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145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达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达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达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达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达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达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达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达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达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docx

《达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达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docx

达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

达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

达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乡概况

达地水族乡是雷山县唯一的民族乡,地处雷山县南部,距县城86公里,东临榕江县塔石、三江乡,南靠三都水族自治县巫不、羊福乡,西连丹寨县雅灰乡,北与永乐镇毗邻。

全乡总面积7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87亩(其中田6658亩,土829亩),全乡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7个村民小组,135个自然寨,2010年底全乡共有2613户,全乡共有2613户,10866人(其中男5965人,女4921人;农业人口10453人,占96.2%;非农业人口413人,占3.8%)。

有水、苗、汉、瑶、侗族等民族聚居,少数民族人口共920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4.8%(其中,水族有4180余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8.5%)。

2010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完成4966.3万元,人均纯收入1800元。

全乡设置13个党支部(10个村党支部、3个机关党支部),共有党员256名(其中预备党员32名)。

近年来,达地乡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稳定耕地面积,着力加大良种和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增收,同时结合山多地少、草多树少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的实际,大力发展以种草养畜为主的畜牧业和茶叶种植产业。

2010年末,该乡生猪存栏4385头、出栏生猪7570头,大牲畜存栏2101头(匹)、出栏肉牛4360头,山羊饲养量689只,出栏640只,全年累计完成肉类总产量800.2吨。

以大坪山茶场、高车茶场、也蒙土地开发利用为重点的茶叶种植基地初具规模,全乡茶叶面积2328.18亩,茶叶产业化初步形成。

农业经济产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呈现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有序的良好局面。

(二)各村概况

1、达勒村

达勒村位于达地水族乡中部,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村,辖8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寨。

全村人口286户1056人。

全村耕地共590亩,90%以上的村民还是以种植传统农业为主,大部分家庭的收入来自传统的种养殖业和务工收入。

目前达勒村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海芋种植和猪、牛养殖。

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825元。

2、小乌村

小乌村位于达地水族乡中西部,全村面积约为7.96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寨。

全村有306户,1370人。

小乌村耕地面积共1071亩(田:

978亩、土:

93亩),山林面积约7000亩左右,草地坡面积约2500亩。

村境内土壤肥沃。

目前大多数村民还是以种植传统农业为主,家庭收入大部分来自传统的种养殖业和务工收入。

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958元。

3、高车村

高车村位于达地水族乡北部,辖12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寨。

全村共有231户924人。

目前大多数村民以种植传统农业为主,家庭收入大部分来自传统的种养殖业和务工收入。

群众积极向茶叶和养殖发展。

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920元。

4、排老村

排老村位于达地水族乡南部,该村辖7个小组7个自然寨,170户783人。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700亩,有。

村民还是以种植传统农业为主,家庭收入大部分来自传统的种养殖业和务工收入,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756元。

5、野蒙村

野蒙村位于达地水族乡西南部,辖16个自然寨10个村民小组,全村210户,945人,耕地780亩。

90%以上的村民还是以种植传统农业为主,大部分家庭农民收入来自传统的种养殖业和务工收入,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760元。

目前群众积极发展茶叶和养殖。

6、乌达村

乌达村位于达地水族乡东北部,辖16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356户1399人,全村耕地1000余亩。

90%以上的村民还是以种植传统农业为主,大部分家庭的收入来自传统的种养殖业和务工收入,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852元。

7、乌空村

乌空村位于达地水族乡南部,是距离达地政府驻地最远的一个村。

辖10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寨,279户1183人,全村耕地共739亩,人均占耕地0.58亩。

该村盛产楠竹,但是95%以上的村民还是以种植传统农业为主,大部分家庭80%以上的收入来自传统的种养殖业和务工收入,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710元。

8、达地村

达地村位于达地水族乡南部,辖5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寨,全村共有191户810人。

全村耕地共424亩,人均占耕地0.54亩。

90%以上的村民还是以种植传统农业为主,大部分家庭80%以上的收入来自传统的种养殖业和务工收入,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815元。

9、背略村

背略村位于达地水族乡东南部,与榕江县三江乡黄土坡、塔石乡怎东村和桥桑坝子村接壤。

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寨,260户人家1154人。

背略村耕地面积共778亩(田:

700亩、土:

78亩),山林738宗,面积约13420亩左右。

村境内有大坪山山峰较为出名,海拔1322米,是开发旅游度假圣地的好地方。

目前大多数村民还是以种植传统农业为主,家庭收入大部分来自传统的种养殖业和务工收入,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859元。

10、里勇村

里勇村位于达地水族乡西部,全有6个村民小组107户481人。

该村耕地面积420亩,村境内土壤肥沃,有1400多亩连片草地,非常适宜发展养殖业。

农户还是以传统的种养殖业为主和务工收入,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839元。

二、农村党组织建设情况

达地水族乡辖10个村委会,97个村民小组,135个自然寨。

乡党委下设13个党支部,有党员256名。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为进一步提高我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达地乡党委根据县委和县委组织部的要求,结合本乡的实际情况,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班子建设,落实目标责任,深化思想教育,狠抓队伍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党建模式,完善工作措施,全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明

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

  

(二)取得的实效

通过几年来的组织建设,达地水族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基层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党员队伍结构逐步得到改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为全乡的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比较坚实的组织保证。

三、2011年至2013年项目建设情况

2011年来,达地围绕乡“十二五”规划,实施社会经济发展的“134”发展战略,积极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

目前全乡已经做好了项目建设菜单,菜单上涉及到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城镇建设、公路建设等项目,已上报到县相关部门,并积极向上级争取,有望项目有条不逊的开展实施。

四、组织建设、项目实施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部分农村基层党支部软弱涣散,难以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原因分析:

一是有的支部书记,凭老办法老经验办事,碰到新情况新问题就束手无策,一些老党员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作风不深入,不扎实,办事不公道,在群众中没有威信,加之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从而影响了凝聚力和号召力的发挥,致使一些党员对党的信心发生了动摇,组织观念淡化,组织纪律松懈,对党的工作不关心、不热心。

正是由于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不够强,因而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战斗力。

个别村支部由于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致使村级工作难以开展,失去了农村党支部的应有的威信。

    2、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

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一是党员年龄偏大。

在农村党员队伍中,党员年龄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

这部分党员由于年龄及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已经很难身体力行地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党员文化程度偏低。

从调查情况来看,达地农村党员中具有初小文化程度的党员占了全体党员的50%以上,这样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严重影响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很难带领广大农村群众发家致富,很难在科技兴农方面做好文章,低学历和半文盲的党员也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很好地学习掌握先进的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难以起到“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3、在发展党员方面,发展工作不平衡。

原因分析:

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规则对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日益深刻。

使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党员意识淡化的主要根源;同时,也是造成一些农村青年只想一门心思挣钱,政治上不求进步,入党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是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由计划经济的领导组织生产转变为市场经济的示范服务引导,领导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一变化,使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二)项目实施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十分落后,严重限制了民族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目前达地乡公路建设除了达塔(达地乡-塔石乡)公路正在进行油路改造外,其余均为泥土路,路面窄,路况差,大部分存在通路不通车的状况,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较大程度地制约了达地乡社会经济的发展。

虽然接通了几条出口通道,连接了周边乡镇,但路况较差,难以推动经济发展。

与有厦蓉高速公路出入口通道的邻近乡——三江乡还没有接通公路,拉动不了达地经济的发展。

2、各类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建设项目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严重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虽然各级各部门近年来对该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再加上山高、坡陡险、路,难以实现农业机械化耕作。

恶劣的自然条件,加大了生产生活成本,造成投入大产出低,阻碍着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如遇自然灾害肆虐,容易大范围出现因灾返贫的现象。

3、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局部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群众增收难度大。

由于地理条件恶劣,全乡农户生产经营地块零碎、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这不仅给科技推广、灌溉、排涝、病虫害防治、土地开发等带来了很大困难,而且农业生产相对成本较高。

同时由于缺少投入,管理粗放,组织化程度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4、一些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接受农业新技术慢,土地产出效益低,致富步伐缓慢。

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当地自然实际,现在的农村,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留守村中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妇、幼,这部分人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于传统农业,对现代效益农业接受程度低。

目前全乡效益农业虽有所发展,但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这些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提升。

5、乡村两级集体经济薄弱,无力承担农村建设任务。

由于没有产业支持,取消农业税后,没有固定税源,民族乡财政运转完全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没有余钱开展建设。

村级集体基本上无经济收入,大多是“空壳村”,因此乡村两级自身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村级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五、抓好下步农村党组织建设和项目建设的对策

(一)下步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政治、党的宗旨、信念教育,加大培训学习力度,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树立全心人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是将从触动干部思想灵魂和乡村工作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定性、定量标准和考核办法,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落实台帐和登记表册,使制度的落实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在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加大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贯彻和培训教育力度,吸收更多的村民参加到本村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

四是围绕解决不稳定问题,消除不稳定因素,坚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着眼于超前预防,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依法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二)项目建设的对策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1)改造现有乡村道路,五年之内使各村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

(2)完善乡水利步伐建设。

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完善人畜饮水工程,切实解决好群众的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

(3)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

2、培育民族产业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在教育和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经营方式的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本地自然及人力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把资源和人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民族乡村的内生能力。

(2)多方扶持鼓励,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全县各部门要对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对少数民族企业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的特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活跃民族经济;同时认真做好民族乡闲散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协调组织工作,多渠道增加收入。

(3)改革经营模式,发展产业协会。

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大力扶持发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加强农户与市场及企业间的联系,推动和促进本地特色产业的发展。

3、创新思路,增强自身发展功能

(1)加强对本辖区内民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服务管理力度,结合本乡实际,制定具体发展规划,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措施,认真实施落实。

(2)强化自身发展功能,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自我壮大的意识和能力,带领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3)加强对群众的培训教育,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政策和科学技术教育培训,提高群众的自身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本着发展开放的原则,力争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有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产业优势带动项目开发的新格局。

六、需帮扶和指导方向

针对达地的实际,目前急需农业、水利、畜牧、党建、卫生、城镇建设、教育等方面的干部进行帮扶和指导,为较好地实现达地“十二五”,为建设和谐达地、幸福达地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