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662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docx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

第三单元加与减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加法;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

小兔请客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的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童话故事“小兔请客”

小兔要过生日了,兔妈妈准备让小兔请几个要好的朋友到家里玩,小兔高兴极了,它请来了好朋友小猴、小松鼠和小刺猬。

小兔准备了什么东西招待客人呢?

出示第1幅图。

(学生说说,有几盘,每盘有几个)

小朋友们正准备吃果子呢,小兔说:

要想吃果子得先回答我的数学问题。

猜一猜:

你知道小兔提的什么数学问题?

(引出让学生提问题)

1、讨论其中一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列算式,并解答。

谁能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可以先小组说,再全班汇报)

2、我们来给这个加法算式中的每个数起个名字!

可以先让学生试起。

问题解决了,可以吃果子了,看小刺猬怎么了?

出示第2幅图。

(可以让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

你能结合故事情节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1、讨论:

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列算式,并解答。

谁能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我们来给这个减法算式中的每个数起个名字!

可以先让学生试起。

二、练一练。

1、书P21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两幅图的意思。

然后独立列算式解答。

2、书P21第2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书P21第3题“小动物回家”

在圆圈内填得数。

说要求后,提出比赛倡议:

看谁又对又快的将小动物送回家。

三、总结。

 

采松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采松果。

1、你知道松鼠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出示挂图)

教师用一段话引入故事情境:

有一天,松鼠妈妈带着小松鼠去树林里采松果,你们猜一猜,它们各采了多少松果?

看着这个画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2、引导学生讨论问题。

可以将学生提出的可以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着重讨论两个问题:

一共采了多少个?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几个

先列出算式。

再讨论算法:

根据算式摆出小棒,请学生结合小棒说说怎样算。

不摆小棒,看着算式应该怎样算呢?

二、练一练。

1、书P23第1题

观察图:

你能说说图的意思吗?

看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猴有多少只?

提出要求:

你能算出小猴的只数吗?

请你先试一试。

讨论: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如果学生不能完整地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算式,找到列式的理由。

2、书P23第2题

自己独立看题,说说这一题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使学生先有解题意识。

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你先试试。

集体订正。

1、书P23第3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书P23第4题

学生先独立去填,引导学生边填边思考,在填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后,请学生模仿这种形式,自己编一组算式。

三、总结。

 

青蛙吃害虫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通过拨计数器,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主题图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青蛙吃害虫。

1、你知道有关青蛙的哪些知识?

(让学生简短的说一说)

师:

青蛙吃掉了危害庄稼的害虫,帮助农民伯伯保护了庄稼,使我们都有粮食吃,现在有两只小青蛙正在进行吃虫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挂图。

观察挂图,你知道他们现在的战况如何吗?

3、你能根据它们的比赛提出数学问题吗?

主要讨论: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讨论算法:

先请学生结合计数器说计算方法。

然后脱离计数器说说应该怎样计算。

二、练一练。

1、书P25第1题。

1观看图:

图上画了什么?

它们正在做什么?

小啄木鸟说什么呢,谁来扮演它读一读。

大啄木鸟说什么呢,谁来扮演它读一读。

2你能根据他们说的话求出大啄木吃了多少条吗?

独立列式解答。

3学生汇报所列算式,及怎么想的。

教师注意总结:

小啄木鸟吃了22条虫子,大啄木鸟比它多吃了10条,也就是比22条多10条,就用22加上多的10,就是大啄木鸟吃的。

2、书P25第2题。

观察第2题的图,谁能根据图的意思编出一个小故事?

(鼓励学生编)

你能解决故事中提出的问题吗:

跳下去几只青蛙?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讨论列式的理由。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书P25第3题。

1、书P25第4题。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的意思,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

互相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

小结。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10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加减法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二、练习。

1、算一算。

(书P26第1题)

此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去算,算完后订正。

并请有错的学生汇报一下,大家帮他们找找问题。

2、书P26第2题。

你们看过天气预报吗?

谁能说说图中的“5~15°C”是什么意思?

(小的这个数表示的是最低温度,大的这个数表示的是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相差几度?

怎么算?

15-5=10

师介绍:

用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得到的就是就是这一天的温差。

你能算出上海一天的温差吗?

学生独立计算。

3、书P26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不讲方法。

学生填完后,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出来的。

注意要引导学生说说,如果不算能不能判断出大小,如:

20+3○2+30,右边的30比左边的20多了10个,而左边的3只比右边的2大1,所以2+30要比20+3大。

3、P26第4题

教师可以先出示几种玩具的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a)说说:

如果让你去选两种你喜欢的玩具买,你会选哪两种?

算一算:

买你说的两样玩具一共需要多少钱呢?

在书上列出算式。

b)如果给你50元钱,你可以买哪两种玩具?

可以让学生在全班说,然后马上反馈。

三、实践作业:

回家听天气预报,了解深圳明天的天气,并算出温差。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书P27第6题

1、观察书上的图,数数唱歌的有几个人,跳舞的有几个人,弹琴的有几个人。

2、引导学生读懂要解决的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4、集体订正,教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5、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二、提问题。

书P27第7题

1、观察第7题的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3、你能根据图的内容提出哪些问题?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4、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哪些?

请列出算式。

5、集体讨论。

三、游戏:

信鸽送信。

四、小结

 

拔萝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会计算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倾听和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

小兔拔萝卜

1、出示挂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出要求:

谁能根据图的意思编出一个小故事,在故事里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讨论问题:

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1自己先试着列出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算法:

36+23你是怎样算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给别人听。

全班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3指导竖式计算。

竖式的格式。

竖式的要求:

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3、独立解决问题:

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多少个萝卜?

指导竖式计算:

这一题能不能也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呢?

试一试。

请几个学生板书,进行检查和指导。

二、练一练。

1、书P29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小组同学互相检查,如果你发现他有错误请指导他改错。

可请几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集体检查。

2、书P29第2题。

要求;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又快又对,就用什么方法算。

三、总结。

第2课时

一、你知道吗?

1、你们都见过钢琴吗?

谁知道钢琴上有几个白键和几个黑键?

看书P29找到答案。

2、你能解决书上的问题吗?

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3、你还能在钢琴上发现别的数学问题吗?

师:

钢琴上也有我们的数学问题,生活中只要你认真仔细的观察,数学问题是处处存在的。

森林医生。

今天让我们当一次森林小医生!

1、书上的算式都算错了,你能找出他们的错误原因吗?

在旁边改正过来。

学生先独立去完成。

2、小组交流。

3、集体讨论,并改正。

二、比一比。

1、教师出示统计表(书P29第5题)但不出现美国和俄罗斯的。

师:

在2001年北京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我国一共获得了54块金牌。

提出问题让学生猜美国和俄罗斯各得了几块,通过教师有关多少的语言提示来猜。

(完整统计表)

2、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试着解答书上的两个问题。

集体订正。

小结

 

回收废品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30—31页“回收废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学生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能力目标: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

难点:

培养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

小朋友喜欢去公园吗?

那,老师就带大家去公园瞧一瞧。

(播放课件)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呀,有绿树、有凉亭、还有人工湖……这给人们带来了多大的欢乐呀!

可是,人们又给公园留下了什么呢?

大家喜欢现在的公园吗?

为什么?

你们打算怎么做?

2.板书课题:

回收废品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播放课件)

师:

瞧,这三位小朋友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正在收集塑料瓶。

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还是让他们自己来介绍吧。

2.播放课件。

3.指名说说,从三位小朋友的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生2: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5.解决第一个问题——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找一找:

要解决“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这个数学问题,必须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2)读一读:

把找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3)试一试:

学生动手摆学具,试着列出算式。

(4)算一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

(5)师小结:

原来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要用加法,多了多少就加上多少。

6.解决第二个问题——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找一找,要解决“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这个数学问题,必须用到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同桌讨论、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学生汇报。

(4)师小结:

哦,要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减法来计算,少了几就减几。

7.比较两个问题的解答方法,进一步明确比多比少问题的解答思路。

8.我们为什么要收集塑料瓶呢?

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会“腐烂”,它会危害庄稼的生长。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出示课件)

1.收集易拉罐。

2.收集旧电池。

3.折幸运星。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1.师:

今天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

你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2.学生自由回答。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练习。

1、书P30第3题

①出示书中的图。

观察:

小明家、学校和少年宫之间的路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明要从家到少年宫可以有几种走法?

讨论。

(一种,从小明家直接到少年宫;另一种,从小明家先到学校再到少年宫。

哪一种走法比较近?

说说你的想法。

(这个过程可以组织学生大胆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

②解决书中的两个问题。

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读题,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注意: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列算式是为了提出解决的问题,所以要选择有用的条件。

2、算一算。

1书P30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可以请学生来汇报,对于出现错误的同学要组织学生去讨论,

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纠正。

书P30第2题。

学生在书上完成,请个别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集体订正,对错题进行讨论。

2、游戏:

小熊投篮。

可以将书上的题目进行改编,准备几个篮,上面写几个数,再准备几个球的图片,上面写算式,请学生模拟投篮比赛。

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在书上连一连。

二、总结。

第2课时

一、谈话,引出练习课的要求和目标。

二、练习。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口算卡,规定5分钟内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到时间后,同桌交换批改,看谁在5分钟内对的题最多。

完成后,可要求学生在课后将错题改正,没做的题做完。

2、接着画。

书P31第5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学生独立去画。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找到规律,说出应该怎样画下去。

启发思考:

你能不能也出这样的一道题考考大家?

3、写算式。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学生先独立写。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教师可以换一个图换一个数再让学生试试。

4、组织游戏:

(书P31第7题)

出示图。

这么多的衣服和裤子,要想买一套衣服可以有几种买法?

启发学生说出所有的买法,并比较各种买法的不同。

淘气的妈妈有100元钱,要给淘气买一套衣服,可以买哪一套,应付多少元?

独立算一算。

三、总结。

第3课时

一、谈话,引出练习课的要求和目标。

二、练习。

1、创设情境:

大家还记得中国伸办奥运会成功时的情景吗?

你知道在投票的过程中,中国得了多少张选票吗?

自己看书找到答案。

(书P32第9题)

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2、书P32第10题

此题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集体讨论应该怎样解决书中的问题,主要是第二个问题:

怎样求还差多少元?

用需要的23元钱减去带来的20元,就是还差多少元。

最后可进行小组活动:

每个人提出一个问题,大家一起来解决。

请几名学生说说自己提出的问题。

3、书P33第11题淘气的小狗。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一起讨论第1小题应该填什么数。

第2、3小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集体讨论。

注意:

后两题的答案不唯一,应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3、独立完成书P32第8题。

三、数学游戏。

书P33

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填每一组的前三题,然后集体讨论有什么规律。

自己试着填后面5个算式。

四、总结。

 

我和小树一起成长

【教学目标】

1.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加与减、观察图形等知识与技能。

2.通过在生活情景中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有用信息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和小树一起长

星期天,淘气、笑笑和机灵狗和同学们一起到公园里去植树……

1、在植树的过程中有很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吧!

1一班同学植了多少棵树?

数一数。

2小淘气的身高是1米20厘米,那么小树大约高多少?

(1米)

3二班还有几棵树苗没有栽?

(43棵)

4三班同学说:

“我们班栽树的棵树是两位数,十位是4,个位是5。

三班栽了多少棵?

(54棵)

5小蜻蜓提了一个问题:

哪个班植树最多?

哪个班植树最少?

6小机灵狗考大家: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看P35的图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互相说一说。

解决书中的问题:

1松树可能有多少棵?

学生选择后,应该让学生说出是根据哪些话判断的?

(“有52棵小树苗”和“松树比小树少多了”)

2““柳树有多少棵?

”这个问题关键让学生找到应该利用哪些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先做,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

3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4最后一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请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后,再选择。

集体讨论,注意分析为什么是方的而不是圆的。

二、实践作业:

在你的家里留心观察,看看什么地方有数学问题,然后把他们记录下来,如果自己会解决的就写出答案,不会的可以暂时不解答。

课后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