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326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二.docx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二.docx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二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

①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

②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

③论教育内容

孔子整理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奠定了儒家教育内容的基础。

在孔子的整个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

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④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一,启发诱导;第二,因材施教;第三,学、思、行相结合;第四,温故知新。

(2)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持“性善论”,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

孟子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荀子的教育思想

与孟子相反,荀子提出了“性恶论”,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

荀子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

闻—见—知—行。

(4)墨家的教育思想

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它们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堪称一大创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亲知”“闻知”和“说知”。

(5)道家的教育思想

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

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教循自然原则,一切任其自然,便是好的教育。

(6)《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①教学相长。

②尊师重道。

③藏息相辅。

④豫时孙摩。

⑤启发诱导。

⑥长善救失。

此外,《学记》还主张“学不躐等”,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西方教育学的思想主要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苏格拉底法也叫产婆术,这种问答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

(2)柏拉图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4)昆体良

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

(《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

一部教学法论著。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7世纪以后,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根据已有的资料考察,最先提出教育学这个概念的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兰西斯·培根。

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这里所说的学科形成时期,是指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所经历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起点是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问世,终点是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发表。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其主要教育观点包括以下几点:

①“泛智”教育。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②教育适应自然。

③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

④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2)卢梭

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

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卢梭的代表作为《爱弥儿》(1762年)。

(3)裴斯泰洛齐

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4)洛克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

洛克认为,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绅士,而这种培养只能通过家庭教育,由此提出了“绅士教育论”。

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一书中,他详细论述了绅士教育的内容(即体育、德育和智育)及方法。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其观点主要有:

①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

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②教育目的。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③教育性教学原则。

在西方教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④教学四阶段论。

即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

(2)杜威

杜威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其主要教育观点包括以下几点:

①论教育的本质。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此外,杜威还提出“学校即社会”。

②论教育的目的。

杜威从“教育即生活”中引出他的“教育无目的论”。

③“从做中学”。

(三)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1.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纲要》等。

2.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代表著作主要有《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主张:

(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

(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4)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6)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并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四)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五育”即: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2)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

主要措施有:

①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②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③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④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3)教育独立思想。

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本质论及核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范围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

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智力开发成为世界教育瞩目的重大课题。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等人提出的教学理论,充实了教育学的内容,提高了教育学

的科学化水平,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1)布鲁纳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结构主义教育思

想。

他倡导发现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2)赞科夫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通过近二十年的小学教学改革实验,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

他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他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3)瓦·根舍因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并通过对范例的接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