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87160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草剂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除草剂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除草剂标准.docx

《除草剂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草剂标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除草剂标准.docx

除草剂标准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

(Guidelinforsafetyapplicationofsulfonylureasherbicide)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磺酰脲类除草剂防治田间杂草的使用剂量、使用时期、方法、作物品种敏感性、轮作后茬作物安全间隔期。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作物田防治杂草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起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磺酰脲类除草剂(sulfonylureasherbicide)

分子中具有磺酰脲结构的一类除草剂。

化学结构通式包括芳环、磺酰脲桥及杂环三部分:

芳环————————脲桥————————杂环

其中X=N、CH

Y=Cl、COOH、CO2CH3、SO2CH2CH3、CH2CF3、CF3、OCH2Cl、OCH3、OCH2CF3、NO.2、OCH2CH3、O(CH2)2OCH3、O(CH2)2Cl、COOC2H5、CON(CH3)2

R=CH3

R1=CH3、CL、OCH3、CHOF2、NHCH3、N(CH3)2、CF3、SCH3

R2=OCH3、CH3、CL、CHOF2、OC2H5、OCH2CF3

除草活性随各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不同而异,以上化学结构,通过模式结构改造与修饰,将苯环改为吡啶、噻吩、呋喃、萘环时化合物也有较强活性,酰嘧磺隆无芳环结构,磺酰脲桥上无取代基;含三氮环或嘧啶环,环上第四与第六位含取代基CH3、OCH3、Cl;单嘧磺隆为单一取代基,以上统称为磺酰脲类除草剂。

这类化合物对杂草有较高活性,可用于农田、林地及非耕地等防除杂草。

2.2

长残留性除草剂longresideualherbicide

除草剂使用后,在土壤中残留时间较长,即使有微量残留也易造成在敏感作物药害,这类除草剂称为长残留性除草剂。

磺酰脲类长残留性效除草剂品种如氯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氯嘧磺隆、单嘧磺隆等。

3磺酰脲类除草剂使用技术准则

3.1使用技术准则(见下表)

农药通用名称

剂型含量

作物

常用剂量

gai/hm2

施药时期

施药方法

防治对象

施药与后茬作物安全间隔期

注意事项

氯磺隆

chlorsulfuron

25%可湿性粉剂10%可湿性粉剂20%可湿性粉剂

冬小麦

7.5~15gai/hm2与绿麦隆、2,4D-丁酯、异丙隆、麦草畏等混用

冬前,小麦播后苗前或苗后早期杂草2~3叶期

喷雾1次

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如看麦娘、繁缕、猪殃殃、麦家公、大巢菜等。

对野燕麦、硬草差

见5.2.1

间隔200d移栽稻安全。

后茬不宜作水稻秧田、直播田,轮种其它旱田作物

勿超量使用,为避免对后茬影响不宜单用,而降量混用。

限于长江流域及以南麦-稻轮作区,pH<7偏酸性土壤的麦田使用。

禁止在低温、少雨、pH>7碱性土壤的麦田使用。

施药时期宜早不宜迟,合理安排后茬作物。

甲磺隆

metsulfuron-methyl

10%可湿性粉剂20%可湿性粉剂

冬小麦

4.5~9gai/hm2

冬前,小麦播后苗前或苗后看麦娘1叶1心至2叶1心期

喷雾1次

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牛繁缕、婆婆纳、看麦娘等。

对猪殃殃防效差。

见5.2.2

150d以上

移栽稻安全,后茬不宜轮种其它旱田作物

限于长江流域及以南麦-稻轮作区,偏酸性土壤的麦田使用。

低温寒流前夕或麦苗冻害后勿用。

施药时期宜早不宜迟。

根据草情与2甲4氯、绿麦隆等混用。

合理安排后茬作物。

20%干悬浮剂

移栽稻(南方稻区)

1.5~1.95gai/hm2

单用或降量与苄嘧磺隆或苄嘧磺隆·乙草胺混用

插秧后5~10d,杂草1~3叶期

药土法撒施1次,保持浅水层

眼子菜、四叶萍、泽泻、水花生、异型莎草等

100d

大于3gai/hm2,水稻叶黄生长抑制,随剂量升高加重,一般不单用,而采用降量混配,严格掌握用药量。

仅限定在南方稻区,北方稻区不宜用。

单嘧磺隆

DMHL

monosulfuron

10%可湿性粉剂

冬小麦

45~60gai/hm2

冬前,小麦、杂草2~4叶期

喷雾1次

一年生阔叶杂草

见5.2.5

150d

选择耐药性强的作物品种。

避免播后芽期施药,合理安排后茬作物。

农药通用名称

剂型含量

作物

常用剂量

gai/hm2

施药时期

施药方法

防治对象

施药与后茬作物安全间隔期

注意事项

噻吩磺隆

thifensulfuron-methyl

75%干悬浮剂

75%可湿性粉剂

15%可湿性粉剂

冬小麦

春小麦

20~30gai/hm2

小麦2叶至拔节前均可施药,以杂草出齐2~4叶期为佳

茎叶喷雾1次

荠菜、蓼、藜、鼬瓣花、繁缕、播娘蒿等一年生阔叶杂草

60d

根据草情及气候合理使用,对禾本科杂草无效,阔叶杂草大于5叶龄(株高5cm)防效差,施药时遇干旱土壤处理应混土;茎叶处理施药时,药液中加入1%植物油型助剂,在干旱条件下可获得稳定的药效。

夏玉米

(华北及其它地区)

18~27gai/hm2

播后苗前

土壤喷雾1次

反枝苋、蓼、藜、马齿苋等一年生阔叶杂草

15~20gai/hm2

苗后玉米、杂草2~4叶期

茎叶喷雾1次

春玉米

(东北地区)

20~30gai/hm2

播后苗前

土壤喷雾混土处理1次

15~20gai/hm2

苗后玉米、杂草2~4叶期

茎叶喷雾1次

夏大豆

(华北及其他地区

20~25gai/hm2或11.25~15gai/hm2+乙草胺600~750gai/hm2

播后苗前

土壤喷雾处理1次

春大豆

(东北地区)

20~30gai/hm2或15~18.75gai/hm2+乙草胺1125~1500gai/hm2

播后苗前

土壤喷雾处理1次

农药通用名称

剂型含量

作物

常用剂量

gai/hm2

施药时期

施药方法

防治对象

施药与后茬作物安全间隔期

注意事项

苯磺隆

tribenuron-methyl

75%干悬浮剂75%可湿性粉剂

20%可湿性粉剂10%可湿性粉剂

冬小麦

春小麦

10.05~19.5gai/hm2

小麦2叶至拔节前均可施药,以杂草出齐达2~4叶期为佳

茎叶喷雾1次

荠菜、麦家公、离子草、麦瓶草、播娘蒿等一年生阔叶草

90d

适于多熟制麦田,沙质土有机质含量低,pH高,轮作花生、大豆的冬小麦田应冬前施药,避免施药与播种花生间隔期短,用推荐剂量的下限。

在天气温暖10℃以上,土壤水分充足时用药。

遇干旱时,加入1%植物油型助剂,可提高药效。

18%可湿性粉剂

冬小麦

13.5~16.2gai/hm2

酰嘧磺隆

amidosulfuron

50%水分散粒剂

冬小麦

春小麦

22.5~30gai/hm2

小麦2叶~拔节期均可用,以苗后小麦2~6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为佳

茎叶喷雾1次

一年生阔叶杂草及多年生田旋花等

90d

低温、干旱、草龄大或婆婆纳、麦家公、藜较多时应采用用量上限。

甲基二磺隆

mesosulfuron

3%油悬剂

冬小麦

春小麦

9~15.75gai/hm2

桶混液量0.2~0.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小麦3~6叶期,禾本科杂草出齐后

茎叶喷雾1次

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为主及牛繁缕等部分阔叶草

90d

勿在小麦拔节后施用。

甲基碘磺隆钠盐

iodosulfuron-

methyl-sodiun

5%水分散粒剂

冬小麦

10~15gai/hm2

小麦苗后2~4叶期,杂草2~5叶期

茎叶喷雾1次

一年生阔叶杂草,多年生田旋花等

80d

本剂单用安全性差,通常需加安全剂,或减量与酰嘧磺隆混用如6.25%甲基碘磺隆钠盐·酰嘧(使阔得)WDG9.38~18.75gai/hm2

农药通用名称

剂型含量

作物

常用剂量

gai/hm2

施药时期

施药方法

防治对象

施药与后茬作物安全间隔期

注意事项

胺苯磺隆

ethametsulfuron

25%可湿性粉剂

5%可湿性粉剂

20%可溶性粉剂

冬油菜

15.0~22.5gai/hm2

油菜移栽后7~10d,或直播油菜4.5~6叶期

喷雾1次

一年生及越年生阔叶杂草繁缕、猪殃殃、雀舌草、碎米荠、荠菜、鼬瓣花、香薷、野田芥等,及禾本科杂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

见5.2.3

180d以上,移栽稻。

后茬不能作秧田、直播田

用于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慎用,禁用于芥菜型油菜。

禁用于土壤pH>7.0田块,土壤粘重,积水田。

油菜萌芽至2叶期为敏感期,2叶以后耐药提高,4叶期以后耐药强。

随环境温度升高土壤水分增加,耐药性有所下降,合理安排后茬作物。

春油菜

22.5~30gai/hm2

氯嘧磺隆

chlorimuron-ethyl

25%干悬浮剂

20%可溶性粉剂

20%可湿性粉剂

5%可湿性粉剂

春大豆

(东北地区)

15~30gai/hm2

播后苗前

喷雾1次

一年生阔叶杂草藜、蓼、苋、香薷、鼬瓣花、狼把草、葎草敏感;鸭跖草、繁缕、龙葵及多年生阔叶杂草差

见5.2.4

90d,播小麦、大麦。

后茬不能种植甜菜、马铃薯、瓜类等。

主要用于东北春大豆区。

干旱药效差,土壤有机质低于2%及有机质大于6%田块不宜用,pH>7田块不宜用。

避开大豆拱土期施药,夏大豆用药时遇高温、高湿天气,春大豆药后田间有积水大豆易药害。

春旱、风大施药,可结合混土或覆土镇压,以减少药剂损失,提高药效。

合理安排后茬作物。

夏大豆

(华北及其它地区)

12~22.5gai/hm2

播后苗前

喷雾1次

农药通用名称

剂型含量

作物

常用剂量

gai/hm2

施药时期

施药方法

防治对象

施药与后茬作物安全间隔期

注意事项

烟嘧磺隆

nicosulfuron

4%悬浮剂

夏玉米

春玉米

(东北地区)

40~60gai/hm2

玉米3~5叶期,禾本科杂草2~4叶,阔叶杂草3~4叶期,草高5cm左右

茎叶喷雾1次

马齿苋、马唐、稗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莎草及反枝苋等阔叶杂草

120d

注意玉米品种耐药性差异。

适用于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玉米,不推荐用于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及各类型自交系玉米。

如夏玉米京早8号较敏感,15d恢复正常。

玉米2叶期前、6叶期后用药易产生药害,在干旱条件下施药时,加1%植物油型助剂可提高药效。

不能与有机磷农药混用,需间隔7d。

砜嘧磺隆

rimsulfuron

25%干悬浮剂

夏玉米

18.75~25gai/hm2或11.25~15gai/hm2+莠去津600~720gai/hm2

玉米3~5叶期,禾本科杂草2~4叶,阔杂叶草3~4叶期,草高5cm左右

茎叶喷雾1次

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某些阔叶杂草

90d

注意玉米品种耐药性差异,适用于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玉米,不推荐用于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各类型自交系玉米。

如本育5号较敏感,药害15d恢复,玉米6叶期以后用药易产生药害,在干旱条件下施药时药液中应加入1%植物油型助剂。

行间定向喷雾处理可提高安全性。

春玉米

(东北地区)

18.75~22.5gai/hm2+0.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15~18gai/hm2+莠去津720~900gai/hm2

甲酰氨基嘧磺隆

foramsulfuron

2.25%油悬浮剂

夏玉米

40.5~50.625gai/hm2

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草高5cm左右。

茎叶喷雾1次

马唐、稗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反枝苋等阔叶杂草

90d

注意玉米品种耐药性差异,适用于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玉米,不推荐用于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各类型自交系玉米。

施用后玉米幼苗可能出现暂时的白化和矮化现象,一般14~20d左右消失。

在干旱条件下施药时药液中应加入1%植物油型助剂。

春玉米

(东北地区)

50.625~60.75gai/hm2

农药通用名称

剂型含量

作物

常用剂量

gai/hm2

施药时期

施药方法

防治对象

施药与后茬作物安全间隔期

注意事项

苄嘧磺隆

bensulfuron-methyl

10%可湿性粉剂

移栽稻

20~45gai/hm2

移栽后5~7d,稗草1.5叶期

药土法或喷雾1次保浅水层5~7d

阔叶杂草及一年生莎草

>80d

1.5叶前稗草抑制,可与除稗剂混用扩大杀草谱。

适用于南北各稻区。

水直播稻、秧田

播前、播后3周内

冬小麦

45~75gai/hm2

小麦2~4叶期,杂草1~2叶期

喷雾1次

土壤湿度大有利于药效发挥。

30%可湿性粉剂

移栽稻

30~60gai/hm2

插秧后5~8d

药土法

阔叶杂草及一年生莎草

90d

东北地区莎草科杂草严重地使用。

防除多年生藨草宜两次施药。

60~90gai/hm2或45~67.5gai/hm2(第一次)30~67.5gai/hm2(第二次)

播后5~8d1次施药或插前3~5d或插秧后5~8d施第一次,20~25d施第二次

药土法

阔叶杂草及一年生、多年生莎草

吡嘧磺隆

pyrazosulfuron-ethyl

10%可湿性粉剂

移栽稻

15~30gai/hm2

移栽后5~7d,稗草1.5叶期

药土法或喷雾1次,保浅水层5~7d

阔叶杂草、莎草,抑制幼龄稗草

80d

稗草大于2叶期可与除稗剂混用扩大杀草谱。

适用于南北各稻区。

水直播稻、秧田

水稻播后5~10d,北方晒田上水时

7.5%可湿性粉剂

移栽稻

16.875~22.5gai/hm2

移栽后5~7d,稗草1.5叶前

药土法或喷雾1次

7.5%水分散粒剂

移栽稻

16.875~22.5gai/hm2

10%片剂

移栽稻、水直播稻

15~30gai/hm2

移栽后5~7d,播后5~10d

保水层3~5cm以上,等间距抛入,保水5~7d

整地平,保水良好,无水层,漏水田不宜使用。

尽量抛施均匀。

农药通用名称

剂型含量

作物

常用剂量

gai/hm2

施药时期

施药方法

防治对象

施药与后茬作物安全间隔期

注意事项

乙氧嘧磺隆

ethoxysulfuron

15%水分散粒剂

移栽稻、抛秧稻

6.75~11.25gai/hm2(华南地区)

11.25~15.75gai/hm2(长江流域)

15.75~31.5gai/hm2(华北、东北)

移栽后4~10d,杂草萌芽至2叶期

药土法或喷雾,水层3~5cm,保水7d

一年生、多年生阔叶杂草及一年生莎草

80d

对稗草防效差,可与除稗剂混用扩大杀草谱。

水稻直播

9~13.5gai/hm2(华南地区)

13.5~20.25gai/hm2(长江流域)

22.5~33.75gai/hm2(东北、华北)

播后杂草萌芽期~2叶期

环丙嘧磺隆

cyclosulfamuron

10%可湿性粉剂

移栽稻

15~30gai/hm2(南方)

30~40gai/hm2(北方)

移栽后4~6d,稗草1.5叶期

药土法或喷雾1次

一年生、多年生阔叶杂草及一年生莎草,抑制稗草

80d

对稗草防效差,可与除稗剂混用扩大杀草谱。

水稻直播

播浸种催芽谷5~7d秧苗1.5叶期

喷雾1次

冬小麦

30~45gai/hm2

苗后早期

茎叶喷1次

猪殃殃等一年生阔叶杂草

90d

土壤墒情好有利药效发挥,与二甲戊灵混用防除看麦娘及阔叶杂草。

四唑嘧磺隆

azimsulfuron

50%水分散粒剂

移栽稻

10~20gai/hm2

移栽后5~7d,稗草2叶期前

药土法,田间水层3~5cm,保水5~7d

一年生、多年生阔叶杂草及莎草

60d

施药后出土的杂草几乎无效,持效短,多年生杂草严重地用药量上限,本剂宜与苄嘧磺隆或二氯喹啉酸混用。

农药通用名称

剂型含量

作物

常用剂量

gai/hm2

施药时期

施药方法

防治对象

施药与后茬作物安全间隔期

注意事项

醚磺隆

cinosulfuron

20%水分散粒剂

移栽稻

18~30gai/hm2

插秧5~10d内

药土法,田间保水层3~5cm撒施1次

一年生阔叶杂草及莎草、眼子菜等

80d

稗草防效差,可与除稗剂混用。

水溶性强,漏水田禁用。

啶嘧磺隆

flazasulfuron

25%水分散粒剂

暖季型草坪(结缕草属、狗牙根属)

37.5~75gai/hm2

春、夏苗后早期或剪草后,杂草3~4叶期

茎叶喷雾1次,每100m2用药量对水7.5~15千克

马唐、稗草、早熟禾、看麦娘、牛繁缕、苋、空心莲子草、小飞蓬等及一年生、多年生莎草,对水花生、双穗雀稗无效

寒季型草坪(剪股颖属、早熟禾属、高羊茅等)敏感勿用。

防除香附子等多年生莎草药量应加大到50~100gai/hm2。

杂草>5叶期药效降低,持效期40~100d。

 

甲嘧磺隆

sulfometuron-

methyl

10%可溶性粉剂

10%悬浮剂

75%可湿性粉剂

针叶苗圃

105~210gai/hm2

播后苗前

喷雾1次

一年生、多年生杂草

注意勿喷雾飘移邻近敏感作物

针叶幼林抚育

105~210gai/hm2

林地杂草10cm以下

定向喷雾

林地隔离带、非耕地

375~750gai/hm2

杂草苗后草高10cm以下

喷雾

1050~3000gai/hm2

杂草、杂灌混生

3.2使用条件

3.2.1药剂选择

选用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应是取得登记的产品,且质量检定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3.2.2作物及栽培品种的选择

仅限登记作物范围内使用,且选择试验、示范的耐药性强的品种。

3.2.3防治对象

选用的药剂的杀草谱应与田间杂草种类相吻合。

3.2.4栽培条件

栽培条件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际,所选的地块应是上茬作物没有使用药剂或用过的药剂对本茬作物没有影响,种子应有土壤覆盖,幼苗要求健壮。

3.2.5使用剂量与施药方法

使用剂量应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施药量应根据实际施药面积计算。

配制药液时采取二次稀释法,先配成母液,然后再稀释,混均后立即均匀喷雾;用水量要符合当地农药生产实际。

一般采用扇型喷头非超低容量喷雾器,喷压控制在3个大气压以上,喷雾完毕彻底清洗喷雾器械。

3.2.6施药时期

应按照所使用产品的标签说明进行施药。

4影响磺酰脲类长残留性除草剂的主要因素及合理使用技术

4.1影响除草剂长残留性的因素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长短,主要决定于化合物本身的特性、产品质量外,还受制于用药量、土壤特性(土壤PH值、土壤类型)、施药时期、喷雾质量、温度及湿度等因素。

对长残性除草剂的推广持慎重态度,坚持试验、示范、推广原则。

4.1.1土壤PH值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随PH值而异,在PH<7偏酸性条件下易降解,在PH值>7偏碱性土壤中降解缓慢。

4.1.2土壤质地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生物活性影响较小,一般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残留活性低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

4.1.3土壤温、湿度

土壤温度、湿度影响磺酰脲类除草剂降解速度,一般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药剂水解;相反,药剂分解缓慢,在土壤中残留期延长。

4.1.4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残留积累

氯磺隆、甲磺隆在较高剂量下连年施用,可能造成药剂在土壤中残留积累,对后茬作物的影响加重,应避免高剂量连年施用。

4.2合理使用技术

4.2.1合理安排后茬作物

不同作物对长残留性除草剂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后茬安排耐药性强的作物。

4.2.1.1氯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使用氯磺隆的田块后,后茬作物不宜种植:

甜菜、玉米、高粱、大豆、谷子、油菜、小扁豆、棉花、向日葵、南瓜、烟草、甘蔗、大葱、芹菜、辣椒等作物敏感,也不可以在小麦田套间种这些作物;同时施用过氯磺隆的麦茬地,不能作水稻育秧、直播、抛秧、小苗移栽田。

从耐药性来看,籼稻>粳稻,且大苗移栽耐药性增强。

在推荐剂量下,药后间隔200天左右对移栽稻安全。

4.2.1.2甲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使用甲磺隆的田块后,后茬作物不宜种植:

油菜、棉花、大豆、绿豆、玉米、花生、红小豆、白菜、芝麻、瓜类等敏感,也不可以在小麦田套间种这些作物。

甲磺隆对后茬水稻敏感性表现为粳稻>糯稻>杂交粳稻>常规籼稻>杂交籼稻;早稻>晚稻;。

避免麦茬地作育秧田、直播田。

在推荐剂量下,药后间隔150天以上对移栽稻较安全。

4.2.1.3胺苯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水稻对胺苯磺隆相对敏感,不同水稻类型对胺苯磺隆敏感性强弱依次直播稻>移栽稻;粳稻>糯稻>籼稻;早稻>一季中稻或单晚稻。

后茬种植棉花、花生、大豆较安全,但对水稻(秧田、直播田)、玉米不安全,在推荐剂量且土壤pH值<7的地区,药后间隔期180天以上,对移栽稻较安全。

4.2.1.4氯嘧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氯嘧磺隆土壤半衰期7~20天,使用甲磺隆的田块后,第二年不能种植:

油菜、甜菜、马铃薯、胡萝卜、洋葱、南瓜、白籽瓜、芥菜、白菜、小扁豆、向日葵、烟草、直播稻等敏感作物,也不能取土作育秧苗土。

从耐药性强弱看,小麦>玉米>高粱、谷子。

氯嘧磺隆应限制在大豆连作区和小麦—大豆轮作区内使用,最小间隔90天种植小麦,间隔300天以上种植玉米、谷子、棉花、花生。

4.2.1.5单嘧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使用单嘧磺隆的田块后,间隔150天播种玉米、大豆安全,适于麦-夏玉米轮作区使用。

后茬不同作物敏感性强弱依次,油菜>旱稻>苋菜>高粱>芝麻>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燕麦。

油菜最敏感,后茬不宜种油菜、旱稻、苋菜、高粱等作物。

4.2.2降低长残留性除草剂用量的施药技术

4.2.2.1使用助剂

对苗后喷雾的药剂,一般应在稀释液中加入植物源助剂1%,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1~0.25)%。

4.2.2.2合理混用

选择适合的混配剂,降低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用药量。

作为混配的药剂应对本茬作物安全、防治对象互补、无拮抗、土壤中易于降解且作用方式多样的品种混配轮换、合理搭配使用。

4.2.2.3农业措施与除草相配合

应建立农业措施、生态调控与化除相结合的农田环保型控制技术体系。

具体为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缩小行距;利用地膜覆盖或覆盖稻草和麦秸等覆盖物减少杂草发生量;保持土壤湿度,提高药效,降低用药量。

在干旱条件下,施药后采用机械混土或垄作播后施药机械培土及时镇压保墒减少药剂的流失,增加灌溉水量,加速除草剂的降解。

4.2.3使用安全剂减轻敏感作物药害

一般采用保护剂拌种,如用0.5%NA(1,8-萘酐)对玉米、小麦、大麦、水稻、高粱进行种子处理增加了它们对氯磺隆、甲磺隆的耐药性;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芸苔素内酯、康凯、复硝酚钠等)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安全性。

4.2.4抗性的预防

应选用不同作用靶标除草剂的合理轮换交替使用;同时兼顾水旱轮作的种植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