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668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docx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docx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2

1.学习历史必然会涉及到历史时间,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秦朝建立于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②民国26年全面抗战开始 ③康熙五十年是康熙皇帝五十岁那年 ④中国近代史开端是庚子年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杭州开为日本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

清光绪二十一年应该是(  )

A.1842年B.1860年

C.1895年D.1901年

3.我们学过的历史知识中有庚申之变、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的名称中体现了我国的干支纪年法。

如果用这种纪年方法,那么发生“大跃进”的1958年应该是(  )

A.甲申年B.庚寅年

C.戊戌年D.辛丑年

4.(2012·怀化一模)在古时一天计为十二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对应十二个时辰,又把晚上分为五更。

平时常说的“夜半三更”中的“三更”对应于今天的什么时间(  )

A.23时到01时B.01时到03时

C.03时到05时D.24时到02时

5.(2012·湖南十校联考)国学大师陈寅恪出生于庚寅年,其祖父陈宝箴在光绪年间官至湖南巡抚,积极支持变法。

根据有关知识推断,陈寅恪出生于(  )

A.1888年B.1889年

C.1890年D.1891年

6.(2012·江门调研)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

“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

A.所任官职名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

7.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

A.族号B.邑号

C.爵号D.官名

8.(2012·豫北六校统考)古代中国,姓名称谓复杂,有直称姓名、有称字、有称号、有称籍贯、有称官名等。

例如:

李太白、东坡居士、康南海、杜拾遗。

下列各组中与以上四个称谓对应正确的是(  )

A.称号、称字、称官名、称籍贯

B.称字、称号、称籍贯、称官名

C.称号、称籍贯、称官名、称字

D.称字、称籍贯、称号、称官名

9.(2012·焦作模拟)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

“夏,中国之人也。

”陈寿的《三国志》中记载:

“刘备与(孙)权并立,共拒中国。

”对两则材料中“中国”的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二者同指当时的华夏民族

B.二者同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C.前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后者指政治中心

D.前者指政治中心,后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10.(2012·金华十校模拟)中国古代对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下列年龄称谓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弱冠 ②耄耋 ③不惑 ④天命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

C.③①④②D.④②①③

11.(2012·郑州质检)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按照由尊至卑的顺序排列,依次应该是(  )

A.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

B.亚父、项王、项伯、沛公、张良

C.亚父、项王、项伯、张良、沛公

D.项王、项伯、沛公、亚父、张良

12.(2012·新余二模)在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战心惊并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了,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就中国房屋的一般座向而言,其中“玄武”应该置于“宫阙殿阁”的(  )

A.前方B.后方

C.左方D.右方

13.(2012·邵阳联考)《尚书大传·略说》:

“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官员的任免升降情况的说法,与“致仕”的情况类似的是(  )

A.拜B.除

C.去D.乞骸骨

14.我国古代对年龄称谓有专门的术语,如“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杜牧《赠别》中有“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豆蔻”指的是女子(  )

A.13岁B.15岁

C.17岁D.19岁

15.(2012·厦门质检)历史上对中国的称谓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

类别

称谓举例

第一类

蕴含深意的历代国号

夏、商、周、秦、汉……

第二类

延用不衰的古今名号

中华、赤县、东土……

第三类

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

真丹、震丹……

下列称谓应划归第二类的是(  )

A.华夏、神州B.唐、中国

C.九州、中华民国D.赛里斯、支那

16.(2012·龙岩质检)中国古代地名的由来多种多样,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朝廷将明州改称宁波,下列哪个选项最可能是宁波得名的原因(  )

A.年号B.方位

C.避讳D.特产

17.(2012·湘潭二模)最近一部清宫穿越剧《宫》热播,描述一个现代女孩偶然穿越到清朝并与雍正皇帝产生感情的故事。

雍正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几位皇帝(  )

A.第一位B.第二位

C.第三位D.第四位

18.(2012·宜昌第二次调研)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

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靖康之变。

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

A.光武中兴B.绍兴和议

C.庚申之变D.甲午战争

19.(2012·衡阳一模)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三个皇帝名称中的“武帝”“太宗”“康熙”分别是(  )

A.谥号、庙号、年号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D.尊号、谥号、庙号

20.八卦是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卦”字右边的“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竖杆影子的长度和位置。

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

这表明(  )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C.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21.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成为传统节日已家喻户晓,其实节气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  )

A.立春B.夏至

C.立秋D.冬至

22.(2012·潍坊质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

A.宗教习俗B.祭祀祖先

C.纪念庆典D.农业生产

23.(2012·福州质检)社会习俗是特定社会的产物,为社会大多数人经常重复的行为方式。

《礼记》中记载的“合二娃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习俗是指(  )

A.宗教B.祭祀

C.婚姻D.社交

24.《红楼梦》中记载: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这种祭祀和家宴活动的积极意义是(  )

A.增强对祖先的崇拜和迷信

B.强化家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C.强化传统教育和宗法制度

D.悼念逝者,寄托哀思

25.(2012·福建文综)

《说文解字》释读为:

“大册也。

”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

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

A.甲骨B.丝帛

C.竹木简D.石碑

26.(2012·东北四校联考)中国古代常以左右来区分人或事物的远近尊卑。

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到了元代,不但以右官居上,更是发展到连科考取士也分左右榜,蒙古人列入右榜,汉人则在左榜。

而到了明朝,又回复了尚左的传统。

据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左右观的变化带有时代特征

B.左右观与其民族文化相关

C.左右观的变化体现社会进步

D.左右观是等级社会的产物

27.(2012·大纲全国文综)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

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

28.(2012·南平质检)《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

“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和“修辞有术”。

这里“书法”的含义是(  )

A.写字的笔法艺术B.古人的治史态度

C.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D.古人的书法创作要求

29.(2012·莆田质检)“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如果要查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查阅(  )

A.经部B.史部

C.子部D.集部

30.(2012·郑州第三次模底考试)下列有关史学著作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正史”全是纪传体史书。

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③《资治通鉴》是最大的编年体史书,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实 ④《三国志》是纪传体,既是国别史,又是断代史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及解析

1.【解析】 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即公元前三世纪晚期;民国元年是1912年,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1937年是民国26年;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1840年是庚子年。

清入关后的清朝第二位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出生于1654年,其康熙这一年号使用于1661~1722年,康熙五十年是1711年,而其五十岁是1703年。

【答案】 C

2.【解析】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通商口岸,C项正确。

【答案】 C

3.【解析】 干支纪年法是古代的一种纪年法,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六十年一轮回。

由题干材料信息可知1898年为戊戌年,那么60年后的1958年肯定也是戊戌年。

【答案】 C

4.【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

十二个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对应现代时间是从23~1,1~3一直到21~23为止,一个时辰两个小时;晚上分为五更,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故选A项。

【答案】 A

5.【解析】 根据天干地支纪年法,推算1888年是戊子年,1889年是己丑年,1890年是庚寅年,1891年是辛卯年。

故选C。

【答案】 C

6.【解析】 本题考查姓氏来源。

根据题干信息“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可知“商”姓来源于因功得到的封地名。

【答案】 D

7.【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姓氏的起源。

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0多种类别。

如题干所示:

以国名为氏,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齐、鲁、吴、秦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氏于谥,如文武成宣等,表示以谥号为氏;而对于王、侯、公孙等都属于对有功之臣所封的爵位名称,中国古代爵位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所以这些姓氏是以爵位为氏。

故选C项。

【答案】 C

8.【解析】 根据文史知识进行判断,李白,字太白;苏轼号东坡居士;康有为为广东南海人,为籍贯称号;杜甫曾任“左拾遗”,后人称为杜拾遗,故答案为B。

【答案】 B

9.【解析】 夏朝位于中国黄河流域,当时是中国的中心,这是从地理角度说明的;而三国鼎立时期,曹魏统治北方的黄河流域,刘备在川蜀一带,孙权位居江东,故刘备与孙权共拒中国,这里的“中国”是政治中心,答案为C。

【答案】 C

10.【解析】 本题考查了常识性知识点。

可以掌握“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这一知识。

据此,本题从大到小顺序是②④③①,选B项。

【答案】 B

11.【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习俗。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

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由以上分析选A。

【答案】 A

12.【解析】 东之青龙,西之白虎,南之朱雀,北之玄武,黄为中央正色。

【答案】 B

13.【解析】 致仕即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

也称“休致”。

拜,是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排除A。

除就是任命官职,排除B。

去位(离开官位)。

C与“致仕”不太类似,应排除C。

乞骸骨即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答案】 D

14.【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女子称谓礼仪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jī)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所以选A。

【答案】 A

15.【解析】 B是第一类,C是第一类,D是第三类。

【答案】 A

16.【解析】 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称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朱元璋采纳鄞县读书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将明州府改称宁波府。

宁波之名沿用至今。

【答案】 C

17.【解析】 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帝,其后是其子康熙帝,康熙之子雍正帝,雍正帝之子乾隆帝。

【答案】 C

18.【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

根据题干的解释和历史常识可知A、B、C、D四项分别是谥号、年号、干支、干支纪年,故选B。

【答案】 B

19.【解析】 本题考查了历史常识。

谥号指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年号是指用于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以前帝王没有年号,此是始创,并为后来帝王所沿用。

本题选A项。

【答案】 A

20.【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等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八卦是农耕文明在文化上的反映。

【答案】 B

21.【解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

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答案】 D

22.【解析】 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农业,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在生产力不发达,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从材料“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等信息反映了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

【答案】 D

23.【解析】 本题考查文史常识。

抓住材料中“合二娃之好”、“下以继后世”,结合选项可以判断是婚姻。

【答案】 C

24.【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

祭祀、宗祠是宗法制血缘关系的体现,具有加强家族认同的积极意义。

A项属于消极影响,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能体现“家宴活动”。

【答案】 B

25.【解析】 这是一个象形文字,上面是串成串的竹木简,很容易选出答案。

【答案】 C

26.【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左右观的变化跟统治者的要求有关,并不能反映社会进步。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 C

27.【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

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答案】 A

28.【解析】 “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和“修辞有术”这五个命题,总体性地否定了中国史官文化产生客观性意识的任何可能。

【答案】 B

29.【解析】 根据相关所学,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史部收录史书;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

本题中要查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应查阅集部。

【答案】 D

30.【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史书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的表述均符合史实,故应全选。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