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6616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docx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008-6-15更新)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心的运作方式以及工作人员的实验操作,目标是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以预防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本制度由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全责任领导小组修订。

本制度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二版)和香港大学流感研究中心(HKUIRC)的安全操作手册,并依照本中心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本制度将根据最新的研究研究和文献信息进行及时修改更新。

由中心安全责任领导小组责成中心生物安全负责人定期组织对实验室全体成员进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培训。

必须保证实验室全体成员充分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熟悉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实验工作。

应特别注意加强对新来人员和实验室临时访问人员的安全培训和管理。

主要内容:

一.生物安全管理组织形式

二.生物危害评估规定

三.生物实验安全技术规范

四.日常维护的安全注意事项

五.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规定

六.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

七.消毒和灭菌技术规范

八.中心涉生物危险性样品的研究及检验程序

九.实验人员的健康记录和保护预防措施

一、中心生物安全管理组织形式

1.安全责任领导小组

中心安全责任领导小组由中心负责人、生物安全负责人、组员组成。

工作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组织进行生物危害评估,确定生物安全管理级别以及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保证这些规章制度获得严格的执行。

这些规章制度包括实验管理、安全管理、技术操作手册等方面。

工作组要定期进行工作回顾,根据需要更新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工作组定期或不定期向各种相关领域的专家、地方或国家管理部门就相关生物安全问题进行咨询。

工作组定期组织对实验室全体成员进行生物安全的学习培训,保证实验室全体成员充分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熟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日常实验工作。

中心安全责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2008-6-15)

组长(中心负责人):

夏宁邵

副组长:

杜海莲程通

其他组员:

张军李少伟

罗文新吴婷

王颖彬顾颖

葛胜祥孔志博

各成员在生物安全工作小组中的职责:

组长的职责:

协调组织

(1)根据需要组织并召开生物安全工作会议(全体工作组组员参加);

(2)根据需要组织并召开生物安全扩大会议(由实验室全体人员参加);

(3)协调工作组内的各项工作。

副组长的职责:

日常管理

(1)全面检查实验室工作场所以确保其符合安全规范标准;

(2)定期汇总内部生物安全检查结果,包括实验室设计规划、实验技术方法、实验材料、各类药品及仪器设备等;

(3)负责调查生物安全事故,应向安全工作组提交事故发现和处理的报告;

(4)建立规范以记录感染物质的接受、移动及处理过程;

(5)在地方性或国家性的视察团体代表到来时负责陪同及进行情况说明;

(6)建立“oncall”责任系统制度以应对正常实验时间以外发生的紧急事件;

(7)根据情况敦请中心负责人召开生物安全工作会议或生物安全扩大会议。

其他组员的职责:

程通:

规章制度

(1)负责对实验技术方法进行安全审查,并将结果及时向生物安全负责人汇报;

(2)当特别的实验流程或技术方法发生改变时,对其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及时向生物安全负责人汇报;

(3)负责汇总和编写实验技术安全操作规范,并根据最新情况进行及时的更新,规范应提交生物安全负责人并经过生物安全工作会议讨论通过;

(4)协助调查研究所有事故及意外;

(5)协助生物安全负责人研究分析实验研究计划、流程和操作程序中的可能涉及的生物安全问题。

葛胜祥:

危险材料

(1)负责毒种及感染性材料的保藏及管理;

(2)定期对各类药品及实验材料进行安全检查,并将结果及时向生物安全负责人汇报;

(3)当引入新的药品及实验材料时,对其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及时向生物安全负责人汇报及负责保管相应资料;

(4)确保有感染性的废物在丢弃前都经过有效的安全处理;

(5)协助调查研究所有事故及意外;

(6)协助生物安全负责人研究分析实验研究计划、流程和操作程序中的可能设计的生物安全问题。

李少伟:

仪器设备

(1)定期对实验室及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并将结果及时向生物安全负责人汇报;

(2)当引入新的仪器设备时,对其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及时向生物安全负责人汇报及负责保管相应资料;

(3)确保需要修理或维护的仪器设备在修理维护人员接触前都经过有效消毒;

(4)协助调查研究所有事故及意外;

(5)协助生物安全负责人研究分析实验研究计划、流程和操作程序中的可能设计的生物安全问题。

罗文新:

人员培训管理

(1)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获得及时和充分的指导和培训,使其明白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同时确保所有参加实验的人员都有处理感染性物品的能力;

(2)向中心全体人员提供最新的生物安全通告和相应资料;

(3)记录工作人员的生病及缺席情况,这里的缺席是指可能与工作相关并被记录为可能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

(4)协助调查研究所有事故及意外;

(5)协助生物安全负责人研究分析实验研究计划、流程和操作程序中的可能设计的生物安全问题。

吴婷:

小组协调

(1)汇集各实验间管理员的意见,并向生物安全负责人汇报;

(2)协助调查研究所有事故及意外;

(3)协助生物安全负责人研究分析实验研究计划、流程和操作程序中的可能设计的生物安全问题。

王颖彬:

信息更新

(1)随时关注国家及地方的各项相关安全法规及其变更,及时汇报生物安全负责人;

(2)在地方性或国家性的当局或法规制定团体代表到来前及时通知生物安全负责人;

(3)协助调查研究所有事故及意外;

(4)协助生物安全负责人研究分析实验研究计划、流程和操作程序中的可能设计的生物安全问题。

2.中心安全责任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对于讨论日常生物安全相关事宜的会议,由组长提议并组织召开,全体工作组成员参加。

会议召开至少需要半数以上成员参加。

议题的表决采用简单多数原则。

对于涉及重大生物安全问题的会议(包括生物安全事故处理、安全事件纠纷仲裁、建立新的安全措施、更改安全技术规范及一切与生物安全事务相关的奖惩),由生物安全负责人提议,由中心负责人组织并召开,全体工作组成员参加。

议题的表决采用绝对多数原则(全体成员2/3同意或否决)。

对于工作组成员变更及各自职能的改变的会议,可由生物安全负责人或组员提议,由中心负责人组织召开,全体工作组成员参加。

议题的表决采用绝对多数原则。

3.中心生物安全扩大会议

由中心负责人组织召开,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主要用于通知重要安全事宜、宣布事故处理报告等,一般不做任何表决。

4.临时替代规定

由于各种原因,生物安全工作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不在实验室或无法执行其相关职能,可由生物安全负责人或本人指定他人经中心负责人同意后暂代其执行职责,一般情况下被指定的人也应该是生物安全工作组成员之一。

如果中心负责人在一段时间内不在实验室或无法执行其相关职能,可由中心生物安全负责人全权负责相关事务。

如果中心负责人及生物安全负责人一段时间内都不在实验室或无法执行其相关职能,须指定一名组员为临时生物安全负责人。

实验室所有的工作人员也同样要对实验室安全负起自己的责任。

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有义务为自己和同事的安全负责。

实验室希望每名工作人员都能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工作,避免由于不安全不健康的环境或操作而导致自身或他人的危险。

当出现不安全的操作或情况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

 

二.生物危害评估规定

1.生物危害评估组织体系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生物危害评估由中心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组织中心生物安全工作小组成员、实验室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进行。

评估对象主要是目前中心内所操作或保存的微生物(包括菌种、毒种)和各种感染性材料等。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等级及相应应采取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

在进行过生物危害评估后,应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和文献信息不定期地或定期进行重新评估和修订。

具体组织形式和工作流程:

中心负责人:

负责监督及时和全面地进行生物危害评估,按中心生物安全负责人的提议召开生物安全工作组会议。

中心生物安全负责人:

负责提出召开生物安全工作组生物危害评估会议的要求,主持会议,并根据会议讨论结果形成评估报告和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生物安全工作组成员:

参与会议讨论,进行生物危害评估。

实验室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参与会议讨论,进行生物危害评估。

2.生物危害评估方法

2.1对实验中涉及的微生物进行分级

微生物根据其危险程度可分为4个级别(表一)。

根据表中的数据确认实验中涉及的微生物的危险程度。

表一:

微生物的危险级别分类

危险度

个体和群体危险性

描述

I类

对个体或群体低或无危险

该类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无致病性。

II类

中等个体危险,低群体危险

该类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有致病性,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群体、家畜和环境的危险度低。

实验室内的泄漏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感染,但具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III类

高个体危险,低群体危险

该类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有严重的致病性,但不易从感染个体再扩散。

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IV类

对个体和群体有高危险性

该类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有严重的致病性,并且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快速传播。

尚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2.2对实验中涉及的微生物进行全面的评估

进行微生物危险评估时由于部分微生物的文献资料尚不充足可能无法进行全面的危险评估,因此还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病原体致病性和感染剂量;

――危害发生后的后果;

――天然的感染途径;

――其他的可能感染途径,如来自于一些实验操作(肠胃外进入、空气传播、吞入);

――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浓度和操作时高浓度样品的体积;

――是否存在合适的宿主(人或动物);

――关于实验动物的研究和关于实验室来源感染的报告或临床报告;

――所安排的相关实验(浓缩、超声处理、烟雾化、离心等);

――对已知的可进行有效治疗的微生物进行任何的扩展其宿主范围或改变药物敏感性的遗传操作;

――本地的预防和治疗能力。

2.3对不明生物样品的评估

在有足够信息的情况用上述的方法进行危险评估是十分有效的。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所获得的信息不足于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例如在处理一些临床样品或野外收集的疫情标本时。

在这些情况下,对样品进行操作时应谨慎地采用一些保守的措施。

――目前已经采用的通用的主要生物安全事项,采用保护性的装备,如手套、工作服、眼罩等。

――在对样品进行操作时最低应采用生物安全2级的保护措施。

――样品的运送应符合国家或国际的规定。

了解以下信息有助于确定操作这些样品的风险:

――关于相关患者的医疗数据;

--流行病学数据(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的传播途径,其他疫病爆发的调查数据);

--样品来源地的地理学信息。

2.4对遗传修饰微生物的危险评估

对遗传修饰微生物(geneticallymodifiedmicroorganisms,GMMOs)进行危险度评估时,必须注意评估时要包括潜在危害的程度和危害结果的严重性,以及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

如果操作对象是一种低危害性且已被充分认识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可以很快得出评估结果,并可以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描述,例如“很显然风险程度是低的”或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十分足够的”。

而对于一种具有较大危险性且有许多方面尚不清楚的微生物,这种评估就必须广泛且全面,并十分注意要获得和掌握最新的研究数据。

评估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宿主/受体相关的危害

――宿主的易感性

――宿主的致病性,包括毒性、传染性、毒素产生和宿主范围的变化

――受体的免疫程度和免疫系统的状态

――结果的严重性

B.插入基因导致的危害

假如插入的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可能带来危害的生物活性,就必须进行危险评估。

――毒素

――细胞因子

――激素

――基因表达调控因子

――毒性因子或增强子

――抗性基因

――过敏原

考虑这些情况时应该注意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C.致病性状的改变带来的危害

许多情况下并没有对某些可产生危害因子的基因进行修改,但仍可引起非致病或致病性状的改变,如对正常基因的修饰可能会改变致病性。

在鉴定这些危害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此处所列尚不全面,需要补充)

――是否增加了感染性或致病性?

――插入外源基因是否会导致受体中沉默基因的恢复表达?

――外源基因的编码产物是否是来源于其他机体的致病性决定因子(细菌毒素、整合因子、膜糖蛋白和脂多糖的表面结构)?

――假如外源基因包含致病决定因子,其给受体微生物带来的致病性是否能被预知?

――是否有治疗手段?

――遗传修饰后的微生物对抗生素或其他治疗性药物的敏感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是否具有可消灭修饰后微生物的手段?

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还包括是否存在潜在的致癌基因,以及所使用的相关细胞株的潜在危害性如某些未知因子的存在。

 

三.中心生物实验安全技术规范

1.实验样品的安全操作

在实验室内以不合适的方式收集、传递、接收样本,对操作者本人会带来很大的危险。

A.样品的容器:

样品的容器可用玻璃或塑料制成。

必须十分结实,当正确地盖上盖子或塞子后不会发生泄漏。

在容器外壁不能有样品残留。

容器必须正确地标记以便于辨认。

容器内样品的说明书不得包裹于容器上,而应放置在一个独立分离的可防水的地方。

B.利用工具传送样品:

为了避免意外的泄漏和溢出,应使用二级容器例如盒子,和合适的架子保证样品容器正立。

二级容器可用金属和塑料制成,能够被高压消毒及抗化学消毒。

二级容器必须经常性地消毒。

C.样品的接收:

指定一个固定的房间用于样品接收。

D.包装的打开:

接收和打开样品包装的工作人员必须注意相关的潜在危险因素,必须接受充分的训练,采纳全部注意事项,特别在处理破损或泄漏的容器时。

样品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包装。

要准备好消毒剂以备随时使用。

2.移液器的使用和移液操作

(1)严格禁止用嘴进行移液操作;

(2)所有的移液器都带有棉花塞以减少移液操作的污染;

(3)不能在有感染物的液体上吹气;

(4)感染性物质不能通过用移液器反复吹吸进行混合;

(5)不能用力用移液器排放液体;

(6)被污染的移液器必须完全浸泡在合适的消毒液中,该消毒液放置于一个坚固的容器中。

在做任何处理前必须在消毒液中浸泡18-24小时;

(7)废弃枪头的收集容器必须放有消毒液;

(8)注射器不能被当作移液器使用。

(9)为避免偶然发生的感染物质的滴漏事故,在工作区需准备消毒液浸湿的布片或吸水纸,在使用后必须消毒或作为感染性废物处理。

3.避免感染物的扩散

(1)为避免微生物转接环中转接物的脱落,环的直径应2-3mm且完全闭合,环柄长度不应超过6cm以减小振动;

(2)要进行高压灭菌和/或处理的、丢弃的样品和培养物应放于防漏容器中,例如实验室垃圾袋。

(3)每次工作后工作区域必须用合适的方法净化。

4.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1)参阅国家标准和相关文献,生物安全柜的使用和限制应该解释给所有可能的使用人员。

应给工作人员分发文字形式的操作方法或安全或操作手册。

特别要申明,安全柜不能保护操作者免受溢出、破损或差的试验技能所造成的风险。

(2)安全柜如果工作不正常一定不要使用。

(3)安全柜在使用中玻璃观察面板一定不要打开。

(4)安全柜中的仪器和材料一定要保持最少,不要阻塞柜中的空气循环。

材料在放入柜中的工作区域之前要进行表面净化。

(5)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在工作面的中间和后部进行,应通过观察面板可看到。

(6)操作者后面的走动应尽量减少。

(7)操作者不应该胳膊频繁进出而干扰空气流动。

(8)前面的透气孔不要用短笺、吸管或其他材料堵塞,因为这会破坏气流,可能引起材料污染和操作者的暴露。

(9)工作完成和每天结束时应该用适当的消毒剂擦拭生物安全柜表面。

(10)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柜的风扇至少应运行5分钟。

5.避免吞入感染物及接触到皮肤和眼睛

(1)微生物操作中产生的大颗粒和液滴会快速沉积于工作台表面和操作者的手上,应戴上一次性手套。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避免接触到嘴、眼睛和脸。

(2)在实验室一定不能消费或储存食物和饮料。

(3)实验室不应咀嚼口香糖。

(4)实验室里不应使用化妆品。

(5)在任何可能引起有潜在感染能力的物质飞溅的操作中,应遮挡住或保护脸、眼睛和嘴。

6.避免被注射入感染物

(1)细心地进行操作,避免用破损或者有缺口的玻璃器具进行接种,尽量应用塑料器具;

(2)注射可能来自皮下注射针头、玻璃巴斯德吸管和破玻璃的意外事件;

(3)针头不要翻新使用。

用过的针头应丢弃到有盖的防刺穿的容器中。

7.血清分离

(1)只有经过正规系统训练的人员才可以进行此项工作。

(2)操作时应戴上手套,以及保护眼睛和粘膜的保护装置。

(3)好的操作技术可以避免飞溅和气溶胶或使其降到最低。

血液和血清应该用吸管吸取而不是倒,绝对禁止用嘴吸吸管。

(4)使用后,吸管应完全浸没于次氯酸盐或其他消毒剂中。

处理或清洗灭菌以便再使用之前吸管应泡在消毒液中至少18小时。

(5)含有血凝块等要丢弃的标本管应放于适当的防漏容器中进行高压灭菌或焚烧。

(6)消毒剂应该可随手拿到以清理飞溅和溢出。

8.离心机的使用

(1)离心机应按照生产厂家的指导操作。

(2)离心机应放置合适的高度,使得低于平均高度的工作人员也可以看到离心腔,以正确放置转头。

(3)离心管和在离心机中使用的标本容器应用厚壁玻璃或更合适的塑料制成,用前要检查有无缺损。

(4)管子和样品容器应安全地盖上盖子(可能的话用螺口盖)进行离心。

(5)离心管一定要在生物安全柜中加样、平衡、密封和打开。

(6)离心管和转子应通过重量配对,与管子正确地平衡。

(7)应该按照生产厂家地指导留液面和离心管边缘的空间。

(8)平衡空转子使用蒸馏水。

(9)危险达到3和4的微生物一定要使用可密封的安全杯。

(10)应每天检查看是否有腐蚀和小裂缝的迹象。

(11)每次使用后都应清洁转子、转头和离心机内腔。

(12)使用后,转子应倒置存放,以排出平衡液体。

(13)感染性的、空气传播的颗粒使用离心机可能会被吹出来。

如果离心机放在传统的前方开放的一级或二级生物安全柜中,这些颗粒飞行的速度太快不会被安全柜的空气流束缚。

三级安全柜中的封闭离心机防止放出的气溶胶四处扩散,但是好的离心机技术和盖好盖子的离心管提供了足够保护,避免接触感染性的气溶胶和分散的颗粒。

9.均质器、摇床、混合器的使用

(1)家用(厨房)匀浆器不能用于实验室,因为可能会泄漏或释放气溶胶。

用实验室混合器和匀浆机更安全。

(2)盖子和杯子或瓶子应良好,没有裂缝和变形。

盖子应合适并且垫圈应良好。

(3)在操作匀浆器、振荡器和超声波仪过程中导管内会压力上升,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气溶胶可能从帽子和导管间放出。

推荐使用塑料的特别是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导管,因为玻璃导管可能破裂,放出感染性物质并且可能伤到操作者。

(4)在使用中,匀浆器、振荡器和超声波仪应该用结实的透明塑料套盖上,用后塑料套应消毒。

只要有可能,这些机器就应该置于生物安全柜中覆盖在塑料套下操作。

(5)操作结束后容器应该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

10.冰箱和制冷机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1)冰箱、低温制冷机应该定期除霜和清洁,清除在储存中破损的安培瓶、试管等,清理中应该戴面罩和厚的手套。

清理后,内表面应消毒;

(2)所有保存于冰箱中的容器都应清楚地标明其内容物名字、保存日期和保存人的名字。

没有标签和过时的材料应高温灭菌后丢弃;

(3)保存的物品一定要有详细目录;

(4)不能防爆的易燃溶液不能保存在冰箱中,这样的提示应置于冰箱门上。

11.装有冻干感染物的安瓿的打开

打开装有冻干物质的安瓿时要小心,因为安瓿中的物质可能在较低的压力下,突然进入的空气可能将部分物质吹入大气中。

安瓿应该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

推荐用以下的程序打开安瓿。

(1)首先净化安安瓿的外表面。

(2)如果有棉花或纤维塞,靠近其中部的管上做一个文件标记。

(3)在手上垫上一块酒精浸过的棉花后拿住安瓿,从标记处断开安瓿。

(4)轻轻移去上部,将其作为受污染的物质处理。

(5)如果塞子依然在安瓿中的物质的顶部,用无菌镊子将其移去。

(6)向安瓿缓慢加入液体重悬,避免起泡。

12.装有感染物的安瓿的保存

装有感染性物质的安瓿千万不要浸入液氮,因为将有裂缝和未密封好的安瓿取出时可能会发生破裂和爆炸。

如果需要特别低的温度,安瓿应只能保存在液氮的气相中。

另外,感染性物质应保存于低温冷冻箱或干冰上。

在将安瓿从冷藏处拿出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戴眼罩和手套。

用这些方式保存的安瓿取出时应对外表面进行消毒。

13.处理血液、体液、组织或排泄物时的特别注意事项

下面列出的注意事项用于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免受血液中病原体的感染。

收集、标记和运输标本

1.应遵照通用的注意事项,所有的步骤都应该戴手套。

2.应该由受过训练的人员从病人和动物收集血液。

3.对于静脉切开术,应该用一次性的真空装置(可以使得血液直接收集到有塞子的运输和/或培养管,使用后自动报废针头)代替传统的针头和注射器。

4.管子应放在适当的容器中运到实验室和实验室的工具中。

要求表格应放在分开的防水袋子或封套中。

5.接收人员不应打开这些袋子。

实验室密封

1.诊断工作可以在基本实验室(生物安全2级)完成,最好在专门用于此目的的实验室完成。

2.涉及感染性微生物大体积或高浓度传播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可能需要生物安全3级或密封水平更高密封实验室。

打开标本管和样品物

1.标本管应在一级或二级生物安全柜打开。

2.必须戴手套,也推荐进行眼睛和粘膜保护(护目镜或隔离罩)。

3.防护服外应加塑料围裙。

4.应垫一张纸或纱布去拿塞子以防喷洒。

玻璃和锐器

1.尽量用塑料代替玻璃。

只有实验室级(硼硅酸盐)玻璃可以使用,任何有缺口和裂缝的器具都应该丢弃。

2.皮下注射针头一定不要作为移液管,可以使用钝的套管。

用于显微检查的薄膜和涂片

显微检查中对血液、痰液和粪便样品进行的固定和染色不一定杀死涂片上所有的生物体和病毒。

这些物品应用镊子操作,适当储存,处理前要消毒和/或高压灭菌。

自动装置(超声波仪,涡旋混合器)

1.装置应该是封闭型的,以防液滴和气溶胶的扩散。

2.废水应收集在封闭的导管里以进一步高压灭菌和/或处理。

3.每次使用后装置都应该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消毒。

组织

1.应该使用福尔马林固定液。

小的标本――例如来自针头活组织检查的标本――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固定和净化,而大的标本可能需要几天。

2.应避免冰冻切片,如果实在需要进行冰冻切片,应遮盖低温箱并且操作者应戴安全罩。

要清除污染,仪器的温度应升到20度。

清除污染

推荐用次氯酸盐和高浓度的消毒剂清除污染。

用于一般使用时,新鲜配制的次氯酸盐溶液中氯含量应达到1g/L,用于清除血液溢出时应达到10g/L。

也可以使用戊二醛净化表面。

 

四.中心日常维护的安全注意事项

1.实验室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