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787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docx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

梅建军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所长

王鲁湘:

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白铜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老的炼丹术孕育了中国的原始科技,其中镍白的发明就得益于此,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美国学者劳费尔就关注过它,李约瑟更是认为整个欧洲的冶铁文明来源于中国,那么事实果真如些吗?

白铜西传背后折射出哪一些中西文明交汇的思想启示?

有关这些问题,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所长梅建军教授,大家掌声欢迎。

王鲁湘:

梅教授您好。

梅建军:

您好。

王鲁湘:

欢迎做客《世纪大讲堂》

下面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一个介绍梅教授的短片。

专家简介:

梅建军,现任北京科技大学冶与与材料史研究所所长,英国剑桥大学教研学系博士,先后在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日本东京博物馆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和伦敦大学考古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梅建军教授在中国科技史和冶金考古方面多有建树,尤其是采用多学科融合手段,对于中国早期铜器的起源、发展、区域特征以及冶铜业的出现对于华夏文明形成的影响等重要问题都提出了独自见解,在学术界很有影响。

王鲁湘:

从刚才的短片介绍我们看,梅教授有很长的是时间是在英国,在李约瑟的那个研究所里头工作是吧。

梅建军:

对。

王鲁湘:

我们知道李约瑟对于中国古代科技给予极高的评价,尤其是让我们感谢到非常意外的就是他对于中国古代的那些炼丹术,对整个中国古代的包括的一些我们看起来是一些江湖术士的那一些东西,他给予极大的关注,而且从中他发现了很多在我们过去我们一直有偏见的一些东西,那么像这个炼丹术李约瑟看来这个世界化学之祖,那么为什么是这么来认为呢?

梅建军:

我觉得现代我们评价古代一些科学的发明和创造、科学技术,往往用现代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它,中国古代有很多的发明和创造,不太可能就是用现代的标准去衡量的时候有些你会觉得它们很落后,有些你可能觉得它很先进,但是你往往脱离了当时的一个文化环境、当时的土壤你去评价它的时候,就是]带有现代人的这个观察的视角,那李约瑟的贡献也正是在这点上体现出来,他可能是第一个从中西文化交流这个角度来评价,尤其是从现代的科学角度来评价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创造,尤其你刚才提到的炼丹术。

他非常地重视它,因为在他看来这个也实际上孕育了现代化学里面的很多的东西,你比如中国古代的黄铜,包括可能跟白铜也有关系的,可能都跟炼丹术有关系,因为这个炼丹的过程会促使这些炼丹术士,他们要去认识(他)周边的比如矿物、各种各样的原料,然后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认识很多矿物的化学性质的一个过程,只有通过这样一个实验,这里面已经包括了实验的一个概念,尤其是中国的一些古人,而认识了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从这一点上,它的意义确实是很大的。

王鲁湘:

很大的,那么我们铜有很多前面缀了一个颜色词,像青铜,一会梅教授要给我们说的白铜,还有红铜、还有黄铜,那么这个白铜是不是就是因为它的颜色是发白的所以叫白铜?

梅建军:

对顾名思义就是这样,这个应该说是古代的人很自然的一种(叫法),这是一种材料,然后是铜,如果颜色发白叫它白铜、发黄的叫黄铜、发红的叫红铜,我们现在知道了,我们现在有一个化学元素的概念了,我们知道黄铜是铜和锌的一种合金,所以使它的颜色发黄,而且过去古代的有一段时间,当这个黄铜最开始拿出来的时候、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可以拿它当金子用,所以叫“伪金”,古代的有很多当你认识没有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你可以用它来做很多其他的尝试,比如白铜,他看上去跟银子一样,它发白,所以很多人就会想办法要做出这个白铜来。

王鲁湘:

我记得小时候我老家是在湖南的湘中,靠湘西的地方,那个时候经常看到一些老人抽的水烟袋是白铜的,而且我们小时候从老一辈传下来的那个墨盒也是白铜做的一个墨盒,也就是说这种白铜在我们中国民间其实过去使用很广泛的。

梅建军:

非常广泛,白铜应该讲在过去是一个很常见的东西,你刚才提到的水烟袋、提到的这种墨盒、文房四宝里面的这些东西,还有经常可以看到的,比如说用白铜打的(面)盆,这个(面)盆就是很贵重的东西了,因为看去跟银子一样,所以过去在西南地区,比如说姑娘出嫁的时候,如果家里面有钱送一个白铜的面盆,那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还有,比如说结婚的嫁妆里面要送很多的箱子,箱子里面放上人的被褥这些,箱子上那些活页都是用白铜做的,这些东西应试说是很多,水烟袋,但是这个东西后来传到欧洲,那做的东西就更多了。

王鲁湘:

下面我们用热烈的以掌声欢迎梅教授给我们演讲,梅教授今天演讲的主题就是《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大家欢迎!

解说:

古老的文明千年的积殿,为何有影响世界的发明与创造?

白铜在中国有怎样的历史?

西传之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传奇?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一、白铜西传的历史

梅建军:

各位同学,今天非常高兴给大家做这样一个学术报告,这个报告是关于白铜西方传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

做中国科技史研究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跟世界在漫长的这样一个历史时段里面,究竟发生了哪些科学技术文化上的交流?

或者相互影响,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这个四大发明在中国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等到它传到世界其他地方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为了解说这个问题,我今天要给大家一个新的案例,这个案例就是白铜,有时候我们要把它称之为镍白铜,白铜是什么呢?

白铜是铜和镍的合金,这是我们现在的知识,可是在古代我们没有关于这个化学元素的概念,我们不知道这个里面还含有镍,这个镍的金属的发现是很晚的事情,是1751年由瑞典的化学家才发现了这个镍的元素,可是白铜在中国的使用很早很早就出现了,所以这就是我今天要解答的问题,在讲这个历史的时候,我想是这样讲,我们先讲一下白铜在中国的历史,然后我再来讲白铜是怎样传到欧洲的?

引起了什么样的反响?

然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样一个过程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我们现在为什么来研究镍白铜?

把它做为一个历史的案例来研究它,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我今天要分这样几个部分,分这样三个部分来讲。

首先,我先讲讲白铜在中国的历史,白铜在中国的历史最早能够追溯到多远呢?

研究白铜的历史最早不是中国的学者,是欧美的学者,最早研究白铜,甚至说在他的书里面提到白铜的是美国的一个汉学家,也不能叫汉学家,美国的一个很重要的贯通中西的这样一个学者,叫劳费尔,那他在1919年的一本著作里面,这本著作是关于中国对伊朗文明的贡献,在这样一本书里面他说中国有一种铜,这种铜是含有镍、含有锌的这样一种铜,非常的特别,他是考察中国跟伊朗文明的关系,他发现在伊朗的这些古书里面把中国的这种铜叫做中国石,石头的石,中国石,他追溯到了(相关的文献证据),他说这个里面反映了在中国跟西方、跟中亚文明,中亚的跟伊朗文明的联系,这是最早提到的,这是1919年,这是最早提到了白铜。

那么中国学者,我们中国的可以说是第一位地质学家叫章鸿钊先生,他是在日本留学的,他注意到了这本书,然后他把这本书里面这一段把它翻译成中文了,发表在《地质学报》上面,那中国学者最早研究白铜的学者是谁呢?

叫王进,这是一位化学史家,那么他最早关注他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那是发表在中国的《科学》杂志上面,这是1929年的事情,他发表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名字叫《中国铜合金之镍》,王进先生么第一篇文献,实际上文献不长,大概几百字,那么他就讲白铜实际上在中国的古代并不单单指铜和镍的合金,所以,王进先生就想如果里面又含有砷,砒霜就是砷,又含有镍,那炼出这个白铜的矿一定是砷和镍都有的这种矿,主要砷镍矿,或者叫砒镍矿,这个就是王进先生最早在1929年提出来的。

解说:

白铜在西方引起何种风潮?

它在中国民间有怎样的发展历史?

西方人争相探秘,所为何因?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梅建军:

在王进先生之前,实际上在世界上第一部研究白铜的专著是一位英国的学者,这位英国学者名叫柏宁,那么他在1924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研究白铜的专著,大家注意一下,这是一本专著,不是一篇简单的论文,厚厚的,那这一本书的名字就叫《锌与白铜》,实际上谈的是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都跟中国有关,这位柏宁先生他就考察了中国的锌,这个金属锌,还有这个白铜,实际上是在清代我们这一段时间传到欧洲的一个过程,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镍白铜传入欧洲的这本专著,这是1924年。

那到了1934年,又是一位英国的学者,这位学者叫泰恩,这位学者跟任何的学术界机构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就是一位独立的研究者,写了一本非常著名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说的是什么呢?

就是讲的亚历山大他们当时东征的时候从西腊一直东征到中亚,后来到了中亚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这个国家叫大夏,就是我们现在的阿富汗这个地方,建立了这个国家,然后他提到了大夏的国王,使用了一种钱币,发行了几种钱币,有几个国王发行了钱币,而这个钱币居然就是白铜,是白铜的钱币。

所以这个是1934年已经有一位英国的学者在研究这个典籍里面注意到了这个现象,这些研究有了以后,在中国国内影响还是没有太大。

一直到了50年代,中国的一位化学史家叫袁翰青,那么他在《中国古代炼铜技术》这样一篇论著里面首次提到,他追溯文献,他首次提到在中国的云南,他找到了一篇这个文献,这篇文献很难找,在《华阳国志》,这个《华阳国志》是关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这么一部地方的方志,是东晋时期的,东晋的常?

做的这个《华阳国志》,这个《华阳国志》里面说什么?

它说螳螂县因山名也,出银、铅、白铜、杂药,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这个文献他找到非常非常重要,为什么重要?

我先暂且按下不表,后面我来解释这一条文献非常地重要,螳螂县在哪?

螳螂县按照历史地理的考证的结果,就在现在的云南的会泽、巧家这一带,这就是螳螂县,说这个地方出白铜,这个是袁翰青先生的一个很重要的贡献,这是1954年他找到了这样一篇文献。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文献,这一条文献是王进先生早就在1929年就指出来的,是在《臼唐书•与服志》里面说,这里面有一句话,叫自馀一品(乘白铜饰犊车),一品的官坐白铜的车,当年的官员出行都要坐车的,那皇帝出车那个车上的装饰是用金,或者是公主或者是太子出行可能用银,是有等级的,那到了一品官是很大的官了,是用白铜来装饰,再低一些就用红铜了,所以白铜在古代是比红铜就是纯铜要高一些,所以总起来讲这就是我们到了60年代,甚至到70年代,我们关于中国古代的白铜,所有知道的就这么一些为数不多的文献记载,可能最早能够追溯到东晋,公元三到四世纪这个时候,然后零零碎碎的到了唐代有一人记载,到了宋代所提到的用白铜来铸钱,但是我们现在就是做了很多的古代钱币的分析,没有发现这种白铜的钱,很少,然后到了明代、清代就有大量的白铜,主要在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出产白铜,这是白铜在中国的历史。

这就到了1974年,李约瑟先生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在他的第五卷,第五卷化学卷,化学卷的里面的第二分册是讲到中国古代的炼丹,里面讲到了很多炼丹的丹药,讲到里面的伪金、伪银,所有的这个金属材料的时候,专门有一章考证了中国古代白铜的历史,但是最最重要的就是在中国古代白铜是怎样炼出来的,当时不清楚,中国的学者能够提到的就是王进先生说的可能是用砷和镍这样的矿把它炼出来,那么李约瑟先生的贡献在哪?

他就注意到如果是云南、四川的白铜,他就去看云南、四川的矿是什么样的矿,那他就注意到这地方的矿有铜镍矿,有镍,镍铁矿,没有发现砷镍矿,这就是李约瑟注意到的,所以他认为云南还有四川的会理,最早提到这是可能出产白铜的一个重要的地区,这是李约瑟先生做的研究、做的贡献。

到了1978年,我的老师就是柯俊院士,还有韩汝玢教授,他们做白铜的研究,那柯俊院士本人就专门跑到云南还有四川的会理去去访问当年的老工人这个白铜是怎么炼的,所以他就有了这样一个到实地考察的经验,然后他是一个冶金学家,他就有判断,说你要是用这个砷镍矿来炼白铜,这个砷在冶炼过程中要挥发掉了,因为它沸点低,很快它就变成气体了,它就挥发掉了,所以你想用砷镍矿炼白铜是炼不出来的,所以他就判断中国古代一定有两种白铜,一种是含镍的白铜,另外一种是含砷的白铜,这是一个很大的贡献,所以很快这个观点就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比如北京大学的赵匡华先生就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古代砷白铜这样一个考证的文章,考证得很清楚,炼丹术里面提到了很多的白铜,都是砷白铜,就是加了砒霜进去,砷含到10%以上发白,这就是砷白铜,所以砷白铜清楚了,镍白铜怎样炼还是不很清楚,这就是我在80年代在学校读研究生的时候,跟随柯俊教授,柯俊院士读研究生的时候他给我指派了这样一个硕士研究的课题,1989年我发表了一篇论文,发表在《自然科学研究史》上面,就是《中国古代镍白铜冶炼技术的研究》这样一篇文章,在这个里面就搞清楚了,中国古代的白铜,镍白铜的冶炼是用了两种不同的矿混合炼成的,这就是一个进步,所以一段研究历史就澄清了中国古代白铜冶炼技术上的一些问题,这个是在我对中国古代白铜的研究大致做了一个轮廓的勾划、一个描述。

二、白铜在中国

下在我再讲白铜在中国我们知道的人都习以为常,刚才我们提到的它用来做一些面盆,做最大量的是水烟袋,水烟袋大量到什么地步?

当时看到文献的记载,像会理这一个地方一年的出产就几十万担,白铜运到外地去,就是用白铜做水烟袋,那水烟袋清朝常用的一种东西,还有白铜的面盆,还有很多其他的构件,甚至还拿来做锁,我们用的民间用的那种锁也都用白铜做,很习以为常,它是怎么传到欧洲去的?

欧洲人为什么对它这样感谢兴趣?

那这件事情如果要追溯起来,我们知道在明清时代中国已经大量生产了白铜,那个时候中国跟西方的联系是通过什么人呢?

是通过传教士,最早进入中国境内的是传教士,这些传教士来了以后,当时是不允许他在北京这些地方,只能在边缘这些地区,那么最早进入港口就是广州,所以传教士们慢慢到了中国,发现这是一个跟欧洲完全不一样的国度,所以就会记载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还有它的物产,会记载这样一些东西,传教士会写信不断地把这些信息传回欧洲他们的大本营,正是在这样一些基础上,那么中国的有一个些在他们看来很奇特的东西就会在欧洲慢慢的建立大家就慢慢会知道,中国远方东方的这样一个国家会有这样一些很奇特的东西,那这个里面其中的一样东西又有很多,其中一样东西就是这个白铜。

所以白铜传入欧洲实际上是16世纪的后期就已经传入到欧洲,但是在文献里面留下明确记载要到18世纪初,到1735年有一位著名的传教士写了一本很宏大的书叫《中华帝国全志》就是关于中华帝国所有的信息都在里面了,那里面就讲最突出的或者叫最特出的铜叫白铜,在中国这个地方出产的最突出的铜叫白铜,这种铜只见于中国别的地方都没见过,只在中国产而且只见于云南一省,这是这位叫杜赫德的这个传教士当时的一个记载,这是1735年后面的发展就很快了。

后面不断有关于白铜的记载1769年英国有一个工艺还有制造商业促进会发行了一个广告,这广告说什么呢?

说如果谁能够用英国的材料制造出中国的这个白铜就给他发100英镑的奖金,有这么大的奖金来鼓励所以大家有很强烈的兴趣想把中国的白铜搞清楚能不能用英国本土的材料把中国的白铜给仿造出来,这里面有很大的利益驱动在里面这是1769年,过了没几年1773年有一位英国人,这位英国人名字叫希更斯一般的文献里面叫他Doctor希更斯,希更斯博士他就像这个英国的工艺促进会报告说好了,我制造出这个白铜了,他呢当时有一个选择可能是这样100英镑的奖金或者呢给你一个金质的奖章,他要了这个金质奖章,没有要这100英镑他拿着了但是他没有公布这件事所以这件事呢,这个1773年他说他成功了但是他没有报道没有讲。

但是这个事情我们应该要讲到1751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情,这件事情是由瑞典的一位科学家一个矿物学家叫克朗斯丹特,这样一个人他做了一个什么发明呢?

就是金属镍,在此之前没有人知道世界上还存在镍这个金属元素,很快另外一位瑞典的矿物学家,化学家恩吉司特朗,这个人在1776年通过化学的分析,他专门研究中国的白铜,发现白铜里面含有镍,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知道中国白铜的秘密,所以中国的白铜不是什么古怪的东西,它确凿是铜、镍和锌合金,这是世界上第一篇关于白铜的化学成分,把它揭秘出来,这个是1776年的事情。

一旦我们知道了白铜的化学成分,大家不要想象我们现在有互联网时代,一项科学的发现马上是在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知道了,大家不要忘了,这个是18世纪,18世纪当时还电报都还没有,所以这个发现在瑞典他发表了报告,但是欧洲其他国家并不知道,所以欧洲其他的国家还在那卯足了劲了,要仿制白铜,所以一直到1824年,德国又一个机构,也是叫一个工业制造促进会这样一个机构,也设立了奖金,要求德国的这些企业家或者科学家想方设法把白铜仿制出来,也提供奖金,这是德国发生的事。

接下来到了1830年,这个德国人叫盖特纳,跟现在美国财政部长名字一样,盖特纳这个人,这个人跑到了英国的伯明翰,当时是英国一个工业中心,在那个地方他建立了工厂,然后大规模生产白铜,很聪明这个人,因为白铜传到欧以后一般叫中国白铜,白铜用广东那个音,然后或者叫中国银,但是这位老兄一旦做出了这个仿制中国的白铜,他把它起名,因为他是德国人,他把它起名叫德国银,看看,所有的这些白铜都要跟“银”字连在一块,这样他就做成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白铜”变身为“德国银”的这么一个过程,这是我讲的这样一个过程。

解说:

白铜在西方的探究过程给现在的国人哪些启示?

它的衰落又反映出怎样的问题?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三、白铜西传的启示

梅建军:

这样一个过程说明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为什么像白铜在中国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到了欧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兴趣?

争先恐后的想把它仿制出来,这就是我想讲的能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启示?

我觉得这里面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不要忘了这个时候的欧洲应该是一个工业革命时代的欧洲,对创新、对发明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后面有极大的利益的驱动,如果你有什么新技术、有什么新的发明,很快有很多人迎难而上、争先恐后,而且当时也正是英国的工业革命,然后建立专利制度等等,这一套东西跟就全部都来了,这个时候的欧洲已经是科学和工业武装起来的欧洲,他能很快的抓到里面很关键的环节,把它变成一种工业化的生产,然后影响到世界其他地区,所以一旦镍作为一种金属生产出来,镍的这种制品反过来输入到中国,在家可想而知,中国的西南地区白铜生产业很自然的就衰落,因为竞争不过现代工业化的这种生产制造出的这种镍银、制造出的德国银,实际就是铜和镍的合金,就是白铜这个成分,所以表面上看欧洲人仿制白铜是利益驱动所致,但是从大的格局上看,这就是工业革命的大势所趋,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这是我们能够从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接下来我想讲,既然大家看上去是这么一段历史,本来是一个很辉煌的中国最早使用或者是发明了镍白铜这个技术、这个工艺,可是传到了欧洲引起了这么大的变化,这个辉煌的故事都要属于欧洲人了,你现在还在使劲的讲这个干什么?

你研究科技史不是要(振奋)我们的民心吗?

要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吗?

我想我在这个地方想借这个机会讲一下我们研究科技史并不仅仅是要找一些亮点、找一些非常光耀祖宗的这些事例来讲,我们实际上应该有一种很平和的心态,这就是我们祖宗、我们这个民族自己的一段历史,我们应该尊重它,所以我们作为一种社会或者作为一种历史的记忆我们要这样,每一个人我们要保持自己我们这一段路怎么走过来?

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珍惜我们自己走过的路、我们自己做过的事情,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同样是如此。

前几年有一段很有名的争议,就说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科学?

这个争议实际上是有很极端的两派,有的人认为一定有,你看看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有这么多的四大发明,为什么没有?

有的人说这些东西都算不是科学,按照现在科学的标准,这是建立在实验、建立在数量基本上的,这个科学全部都算不上,那是不是因为他不算现代科学的一部分我们就可以不要管他了呢,我想在这里说不是这样的,无论这个发明这个创造有多伟大或者多么不伟大,只要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我们都应该珍惜它,我们都应该把这一分遗产把它传承下去,这就是我们在当代社会还要研究一个古代的发明创造的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这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原因我觉得这是根植与我们这个血液中间,人类一个本质的特征就是我们的一种求知的欲望,关于白铜我们还有很多不了解的,白铜有很多的密等待我们去揭示它,我们还有很多东西不知道,所以下面我讲两个例子,这个白铜我们还有什么东西我们不知道

比如说刚才有一个泰恩先生英国人,说这个大夏这个国家,那个地方有白铜拿来做钱币,关于这个钱币有两种观点,50年代有几位美国的学者打了一大场架,从1957年打到1962年在美国一个著名的杂志叫《美国考古学》杂志上面连续发了四篇文章,一派认为这个白铜就是从中国去的,大夏是什么概念?

大夏是公元前两世纪三世纪那个时候,公元前那会我们都不知道中国国内究竟有没有白铜,我们自己都没有文献、没有证据说,可是那个地方已经有了白铜,这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所有其他一派的观点就是说,你看白铜的化学成分跟中国云南、四川镍矿的成分炼出来的白铜是一样的,铜和铜的合金,没有锌,铜和铜的合金,应该是从中国来的,根据是什么?

根据是张骞当时通西域,到了西域那地方让匈奴人给抓着了,在那个时候他就听说在大夏这个地方发现了从四川,叫蜀布,叫邛竹,邛就是现在的西昌那个地方,邛海、邛竹、还有蜀布,蜀就是四川,四川出的布,西昌那个地方出的竹了,在大夏的地方,那就说明那个地方有贸易关系,这不错,有贸易关系,那是不是就一定是白铜也从中国、从云南,大家想象一下,把这个白铜做出来,然后把它运到现在的阿富汗去,怎么运去呀,从缅甸走印度,然后在那边绕过去,这是很漫长的一段路程,所以很多人就不信,包括我们著名的考古学家夏垃?

先生就说,大夏这个白铜是不是从中国来的,我们说不好,不能肯定,但是最近有一位法国学者,在2009年在我主编的一本书里面,他发表了一谝文章,他举了几个例子,这个例子其他提到,在印度发现了公元前三世纪的白铜,铜镍的合金,他就认为这个就提供了很强力的证据,表明中国的白铜可能通过印度进入了中亚,也就是现在的阿富汗这个地区。

所以欧洲的学者还一直在关注这样的问题,凭什么我们就不用心了,所以我也应该来关心,但是这个问题我们研究的很少,就是我们没有花很大的精力把这件事当成我们国家的一个这种文化遗产来对待,我们要把它当成一个科技文化遗产来对待,我们就会认识到这白铜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可是在我们现在的国家的博物馆,没有任何一家博物馆把这件事作为说这是一个遗产来对待,我们(应该)有一个专门的白铜的收藏,我们自己没有,可是你到了英国、你到法国、到美国这些地方都有关于白铜的收藏,凯斯•平,他一个人就收藏了上百件白铜的制品,我在英国的时候我去访问他,他把我请到他家里,我看他的收藏品都非常的精美,有很多都是在英国用的中国的材料制造的,为什么我们可以这样说?

我们通过科学的分析,我们能看出哪些材料是中国运过去的,哪些材料是英国自己的?

所以这就是我们在现代这样一个社会,我们还要花很大的精力来研究、来整理,这样我们把它当成一份文化的遗产,我们带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我们希望把这段历史把它搞清楚,并不是说一定要把它拿来光宗耀祖,而是说这就是我们的一段历史,我们有责任作为当代的一个研究科技史的学者,我们有责任把它搞清楚,这就是我今天的报告,谢谢大家!

解说:

白铜的前世今生勾勒出怎样的中国古代文明?

李约瑟对中国、对世界都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白铜西传的历史启示》——《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

四、访谈

王鲁湘:

非常感激梅教授精彩的演讲,其实刚才梅教授也说了,我们开场也说了,为什么我们从小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会对白铜有感觉、的印象?

就是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间,我们当时小时候挂的银锁其实就有一些白铜的,不是真的银的,小孩挂的银锁就不是纯银的,以至于现在要拿白铜冒充银来骗我还真骗不了,因为白铜和银比,白铜还是略微发一点点黄。

梅建军:

对,这是一个标准,另外,白铜会稍微的要硬一些,所以它的性能在某种意义上比银子还好,而且大家知道,大家现在日常经常用的不锈钢里面含什么元素?

就含镍,所以它是有防锈这样的功能,所以很多要用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