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73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集体备课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集体备课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集体备课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集体备课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集体备课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集体备课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集体备课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集体备课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集体备课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集体备课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集体备课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集体备课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集体备课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1.docx

《集体备课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体备课1.docx

集体备课1

 

 

专家观点:

成功学之父卡纳基说过,一个人得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个人得专业技术,另有85%要靠和他人的沟通与合作。

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个人的努力”转化为“学习共同体”。

教师通过参与集体备课来滋养自己的教学知识,提升实践智慧,创造课堂效益最大化。

教师心声: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集体备课避免了个人苦思冥想、孤军奋战,能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齐头并进,明显提高教学效率。

集体备课推广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

一、什么是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群体共同研究某堂课教学的一种校本研修活动,是学校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撰写和审议备课提纲、备课教案,修改教案,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学科教师再结合班情、学情,整合成符合自己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集体备课是校本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载体,以团队为核心,以集体智慧为支柱,促进专业发展,共同突破教育教学难题的过程;集体备课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潜能开发、智慧生成,促使教师高效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二、集体备课有哪些形式

根据组织方式的不同,集体备课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口头交流式

口头交流式集体备课,是教师们就某课题的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设计、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自由、坦诚地切磋,为教师谱写具有个性化的教案提供智力支持和可供选择的教学资源。

口头交流式集体备课,一是方便。

以非正式会议形式开展,对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的选择较方便。

二是灵活。

以口头形式交流相关问题,受约束较少。

三是随和。

交流气氛没那么紧张,也减少了交流障碍。

但它是非正式集体备课形式,也是一种随意的、不自觉的同行商讨形式。

这种交流缺乏准备,缺乏系统的组织,说到哪算哪,所以,分析问题不够深入,解决问题不够彻底。

2.集中研讨式

集中研讨式集体备课,即在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主持下,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以召开会议的形式就某一课题进行研究讨论。

这种备课形式,集中研究,当场讨论,各抒已见,形成统一意见,效果显著。

在研讨中发挥集体的智慧,让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研讨中教师们常以“你们看这样做……”“我认为如果这样做是不是更好呢?

”等等语言出现,促进每一个参与的教师都能成为活动的研究者,发挥教师间的创新精神,真正达到求统一、存差异,最后生成高质量的集体教案。

3.网络商讨式

现在网络进入千家万户,老师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用电脑备课了。

以教师博客或QQ群为平台开展跨校际集体备课,多个学校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打破地域限制,借助网络优势,建设专门的县级、镇级等跨校备课组,在网上开辟开放互动的集体备课研讨平台。

每天阅读别人的课时教案,跟帖回复提出自己的观点,综合他人的意见,每周坚持出示自己的课时教案,供同群老师参阅,并及时综合他人的意见,达到更优。

网络商讨式集体备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教师的其它工作不相冲突,更有利于教师自由、宽松、集中精力备课,但也需要有专人组织管理,制定商讨制度,才能使之长久、持续的发挥其价值。

三、集体备课分为哪几个阶段

按照集体备课的工作流程,我们把它分成如下四个阶段:

1.编写预案阶段——形成预备教案

根据教研组的安排,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着手落实编写预案,即编写教案初稿。

编写预案,方式很多。

可以由教研组长或主备教师的分工,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各自编写一个教案,然后把所有教案集中起来,由主备教师统一意见后,形成一个初稿预案;也可一边交流与沟通,一边由主备教师记录成初稿预案;还可采用由主备教师准备教案,再印发给同组成员,大家就教案内容,认真审阅后,写出教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由主备教师综合整理大家的意见后,形成预备教案。

2.集中研讨阶段——形成共性教案

主备教师把预案印发给每位教师,然后集中开会,对预案中关于目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等内容进行集中研讨,提出各自的看法,肯定亮点,指出问题,集体商讨,达成共识。

主备教师总结大家的发言,在交流碰撞中变成有群体思想的集体教案,印发给每位教师,形成共性教案。

3.整理修订阶段——形成特色教案

参加集体备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所“统”,有所不“统”,每一位教师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个性气质不同,以及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又面临不同的教学对象,我们应该承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同时,也要保证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学科教师根据其所任教班级的班情、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对共性教案进行再一次备课修订,“选、标、增、改、删、调”,同中求异,进行个性化加工处理,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教案,然后才能授课。

如果教师的教学都成了一个模式,这不仅违背了教学规律,而且与新课程教学理念背道而驰,以共性教案,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这样下去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复制”,个性“粘贴”,失去自我。

所以,我们要有“肯钻研,能吃苦”的态度,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全面的发展,以特色教案作为我们实现教学个性发展的平台。

4.反思提升阶段——形成优质教案

在特色教案的课堂实践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现场验证,对其成败并进行修改、反思,撰写“教后感”后,同组交流、归纳、整理、订正,形成优质教案,作为下一轮的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

因为教案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更是作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认识,教学经验总结的重要资料;也是教师反思教学行为、促使教学思想成长的记录,还是教师完善教学理论水平的宝库。

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呢?

四、如何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学校在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性,不能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一)提高认识

首先,学校管理者对于集体备课必须有着充分地认识和重视,正确认识集体备课的积极作用和意义,要有计划认真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确保集体备课的时间充裕、地点固定和内容落实,为教师的集体备课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和共同发展的平台。

其次,要注重提高每个教师对集体备课的思想认识,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在民主、融洽的交流氛围中发挥每个参与集体备课教师的探究兴趣,拓宽他们的研讨思路,这是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二)建立制度

健全集体备课制度,保证集体备课运行。

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需要的具有操作性的集体备课制度。

制度一般包括“六定”“六备”“六统一”。

1.“六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参与人员、定中心发言人、定记录员。

有的学校每个学期初,就制定出一系列的集体备课制度,每周集体备课次数、每个教研组的备课地点、上周研究下周要上课的内容,中心发言人如何轮流等,并且要赏罚分明。

2.“六备”:

备目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过程。

学校要明确规定集体备课的具体范围,并提供有效方法,让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

备目标:

目标三步曲。

第一步,该节授课内容在新课标中的要求是什么?

第二步,我通过什么过程、采取哪些方法达到这个目标?

第三步,哪种方法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更有助于积极情感培养?

备教材:

备教材是为了“深入浅出”,为此要做到“深刻”和“独到”。

,做到“八点备课法”──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

备教法:

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慎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考虑如何引导学生,以怎样的形式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灵活调整教法。

备学生:

充分了解学情,备出不同层次及不同要求。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学习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学。

备学法: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在集体备课中还要备学生的学法。

学法指导应体现层次多元化,形式灵活化。

备教学过程:

包括引入、教学环节、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预案、总结、练习设计等。

3.“六统一”:

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作业(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作业难度分三个层次);统一单元检测试题。

(三)明确要求

要求每一位老师做到:

1.每一位教师在集中研讨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集思广益。

2.每一位教师要在共性教案基础上,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

3.共性教案上要有圈点、修改、补充、拓展和教后反思等记录。

4.科学运用教案,激活课堂生成。

授课需要教案,但不是照搬教案。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在不偏离学科教育教学方向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教”与“学”的空间纵横驰骋,激发学生的灵感,促成课堂生成。

(四)记录存档

每一次集体备课,备课组长都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活动记录。

活动之后,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进行集体巡回反思,即对集体备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反思,写出反思记录,肯定优点,肯定成绩,深刻地剖析存在问题。

然后由组长统一收集整理,到期末交到学校存档,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留给以后教同样内容的教师参考。

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把最好内容存入写有自己名字的档案。

记录存档也有利于教师养成勤奋学习,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精神,有利于完善备课机制,推动集体备课质量全面提升。

五、集体备课有哪些误区

我们发现,在校本研修活动中,集体备课在很多学校的很多教师中产生了一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出现了集体备课的误区。

因此有必要消除一些误区,使集体备课这种好的形式和手段得到良性发展。

误区一:

以“统”为本,缺乏个性

一提到集体备课,有些教师拿着课本、参考书就来了,单纯依赖教参,没有半点预先的个性思考。

另外,有些教师把集体研讨的共性教案,一字不改,当成自己的上课教案,既不考虑学情,更不彰显教师的个性和风格,共性教案成了统一教案。

这些,都是集体备课的一种误区。

误区二:

以“网”为主,缺乏思考

信息信息时代,有老师们说:

“放着网上一些优秀的作品不去采用多可惜,何苦要再去动脑,吃力不讨好呢?

”显然,教师把集体备课窄化为推荐、“网上资料的拼盘”或照搬现成教案。

当然,网络上有些优秀作品可借鉴,但这并不等于可以照搬照用别人的教案,没有经过教师的思考,没有比照班级学情,课堂效果不会好的,教师的教学素养也永远得不到提高。

误区三:

以“我”为主,缺乏协作

教师集体备课时往往是主备教师单兵作战,集中研讨也是主备教师“一言堂”,其他人全部当听众。

这种形式一是造成不平等的教研氛围;二是没有互动,不能产生思维相互碰撞的结果,缺少交流与协作,学科之间更是缺少整合。

然后把主备教师的教案分发给组员,当作是集体备课形成的共性教案,与集体抄写教案没有两样。

【案例2-2】

宁乡县滨江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地点

一楼办公室

备课组长

王红波

主备教师

刘正大

参加人员

廖丽娟、刘峥艳、罗艳红、王红波、刘正大、付尚辉、王凤

备课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司马光》

备课过程

1.刘正大老师出示教学预案并说授课思路。

2.备课组成员就刘正大老师的教学预案进行探讨。

(1)罗艳红老师:

我认为对文本的理解应该建立在对文本熟练的基础之上,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前可以安排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⑵付尚辉老师:

我觉得刘老师安排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很可取,因为低年级孩子有时并不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朗读的错误,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帮助他们发现错误,如果能让孩子们习惯用各种符号标明不同的错误,对以后的学习和朗读会有很大的帮助。

⑶刘铮艳老师:

课文中有几幅插图,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起来。

图文结合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而且可以尝试让孩子们根据图画来复述故事,给孩子们提供提高口语表达的机会。

⑷王凤老师:

在学习课文的第三段时,刘老师重点安排了一个感情朗读的指导。

我觉得朗读指导主要通过增强学生体验来完成,学生的感悟到位了,感情自然也到位了,所以可以让多个学生不断的进行对比朗读,在对比中可以捕捉到准确的感情以提高朗读水平。

⑸付尚辉老师:

第四五段的学习除了重在朗读感悟之外,我认为可以安排表演。

因为这部分内容故事性强,具备可表演性,其次表演具有直观性,孩子们喜欢,能从表演中获得比较真实的体验,有助于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⑹王红波老师:

学完课文,即使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我认为也要一课一得。

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上可以自由而开放,甚至可以引申到课外,如小学生的自救与自护等。

3.刘正大老师发言:

感谢大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我将结合大家的建议再次对教案进行修改。

4.廖丽娟老师对本次备课作总结:

老师们对各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提出的建议都很有参考价值。

我认为老师们所说的图文结合进行学习是对课本资源的有效利用,利用课文的图片设置问题更直观,在今后的低年级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

其次,我认为低年级的问题设计应具体,不能太笼统。

备课反思

本次集体备课的时间比较长,我们主要针对教学预案的不足,重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的有感情朗读,以读促悟,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老师们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逐一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从教学设计的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议并进行了讨论和修改,有利于主备教师集中众人的智慧,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学习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

课题《司马光》第2课时课型:

阅读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大部分学生当堂背诵。

2.通过基础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借助简单阅读符号进行阅读、能仿课文句子说句、据图复述等。

3.体会司马光的勇敢、镇定、机智的品质。

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的道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说话训练

难点:

感悟司马光的聪明与机智

教法与学法:

对比法、朗读法、教具与学具:

PPT课件

教者:

宁乡县滨江小学一年级备课组刘正大老师:

集中研讨后教案

教学改进与随记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什么?

(生答)司马光离开我们九百多年了,他身上有哪些品质至今都值得我们学习呢?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司马光》一文。

二、展开新知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大声朗读,读得流利。

2.标好段序。

3.读得不顺的句子或词语反复读2—3遍,直至流利。

 

对文本的理解应该建立在对文本熟练的基础之上,所以以学生为主体朗读课文是很有必要的。

(二)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

1.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

2.轮着读,一人一段。

3.交换书本。

听的同学做好标记:

错字在下方标好“.”,错句划好“—”,全对的在段前奖励一颗“☆”

4.轮读完毕,换回书本,针对错误处再读2到3遍。

(三)逐段分析课文

一段:

自由读后点名背。

二段:

1.看图后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花园里有些什么?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学生答问后,老师依次指图让学生复述本段内容。

3.生尝试背诵,自由记忆后点名背。

三段:

1.师问: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点名读)

2.指导朗读:

“一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这个词该怎么读?

(语速稍快,读出紧张、危险的气氛。

)谁能用“一不小心”说话?

3.展开想象:

小伙伴们的心情怎么样?

(着急、担心、害怕)

4.生获得感情体验后再次练习朗读

5.点名背诵后全班齐背。

6.师问:

掉进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

这时大家的表现有何不同?

四、五段:

1.生自由读,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其他小朋友和司马光表现的句子。

2.四段该读出什么语气呢?

(紧张、慌乱)

3.点名读,并请读得好的同学带读。

4.师问:

①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砸”?

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②司马光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力气?

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5.总结:

遇事不慌、肯动脑筋、、聪明勇敢

6.说句练习:

有的……有的……还有的

最后一段:

1.师问:

最后结果怎样?

2.如果你是闻讯赶来的大人,你又会怎么夸司马光?

如果你是他的同伴,你会怎么夸司马光?

如果你是那个得救的小朋友,你会怎么感谢他?

3.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再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练习

1、据课文内容填空:

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玩,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其他小朋友,司马光没有,他举起,使劲那口缸,掉在缸里的小朋友。

2、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在括号里编上序号。

( )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公园里玩。

(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 )别的孩子都慌了,跑去喊大人。

( )掉进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 )司马光拿起大石头,把水缸砸破了。

( )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

六、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因为司马光遇事不慌、肯动脑筋、、聪明勇敢,所以到现在我们还记得他,他后来也成为了宋朝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请同学们课后交流交流: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救那个孩子吗?

课后再去找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加深对他的了解。

低年级孩子有时并不能明确意识到自己的朗读错误,合作的方式有利帮助他们发现错误,同时又培养了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

我班学生思维灵活,这样提问太具体,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改为“你们在图画上看到了什么?

”。

据图复述给了孩子口头表达的机会。

这个环节我们班增加表演落水救人过程。

演中体会思考司马光聪明镇定的品质,孩子们获得了比较真实的体验。

学生们很兴奋也很投入。

拓展,增强说话训练

 

课后孩子们围住我,叽叽喳喳的说自己的救人方法,我感到很高兴,同时我也觉得能增强低年级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件幸事。

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秉承新课标的理念以及高效课堂的思想。

由于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以及当众全班同学交流的能力还不太强,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一是尽可能的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二是尽可能的为中高年级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作些有益的探索和准备。

依据新课程基本理念中的:

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为主的学习方式,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节课的教学实施抓住三点:

一是课文的朗读。

课文朗读形式有学生自主和小组合作两种方式,通过奖星的方式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与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信心结合起来,在培养孩子朗读能力的同时训练他们倾听的习惯,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二是问题的提出尽量抓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如:

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有何不同的表现?

通过表演、体会、感悟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在实际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思维,老师没有越俎代庖。

三是在教学中安排了符合低年级年龄特点的难易适宜的训练。

有复述、有仿句、有口语训练等。

这些训练能紧扣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很好的利用了教材这个范例,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

值得改进的是:

因为这课书课后明确要求背诵,所以老师在目标的设定和教学过程中都力图达到背诵的要求。

如此一来,反而使得课堂容量比较大,冲淡了其他目标的达成。

所以与其如此,不如放弃当堂背诵的目标,将其他训练落实到位,让训练时间更充足,参与同学更多。

将火力集中到一点,效果应该更好。

这是一堂小学一年级语文课集体备课记录、集中研讨后形成的共性教案,教师上课前根据自己学生情况修改记录、教学随笔以及教学后的反思,是一个比较成功的集体备课案例,集中研讨教研氛围浓厚,共性教案精简实用,教学改进合情合理,教学随记真实感人,教学反思给人启迪,给人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