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34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docx

《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docx

高考语文标点用法大全

标点用法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点号:

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

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

★句末点号

一、句号(。

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如:

①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

②请把门关上。

③今天我们必须回去。

④下课了。

句子无论长短,只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的陈述句,句后都应用句号停顿。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如例②),有强调意味的陈述句(如例③),有时独词句、无主句(如例④)表示陈述语气时也用句号。

二、问号(?

问号用在一句话未尾,表示疑问的语气。

如: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②他是谁?

从什么地方来?

使用问号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但句末都用问号。

如:

①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么?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⑵、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如:

①她是从四叔家里出去就成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②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③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

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

还是站在人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⑶、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未。

如:

怎么啦,你?

⑷、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如:

①我不知道他去车站接谁。

②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三、感叹号(!

⑴、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中,感叹号要放在句末。

 如:

多么雄伟壮观啊 ,万里长城!

⑵、句前有叹词,后是感叹句,叹号放在句末。

 如:

啊,这儿多么美丽!

★句中点号

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四、顿号(、)

用于句中并列的词、词组之间较小的停顿。

如:

①邓颖超的品德、人格、风范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②从1918年起,鲁迅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

(其中顿号也可不用)

● 以下十种情况不用顿号。

⑴、不定数的两个数字间不用顿号。

如:

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

(不能写成“十六、七岁”)

【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

如:

三年级四、五班的学生。

    

⑵、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

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⑶、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⑷、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

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

⑸、并列成分做补语且需要强调时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

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6)、并列成分做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

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注意】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则用顿号。

如:

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⑺、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并列成分是主谓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

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

如:

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⑻、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

老槐树下有两辈人:

一个“老”字辈,一个“小”辈。

【注意】如并列词或词组简单,它们之间则用顿号。

如:

抗战、团结、进步,这是共产党的三大方针。

⑼、并列词语做定语时无论词语长短都用顿号。

⑽、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分清层次在不同属类间用逗号。

如: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五、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复句中,分句内部或分句之间,经常用逗号。

六、 分号(;)

用在复句当中,表示分句间的停顿,其停顿大于逗号。

●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

⑴、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

①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

②她今年已经十八岁了,个子也长成了,按说该找个婆家;可是她母亲总是一个劲地说她还小。

⑵、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

如:

农民对一个好的村干部的要求是:

一、办事公道,一碗水端平;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注意】并非并列关系的分句间都用分号,若每个分句内部都未用逗号,则分句间用逗号表示并列。

如: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注意】如果在句子中用了余指代词“等等”,表示未说出的并列部分,那么在“等等”前也要用分号。

七、冒号(:

⑴、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小结上文。

如:

①我们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专项复习阶段,第二阶段为综合复习阶段,第三阶段……

②她是秋天没丈夫的;他有一个小叔子,小她十岁;她靠打柴为生:

我知道的就这些。

【注意】用于提示下文的词语“注意”、“指出”、“宣称”、“证明”、“告诉”、“如下”、“例如”等后常用冒号。

⑵、用于书信、讲话稿等称呼的后面。

⑶、用于需要说明的词语后。

 日期:

10月20日

 地点:

县剧院

【特别提醒】

⑴、冒号提示的范围一般要管到句子末尾,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间。

如: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

《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上映。

(此句中的冒号应去掉,顿号可以不用)

⑵、部分引用别人的话,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文前不用冒号。

如:

林则徐宣称: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

(应将冒号换成逗号)

⑶、一个句子中不要出现两个冒号。

如:

他在文中指出:

我们要学习一些自己国家的历史,比如说:

国家的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

(第二个冒号应删去。

★标号

  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连接号和专用号九种。

八、引号(“”)

⑴、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如:

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⑵、表示突出强调。

如: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⑶、表示讽刺和否定。

如:

①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

②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⑷、表示特定称谓。

如: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⑸、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如:

“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

【注意】

⑴、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

"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

肉香,油多。

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

⑵、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如: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⑶、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如:

①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冻死骨”的名句,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

②在老张“同志们,走吧!

”的招呼声中,我们这支不大的队伍便冒雨出发了。

九、破折号(——)

⑴、破折号表示文中需要解释说明的语句。

如:

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⑵、破折号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如:

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

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提高,每月三千多呢!

——我能抽支烟吗?

⑶、破折号表示话语的中断。

如:

“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⑷、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如:

“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⑸、破折号表示事项列举分承。

如: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

当前迫切需要确立的主要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法制化原则;

  ——党的领导法制化原则;

  ——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

  ——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

(6)、破折号表示引出下文。

(这种由破折号引出的下文常常是另起一段。

如:

①在一篇题为《论气节》的文章里,他对“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与现实处境作了这样一番总结——

②小姑娘的相貌神态酷似她的母亲,我的心一颤。

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树村生活的情景——

⑺、破折号用在副标题的前面。

如: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

⑻、破折号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

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注意】破折号和括号都有表明补充说明的作用,但是破折号标明的补充说明性语句是正文的一部分,比较重要,需要读出来,而括号标明的补充说明性语句不是正文,一般可以不读出来。

如:

每当肝疼发作时,他就采取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肝部,从来没有因为肝疼影响工作。

【注意】解释说明或补充的语句如果是插在句子中间的,可以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

如:

太阳系除了九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

如:

直觉——尽管它并不总是可靠的——告诉我,这事可能出了什么问题。

【注意】破折号和冒号都可以引出下文,冒号用在解释性分句之间,分说是总说的分项叙述。

如:

晚上的节目有:

舞蹈、独唱、相声和杂技。

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注释则用破折号。

其中注释内容删除也不影响句子内容和形式的完整。

如: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十、括号()  

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括号里的注释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具体限制,一般不需要读出来。

例如:

① 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②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

(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③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

况下占多大体积?

(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

【注意】括号里的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这叫句内括号。

注释语如果有标点,那么最末一个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应省去,(如例①);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这叫句外括号,注释若有标点,可照样不动(如例|②),也可不用(如例③)。

【注意】括号和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二者的用法是不同的。

当解释说明性的词语比较重要,是正文的一部分,对文章有较大影响,必须读出时,就用破折号;否则,就用括号。

十一、省略号(......)

⑴、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

如:

①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

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

②听筒里传来十分响亮而焦灼的声音:

"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空运......空运!

"

⑵、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如:

孔乙己低声说道:

"跌断,跌、跌......,,他的脸色,很象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⑶、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如:

(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

狐狸、貉子、獾、水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⑷、表示静默或思考。

如:

何为:

不行!

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

欧阳平:

......

⑸、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如:

他......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6)、表示语言的中断。

如:

①“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②“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

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大轿,还说不阔?

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

⑺、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如:

①这么多年他老人家没有来得及听我一次汇报,总理呀总理,现在我到哪里去向您汇呢?

......

②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③原来如此!

......

【注意】

⑴、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⑵、省略号前如果是句号、叹号、问号(句末点号)、冒号,说明前面是完整的句子,那么句号、叹号、冒号应保留。

如:

不受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

但是,谁来制约?

谁来监督?

谁能制约?

谁能监督?

……尚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⑶省略号前如果是顿号、逗号、分号(句中点号),要省掉。

如:

一群马,在公孙龙子眼里是“非白马”,是黑马、青马、黄马、棕马……的综合。

⑷、省略号后的点号一般应去掉。

因为连文字都省了,点号自然也不必保留。

如:

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著名的建筑之—……那壮丽的廊柱,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

十二、书名号(《》〈〉)

  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

例如:

a.《中学生》b.《语文报》c.《涛声依旧》

⑴、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如:

《读〈石钟山记〉有感》

⑵、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如:

《荀子·劝学》。

【注意】

⑴、报刊、电视的栏目,丛书主题,活动名称等不用书名号,要用引号。

如:

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对贺岁片《手机》表示不满。

⑵、公告、声名、法律、通知、计划、启事、晚会等作为一个完整的名称出现时,也可以用书名号;但只强调其内容时要用引号。

如:

①翻开1999年国务院修订颁布的《全国年节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制定,1951年修改),里面写的清清楚楚。

②由教育部制定实施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已全面启动,其中“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是迄今教育部最高层次的人才项目。

 

常见标点差错举隅 

①非疑问句用问号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

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

"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句号。

②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到底去还是不去?

我的小姑奶奶。

"

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

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未,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③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

“欢快、昂扬、奋发”,是联合词组。

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④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

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

第二层次应改用逗号。

⑤连词前面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

"或',是连词。

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

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⑥概数用顿号

"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订的样子。

"

"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

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

因为概数无须停顿;一加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

这不符合表述原意。

⑦集合词语用顿号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

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司、乘人员,这些已形成固定词语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

⑧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

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

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

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⑨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

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

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

或者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⑩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

其实不然。

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

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11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本市文坛三位女杰:

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

"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

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王、王、程作"三位女杰"的说明词语。

12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

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

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

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

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13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

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

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

14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

李白的诗多豪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他们成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

上句李白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下句"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只是句中的宾语部分,句末点号则应放在引号外。

一般来说,凡前面用了冒号,便是提示下面的引文是独立成句的。

15不是书名用书名号

"《丽达公寓》即日发售,......."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

"丽达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称,是不能用书名号的。

不能为了突出某一表述对象,便滥用书名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