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docx
《浅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
学科代号:
23022
学号:
贵州师范大学
本科(函授)毕业论文
题目:
浅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
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年级:
200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年月
论文开题报告
姓名
专业
班级
汉语言文学2008级
学号
导师姓名
开题时间
结题时间
论文题目
浅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
一、问题的提出
《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性格和与阿耳芒所谓爱情故事为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线索,叙述了一个“纯洁妓女”的善良与宽容,她因爱而美丽,因爱而高尚,她为爱积极向上,为爱而积极的反抗命运。
然而,她个人的力量是脆弱的,他们的爱不仅是玛格丽特性格的悲剧,是伦理道德造成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二、理论基础
如黑格尔所说:
“悲的最高境界是美的。
”在《茶花女》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倒叙的写作方法,小说从一个女子的遗物拍卖活动展开,接着很自然地引出主人公玛格丽特,一个美得近乎神秘的茶花女。
可是正当我们满怀好奇与欣喜地陶醉于这样一个人间尤物时,作家笔锋一转由一本书引出悲痛欲绝的男主人公阿尔芒。
很快小说通过写阿尔芒为玛格丽特移墓,把一个已经被毁坏的面目全非的茶花女赫然展示给读者,令人痛惜不已。
小仲马采用悲剧的艺术手法,烛照出作家对其笔下人物忧伤的内化于骨的怜爱之情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他在一个悲惨的世界里造就了一个悲剧的人物——茶花女,“茶花”用来比喻玛格丽特命运的不幸,她像一朵盛开的鲜花,遭到狂风暴雨的无情摧残,因而过早的衰萎、凋零、死亡了。
“茶花”更象征了女主人公品格的善良、高尚,内心的优美无瑕。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中玛格丽特这个美丽纯洁的女性形象。
虽然玛格丽特不幸沦为妓女,但她仍然保持着要求人格独立、追求真正爱情、自我意识觉醒的精神境界。
她心地纯洁而稳重,敢于争取人的权利,渴望过正常人的生活,勇敢地与社会种种压迫进行斗争和反抗。
然而玛格丽特在社会面前是弱小的,自身的思想性格也有脆弱的一面,最终难以逃脱世俗观念的羁绊。
她的反抗是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一种悲剧性抗争,呈现出一种悲壮美,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研究思路
《茶花女》创作于一八四八年,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西方金融资本家统治下的法国巴黎。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精心塑造了茶花女这样一个美丽纯洁、生命受压抑的女性形象。
作者把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放在社会背景之下,用写实的艺术手法力图再现这一个悲剧人物。
虽然她的身份是“被人供养的女人”,是巴黎上层贵族借以炫耀身份、地位和财产的高级交际花,然而她全然不同于其他作家作品中塑造的淫荡、堕落的妓女形象,这和作者的态度和倾向性有必然的联系。
本文首先分析玛格丽特的形象进而对其悲剧命运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揭示旧社会的法国社会的黑暗,茶花女为爱而生,为爱而灭的悲剧命运。
五、研究方法
比较法、分析研究法、归纳总结法、推理法、归纳演绎法
六、论文结构
1、玛格丽特的形象分析
(1)茶花女的善良体现在她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上。
(2)茶花女的性格是具有悲剧性
2、茶花女的意蕴悲剧
(1)物欲横流下的形形色色的人。
(2)虚伪的社会道德的压迫
(3)黑暗社会对其经济压迫
3、结束语
七、参考文献
[1]李家君.瞬间绽放凄美永恒[J].语文学刊,2006.6,第34-36页
[2]王怀通等编著.马列文论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11,第309页
[3]苏毅苗;;谈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4]阎笑雨;创造性思维:
从文学母本到歌剧剧本[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小仲马著,陈越译.茶花女[M].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2002,第.4、185,15页
[6]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第396页.
[7]陈石萍;;名著、歌剧与音乐——威尔第和他的歌剧《茶花女》[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指
导
教
师
评鉴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成
绩评
定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
毕业生
论文领导小组
评审
学院毕业生论文领导小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成教(本科)生毕业论文
指导教师评语
学生姓名
系专业,年级
汉语言文学、200级
论文题目
浅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
指导教师评语:
评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浅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
XXX
(凯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2008级,贵州凯里556000)
摘要:
《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性格和与阿耳芒所谓爱情故事为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线索,叙述了一个“纯洁妓女”的善良与宽容,她因爱而美丽,因爱而高尚,她为爱积极向上,为爱而积极的反抗命运。
然而,她个人的力量是脆弱的,他们的爱不仅是玛格丽特性格的悲剧,是伦理道德造成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关键词:
玛格丽特、善良、高尚、脆弱、悲剧。
Abstract:
"LaTraviata"inMargaret'scharacterandtheso-calledwithAlovestoryfortheearmountthemaincontentofthestoryandclues,describeda"pureprostitute"kindnessandtolerance,loveandbeautifulshewas,becauseoflovenoble,herloveofpositive,fortheloveandpositiveresistancetofate.However,herpersonalpowerisfragile,andtheirloveisnotonlyatragedyofcharacter,Margaret,isthemoralcauseofthetragedy,itisasocialtragedy.
Keywords:
Margaret,kind,noble,fragiletragedy.
小仲马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小说家、戏剧家。
《茶花女》是其著名代表作之一。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善良,美丽的一个妓女玛格丽特如何为了爱情重生,又如何因为爱情而堕落的故事。
她心地纯洁而稳重,敢于争取人的权利,渴望过正常人的生活,勇敢地与社会种种压迫进行斗争和反抗。
小说一开始就用了倒叙的手法,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让读者心理产生一个疑问“这个过去如此辉煌而灿烂的女人为什么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接着我们通过一本书,认识了一个叫阿耳芒,并通过他的回忆我们了解到了玛格丽特和他的爱恨情愁的故事。
从而,回答了读者心里产生的那个疑问:
为什么“玛格丽特会死在富丽堂皇的贫困中。
”从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玛格丽特是一个“纯洁妓女”的形象,她渴望真挚的爱情,因此,她在面对爱情来临的时候她勇敢的接受了。
她对阿耳芒的爱超越了她生命本身存在的意义,当阿耳芒父亲找到她的时候,她可以为了维护阿耳芒家族的荣誉和那个与她不相干的女子的幸福,甘愿放弃超越她生命之重的阿尔芒,可见她的善良和无私。
但不幸的是她最终死在一无所有的物质和精神的贫苦中,这是那些虚伪道德酿成的悲剧,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那些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把玛格丽特作为牺牲品的贪婪的人们就是罪魁祸首,所以导致她只能在痛苦和疾病的折磨中死去。
我们说任何一个悲剧的发生都不是单纯的,它和那个特定时代的制度背景有着深刻并且紧密的联系。
玛格丽特是弱小的,她努力的反抗命运带给她的不幸,努力的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然而,她最终却无法挣脱世俗观念的牵绊。
如黑格尔所说:
“悲的最高境界是美的。
”[1]她的反抗是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一种悲剧性抗争,呈现出一种悲壮美,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2]。
然而,在玛格丽特身上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她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她善良高尚的心灵。
一、玛格丽特的形象分析
《茶花女》这个故事创造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西方金融资本家统治下的法国巴黎,作者小仲马根据身边的事件改编的一个动人的故事,其中作品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形象是世界文学史一个经久不衰、有着美好品德并被世人赞美的一个善良高尚的女性形象,她的善良和她的高尚品质是我们世世代代都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品质。
首先,在外貌上来说她是那个圈子难得的美人,她的微笑是“只有公爵夫人才有的微笑”“她不落窠臼,她总是独个儿坐车到香榭丽舍大街去,尽量不招人注意。
”“她冬天裹着一条开司米大披肩,夏天穿着十分淡雅的长裙”“她的头样很美,是一件绝妙的珍品,它长得小巧玲珑,像被精心雕琢的一样”写她的脸“呈现出处女般的神志,甚至还带着稚气的特征。
”“她身上有一种不同于她那一类人的气质,而她那风致韵绝的姿色,又更衬托出了这种气质的与众不同。
”在人们的眼中,茶花女“比别人更善良”是一很好的好姑娘。
文中作者是这样描绘她的“我生平从未见过,处女漂亮的脸蛋上。
竟会同时流露出如此天真可爱、纯洁无邪的表情,和如此忧愁苦闷、痛苦不堪的表情。
”[3]她因总是随身带者茶花,而被称为“茶花女”,在后来人们把茶花比喻成她美好的品质,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样,她具有茶花美丽而高贵的品质。
从这些描写我们可以了解到玛格丽特出色的外表以及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
她是一个善良淳朴、美丽动人、情操高尚的农家少女。
她的本性是好的,她因家庭的不幸和社会的黑暗而沦落风尘,她虽然过着腐朽糜烂又奢侈的生活,但是她的内心确实善良的,她对爱情忠贞对阿耳芒的无悔付出,以及她为别人的幸福而放弃自己的幸福,这几点我们就可以看出。
“读者再把这样一个内外结合确确实实的美丽形象与她的身份联系起来便构成了一个突出的矛盾”从而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达到亚里斯多德提出的“悲剧效果”。
(一)茶花女的善良体现在她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上。
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促使事物发展和灭亡的主要原因,茶花女是一个内心和外在矛盾的形象,一方面,她奢侈糜烂的生活告诉我们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妓女,和其他所谓妓女一样,她们靠出卖肉体来换取金钱和物质的享受,她的身体是“肮脏”的;另一方面,她又是纯洁单纯的,她有自己的追求她不完全以一个妓女的思想和利益来选择自己的情夫,放荡纵欲的生活并没有损害她心灵的纯洁,也没有腐蚀她的心灵,她始终没有被生活的虚假表象所迷惑,也没有被社会的黑暗所吞噬,而是在残酷的现实中挖掘出难得的真情。
在众多追求的人当中,她能清楚的分辨阿尔芒对她的真情是难能可贵的,与其他那些虚荣自私的追求者不一样。
在她身上一直保持着某种单纯的东西,不失热情而又高傲的天性,她没有被生活的虚假表象所迷惑,而是透过它看到自己真实处境的本质。
从而发现爱的真谛。
她外表冷漠,但内心却非常细腻,因此,在虚伪自私的交际圈里,她懂得如何判断一个人的真实与善良,,阿尔芒能打动她完全是因为她能透彻的看到阿尔芒真挚不带任何虚伪色彩的感情。
尤其当听到阿耳芒暗恋她,并暗自藏着对她的感情的时候,在看到她咳血的时候,在看到她被病魔折磨的时候,她完全被阿尔芒这份纯洁又真挚的爱情打动并征服。
在此之前她虽然遇到过去多形形色色的男人,但是从来都没有一个人像耳芒那样在她生病的时候默默的守护她,也没有一个人在看到她咳血的时候那么心疼,他对她人格的真正尊重和强烈真挚的爱情溶化了她冻结了的感情,唤起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所以她以下子就被阿耳芒的真心打动了,因为真正的感情是让人无法抗拒的,因此,在阿耳芒的呵护下,她改掉了很多曾经用来生存的坏习惯,她的心灵变得干净,身体也渐渐康复。
她完全陶醉在阿耳芒给她的爱的汪洋里,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她的过去,只有她干净的现在和未来。
她努力的摆脱爵爷们的纠缠,抛弃“特殊”的生活待遇,来到乡村生活。
在这里阿尔芒感到:
“妓女的形象逐渐地消失了,过去的一切已经没有痕迹,未来是一片光明。
”在这个过程中玛格丽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为了还清她所债务并维持两人的日常生计,她卖了以前她赖以生存的马车、披肩,首饰。
她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了她对阿耳芒真挚的爱情,因此她愿意付出所有,却不愿让阿耳芒知道。
她断绝与公爵的关系,把所有有关她过去生活的东西全部抛弃,就是她爱的证明。
她恳求阿尔芒说:
“我把所有的东西都卖掉,我去那里生活,丝毫不留下我过去的痕迹,谁也不知道我是什么人。
”这些行为都说明了女主人公实质性的转变,她想彻底的忘掉过去,并从新开始生活,在和阿耳芒在乡村居住的那段时间里,茶花女那朴实善良,出淤泥而不染的天性,积极追求纯洁生活,抗争屈辱命运的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显露。
茶花女这一形象是伟大的,她的伟大体现在她的牺牲上。
但是,她并不是软弱的,这点,从阿耳芒的父亲起初认为“凡是妓女都是一些没有心肝、没有理性的生物,她们是一架榨钱的机器,就像钢铁铸成的机器一样,随时随地都会把递东西给它的手压断,毫不留情、不分好歹地粉碎保养它和驱使它的人”。
到后来“把手伸向我,要我原谅他开始时对我耍的态度”从开是谈话时的“盛气凌人,傲慢无礼”,到像玛格丽特道歉的过程,就是茶花女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的过程。
她用一些“真凭实据”来证明了她和阿耳芒之间纯洁的爱情,以至在后来的谈话中,父亲了解到玛格丽特的善良和高尚的品质,她知道她是个通情达理的姑娘。
当阿耳芒的父亲把不赞成她们在一起的理由告诉她的时候。
她决定放弃自己来成全他人,从而得到了这位老人的尊重。
(二)茶花女的性格是具有悲剧性
虽然玛格丽特这一形象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她身上也有许多存在于我们人身上的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人的贪慕虚荣,经受不住物质生活的诱惑。
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穷人很多,他们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努力的生存着,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工人,这类人是属于吃苦耐劳型的。
玛格丽特本可以选择和他们一样自给自足的生存方式来养活自己,但是,为了摆脱贫困,过上奢华的生活,她最终选择了比出卖劳动更能获得生活保障的卖笑生涯,并由此追求带来自己的人生悲剧。
她虚荣的个性和脆弱的意志就是造成她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
虽然她曾经想摆脱那种让她精神堕落的糜烂的生活,但是,她的反抗和挣扎都显得那么无力跟脆弱,尤其是她决定离开阿尔芒之后,那种空虚生活让她无所寄托,更加爱慕虚荣经不起衣裙、车辆的诱惑,她一点点地出卖和摧毁着自己的心灵、肉体和姿色。
豪华的马车、精致的妆容、阔绰的花费皆来源于肉体的交换。
甚至为了摆阔她负债累累不得不更依赖情人们的施舍和欺凌。
由此看来,茶花女的爱慕虚荣也是引起她不幸的重要因素。
二、茶花女的意蕴悲剧
(一)物欲横流下的形形色色的人。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决定一个家庭是否和睦,是否融洽的重要的因素。
然而,当时的法国巴黎却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他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各自的虚荣心无情的压榨着比他们弱小的群体,这种压迫不仅体现经济上的压迫,还体现在残酷的精神压迫。
我们从玛格丽特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群中可以看出,普律当丝的自私和无情,N伯爵和G伯爵的虚伪和贪婪。
茶花女和公爵的相遇纯属偶然,但是他虚伪贪婪的腐朽阶级本性决定了他荒唐行为的必然性。
“他对玛格丽特说,如果她觉得可以改变一下她那种生活方式的话,那么作为她的这种牺牲的交换条件,他愿意提供她所需要的全部补偿。
”他利用自己有钱有势,通过金钱来束缚玛格丽特,以便能满足他个人的需求和自尊。
这本身就是一种以强凌弱的压迫方式,他们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就像“有钱能使鬼推磨”一样,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意支配和干预别人的自由和人生。
在这个时代里,他们没有所谓的同情,在玛格丽特的物品拍卖会上,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大家都兴高采烈。
女人中间虽有很多人是死者生前的熟人,但这会儿似乎对死者毫无怀念之情。
大家高声谈笑,拍卖估价人声嘶力竭地大声叫喊。
坐满在拍卖桌前板凳上的商人们拼命叫大家安静,好让他们稳稳当当做生意,但谁也不睬他们。
像这样各色人等混杂,环境喧闹不堪的集会倒是从未见过。
”[4]可见他们的精神麻木到什么地步。
所以说玛格丽特的死不是意外,它跟这个社会的压迫,这个时代的无情和麻木息息相关。
以至他们联合起来压垮了玛格丽特最后的坚强和勇气。
(二)虚伪的社会道德的压迫
玛格丽特是一个美丽纯洁、生命受压抑的女性形象。
作者把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放在社会背景之下,用写实的艺术手法力图再现这一个悲剧人物。
玛格丽特的爱情在阿尔芒身上可以说是得到了新生,她因为对阿尔芒的爱而幸福而灿烂,她为了维持生活,也为了追求一份干净完美的爱情,她卖掉了马车,披肩和那些她曾经必不可少的首饰。
因为她觉得得到阿尔芒的爱本身就是上天对她的宽恕,不仅让她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更让她的灵魂得到了洗礼。
因此,她把她的幸福全部维系在阿尔芒身上,然而这也是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
她真挚地爱着阿尔芒,阿尔芒年轻、热情、活泼,玛格丽特竭力使他成为她在表面热闹实际孤寂的生活中的召唤人。
然而这要求对阿尔芒来说,似乎有些太高。
阿尔芒虽有正直、善良的一面,但是他冲动、易怒、嫉妒心强,猜忌和疑惑却总是萦绕在他心头。
他并不真正理解玛格丽特,他的爱也远没有玛格丽特那么深沉、彻底。
玛格丽特以为找到了真正的爱情,企图把自己完全交给中产阶级阿尔芒,她放弃了一切,但是仍无法改变现实。
社会虚伪的道德体系使人与人之间伦理信任丧失,这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尼采“上帝死了”的危机浸润到那个时代的每个角落,人类道德的堕落使人与人之间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急剧下降,道德虚无的阴影下,最起码的信任缺失了。
“古希腊伦理学认为,同一行为既可以是善也可以成为恶,一切取决于这个行为表现出来的关系。
”小说中阿尔芒不相信一个风尘女子会放弃豪奢的生活与他过简朴的乡村生活,他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玛格丽特。
因此,当她收到玛格丽特给他的信的时候,他对她的信任完全瓦解掉了。
于是他所有的罪恶的念头就开始在脑中浮现。
从而导致了茶花女的悲剧。
在以商品为基础的私有制社会里,资产阶级权贵是拿子女婚姻作为谋求权利的手段,他们讲究“门当户对”,与贫民百姓联姻尚且不允许,更何况妓女呢。
为了摆脱风尘,追求光明,为了洗去她们身上的污浊,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茶花女真挚的爱着阿尔芒,对她倾注了所有的爱,她没有奢望他的姓氏,只愿在她有生之年能够做阿尔芒的情妇,但是整个社会的舆论、道德观念像一张巨大而无形的罗网,笼罩在反叛命运的妓女头上,就连她为这个小小愿望努力的权利都无情的剥夺了,逼得她逃出火坑后又不得不重蹈火坑。
她明知道她的牺牲可能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但她还是义无反顾的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这是一种庄严的沉默、悲苦的挣扎。
玛格丽特的周围没有人对她付出真情,虽然她放弃了一切,但是仍无法改变现实,她可以为自己所爱的人的幸福自甘堕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茶花女追求个性解放的心理。
(三)黑暗社会对其经济压迫
王国维曾经根据叔本华的理论把悲剧分为三种。
第一种由于“极恶之人及其所有能力以交构”构成的悲剧;第二种是由于“盲目的运命者”造成的悲剧;第三种是由于“剧中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造成的悲剧。
他认为第三种悲剧最为感人,笔者认为《茶花女》就属于这类悲剧,茶花女的悲剧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
主人公茶花女原本是一个勤劳善良、心地纯洁、感情真挚、向往自由的农家少女,因为生活所迫她选择了妓女这个职业。
当时法国正处于七月王朝统治末期,这是法国资本主义由上升转向没落的时期。
一方面掌权的金融贵族阶级极为腐朽,贪污贿赂,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当时巴黎的上层社会,正如马克思谈到的那样“投机得来的财富自然要在这种形势之中寻求开心的用场,于是享乐变成了淫荡,金钱、污秽和鲜血就同归一流。
”[5]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农民在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下纷纷破产,农村经济一片萧条。
茶花女跟许多破产的农民一起,为了寻找谋生的出路从农村流落到城市,靠出卖劳动力而谋生。
然而当时的妇女并没有权利主宰自己的命运。
那些失去生活资料的妇女像茶花女一样,为了生存被迫出卖自己的肉体,成为一种供男性玩弄的特殊商品。
看似富丽堂皇的生活背后其实隐藏着无尽的悲哀和无奈,那些贵族老爷们玩弄、摧毁她们,使她们身不由己,茶花女感叹“我们不再是人,而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她的地位与从前是一样的,表面上承恩受宠,可暗中倍受欺凌和侮辱,不被当人看待,一旦她表现出有一点良心就会招致身边人的嘲笑,她甚至很明白自己悲惨的结局:
“总有一天我们在毁灭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以后,像一条狗似的死去”[6]在她的周围没有真正的朋友,有的只是一些自私自利的情人,他们挥霍钱财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茶花女正要为满足这些人的虚荣心而活。
一天换不到情人们的欢笑一天满足不了他们的虚荣心,她们就会遭到抛弃。
她说自己是“一个高兴的时候比痛苦还要悲伤的女人”。
不仅肉体上受尽折磨而且精神上也备受摧残,每日每夜奢华淫荡的巴黎生活使她感到精神上极度疲惫、烦闷和空虚。
总之,她们生活的社会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永无翻身之地的地狱,人们互相欺骗用虚伪遮掩世界,这种生活环境既是个人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
她们人格及生命的毁灭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和环境所产生的悲剧。
茶花女的选择也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黑暗不公平的社会驱使茶花女为了生存而走上了污浊的人生道路,社会强悍的压迫及茶花女个人的虚荣心使她尽管能意识到受屈辱的处境,却难以自拔。
虽然茶花女进城的目的很单纯,可是她纯朴的生活愿望与社会环境发生了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也因而决定了她被侮辱被损害的一生和她不可逃避的悲剧命运。
三、结束语
茶花女虽是一名混迹于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妓女,但在她身上来自下层人们的纯朴善良的精神光辉和美好人生的真挚信念,她善良,品质高尚,她内心的人性之火始终未被泯灭。
她不屈不挠地追求爱情和幸福。
这种对常人来说并不奢侈的幸福在她们却是一种很奢侈很遥远的梦想。
因为她们被社会剥夺了做人的一切权利。
这样,她们对爱情的追求以及为摆脱卖笑生活所做的挣扎和奋斗,实质上就成了对侮辱和践踏她们社会的反抗。
她们所追求和争取的不仅仅是来自异性的爱情和尊重,更是起码的做人的权利。
因此,她们的追求过程无法选择地被蒙上了一层悲剧的光环。
“爱是人性王国的核心,是这个王国中最活泼最美丽的,充满生命的根本因素,是人类文明积淀程度的一面镜子。
因此作家要表现人性的尝试就应当真切地表现爱的真实过程。
表现爱的痛苦,挣扎和升华过程。
”[7]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冰清玉洁的美,这种美更衬托出当时和世俗的黑暗与邪恶,她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对真挚感情的向往,对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以及为谋求个性解放而敢于牺牲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有识女性,更为后来的女性解放运动提供了极大的精神鼓舞。
参考文献:
[1]李家君.瞬间绽放凄美永恒[J].语文学刊,2006.6,第34-36页
[2]王怀通等编著.马列文论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11,第309页
[3]苏毅苗;;谈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4]阎笑雨;创造性思维:
从文学母本到歌剧剧本[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小仲马著,陈越译.茶花女[M].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2002,第.4、185,15页
[6]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第396页.
[7]陈石萍;;名著、歌剧与音乐——威尔第和他的歌剧《茶花女》[J];厦门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