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914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docx

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09高考时政专题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09三农工作主线--------“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

一、引言:

什么是“三农”和“三农问题”?

1、“三农”是指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的总称。

2、农民问题:

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

3、农村问题:

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

  

4、农业问题:

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5、解决三农问题实质:

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二、国内背景综述:

1.十七大报告关于“三农”重要性的论述:

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3、中央1好文件连续6次锁定三农

1.2004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3.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4.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5.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6.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4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2007年发展现代农业

2005年多予、少取、放活2008年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9年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

4、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5、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四大重点,会议明确了旨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粮食安全第一的地位进一步强化,多措并举进一步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四项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进一步增加,新扶贫标准让更多贫困人口看到希望。

6、2009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内容包括: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7、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重点抓好五件事:

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

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

四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五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温家宝在谈到全面加强“三农”工作时,提出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

二要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

三要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

四要加快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五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三、国际背景综述:

1、近年来,世界粮食生产发展步伐逐步放慢,粮食生产增长趋缓;粮食产量年度间波动逐渐增大,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显现;粮食生产面临耕地、淡水资源制约日益严重,粮食生产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然而,由于巨大人口基数带来口粮消费刚性增长,工业粮食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畜牧业发展增加粮食消费,一些国家粮食型生物能源开发与人争粮,致使当前世界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两个关键性变化:

一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率明显低于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率;二是当前世界粮食库存量和消费量的比值明显下降。

因而世界粮食供给短缺,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2009年全球饥饿人口可能突破10亿。

2、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

在农业连续5年增产的高基数上,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难度更加凸显;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里,保持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约更加突出。

3、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四、“三农”问题的概括:

十一个问题两个方面:

为什么、怎样做

1、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增产增收问题2、食品质量安全粮食安全问题

3、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问题(土地流转和保留18亿亩土地红线)

4、林权制度改革问题5、城乡一体划问题(二元制问题城乡差距问题)

6、农民工因金融危机返乡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

7、农村的民主政治问题8、农村的教育公平问题

9、新农村建设问题10、政府补贴,家电下乡,乡村旅游问题

11、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五、几个重点问题分析

(一)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流转问题和18亿亩土地红线)

1、为什么要实行土地流转制度?

为什么要控制18亿亩土地红线?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土地流转,能够解放生产力,最大限度调动种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份利用好土地资源。

(保护耕地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共同富裕,维护农村的社会安定,建立和谐社会)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更多的粮食和农产品,保证粮食安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保护耕地保证粮食生产)

(3)中国人口多,耕地少,耕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通过土地流转更好的进行土地资源的配置。

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怎样进行(落实)土地流转制度(经济、政治、法律)

(1)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政府的问题职能、宏观调控)

(2)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3)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

(4)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二)林权制度改革问题

1、进行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为什么)

(1)我国深化农村改革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2)把林地承包到户,实现山有其主,必将进一步调动亿万农民耕山致富的积极性,实现林业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3)拓展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新空间,开辟了农村发展的新天地,对于促进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4)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民心、合民意,是党和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改善民生的又一生动体现。

 

(5)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资源增长、生态良好提供保障。

 

2、如何进行林权制度改革(怎样做好)?

(1)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前提下,将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2)建立多项制度:

建立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公益林补偿制度、林地林木流转制度等。

(3)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为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4)做到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依法依规、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坚持民主决策、公开公正。

(5)农民是林权改革主体,是参与者,受益者。

政府是改革的倡导者、指导者、监督者和服务者。

一句话,在改革中要发挥广大农民的决策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1、一体化主要是城镇化,待遇相同。

让农民有能力进入城镇,有条件居住在城镇,有机会发展在城镇。

2、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转移1000万农村人口到城镇就业。

当前推进城镇化,培育城市群将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增长极。

3、缩小城乡差别共同富裕,和谐社会,共享改革成果。

4、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四)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1、具体措施:

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1)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2)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

(3)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

(4)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5)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6)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7)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

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8)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

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五)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

1、为什么要重视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

(1)农村的社会安定、就业问题

(2)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农民的增收

(3)缩小城乡差距、和谐社会

(4)建设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

(5)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稳定农业发展、农村的改革

(6)扩大内需。

如何解决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工资下降

1、政府

(1)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2)输出地、输入地政府和企业都要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

(3)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相关就业政策支持范围。

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

(4)抓紧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跨社保统筹地区转移接续问题。

2、企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多留用农民工,及时足额发放工资,采取灵活用工。

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

3、农村、农民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

六、问题分析:

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1、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党和国家重视“三农”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必要性:

(1)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2)(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P99-100

(3)(现状)“三个仍然”,主要表现为……

(4)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5)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重要性:

(1)有利于建设现代农业,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2)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5)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

(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等方面也可)

政治常识角度分析

2、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1)国家: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应始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是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的要求。

③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要求。

(2)党:

①是由党的性质、地位、宗旨决定的。

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要求。

③是党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要求

3、09年“三农”工作的主线(09年农村工作的中心)

--------“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如何理解?

(1)稳粮:

就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2)增收:

就是广辟农民增收渠道,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努力保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势头。

(3)强基础:

就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健全重农强农的体制机制,提高农业农村持续发展能力。

(如,科学技术、基础设施、机械化、服务体系、财政投入与补贴、基本经营机制体制(市场机制、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土地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保护耕地节约用地、产业化经营方式、集体林权制度、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机制等)

(4)重民生:

就是搞好农村公共服务,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如,公共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基础建设(水、电、路、气、房)等。

4、运用经济常识所学知识,联系当前实际分析如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

答案:

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坚持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如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土地承包权流转政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各种支农惠农政策,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

(2)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

(3)加大科技和物质投入,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农业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5)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6)增加对农村社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及扶贫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办好“水、电、路、气、房”五件实事;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

◆具体措施:

(“稳粮”)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抓紧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具体措施:

(“增收”)

◆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

要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

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

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

◆具体措施:

(“强基础”)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加大力度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停止收取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政策。

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

◆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按照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切实增强服务能力。

◆具体措施:

(“重民生”)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要求,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办法。

5、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如何做到“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

答案:

(1)国家:

①政府要履行经济职能,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就是发挥财政对“三农”的支持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进行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工增加收入创造良好的环境。

②要履行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扩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和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③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2)党:

①中国共产党要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

②要不断加强党对农村的领导,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的落实。

6、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与时俱进地做好“三农”工作。

请问:

上述要求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重视意识的作用。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三农”工作,体现这一道理。

(2)科学理论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做好“三农”工作,体现这一道理。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千方百计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体现这一道理。

(5)要抓住重点,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这一道理的体现。

(6)坚持发展的观点。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与时俱进,切实做好“三农”工作,体现这一道理。

……

其他注意的角度有: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集体林权制度;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等;

五、高考展望:

近三年高考中,对“三农”问题的考查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涉及内容的有:

科技创新与农业;农民素质与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业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保护耕地;财政支农;粮食安全(抑制粮价、措施、意义);增加农民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等。

2009年高考备考“三农”问题依然是热点,注意的角度应有农村改革发展、土地承包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

8、材料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适时作出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决定,促使土地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中央要求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各地情况的土地流转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材料二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今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局、把握时代特征和年度特色,针对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和农村发展新情况,对“三农”工作作出了重大决策和部署。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材料二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3)从政治常识角度谈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始终高度重视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

参考答案:

1.

(1)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利于农民享受土地要素增值带来的收益,可以拓宽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有利于打开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2)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发挥规模优势,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还可以规避分散经营的低效率,提高抗风险能力。

2.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局、把握时代特征和年度特色,针对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和农村发展新情况,对“三农”工作作出了重大决策和部署。

(2)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央把握时代特征与年度特色也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1)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决定的。

关注农村改革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关注农村改革发展,是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

(3)关注农村改革发展,是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六、知识链接: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