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272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生涉猎广泛、著作等身,几年前坚决辞去“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所谓三项桂冠的行为,更是让那些沽名钓誉的“伪学者”有登高自卑的感觉。

B.只有痛下决心,人才会有大无畏的勇气。

为了抵达成功的彼岸,有的人敢于剖腹藏珠,也有人屡败屡战,决不放弃。

C.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D.清明前后,天气回暖,许多人选择驾车出游,走人大自然的怀抱,欣赏红桃绿柳、鼎鱼幕燕的春天美景,洗去疲惫,放松身心,陶冶情操。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耻”和“不耻”,是君子人格的封底阀门。

如果这个阀门开漏,君子人格将_____;如果这个阀门依然存在,哪怕锈迹斑斑,君子人格还会生生不息。

②一场暴雨过后,田地里的菜苗全都被水冲走了,妈妈的辛苦又_____了。

③小偷溜进谈迁家里,偷走了存放的《国榷》原稿,使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_____。

A.荡然无存化为乌有付之东流B.付之东流化为乌有荡然无存

C.化为乌有荡然无存付之东流D.荡然无存付之东流化为乌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B.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北京地铁公司宣布,自3月13日起,地铁l号线中午平峰时段的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3分钟,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2分05秒。

D.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B.目前高校面试已经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专业兴趣和素养的考察上,这体现了一种明确的导向性,并与高中选修课建设形成了对接。

C.促进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D.沈从文的小说大多取材于湘西,因而文笔细腻、质朴,常常淡化了时代,留下纯然的精神。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在百花园中,首先耀人眼目的是中央高耸着的一座百花台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们中间还有成都从少见的荷苞牡丹。

②再数一数台上的花种,有石蜡红、瓜叶菊、年景花……真是多得一口气也说不完。

③他们以大胆创造的精神,打破了“年年岁岁花相似”这个说法,而使人民大众的大花园里,平添出无数“新花”。

④那高踞台顶,披着鲜艳彩衣,对游人含笑相迎的,是四川名产杜鹃花。

⑤这无数的花草,又各有若干品种,以“一串红”为代表的,就有“一串白”、“一串蓝”,不少新品种都是近年园艺工人辛勤培养出的。

⑥举头望去,仿佛看见一幅峰峦处处,白云缭统,“遍青山啼红了杜鹃”的美景。

A.⑥①⑤④②③B.④⑥②①⑤③C.⑥②①④③⑤D.④⑥③①②⑤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智慧,但更离不开精神与情感。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嫦娥、玉兔、桂花树一定比登月车还永恒。

①这不是因为我们都是诗人,而是人的灵魂中都常驻着美好,美好的东西才不朽②人类的审美情感需求往往大于科学需求,大于探索需求③所以,我从不担心科学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存状态处于像知道了胜负再去看足球比赛那样索然无味之中④科学只能满足我们的头脑,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精神⑤正像美国罗纳德·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的那些有审美诗性的话⑥无论人类从事什么样的伟大事情,那颗诗性的心灵永不泯灭

A.①⑤⑥③④②B.⑤⑥④①②③C.④②③⑤⑥①D.②①⑥③⑤④

二、文言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杜暹,濮阳人也。

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

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

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

“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

”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

“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

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

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

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

左右曰:

“公远使绝域,不可先蕃人情。

”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

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

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

十二年,安西都扩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

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

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

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

上闻而嘉之曰:

“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

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

慰朕怀也。

”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

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

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

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诏暹按其事实 按:

依照,调查。

B.蕃人赍金以遗   赍:

送物给人。

C.暹累迁给事中 累:

多次。

D.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素:

向,一向。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杜暹“清直”的一组是(2分)

①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 ②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 ③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 ④躬自巡检,未尝休懈 ⑤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 ⑥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暹孝顺友爱。

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B.杜暹为官清廉。

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

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

D.杜暹勤干多能。

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了皇上的称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魏主①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

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吉孰大焉!

”群臣莫敢言。

尚书任城王澄曰:

“陛下奕叶重光②,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

”帝厉声曰:

“卜辞云:

‘大人虎变。

’何言不吉!

”澄曰:

“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

”帝作色曰:

“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澄曰:

“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

”帝久之乃解,曰:

“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

“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

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阻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

想识朕意。

”因屏人,谓澄曰:

“今日之举,诚为不易。

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

”澄曰:

“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

”帝曰:

“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

”澄曰:

“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

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

”帝曰:

“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

丙子,诏诸军前发。

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

群臣稽颡③于马前。

帝曰:

“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

”尚书李冲等曰:

“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

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

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

”帝大怒曰:

“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④,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

”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

帝乃谕群臣曰:

“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

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

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

南安王桢进曰:

“‘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

”群臣皆呼万岁。

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节选自《资治通鉴》一百三十八卷,有删节)

【注】①魏主:

即北魏孝文帝。

②奕叶重光:

继承先祖基业。

③稽颡:

磕头。

④混壹:

统一天下。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帝久之乃解解:

消除,平息。

B.逆谓之曰   逆:

迎接。

C.因屏人屏:

使……退下。

D.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 殷勤:

巴结讨好。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魏主迁都策略的一组是(2分)

①使太常卿王谌筮之 ②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③今当更与卿论之 ④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 ⑤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 ⑥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都城迁到洛阳。

B.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认为孝文帝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革卦”,这不算是全吉。

C.孝文帝知道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一旦知道要迁都洛阳,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于是向任城王拓跋澄询问对策。

D.尚书李冲等人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天下人都不愿意,此举只是孝文帝独断专行,但不知道该说什么阻止,只有以死相劝。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

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

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

“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

”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

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

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

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

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

及居蜀,尤有善政。

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

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老媪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

公取俸钱与之,曰:

“用此为生以养。

”母子遂相慈孝。

人皆以公为仁恩。

蜀人喜乱而易摇。

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

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

公入谢,上曰:

“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

”公益感激自励。

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

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

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

“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

”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

“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

”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

“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

”公遽曰:

“其在衮冕也。

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

”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

天子曰:

“吾不可以数烦公。

”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

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

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

太常议曰:

“谥法:

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

今其状应法。

”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显:

显达。

B.务施贷以赒乡闾    务:

致力于。

C.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破:

揭穿。

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

强取。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2分)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③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④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公年少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

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

初事燕王于籓邸,从起兵有功。

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和献所俘旧港酋长。

帝大悦,爵赏有差。

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

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

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

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

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

九年六月献俘于朝。

帝赦不诛,释归国。

是时,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

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

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

十七年七月还。

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

比还,而成祖已晏驾。

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

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多赍金币    金币:

钱币财物B.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邀劫:

拦路抢劫

C.和赍敕印往赐之赍:

赏赐D.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赀:

计量

1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

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

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

最初是为了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并且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耗费了国家大量资材。

C.郑和深通外交关系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

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D.郑和下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

安抚临近小国,扫清海道、保护商旅;把交阯纳入自己的版图,开拓了疆土;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

三、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现代作家鲁文·达里奥讲过一个寓言:

伊甸园里,有一株最美丽的玫瑰,有一个魔鬼对她说:

“你的确很美。

不过……你没有用。

你看看为生灵提供食物的大树——玫瑰啊,美丽是不够的……”

于是玫瑰像夏娃一样受了诱惑——想变得有用。

她去请求上帝:

“您能把我变得有用吗?

上帝回答道:

”如你所愿,我的孩子。

就这样,世界上有了第一颗卷心菜。

要求:

①自拟题目。

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唐山一中高二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答案:

C解析:

A.登高自卑:

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

此处望文生义。

B.剖腹藏珠:

剖开肚子藏珍珠,比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

C.乔迁之喜:

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

D.望文生义,“鼎鱼幕燕”比喻处在级危险境地的人或物。

2.答案:

D(解析:

“茫然无存”是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付之东流”强调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化为乌有”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

3.答案:

C解析:

A项,语序不当,“评价,浏览,分享”——先浏览,再评价,最后分享;B中“服务”后面应该加“目标”;D中“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与“是……结果”不搭配。

4.B(解析:

A偷换主语,“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一句主语应该是“他的5.B解析:

按照空间顺序排序。

健康成长”;C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句式杂糅;D强加因果)

5.答案:

B解析:

按照空间顺序排序。

6.C(解析:

④承接首句,阐述科学的局限性,放在最前面。

②和③构成因果关系,所以④②③相连。

①句“这”应是指代第⑥句罗纳德·埃文斯的话语,而“美好的东西才不朽”与句末“永恒”联系紧密。

所以⑤⑥①相连放在后面。

7.答案 A解析 A项,按:

考察。

8.答案 C解析 ③⑥均是间接表明杜暹的“清直”;④是表明杜暹的“勤干”。

9.答案 C解析 C项,应为“杜暹担任安西副大都护期间”。

10.答案 D解析 D项,殷勤:

情意恳切。

11.答案 B解析 ①是利用占卜造舆论,为下文提议南征做准备;③是笼络人心,先说服关键人物;⑥是以进为退,迫使群臣两害相权取其轻,同意迁都。

12.答案 D解析 D项错在“迁都洛阳”;李冲等人以死相劝的是大军南征之事,此时他们并不知道迁都的事。

13.答案 D解析 D项,夺:

改变。

14.答案 B

解析 ①表现其谦让有德;④表现其性格刚毅,不附和别人;⑤表现其有责任心。

15.答案 D解析 D项,“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错误,应为“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那样处理政事”。

16.C17.B18.D

【参考译文】

(一)杜暹,濮阳人。

自杜暹的高祖到杜暹,一家五代同居,杜暹特别恭敬谨慎,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

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补任婺州参军,任满将还乡,州吏赠送他一万多张纸,杜暹只接受了一百张,其余全部还给州史。

当时告别的州府官员,看到这种情景感叹道:

“从前清廉的官吏接受一枚大钱,杜暹之举又有什么不同!

”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

不久杨孚升任大理正,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

“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勉励呢?

开元四年,杜暹升任监察御史,于是前往漠西检查屯田驻军。

适逢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责,诏令杜暹查明事实。

当时杜暹已返回凉州,接到诏令又前往漠西,于是进入突骑施营帐,以查究他们与郭虔瓘等人冲突的情况。

番人以黄金相赠,杜暹坚决推辞不受,左右的人说:

“您远道出使这边远的地方,不可辜负了番人的情意。

”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番境以后,他才传书让番人去收取。

番人大惊,越过沙漠追赶他,追赶不上,方才作罢。

杜暹多次升迁,任给事中,因继母去世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开元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有人推荐杜暹前往代替他,番人佩服他的清廉谨慎,十分思念仰慕他,于是杜暹丧期未满起任安西副大都护。

第二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番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了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了他的党羽五十多人,重新选任了君长,于阗才安定下。

杜暹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很得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拥戴。

开元二十年,杜暹任户部尚书。

皇上将要巡幸东都,诏令杜暹为京城留守。

杜暹因此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他亲自巡查,从不懈怠。

皇上听说后称赞他说:

“卿一向清廉正直,而且又勤劳能干。

自从担任留守,事事都能尽职,治政使官吏整肃,恩惠能施及百姓。

朕心中十分欣慰。

”开元二十八年,病逝,谥号为“贞孝”。

杜暹在家孝顺友爱,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

杜暹常以公正清廉勤劳节俭为己任,年轻时立誓不接受亲友馈赠,一生如此。

他去世后,皇上感到十分惋惜,派宦官到他家中探望丧事的办理,宫内拿出三百匹绢赐与他家。

尚书省及过去与他共事的官吏赠给的丧葬财物,他的儿子杜孝友遵守父亲一向的约束,一概拒绝不曾接受。

(二)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京都迁到洛阳。

他担心文武百官不听从,于是提议大规模进攻南齐,打算以这种名义胁迫大家。

让太常卿王谌占卜,得出“革”卦,孝文帝说:

“‘商汤王和周武王进行变革,是适应上天之命,顺应百姓之心的。

’没有比这更吉祥的了!

”群臣不敢说话。

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

“陛下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表示汤、武革命的卦,这不算是全吉。

”皇帝厉声说:

“卜辞说:

‘王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就如同虎身上的花纹一样。

’怎么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