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65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docx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docx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

2010至2015年学科建设规划纲要

 

填表日期2009年09月30日

台州学院科研处制

一、学科建设历史回顾

本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一、办学历史悠久、结合台州医化行业的专业群形成

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的前身为台州学院生化系,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78年成立的台州师专化学科开设的化学(师范)专科专业,1988年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办两年制应用化工大专班,在1993年设置了专科精细化工专业,该基地从事医药化工人才培养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2000年学校升格为本科教学后,学校事业发展迅速,学院办学有了一个新的跨越,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几年来,医药化工学院围绕学校“地方性、应用性、高教性、综合性”办学定位大幅调整了专业结构,根据台州五大支柱行业之一的医药化工行业、长三角南翼重要生态旅游基地和国家级化工原料出口基地对人才的需求大幅调整了专业结构,办学规模得迅速扩大,办学层次得到全面提升。

2001年拓展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3年开设制药工程专业,2004年开设材料化学专业,2005年开设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

经过几年的努力,从化学教育单一师范专业拓展到5个本科专业(即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和1个专科专业(精细化工),初步形成以本科教育和理工科专业为主的与医药化工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群,构成了较为合理的具有地方特色专业体系。

2008年学校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以专业建设为中心,学科建设为基础,课程建设为保障的学科专业发展机制已建立。

同时以省级重点学科为龙头,市级重点学科为基础,其它学科为辅,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制药工程和材料工程等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医化学院有一个省级重点专业:

制药药工程专业,校重点专业二个: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和化学专业,省级重点学科一个:

应用化学,市级重点学科一个:

分析化学。

通过建设,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层次,夯实了科研平台,取得了一批相应的科研与教改成果,推动了学科的快速发展。

二、教学质量较高,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初步形成

近年来学院加强了教学管理,尽管专业发展较快,但作为地方性院校,我们结合台州医化行业特色,通过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一是重视教学计划制定和课程大纲建设。

学院所有专业从2005级启动了学分制改革,全面修订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一个地方性院校,我们在制订本次人才培养计划时根据台州医化行业特色,强调“地方性、应用性”,同时,通过邀请兄弟院校相关的主管教学院长或专家及企业界人士认真审核教学大纲,论证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和各课程大纲建设规范、齐全,教学安排合理。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课程)和各课程大纲基本符合台州医化行业发展需要。

二是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认真抓好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提高快。

学院根据省、校、院三级课程建设体系,全面启动课程建设工程,制订了课程建设规划,上过两轮的课程都进行立项建设,《无机化学》、《仪器分析》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3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同时以教学改革促教学质量提高,鼓励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从06年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理论课程门数占本学年课程门数的100%;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改项目,其中《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制药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改革》获取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公开发表教改和教学管理论文30篇,获校教学成果奖多项。

三是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在实验教学方面,实验项目开出率达100%;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大于60%,效果良好。

同时结合工科特点,强化实践环节的实习管理与组织,保证各实践环节的落实。

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本科三年级学生实行导师制,使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及早进实验室,开展相应的科研活动,学生积极申报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校立科研项目、院立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00多篇、获专利1项。

通过组织化学基础实验大赛,化工设计竞赛,学生职业资格考证等引领学生重视实践环节。

三、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创新型师资队伍基本形成

学科的发展依赖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始终是医化学院学科建设过程中高度关注的一件大事。

医化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学院重视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我院教师中有1人被评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入选浙江省“151”跨世纪人才第三层次,1人获得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4人入选台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入选台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1人被评为校学科带头人,5人被评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有3人被省高校聘请为硕士生导师,多人获得校级各类教学奖。

5名青年教师在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竞赛中获奖。

积极引进高层次的师资队伍,我院共引教授2名,副教授2名,引进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外引、内培”,对青年教师实行试讲制、听课制、导师制,支持和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对中青年教师派往国内名高校进修,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

目前,医化学院的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其中有1位年青教师已获得博士学位,6位年青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师资队伍的学位结构已取得突破。

再过1-2年,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总数达到50%。

注重教师队伍团队建设,有计划地建设一支老中青有机结合的教师队伍,大力扶持中青年教师的成长。

通过培养,青年教师成长较快,绝大多数已成为教学和科研骨干。

四、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等基础条件建设

学校非常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在基础化学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制药化工实验教学中心,2008年被评为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实验示范中心为学院的学科建设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应用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工程、制药工程、材料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成长,在学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心现实验室用房面积共6300平方米,拥有800元以上仪器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

拥有包括QUATTROMICROAPI液质联用仪、NMR-200型核磁共振谱仪、安杰伦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600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FTIR-840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尼高力5400型红外分光光度计、CARY ECLIPSE荧光分光光谱仪及PE-8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等一批公共类大型测试仪器和液体综合实验装置等工科类大型实验仪器。

在实习基地方面,建有一批医药化工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先后与台州海正药业、华海药业、九州药业、立发电子有限公司、天和树脂、临海市杜桥精细化工厂、临海市利民化工有限公司、台州市劳恩思坦鑫丰化工有限公司、临海市大洋投资公司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见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场所,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教学与科研并重,产学研结合的学科团队基本形成

医化学院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基本原则,学院领导和教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全面与台州医化行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应用化学”是医化学院起核心作用的一门学科,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分析化学”建设规划合理,有具体措施,在主持人带动下,重点学科基本形成了学科梯队,学科方向明确,学科成员积极开展集体攻关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学院先后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所、药物化学研究所,与台州立发电子有限公司建立了一个横向研究所,建立了“浙江省制药平台台州工作站”,鼓励教师以研究所为依托,与企业共建的联合研究所、共建实验室等为基本平台,进一步做好为地方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使之成为台州市医化行业的应用开发研究基地和现代教学教育基地。

同时开展集体攻关,争取横向经费。

学院对各级各类的课题申报非常重视,特别是标志性课题的申报,学院对其进行经费资助。

近年来教师从事科研和申报课题的积极性较高,科研精品意识较强,科研成果及申报课题的质量也都大有提高,取得丰硕的成果。

主持国家基金课题2项,国家基金子课题1项,省基金课题8项,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1项,浙江省科技厅项目2项,发表在SCI收录论文近100篇,EI收录论文20多篇。

分析化学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2006年为台州市重点学科,2009年应用化学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

六、积极参加国内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引进来、走出去是一个学科富有活力的表现,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学术交流,开拓学科建设的视野,了解和掌握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促进学科建设的不断进步。

医化学院的许多学科和课程的内容,都是交流后加以引进后形成的。

上述引进和学习回来的成果,都已全面地体现在教材建设中,对教材内容、体系更新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学科建设现状分析

本学院现有学科的发展现状,纵向、横向比较维度下的成绩与不足:

2000年学校升格为本科教学后,医化学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99年开设化学教育专业,2001年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4年开设材料化学专业,2005年开设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2008年学校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以专业建设为中心,学科建设为基础,课程建设为保障的学科专业发展机制已建立。

同时以省级重点学科为龙头,市级重点学科为基础,其它学科为辅,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制药工程和材料工程等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医化学院有一个省级重点专业:

制药药工程专业,校重点专业二个: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和化学专业,省级重点学科一个:

应用化学,市级重点学科一个:

分析化学。

通过建设,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层次,夯实了科研平台,取得了一批相应的科研与教改成果,推动了学科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浙江省科技厅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近30多项,取得课题经费700多万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以上发表论文214篇,其中被SCI收录97篇,被EI收录21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

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的学科方向之一——新型分离分析方法和技术方向支撑的学科分析化学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2006年为台州市重点学科。

虽然我院学科建设在学校升格后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与困难。

省内有较大影响、处于领先地位的学科少;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较缺乏;化学工程、制药工程、材料工程专业与学科的师资队伍还很薄弱;实验用房等办学基础设施相对不足,与医化学院各专业和学科相关网络资源、图书资材不足,学科建设财力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因此学院学科建设将以落实学校学科建设精神为指导,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及《医药化工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出发,按照“管理稳院、学科强院、团队兴院、服务富院”的方针,通过学科整合,以省部级等标志性课题和横向课题经费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实现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实现科学研究上水平的突破为目标。

 

三、学科建设的目标

学科建设的远期、中期、近期目标,预期标志性成果:

一、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

以学校学科建设精神为指导,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及《医药化工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出发,按照“管理稳院、学科强院、团队兴院、服务富院”的方针,通过学科整合,以省部级等标志性课题和横向课题经费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实施动态管理和课题负责人制,围绕学科建设,到2015年把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建设成为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努力争取形成2-3个市级重点学科,以及2-3个具有一定学科优势和特色的校级重点学科。

争取在2015年获准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1个硕士学位点。

二、学科建设的具体目标

根据医药化工学院《医药化工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目前我院的实际情况,提出2010-2015学科建设的具体规划。

1、根据目前我院学科建设的现状,到2015年,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完成建设验收,努力建设成为在省内有影响的重点学科。

通过建设,使我院市级重点学科达到2-3个,校级重点学科达到2-3个。

同时加强应用性学科的建设,提升我院的科技开发能力和横向经费引进。

2、根据我院的特点和优势,启动院级重点学科建设,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实行目标管理,通过规划、评估,确定3-5个院级重点学科。

在评选院级重点学科时,优先发展和扶持与台州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提升我院在台州当地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以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点的要求建设好重点学科。

在2015年前学科建设达到硕士学位点的要求,形成三个学科的方向,即分别为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业催化,学科建设的重点方向为应用化学。

4、学科队伍的职称结构、学位结构更加合理,适应学科建设的需求,实现硕士学位点建设的要求。

学科队伍建设目标:

2010-2015年晋升教授10-15人、副教授20-30人;引进教授或学术带头人3-5人,培养或引进博士10-15人。

2010-2013年,每年晋升教授1-2人,2014-2015年,每年晋升教授3-4人;每年晋升副教授4-6人;每年引进教授或学术带头人1人;每年培养或引进博士2-3人。

5、建设好现有的四家研究机构(三家研究所、一个平台)。

根据我院的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加快建设为台州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研究机构,为台州市医药化工和材料工业二大支柱产业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做出贡献。

其中,对药物化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浙江省制药创新平台台州工作站等研究机构进行重点建设,使药物化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在台州当地的医药化工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努力争取1个研究机构成为省级研究基地,形成1个市级研究基地、5个校级研究机构(每年1个,为应用化学研究方向)。

6、人才培养目标。

2010-2015年,年培养本科生420人左右,与其它高校合作每年培养研究生6-10人。

三、预期标志性成果

1、努力争取国家级课题8-15项,省级课题10-20项,其中每年国家级课题1-3项,省级课题2-4项。

2、努力争取横向经费500万元,其中每年横向经费100万元;

3、努力争取发表SCI收录的论文或国内1级期刊论文100-200篇,每年发表SCI收录的论文或国内1级论文20-40篇;

4、努力争取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5项,每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1项。

 

四、学科建设主要内容

学科凝练与整合的基本思路,学科队伍、学科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实验室和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学科凝练与整合的基本思路

1、明确化学工程与技术为学院发展的一级学科,形成3-5个二级学科,凝练与整合三级学科方向。

医化学院目前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和药学4个一级学科、接近15个二级学科,如果各个学科都求发展,学科资源有限。

学院经过讨论、座谈和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后,确定化学工程与技术为一级学科,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为二级学科,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明确2015年一级学科的硕士申报点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建设规范以此为基础。

学科队伍以5个二级学科为基础,凝练与整合出5-10个三级学科方向,形成学科团队。

二级学科中,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为重点建设学科,实现差导发展。

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学科是台州学院富有特色的二级学科之一,本学科已形成了4个特色研究方向。

“新型分离分析方法和技术”方向主要在联用技术、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和测定、化学传感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创造性研究,建立了多种检测新方法、新平台;“药物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方向主要在杂环类和过渡金属配位的新型生物活性药物研究领域展开研究;“功能材料研究及应用”方向主要开展芳杂环高分子软磁性材料的应用、碳纳米管的制备和修饰领域的研究;“新型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方向主要以新催化反应、新催化材料和新催化表征技术研究为核心,在多相催化、小分子催化、电极反应过程等领域已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2、落实学校办学定位,探索形成了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依托医化学院的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已与浙江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12人(其中6人已取得了学位)。

本学科成为台州学院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走综合性应用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之路的窗口,也是有效落实学校“地方性、应用性、综合性、高教性”的办学定位,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以“能力为本”、强化“创新、创业、创造”三创,构建了教学平台体系、课程模块体系、实习体系,形成了符合应用型医药化工类人才的“多层次课程体系、多层次教学内容、多选择实验仪器与教材、多样性开放模式、多样性实践形式、多层次能力培养”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自身特色。

近几年来,制药化工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制药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为台州市制药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制药工程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无机化学、仪器分析为省级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分别为校级精品课程。

3、贴近地方支柱产业需求,搭建了校地共享、辐射周边的示范平台

医化和原材料行业是台州二大支柱产业,其中原材料行业是当地大力资助的新兴产业之一,而台州是国内唯一的经国家批准的化学原料药基地,拥有“精细化工王国”之称。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依托台州地方产业,以应用化学、药物化学研究所和浙江省制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台州工作站为平台,努力拓展“校企、校研、校际、校行、校政”五大合作,通过对外技术培训、校企共建研究机构(与台州立发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了“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应用项目开发等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与企业横向联合,承接企业攻关和技术改造项目,促进学科发展,加强与企业合作。

二、学科队伍和学科教学

近年来医化学院引进了一大批博士充实师资队伍、有8名青年教师正在攻读在职博士。

目前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3人,正高职5人,4名教授被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聘请为硕导,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151”跨世纪人才2人,台州市“211人才”9人。

通过近几年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博士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较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学科队伍。

但是与学校的要求和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的建设要求相比,学科队伍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科需要整合和凝练。

1、学科队伍建设。

到2015年要求晋升教授10-15人、副教授20-30人,引进教授或学术带头人3-5人,培养或引进博士10-15人。

2010-2013年,每年晋升教授1-2人,2014-2015年,每年晋升教授3-4人;每年晋升副教授4-6人;每年引进教授或学术带头人1人;每年培养或引进博士2-3人。

使学科队伍的职称结构、学位结构更加合理,适应学科建设的需求,实现硕士学位点建设的要求。

2、形成学科研究团队。

以应用化学四个学科研究方向——“新型分离分析方法和技术”、“药物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功能材料研究及应用”、“新型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为研究基础,凝练学科方向的一个或几个领域形成学科团队,实现人人有学科、人人进学科,人人有学科团队、人人进学科团队,实现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实验室和图书资料的共享。

三、科学研究

以应用化学四个学科研究方向——“新型分离分析方法和技术”、“药物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功能材料研究及应用”、“新型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为研究基础,凝练学科方向的研究领域,凝结学科团队,集体攻关,出标志性成果。

1、新型分离分析方法和技术方向

积极开展流动注射联用技术应用于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痕量物质的检测,持久性有毒物质的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的研究,重金属快速检测用的分子印迹比色传感器,新颖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分析应用,新型键合型多糖类手性固定相与手性分离的研究,为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测定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痕量有毒污染物提供更多、更好的检测平台,建立农产品中重金属和环境生物样品中硫醇类化合物在线、快速、现场检测的新型传感器。

2、药物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方向

积极开展取代苯腙基羰基三氨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从系统、功能和结构仿生原理出发,利用分子设计的观点,将三氮唑化合物引入到分子中去,并对三氮唑分子进行结构修饰,寻找抑菌、抗病毒和免疫导向药物合成的构、效关系规律;设计合成一些以去质子酰胺氮与过渡金属配位的新型生物活性药物,开展含活性功能基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开发高效广谱的新型过渡金属抗癌药物、认识过渡金属对生物体的作用并搞楚该类药物与DNA的可能结合方式。

3、功能材料研究及应用方向

积极开展联噻唑软磁性超分子聚合物及其性能、芳杂环高分子软磁性材料和耐高温材料的研究;以服务于台州地方企业为目的,做好开发新型的无机、有机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和生物材料的研究,重点开展纳米材料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该领域的研究。

4、新型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方向

积极开展环境友好下新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高选择性加氢催化性能的研究、N-杂环卡宾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催化性能研究。

以新型高效催化剂及其新材料的开发研究为重点,基础理论研究、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探索材料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以制备高效催化剂;小分子催化主要是以Aldol反应为载体,寻找具有高效高对映体选择性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并应用到其他类型的不对称反应的研究,开发有应用价值的多元金属复合型催化剂。

5、横向合作

学院的科学研究主要依托台州医药化工支柱产业和材料产业,以应用化学研究所、药物化学研究所和浙江省制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台州工作站等为研究平台,与企业共建研究所、共建实验室,利用实验仪器资源和人才优势资源广泛开展与企业横向合作,开展具有市场前景的医药化工产品中间体和新药研发、新材料研发,承接企业攻关和技术改造项目,形成从产品的筛选、实验方案的制定、产品的合成、中试到大生产车间的设计、试车,最终实现工业化生产,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的产品开发与产业化服务能力,使本学科成为台州市医化行业和材料行业的应用开发研究基地。

四、学术交流

加强学术交流,积极参与省内、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争取参与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使学术交流成为我院教师的自觉行为。

通过学术交流,找出差距,获得推动学科发展的动力。

通过交流与合作,积极寻求教育与科研合作伙伴,努力开拓合作领域,获取信息,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逐步扩大我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在省内和当地的竞争能力。

五、实验室的建设

目前医化学院制药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用房面积为6030m2,保证了学生的正常教学要求。

而教师科研用房面积仅有450m2,而且实验室分布非常不合理,在三个校区,实验室位置和结构非常不合理,实验室通风设施落后,限制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严重制约我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因此实验室的房源是我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颈瓶。

椒江校区医化大楼学校正准备建造,预计这学期结束能动工,对医化学院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是一个里程碑。

但是从学校计划分配给医化学院的用房面积来看依然是不足的,建筑面积为12000m2,实用建筑面积为6200m2,除去办公用房,与目前的实验用房刚好持平。

学院目前正在规范和整合,但椒江校区医化大楼学科建设用房(科研用房)仍明显不足。

六、图书资料的建设

学校图书馆的资料是比较丰富和全面,但仍有缺陷。

主要表现在工科的资料不全和不够多,希望学校在图书资料的建设重点转移到工科等需要大量建设的学科上。

对于医化学院来说,除了上述的图书资料的建设外,非常迫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