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324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3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docx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全套复习试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1.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A.弗洛伊德B•柏拉图

C.布鲁纳D.桑代克

2.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是()

A.《教育心理学》B.《教育心理大纲》

C.《教育心理发展史》D.《教育心理论》

3.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中,开始成熟的时期是()

A.20世纪初B.20世纪2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4.下列内容不属于布鲁纳总结的教育心理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成果的是()

A.主动性研究B.心理卫生问题研究

C.反思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

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A.陶行知B•蔡元培

C.廖世承D.潘菽

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

C.桑代克D.裴斯泰洛齐

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8.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年

A.1903B.1923

C.1924D.1913

9.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莫依曼B.赫尔巴特

C.桑代克D.裴斯泰洛齐

10.教育心理学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而展开的。

A.学生与教师B.学生与学习

C.学与教D.教师与教学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与的基本心理

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属于的一种。

3.教与学的五要素包括:

学生、教师、--、、

4.教与学的过程包括-、和

5.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和

的作用。

9.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和教材,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效传

递的主要信息。

1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简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构成。

四、论述题

1.分析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三种过程。

2.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D2.A3

.C4.B

5.C6.7.A8.A9.C10.C

、填空题

1.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2.

应用心理学

3.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

4.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5.

解释预测

控制

6.

心理学教育

7.

苏联

8.

群体差异

个别差异

9.

课程教学大纲

10.学习过程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之为

()

A.幼儿期B•童年期

C.少年期D•青年期

2•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A.场独立B.场依存

C.深思型D.冲动型

3•世界上最着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一比奈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D.比奈一推孟量表

4.研究表明,()岁是人的智力最佳年龄阶段,其峰值在()

A.25—3027B.30—3533

C.30—4537D.28—3835

5.()心理特点是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A.童年期B.少年期

C.青年期D.青年初期

6.()是指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

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A.心理准备B.心理成熟

C.生理准备D.学习准备

7.提出发展关键期的人是()

A.劳伦兹B.埃里克森

C.皮亚杰D.维果斯基

&哪一种家庭教养模式有利于儿童健康的发展()?

A.保护型B.控制型

C.放纵型D.民主型

9.最早提出的智力量表是()

A.韦克斯勒智力量表B.斯坦福一比奈量表

C.比纳智力测验D.比纳一西蒙量表

10.在我国家庭中,哪种教养方式越来越多()?

A.过度保护型B.民主型

C.放纵型D.控制型

11.()是非文字测验,也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智力量表。

A.比纳智力测验B.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C.斯坦福一比奈量表D.比纳一西蒙量表

12.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

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深思型B.冲动型

C.辐合型D.发散型

13.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

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的时期是(

A.童年期B

.幼儿期

C.少年期D

.青年期

14.智商的计算公式是(

A.IQ=实龄/智龄X

100B

.IQ=实龄/智龄X100%

C.IQ=智龄/实龄X

100D

.IQ=智龄/实龄X100%

15.离差智商的提出者是(),其公式是()

A.比纳IQ=100±15Z(Z为标准分数)

B.比纳IQ=1±15Z(Z为标准分数)

C.韦克斯勒IQ=1±15Z(Z为标准分数)

D.韦克斯勒IQ=100±15Z(Z为标准分数)

16.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为()

A.感知运动、形式运算、前运算、具体运算

B.形式运算、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

C.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D.具体运算、前运算、感知运动、形式运算

17.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

A.法国心理学家比纳B•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

C.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D•前苏联维果茨基

18.自我调控系统是以()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

A.自我认识B•自我意识

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

19.有的学生的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使用的多是整体加工方式,这种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属于()

A.深思型B•辐合型

C.冲动型D•发散型

20.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

A.劳伦兹B.皮亚杰

C.埃里克森D.维果茨基

二、填空题

1.2—7岁的儿童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特征,处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前运算。

2.中学生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有明显发展,国内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学生

观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点。

3.中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

4.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

将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5.人格通常是批个体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包括和

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6.在埃里克森指出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

、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7.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动因包括、、以及

电视、电影、文艺伤口等社会宣传媒体。

8.--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

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物就会退缩。

9.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同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

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10.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

心理自我监控的过程。

11.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与。

12.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为适合其编制的以为内容的量表,而将智商以同

年龄组被子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来加以确定,称为。

13.智力的差异包括与。

14.依据人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和。

15.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

16.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其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17.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18.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年龄差异、。

19.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呈分布:

两头小,中间大。

20.是非曲直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

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三、简答题

1.简述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征。

2.简述认知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

四、论述题

1.试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2.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以及国内蒙古自治区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分析人的心理发展一般有几方面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目选择题

1.C2.B3.B4.C5.B6.D7.A8.D9.D10.A

11.B12.D13.D14.C15.D16.C17.A18.B19.C20.D二、填空题

1.前运算阶段

2.初中二年级

3.抽象逻辑思维

4.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水平最近发展区

5.个性倾向性个性特征

同伴

6.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

7.家庭学校

8.放纵型

9.自我意识10.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11.反应时间精确性

12.语言和操作离差智商

13.个体差异群体差异

14.外倾型内倾型

15.性格

16.先天禀赋后天环境17.性格特征差异性格类型差异

18.性别差异种族差异19.正态

20.心理发展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梨”、“葡萄”等概括为“水果”的

1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苹果”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B•言语联结学习

C.概念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

2.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心理理论为(A.试误说B•顿悟说

C.操作性条件作用说D•发现说

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A.望梅止渴B.画饼充饥C.谈虎色变D•叶公好龙

4•顿悟说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杜威B•苛勒

C.西蒙D.桑代克

.认知策略

.态度

5.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你认为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是属于(

A.智慧技能B

C.言语信息D

10.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的学习类型为(

.认知策略

.态度

A.智慧技能

C.言语信息

11.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提倡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的是(

A.斯金纳B.巴夫洛夫

C.布鲁纳D.苛勒

12.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提高反应

概率的刺激是()

A.正强化B.负强化

C.正弱化D.负弱化

13.个体在特定情况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

()

A.实践

C.反射

B.反应

.学习

14.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两类,分别是(

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行为B

C.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行为和反应行为.刺激行为和应答性行为

15.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完形B.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C.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D.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16.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称为()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C.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C.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做的“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的影响”研究,其方法是(

A.冋卷调查B.实验室实验

C.自然实验D.教育经验总结法

个体通过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与性质而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

A.试误

C.发现

17.

18.

19.

20.

.顿悟

•强化

填空题

学习表现为和的变化。

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和

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

4.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5•联结理论的两个主要代表学说是和

6.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形成。

7.桑代克总结的学习的基本规律有

&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可以解释应答行为的产生、

1.

2.

这种学习是

即通过

9.---

产生。

10.最终会提高反应的概率,惩罚会

11•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应用是

可以解释操作行为的

反应发生的概率。

 

12.苛勒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

13.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提倡使用

a”

“”。

14.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完整而容易地给予学生,而是在学生能够

内化之前,必须自己亲自去发现,发现之后再内化到认知结构中去。

15.布鲁纳指出,学习一门学科,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

16.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

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7.奥苏伯尔的理论是一种解释学生的知识学习,对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有重

要指导意义的学习理论。

18.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有苛勒的、的认知

—结构学习论、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说。

19.强化是一种操作,其作用在于。

20.斯金纳的杰出贡献是提出理论和提倡。

三、简答题

1.简述桑代克的试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

2.简述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D4.B5.A6.C7.A8.D9.C10.D

11.A12.B13.D14.C15.C16.B17.B18.D19.C20.B

二、填空题

1.行为行为潜能

2.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

3.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4.强化

5.试误说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6.试误

7.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8.应答性

9.经典性条件反射论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10.强化降低

11.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

12.完形

13.认知结构发现法

14.发现学习

15.转化评价

16.意义学习

17.有意义接受学习

18.完形—顿悟说布鲁纳奥苏伯尔

19.改变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0.操作性条件反射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划分,学习动机的种类为()

A.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B.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

3.下列关于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中,论述正确的是()

A.学习动机强度越高,说明学习积极性也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B.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学习

C.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

D.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关系

4.在行为的动作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外部动机B.内部动机

C.意识到的动机D.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5.学生在学习上力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上称作()

A.成功需要B.学习动机

C.学业动机D.自我实现需要

6.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是()

A.成就动机B.成功需要

C.学习动机D.满足需要

7.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是()

A.奥苏伯尔B.马斯洛

C.阿特金森D.维纳

8.倾向于选择既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这是一种()动

机。

A.学习B.力求成功

C.避免失败D.内在

9.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D.成就动机

10.自我提高和附属内驱力都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这属于()动机。

A.主导性B.辅助性

C.内部D.外部

11.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由()提出。

A.阿特金森B.奥苏伯尔

C.班杜拉D.维纳

 

.教学要求

.任务性质

)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中等

低等

15.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

B•呈U形曲线

D.函数关系

)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

.奥苏伯尔

.阿特金森

17.一种认识或积极趋近某事物的倾向,是成就动机的重要部分的是(

A.理想B.兴趣

C.毅力D.信念

18.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成就感B.自我归因感

C.自我期待感D.自我效能感

19.在维特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常成为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基础的是()

A.原因性维度B.稳定性维度

C.可控性维度D.内部维度

20.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

A.学习动机B.学习期待

,个体由外因引起的动机是

C.学习归因D.学习效能

二、填空题

1.

是指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2.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存在着、

、四种类型。

4.强化理论由心理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的。

5.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6.在学习活动中,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7.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

和。

9.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成败原因分为个维度,个因素。

10.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1.强化分为三种:

一是直接强化,二是,三是。

12.期待包括和。

13.班杜拉研究发现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主要有五种:

成败经验、归因方式、

14.一般条件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呈关系。

15.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份是和。

1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把学习动机分为和。

17.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主观因素有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抱负水平和

18.阿特金森将成就动机分为两种:

一是;二是

19.是产生兴趣的基础。

20.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

三、简答题

1.简述奥苏伯尔所指的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的几种内驱力。

2.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四、论述题

1.分析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2.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为什么应全面关心学生。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B2.D

16.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

17.学生的个性特点

18.追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9

.需要

20.近景直接性动机

第五章学习迁移

一、单项选择题1.数学学习中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审题技能的应用,这是种()

A.正迁移B.负迁移

C.顺向迁移D.水平迁移

2.根据迁移方向的不同进行划分,迁移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A.水平迁移

C.一般迁移

B

D

.垂直迁移

.具体迁移

4.

学会写“木、石、

口”

,有助于学习写“森、磊、品”,这是一种(

A.顺向迁移

B

.水平迁移

C.一般迁移

D

.具体迁移

5.

地方方言影响学习普通话,这是一种()

A.正迁移

B

.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

.逆向迁移

6.

关系转换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动机理论。

3.

乘法口诀的掌握可以广泛迁移于各种情景之中,这是一种(

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这种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

9.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A.垂直迁移B.水平迁移

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

10.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称为()

A.认知结构说B.关系转换说

C.经验类化说D.相同要素说

11.当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属于()

A.—般迁移B.特殊迁移

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

12.心理学家陆钦斯的“量杯实验”证明了()

A.迁移现象B•学习现象

C.一般迁移现象D•负迁移现象

13•桑代克和武德沃斯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经验类化说B•认知结构说

C.相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说

14.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迁移的决定因素是()

A.相同要素B•心灵的官能

C.认知结构D.顿悟

15.形式训练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贾德

C.沃尔夫D.奥苏伯尔

16.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负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17.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

A.认知结构和态度B.智力和学习环境

C.年龄和学习材料D.学习目标和态度

18.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B.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