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87270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docx

教学案例精选国际私法经典案例

国际私法教学案例精选

第一章国际私法的概念

第二章国际私法的渊源

第三章国际私法的发展史

最密切联系说与《冲突法重述(第二次)》

【案例名称】

贝科克诉杰克逊案

【案情介绍】

贝科克诉杰克逊案(Babcockv.Jackson,1963)是美国纽约州上诉法院富德法官在1963年审理的一起案件。

1960年9月16日(星期五),住在纽约州罗切斯特城的威廉·杰克逊夫妇邀请了也住在该城的乔治亚·贝科克小姐和她的几个朋友一起乘坐杰克逊夫妇的汽车前往加拿大度周末。

当杰克逊先生驾驶着汽车来到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时,他显然是失去了对汽车的控制,汽车冲下公路撞在路边的一堵墙上,贝科克小姐因此受了重伤。

她回到纽约州以后便对杰克逊先生提起诉讼,指控他在驾驶汽车时的过失行为。

根据事故发生时有效的加拿大安大略省法律规定,“除为了盈利的商业性运载乘客以外,汽车的所有者或驾驶者对乘坐在车内的任何人由于身体受伤所遭受的任何损害或损失以至死亡不负责任”。

但纽约州的法律却规定,在这种情形下,汽车的所有者或驾驶员要负一定的责任。

被告根据美国传统国际私法理论,主张侵权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要求法院适用安大略省法律的,驳回原告的赔偿请求。

初审法院的法官支持被告的主张,原告不服,提出上诉,在上诉法院审理过程中,富德法官指出,“贝科克案”中的问题非常明确:

是应当适用侵权地法即安大略省法律,还是应当适用同本案有其他联系的纽约州法律这个问题的确定关系到贝科克小姐能否得到补偿的问题。

根据美国传统国际私法理论来看这个案件,其法律选择问题颇为简单。

因为依照美国《第一次冲突法重述》第384条的规定,由侵权案件导致产生的实体法权利与义务,按侵权地法律解决。

在“贝科克案”中,这个侵权地既然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那么当然也就该适用安大略省的法律。

但是,富德法官却根据已经出现的对美国传统国际私法的批判指出,传统国际私法所赖以生存的既得权理论,忽视了侵权地以外的州对解决同一案件所具有的利益,富德法官在阐明其观点时,列举了他在1954年审理的“奥廷诉奥廷案”这一判例。

他指出,在“奥廷案”中,法院采用了“重力中心地”或“关系聚集地”的理论,并用这个理论替代了传统国际私法中的缔约地或履行地等标准而作为法律适用的根据。

富德又指出,经过大量的判例分析,证明使用这种新的国际私法理论能够使每个案件都达到公正、正义和最佳的结果。

最后,上诉法院适用了纽约州的法律,撤销原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的损失。

【案例评析】

《冲突法重述(第二次)》对国际私法的杰出贡献是确立了最密切联系说。

最密切联系说是法律选择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主张冲突案件应当适用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那个州的法律。

最密切联系说作为国际私法一种学说,可以追溯到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

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核心思想是任何一个法律关系在逻辑上和性质上都与一个特定的法域有着固有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法律关系的本座,本座所在地的法律就是法律关系应适用的法律。

在法律关系本座说的启发下,德国学者吉尔克创立了重力中心说(DoctrineOfCenter0fGravity),英国学者韦斯特莱克提出了最真实联系(mostrealconnection)的观点,另一位英国学者莫里斯在20世纪50年代又提出颇具新意的自体法说。

这些学说或观点与法律关系本座说看似不同,但它们的思想基础是一致的。

不同之处在于法律关系本座说认为每个法律关系必然且只能有一个本座,因此只能选择这个本座所在地的法律.而新学说或观点则突破了萨维尼这种机械的法律选择方法,认为应根据法律美系的具体情况,或按法律提供的原则判断那个与法律关系联系最为密切的法律。

在上述学说、观点的影响下,美国的司法实践中逐步出现了重力中心、最强联系的概念。

1954年纽约上诉法院审理奥汀诉奥汀案就充分运用了这一概念。

1963年审理的贝克科诉杰克逊案为最密切联系说在美国司法实践中的确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里斯的倡导和努力,最密切联系说作为一条总的原则被写进《冲突法重述(第二次)》中,成为现代美国国际私法的一项重要规范和原则。

在本案中,富德对该案进行分析后指出,将纽约州与安大略省在该案中的联系和利益进行比较,就能显而易见地发现,纽约州对该案的联系和利益要比安大略省的联系和利益更为直接和更为重大。

因为在该案中,侵权行为人和受害人都是纽约州的居民,车库所在地、车辆驾驶许可证发放地以及保险地等都是在纽约州,这次周末旅行的出发地和最终目的地也是在纽约州。

而相反,安大略省与该案的唯一联系,是这次事故偶然发生在那里。

另外,纽约州的政策是要保护乘客,要求侵权人对其疏忽行为承担赔偿责任,这点是无可否认的。

因此,纽约州法院没有理由仅仅因为事故偶然发生在他州,就背弃纽约州的政策而不保护乘客。

另一方面,一个纽约州的原告由于在安大略省受到侵害而对另一个纽约州的被告的侵权行为提出指控,而且根据安大略省法律规定,该被告行为亦属侵权行为,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依照安大略省法律不给予原告以补偿,那么安大略省也不会因此而得到什么利益。

安大略省那条法律规定的目的是,防止乘客与驾驶员串通一气对保险公司提出欺诈性指控,安大略省法律所追求的目的,是要保护安大略省的保险公司,而不是纽约州的保险公司。

在该案中,乘客与驾驶员不可能串通欺诈保险公司,因为如果他们串通欺诈,那么他们就不会在安大略省制造事故,而会在一个给予原告以赔偿的法域制造事故。

该案中,问题不在于被告杰克逊先生是否违反了安大略省的交通法规或被告是否违反了安大略省的行为标准,而在于乘坐被告汽车的原告贝科克小姐是否应当被禁止获得补偿。

关于补偿问题,是纽约州而不是安大略省与该案具有最密切联系,因此应优先适用纽约州的法律。

本案是最密切联系说运用的经典案例。

最密切联系说的主要内容是:

1、在宪法的限制范围内,法院应遵循本州有关法律选择的规定。

2、没有这种规定时,则据以进行法律选择的因素包括:

(1)洲际和国际制度的需要;

(2)法院地的有关政策;(3)在决定特定问题时,其他有利益州的政策及利益;(4)正当期望的保护;(5)特别法律所含的基本政策;(6)结果的确定性、可预测性和统一性;(7)法律易于确定和适用。

《冲突法重述(第二次)》中的上述规定构成了法律选择的基本原则。

这些规定虽未直接采用最密切联系这一概念来表述,但根据里斯的解释,这些因素是法院确定最密切联系地时所应考虑的因素。

这些因素之间没有主次顺序之分,其重要性因案件的性质不同而各异,法院应予综合考虑。

此外,《冲突法重述(第二次)》除全面采纳最密切联系说以外,还吸收了卡弗斯的结果选择说、柯里的政府利益分析说中的某些思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国际私法中的某些法律选择方法,体现了现代国际私法理论对传统国际私法理论的发展,以及现代国际私法理论与传统国际私法理论之间的兼容。

第四章国际私法的主体

国家及其财产的豁免

【案例名称】

吉米诉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花产品责任损害赔偿案

【案情介绍】

1978年7月4日,美国人吉米和他的朋友乔治在他家门口燃放烟花。

烟花本来指向空旷地方,但是点燃后突然改变了方向,朝站在他们身后的在不远处观看的吉米的弟弟杰克飞去,击伤了杰克的右眼,事后发现,这个烟花是从中国进口的“空中旅行”。

于是杰克的父母委托律师,于1979年4月向美国得克萨斯州某地区的联邦法院提起诉讼,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作烟花的生产制造厂商并作为第一被告,以中国外交部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理人,并以进口烟花的美国某进口公司和烟花经销商为第二被告、第三被告。

原告要求100万美元作为损害赔偿,同时对被告处以50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共计600万美元。

原告认为,该烟花由中国制造,由于产品缺陷,具有危险性从而导致了燃放者人身受到损害。

根据美国产品责任法,产品的出口者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受案后,通过美国大使馆向我国外交部长送达传票,被我国外交部拒绝。

之后,中国政府照会美国国务院,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享有豁免权,因而不能作为被告在另一个国家被起诉。

同时,为了对消费者负责,我国有关部门立即着手调查此事,经查实,案件中所涉及的“空中旅行”烟花确系我国出口的商品。

在调查了案件主要事实及我国产品可能存在的缺陷的同时,并且调查和了解了美国产品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在此基础上,我国有关部门根据有关事实和法律向受案法院提交了答辩。

答辩称: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主权国家,根据国际公法,各国家是平等的,享有豁免权,所以美国法院不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被告行使司法管辖权。

其次,原告在起诉中仅仅提出产品存在缺陷并且具有危险性,并没有提出任何证据来证明这种缺陷来自生产、包装或者销售的哪个过程。

在此,燃放烟花本身具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会对人身造成伤害。

在我国产品出口包装上均写有警告和注意事项。

但在本案起诉书中,对于受伤者在燃放烟花时燃放人是否遵守了上述警告这一问题没有作出具体说明,也没有提出证据来证明。

最终,本案在美国以调解方式结案。

【法律问题】

美国法院能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被告?

【参考答案】

根据国家司法豁免权原则,美国法院不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司法管辖权,不能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被告。

【评析】

本案涉及国家作为涉外民商事关系的主体享有国家主权豁免问题。

国家主权豁免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根据是联合国宪章所确认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完全独立和平等的,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对另一个国家行使管辖的权利,一个国家的法院没有经过国家同意,不能受理以外国国家作为诉讼对象的案件。

国家参与涉外民商事活动是以国家的名义,由其机关或负责人代表进行的,并以国库对这种民商事活动承担财产责任。

较之于自然人或法人参加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其特殊性有:

国家需要遵守民事法律关系的平等性原则,以民事主体身份出现,自我限制其主权者的地位;国家参与涉外民商事活动是由其授权机构或负责人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国家参与涉外民商事活动是以国库对其授权机构或代表人的涉外民商事行为承担民商事法律责任;国家参与涉外民商事活动依然是一个独立的主权者,依法享有豁免权。

本案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应该作为被告,原因在于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即经营本案烟花出口贸易方)是独立法人,可以在美国起诉和应诉。

并且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享有豁免权,美国不得对中国行使司法管辖权。

美国法院最后以调解的方式结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途径。

第五章冲突规范与准据法

时际法律冲突的解决

【案例名称】

香港沛时投资公司诉天津市金属工具公司中外合资合同纠纷案?

【案情介绍】

1994年1月12日,香港沛时投资有限公司(住所地在香港,以下简称香港沛时)与天津市金属工具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公司)签订了合资经营天津南华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合同。

合同约定:

香港沛时出资51%,以现金分五次缴资,在取得营业执照一年内公司注册资本全部到位;天津公司出资49%,以现有固定资产、分厂、门市部及其他第三产业等作价投入,在取得营业执照一个月内一次性缴清;逾期欠缴者,应按月支付欠亏额的2%的迟延利息。

合同还约定,由于一方不履行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或严重违反合同、章程规定,致使合资公司无法经营或者无法达到合同规定的经营目的,视为违约方片面中止合同,对方除有权向违约方索赔外,还有权报原审批机关批准终止合同。

任何一方在发生不能履约行为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并对其行为和相应后果负责。

同年2月7日,该合资公司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到1995年4月5日为止,香港沛时按约定三次投入注册资本,但尚欠人民币34635840.67元未投入。

天津公司则按期投入相当于人民币7394.7万元价值的房屋和设备供合资公司使用。

之后,天津公司以多种方式催告香港沛时缴纳剩余资金未果,于是诉之法院。

1999年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判令香港沛时给付未到位资金的迟延利息,并终止了中外合资合同。

   

被告不服原审判决,上诉至最高院。

理由之一是:

原判适用法律错误。

本案原审时合同法已实施,该法第68条和第69条确立了不安抗辩制度,第108条和第94条第2款确立了预期违约制度。

香港沛时主张:

天津公司总经理自合资公司领取营业执照时起长达7年时间始终兼任合资公司总经理和董事,香港沛时在投入前三期资金后,仍被排斥在合资公司之外,因此,天津公司以其行为表明不履行合资合同义务,香港沛时在此情况下不再投资,属行使不安抗辩权,并不违约。

【法律问题】

合同签订以后,法院地冲突规范指向的法律发生变更,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法院审理该涉外合同案件应适用新法还是旧法?

【参考答案】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1条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释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因此,对于被告提出的不安抗辩与预期违约问题的认定应适用新合同法。

【评析】

本案在法律适用问题上具有典型意义,首先,本案属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6条第2款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因此,处理本案适用中国法。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于1999年生效,与此同时《涉外经济合同法》失效。

本案的事实发生在新合同法生效之前,但案件审理在其实施之后。

新合同法与《涉外经济合同法》相比,增加了富有特色的“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

香港沛时恰恰根据新合同法的有关条款,将此作为不履行合同之理由。

本案的焦点在于:

法院审理时应适用新法还是旧法?

这在本质上是一个时际法律冲突问题。

根据国际私法的一般原理,首先按新法对其是否具溯及力的明确规定(即时际私法)来确定适用的法律。

如果新法未做明确规定,则通常按照“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确定应适用的法律,即新法只对它生效以后所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对它生效以前产生的民事关系,仍然适用旧法。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1条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释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据此可以认为,我国在合同领域采取了第一种方法解决时际法律冲突问题,即让新法明确规定其是否具有溯及力。

所以,本案的准据法是199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不安抗辩和预期违约制度在庭审中可以被运用。

但是,根据合同法第68、69条有关不安抗辩的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首先要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法定的几种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其次要尽及时通知对方的义务。

而本案中香港沛时与天津公司并不存在谁先履行债务的问题,前者也没有通知后者要中止履行合资合同,因此不符合合同法有关不安抗辩的规定。

且根据香港沛时出具的有关信函,其不按约投资的原因是“公司的经营情况很不理想并出现亏损”及“希望政府在政策上予以协助与支持”等,而不是基于对天津公司预先违约的担忧。

事实证明,天津公司已将作为出资的设备和房产交合资公司实际使用,只有少部分房产未办理过户手续,其履行了主要债务而不是不履行主要债务,不构成合同法第94条关于预期违约的规定。

香港沛时未按合资合同的规定出资到位,直接影响了合资公司经营和预期效益,导致合资公司亏损,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六章冲突规范的几种制度

法律规避

【案例名称】

中国公民王伟与中国公民张莉泰国旅游结婚案

【案情介绍】

1999年,21岁的中国公民王伟与19岁中国公民张莉到其住所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登记结婚。

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认定二人未到法定婚龄,不予登记。

为了达到结婚的目的,王伟、张莉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旅游团,在泰国按宗教方式举行了结婚仪式。

回国后,二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2000年,王伟死于一场意外车祸。

对遗产继承问题,张莉与王伟的亲属发生纠纷。

张莉认为自己是王伟的妻子,与其共同生活一年多,是法定继承人之一。

王伟亲属认为,张莉与王伟未进行婚姻登记,在泰国按宗教仪式举行了婚姻仪式违背我国法律关于婚姻形式要件的规定,属无效婚姻,因此,不是遗产继承人。

双方协商未果,遂诉诸法院。

本案应以哪国法作为确定婚姻效力的准据法?

张莉是否有继承权?

【法律问题】

本案双方当事人依据泰国法缔结的婚姻是否有效?

张莉是否有继承权?

【参考答案】

本案双方当事人在婚姻实质要件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到泰国采取宗教方式结婚,婚后回国居住,其行为构成法律规避,该婚姻无效,我国法律不应予以认可。

据此,张莉对王伟的遗产不享有继承权。

【评析】

本案,确定张莉是否有继承权首先要确定她与王伟的婚姻效力问题。

而该旅游结婚案就涉及到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问题。

所谓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利用某一冲突规范,故意制造某种连结点的构成要素,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对其不利的法律,从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一种逃法或脱法行为。

该案,王伟、张莉在我国婚姻登记机构办理结婚登记,因不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即年龄没有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被我国婚姻登记机关拒绝登记。

为达到结婚的目的,王伟、张莉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境外旅游,在外国采用宗教方式结婚,婚后回到中国。

王伟、张莉在外国缔结婚姻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规避我国婚姻法中关于婚龄的强制性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94条规定:

“当事人规避我国强制性或禁止性法律规范的行为,不发生适用外国法律的效力。

”所以,王伟、张莉在外国缔结的婚姻,尽管依婚姻缔结地法在婚姻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两方面都无瑕疵,但这种婚姻因规避我国法律不发生适用外国法的效力,我国法律不予承认。

近年来,中国公民之间境外旅游结婚数量不断增多,但《民法通则》对此种婚姻效力的法律适用没有明确规定。

不过,根据20XX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婚姻登记条例》第4条规定:

“内地居民结婚,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驻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结婚登记是我国公民结婚法定的婚姻形式要件,国内公民结婚,不论在国内举行结婚仪式,还是通过旅游结婚方式在国外举行结婚仪式,都必须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驻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如不登记,婚姻因不具备我国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在我国不发生婚姻效力。

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起到了防止法律规避的作用。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案例名称】

王钰与杨洁敏离婚案

【案情介绍】

王钰、杨杰敏夫妻二人均为中国公民,婚后旅居阿根廷。

因发生婚姻纠纷,阿根廷法律又不准离婚,夫妻二人就按阿根廷法律规定的方式达成长期分居协议,并请求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领事部予以承认和协助执行。

【法律问题】

我国驻阿根廷大使馆是否应当承认与执行该分居协议?

【参考答案】

承认与执行该分居协议将与我国婚姻自由的基本法律原则相违背,根据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应拒绝承认与协助执行该分居协议。

【评析】

本案涉及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

冲突法中的公众秩序保留制度是指一国法院依其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

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也延伸到承认与执行领域。

我国对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一贯持肯定态度,在承认与执行方面也有相应的法律依据。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68条规定:

“如果外国法院判决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不予承认和执行”。

本案中涉及的分居也称别居,是一些国家为调整夫妻关系所规定的一种特别的法律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夫妻双方通过达成协议或经法院判决而得以免除同居义务,但婚姻关系并不因此而解除。

这种制度不符合我国婚姻法中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则,承认与执行该分居协议与法院地的公共秩序相违背,因此,我国使馆不应予以承认和执行。

如果当事人要取得在国内离婚的效力,必须向国内原结婚登记机关或结婚登记地人民法院申办离婚手续。

第七章代理的法律适用

国际代理的法律适用

【案例名称】

美国A公司与中国B国际贸易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案情介绍】

1999年10月18日,美国A公司通过中国C公司和中国B国际贸易公司签订了买卖润滑油的合同。

同时,中国B公司与国内用户E公司签署了编号相同的《委托代理进口协议》。

合同签署后,B公司开具以A公司为受益人的即期跟单信用证,A公司则根据合同规定装船,B公司办理了报关手续后取得货物。

之后,B公司除了于2000年9月22日又支付2400美元外,余款一直未付。

美国A公司向我国仲裁涉外机构提出仲裁申请,请求裁定被申请人支付70%的未付款项22l,260.12美元及银行利息11,183.00美元,由被申请人支付仲裁费用。

申请人提出在签订本案合同时不知道被申请人和E公司之间的代理关系。

委托代理进口协议是被申请人与E公司之间的协议,与申请人无关,申请人此前并不知道该协议的存在。

而被申请人则辩称:

申请人和其授权签订本案合同的王先生均知道被申请人是本案合同货物的进口代理,是受E公司的委托,代理进口本案合同项下的货物。

申请人应直接向E公司索偿尾款;本案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2条;申请人的仲裁请求完全不能成立。

被申请人恳请仲裁庭依法驳回申请人的全部仲裁请求。

仲裁庭审理认为:

本案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分别为美国公司和中国公司,应当适用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鉴于本案合同订立于中国,又约定在中国仲裁,因此,该公约没有规定的事项,应当适用中国法律;根据E公司同被申请人于1999年10月18日签订的《委托代理进口协议》,被申请人受E公司的委托,与申请人签订本案合同。

就委托关系而言,E公司是委托人,被申请人是受托人,申请人是第三人;本案争议的焦点是被申请人受E公司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同申请人订立本案合同,申请人在订立合同时是否知道被申请人是受E公司的委托同申请人订立合同的;本案合同是《合同法》实施以后双方订立的第一份合同,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似乎都没有意识到签订本案合同前不久(1999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于本案争议的重要性,但这不应影响这些法律规定的适用;申请人的知情是否应以被申请人“披露”其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为前提的问题,鉴于《合同法》第403条明文规定了受托人的披露义务,而第402条仅要求第三人“知道”而未提到受托人的“披露”,故第402条的适用只需第三人(本案中的申请人)事实上“知道”,而不取决于受托人(本案中的被申请人)的“披露”行为。

仲裁庭审核了双方提交的各项证据材料,排除了双方有争议的材料,围绕申请人在订立本案合同时是否知情的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

申请人在订立本案合同时知道被申请人是受E公司的委托而订立本案合同的(代表申请人签署本案合同的王先生的知情应视为申请人的知情);直到本案提请仲裁,申请人一直在催促E公司履行付款义务,而除2000年5月9日的传真外,并无向被申请人催付的事实。

申请人在订立本案合同时知道被申请人是受E公司的委托而以自己的名义与申请人订立本案合同的,根据《合同法》第402条的规定,本案合同直接约束E公司和申请人,被申请人没有支付合同尾款和利息的责任,故仲裁庭对申请人的仲裁请求不予支持。

仲裁庭裁决驳回申请人的全部仲裁请求,仲裁费由申请人承担。

本案应如何确定涉外代理关系的准据法?

【法律问题】

本案应如何确定涉外代理关系的准据法?

【参考答案】

本案中的涉外代理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合同关系,因此,首先适用的法律是当事人意思自治选择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时,根据最密切联系的原则确定应适用的法律。

根据最密切联系的原则,该涉外代理应适用中国法。

【评析】

本案涉及国际代理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

在代理法律适用问题上,代理权处在核心的位置上,因为一方面它直接影响到本人与第三人的代理关系是否合法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