。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学生也都是我的老师,可以让我不断总结自己优缺点,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做到“教学相长”。

我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要继续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不断的充实自己。

九.教学改革

打击乐种类繁多,不论是西洋打击乐还是民族打击乐,加在一起有上百种乐器,而每样乐器都有自己的声音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打击乐这个原来是以伴奏为主的乐器也走到了舞台中央,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喜欢它的声音,愿意为它创作。

但出于种类繁多,而且演奏技法也都大不相同,所以造成现在打击乐作品演奏技法不规范,一个作曲家一种作曲技法,我在自己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感知到这对演奏者来说造成了许多不便。

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收集并规纳这些演奏技法,为演奏者和学生提供方便。

打击乐器在教学这方面它仍然是一门新的学科,虽然有千年的文化积淀,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和实践中去充实和完善,注重理论与舞台相结合,逐步将教学走向多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