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集成湿地保护.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32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容集成湿地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华容集成湿地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华容集成湿地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华容集成湿地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华容集成湿地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华容集成湿地保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华容集成湿地保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华容集成湿地保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容集成湿地保护.docx

《华容集成湿地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容集成湿地保护.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容集成湿地保护.docx

华容集成湿地保护

湖南岳阳

集成麋鹿及生物多样性湿地自然保护区

 

(2011-2020)

 

(1)项目名称

湖南岳阳集成麋鹿及生物多样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二)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

集成麋鹿自然保护区承担着以下的生态保护功能:

通过退田还湖可在洪涝灾害发生期间起着平垸泄洪的调节作用,维系长江下游的生态安全。

通过重引进和繁殖麋鹿,保护珍惜动物。

自然演替恢复湿地景观后成为长江中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栖息地,珍惜动物的救生圈和避难所。

因此,该保护区建设对麋鹿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三)项目起止时间

项目起止时间:

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为两期进行,第一期为2011年—2013年,完善保护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期为2013—2020年,实现保护区内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

(四)项目可行性论证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该项目的建设体现了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高度重视,是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的实际体现。

(2)深入调查,精心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为我国环保系统创建一个面向国际国内的、具有新体制新机制的示范型自然保护区。

(3)分群重引种,保护繁育,逐步增加麋鹿种群数量,形成自然种群,恢复其野生习性,最后完全回归大自然,这是保护珍稀动物的需要。

(4)该保护区有着诸多优越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现有湿地的水、草、土地等资源,可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退田还湖的综合效益。

2、项目建议的有利条件

(1)气象水文特征

集成麋鹿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热适度、雨量集中、严寒期短的特点。

年均气温为16.7℃,一月份均温4.1℃,七月份均温28.8℃,极端最高气温40.0℃,极端最低气温~12.6℃;全年日最低气温≤0℃的天数为27天,日最高气温≥30℃的天数为84天,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为238天,全年无霜期273天。

年均降雨量为1205.3毫米,雨季集中在4~6月份,最大年降雨量为1699.9毫米,最大日降雨量为227.8毫米。

相对湿度为81%(73%~83%)。

最大积雪深度为20厘米,年均降雪天数为9.6天。

集成麋鹿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四面环水,西南面为长江新航道,西北、北和东南面为长江故道。

该地灌溉渠道密布,水源充足。

正常年份,长江水位枯水期为28.2米,丰水期为33.2米,洪水期为34.5米。

(2)所在地社会经济状况

集成麋鹿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前身是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集成乡。

该乡成立于1970年后期,为长江下荆江河段改道的产物;1998年因特大洪水冲垮垸堤而撤销其行政建置,当年居民迁出,全垸变为长江平垸行洪的季节性蓄水湖泊。

平垸行洪后,该处天然植被逐步恢复,特别是堤外洲滩的部分地段已形成典型的湿地植被,无洪水时,垸内高地为洲滩,低地为水面,形成大面积的湿地景观。

自1999年开始,垸内海拔稍高处被大面积地栽植意杨,低洼池塘处被用于种植芦苇和养鱼。

集成垸内主要基础设施有:

原从华中电网引有1条3.5万伏高压线路,建有2400千伏安变电站1座;1996~1997年投资25万元,安装2台155千瓦的排渍机组(已遭洪水废坏);修有简易乡村公路,可通车里程约38公里;原有通讯设施也遭洪水破坏,破坏率约45%;原有乡政府的办公楼2栋基本完好;原有村民住房,移民时全部拆迁。

(五)项目实施方案

1、项目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及外业调查与内业分析结果,将集成麋鹿自然保持区分为4个功能区域,即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和生态经营区。

(1)核心区规划

核心区从临江垸北部约500米到16支渠,面积约1700公顷。

该区是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麋鹿等珍稀保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集中分布地。

其主要功能是保护麋鹿及湿地生物多样性,并使该地逐步恢复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该区海拔高度为30~32米;南、北两头稍高,高差约2米。

从平垸蓄洪的要求出发,该区的围堤高度不得超过现有堤高36米(洪水期正常水位为34.5米),故在洪水位超过36米的特大洪水年份,该区易受洪水浸淹。

该区的规划设施有:

麋鹿安全度汛区、子堤、防护网、了望塔、交通水渠等。

安全度汛区:

位于临江垸北部,面积约10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1/4,其它为草地和林地。

临江垸海拔高度约31米,现有堤高37米。

规划在安全度汛区南界筑一防洪堤,堤高38米,将此区围成一小垸,并将此垸的其它三边堤坝抬高至38米,超过1998年特大洪水水位(37.62m)。

防护网:

沿临江垸堤坝一周,布于堤坝内侧。

(2)缓冲区规划

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四周。

它包括核心区东、西二面距堤约300米和北面距实验区约300米的范围。

总面积约600公顷。

核心区南部的安全度汛区除特大洪水期以外,实际上也是缓冲区的一部分。

该区内的规划设施有:

防护网(沿缓冲区东西两侧堤坝内侧和北界边缘,其中沿堤使用固定防护网,北界边缘使用浮力升降防护网)、绕堤公路、了望塔、排渍机埠和保护区界碑。

(3)实验区规划

实验区位于临江垸南端,面积约为190公顷,主要功能是麋鹿等珍稀濒危动物的保育科研和生物多样性监测。

该区的基本特征是湿地特征明显,水体资源丰富,麋鹿的食料充足。

本区现有堤坝高度为37米,但有2处人工行洪缺口,规划将缺口回填至标高36米,所以本区可抵御洪水水位为36米(历史上发生概率为十年一遇)以下的特大洪水而使其免受浸淹为害。

该区内的规划设施有:

1、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拟建在洪山头镇原新江小学处,包括行政和业务管理办公、生活用房;科研用房;检疫及疾病防治用房;科教宣传用房(含湿地生物多样性博物馆)。

2、自然保护区管理所:

拟建在临江垸西南侧渡口处,含简易办公、生活、接待用房;珍稀动、植物引种驯化基地。

3、交通渡口、交通公路。

4、供电、给水设施、排渍机埠。

5、科学研究内容:

A、湿地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研究

目前我国尚无这种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且向湿地演替的类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站。

因此,在集成垸建立湿地演替定位研究站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B、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

如生物产量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矿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等。

C、湿地设节小气候的研究。

D、湿地与CO2关系的研究。

E、麋鹿繁养技术研究。

F、水禽种群动态监测。

总之,规划通过上术研究,真正把该保护区建成国家环保系统一流的自然保护区,从而达到走向世界的目的。

(4)生态经营区规划

自然保护区内除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以外的部分为生态经营区,包括垸北部刘家大路一片、所有外洲地段和长江故道靠湖南的部分,面积约2400公顷。

该区的主要功能是生态旅游和芦苇生产,具有以旅游和生产收入促保护区发展的重要作用。

将该区规划为农业观光园(兼特色经济作物生产)、芦苇景观(兼生产)区和长江故道景观区。

该区的规划设施有:

管理用房、界碑、水生植物、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基地、鱼类、禽类等动物养殖基地、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规划依托洪山头镇政府所在地餐饮、住宿、购物、娱乐设施)、长江南岸交通渡口、洪山头镇政府——长江边渡口公路,1998年特大洪水溃堤纪念亭和碑刻等。

(5)生境走廊规划

生境走廊即动植物迁移的通道,是连接不同景观斑块的纽带。

它能使动植物从一个斑块(或保护区)进入另一个斑块(保护区),有利于基因流动并使之向适宜的立地迁移。

走廊也能协助那些必须按季节迁移的保护动物从不同的生境获得食物。

本规划按内部走廊设计和区域走廊设计。

1、保护区内生境走廊规划:

集成麋鹿自然保护区属江心垸,内部生境走廊相对畅通。

但由于主干渠纵贯南北,且沟渠两岸坡度较大;而在总体规划中,主干渠将作为境内的交通水渠,这无疑给麋鹿和其它动物的活动造成障碍。

故有必要每隔500米,将主干渠沟渠的两岸开挖为缓坡(≤20º),带宽以10米为宜,以便于动物自由来往。

2、区域生境走廊规划:

建立集成麋鹿自然保护区,目的是扩大麋鹿种群数量,最终达到完全回归自然的目的。

设计区域生境走廊就是为麋鹿回归大自然提供安全通道。

本规划重点考虑保护区之间的走廊,即天鹅洲自然保护区与集成自然保护区之间的走廊。

几年前曾发生过天鹅洲的麋鹿跑到集成垸的事件,证明两保护区之间已存在一条天然走廊,故有必要进一步保护和完善这条通道。

本规划远期拟将防护网定期打开,并封闭北端部分公路,为麋鹿提供安全通道。

通过生境走廊的设计以及保护区的合理布局,达到以小面积的自然保护区获取麋鹿更大生境的目的。

(6)麋鹿重引种规划

1、指导思想:

A、在集成垸实施麋鹿重引进项目,逐年增加种群数量,研究麋鹿重引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建立其自然种群,逐步恢复其野性,最终在整个洞庭湖湿地恢得和扩大麋鹿自然种群,达到保护濒危物种的目的。

B、将岳阳集成麋鹿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以重引进和繁衍麋鹿种群、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为主,发展生态旅游为辅的多功能自然保护区。

2、重引种目标:

规划从2011年开始,连续5年,每隔一年重引麋鹿30头,按1雄4雌配种。

至2015年种鹿达90头,其中雌鹿72头,每年可增加幼鹿65头以上(按每头雌鹿每年产1仔和90%的成活率计算),至2020年种群数量将达1000头以上,届时对麋鹿种群开展异地分群和合理利用。

A、长远目标:

通过在集成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麋鹿,扩大其种群,至2020年种群数量将达1000头以上。

最终在整个洞庭湖区湿地恢复和扩大麋鹿自然种群,使国家珍稀动物麋鹿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合理的利用。

B、近期目标:

通过5年的项目实施,成功重引进麋鹿90头,并在集成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繁衍,扩大其种群数量,保证麋鹿重引种项目的成功。

3、时间安排

2011年:

保护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总体规划设计;进行保护区基础设施及仪器设备;参观学习和培训;制定麋鹿保育、巡护、监测等技术规程和管理制度;宣教活动;重引进麋鹿30头,并实行隔离式圈养3~5个月;对圈养麋鹿实施监测、巡护和管理。

2012年:

保护站建设;完善办公、监测、宣教设备及基础设施;继续参观学习和培训;对麋鹿种群动态和栖息地监测、巡护和管理;继续开展宣教活动。

2013年:

重引进麋鹿30头;继续培训和参观学习;麋鹿繁育;对麋鹿种群动态和栖息地监测、巡护和管理;继续开展宣教活动。

2014年:

麋鹿繁育;对麋鹿种群动态和栖息地监测、巡护和管理;湿地生物多样性定位观察、监测;继续开展宣教活动。

2015年:

重引进麋鹿30头;麋鹿繁育;湿地生物多样性定位观察、监测;对麋鹿种群动态和栖息地监测、巡护和管理;继续开展宣教活动。

2、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

湖南岳阳集成麋鹿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总投资为15935万元,其中第一期4088万元,即2011年1128万元,2012年1760万元,2013年1200万元。

第二期11847万元,详见附表表。

其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拨款9000万元,省财政拨款5000万元,市县财政拨款1935万元。

(六)项目预期效果

1、社会效益评价

A、实施麋鹿重引进项目,对我国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B、通过自然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C、自然保护区样板示范。

D、该保护区的建设能使湿地自然保护区布局更加合理化。

E、增加地方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环境效益评价

A、在特大洪水年份,本自然保护区可蓄水分洪1.8亿立方米。

B、拯救珍稀濒危动物——麋鹿。

C、恢复湿地,净化水质,吸收CO2,降解有毒物质,改善环境小气候。

D、增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3、经济效益评价

A、开展生态旅游,按年均4万人、每人消费1000元计算,可年创产值4000万元。

按利润30%计算,年均可获利润1200万元。

B、到2010年,保护区麋鹿数量可达1000头,净增900多头,创产值近千万元,折年均近百万元。

当麋鹿种群发展到环境容纳量的上限时,对麋鹿实施异地分群和综合开发利用的收入也非常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