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技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8835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孵化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孵化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孵化技术.docx

《孵化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孵化技术.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孵化技术.docx

孵化技术

孵化操作技术

一、温度的调节

孵化机内控制系统,在入孵前已经校正,检验并已试机运转正常,一般不要随意更动,刚入孵时,开门上蛋引起机内热量散失以及种蛋和蛋架车吸热,机内湿度会暂时降低,这是正常现象,带蛋温、盘温、等于机器温度相同时,机内温度就会恢复正常,这个过程大约历时数小时,(3-8小时),这与季节、种蛋预热过程度有关。

暂时停电或修理引起的机温下降,也不必调整控温仪表。

只有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机温偏低或偏高0.5摄氏度,以上时,才予以调整,并密切注视温度变化情况。

每隔半小时观察门表温度一次,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温度。

如果能掌握眼皮感温(把种蛋放在眼皮上感受温度),结合抽查照蛋与门表温度联系起来判断孵化温度是否合适,则更为确切。

家禽孵化的温度

  在家禽孵化中,种蛋质量是内因,孵化温度是主要的外因,只有合格的种蛋才能孵出健康的雏禽,而有了合格的种蛋,没有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也不能获得高孵化率和优质雏禽。

 孵化时的控温标准与家禽的品种、蛋的大小、孵化机类型和孵化季节有关。

家禽胚胎发育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温度在35-40.5度内,都有一些种蛋能出雏,但对于稍高于40.5度或稍低于35度,是非常敏感的,超过3小时,胚胎就会大批死亡。

 孵化控温技术

 1、“蛋温”和“给温”的区别:

孵化温度分“蛋温”和“给温”,“蛋温”是指种蛋的表面温度,“给温”是指孵化机内空间的温度。

目前在孵化工作中,有两种控温方法,一种是测控机内空间温度即“给温”,一种是测控“蛋温”。

 2、测控机内空间温度的孵化方法:

过去生产的孵化机,温度传感器都是固定在机内空间里,只能测控机内空间温度。

但是种蛋在孵化的过程中,“蛋温”和孵化机内空间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刚开始孵化时,种蛋不能产生温度,要想达到“蛋温”38度,孵化机内空间的温度需要达到39度才行,,随着胚胎日龄的增加,胚胎渐渐产生了体温,这时候想保持“蛋温”38度不变,孵化机内空间的温度就需渐渐降下来,到了孵化后期,孵化机内空间的温度降到37度,蛋温就能达到38度以上。

所以使用这种孵化机,要不断调整孵化机内空间的温度,才能达到种蛋的需要。

另外,每台孵化机内的温度均匀度和均温风机的风速等参数都不一样,所以孵化人员不但要有孵化经验,还要对所使用的孵化机有一定的使用经验才行。

目前多数孵化技术方面的书里介绍孵化温度,都是按照这种孵化机特点来编写的,所以有孵化温度要“前高”“中平”“后低”等等说法。

  3、测控“蛋温”的孵化方法:

是近几年来新兴的孵化方法,这种孵化方法要求孵化机的温度传感器直接放在种蛋上面,整个孵化过程中,孵化人员只根据所孵品种的需要设定一个孵化温度,孵化机会根据蛋温的变化来自动调整孵化温度,没有孵化经验的人也能孵好,使用这种孵化机要用几只体温表多测几个地方的温度,把温度传感器放在温度不高也不低的地方。

每3-5天用照蛋器把温度传感器周围的种蛋照一遍,确保温度传感器周围的种蛋没有死胚蛋,和机内其它地方的种蛋发育一致。

 4、看胎施温:

看胎施温就是孵化人员定时抽查照蛋,根据标准照蛋图的“蛋相”(参照

照蛋与胚图)与抽查照蛋时的“蛋相”的差距,来调整孵化温度。

温度低,发育慢,温度高,发育快,通过几批次的看胎施温,可制定出适合本机型、本品种的最佳施温方案。

种蛋在孵化过程中,每天的“蛋相”均不相同,但差异较小,实际运用时只要抓住三个主要阶段即可。

4天“蜘蛛”期

5天“黑眼”期

6天“双珠”期

10天“合拢”期

17天“封门”期

(1)“黑眼”期:

鸡蛋孵化5天、鸭蛋6天、鹅蛋7天,随机抽查20枚,水平放置5分钟再照看,发育正常的可以看见黑色眼点,若多数看见黑色眼点,表示用温恰当,若少数看见黑色眼点,或看不见黑色眼点,只是4天的“蛋相”,则是用温偏低,应提高0.2-0.5度,若都能看见黑色眼点,甚至已经达到6天的“蛋相”,则是用温偏高,应降低0.2-0.5度。

(2)“合拢”期:

鸡蛋孵化10天、鸭蛋12天、鹅蛋15天,发育正常的两侧血管在小头合在一起,若多数已“合拢”,表示用温恰当,若30%以上没“合拢”,则是用温偏低,应提高0.2-0.5度,反之则降。

此阶段应注意过高的温度也会影响胚胎“合拢”。

应注意区别对待。

(3)“封门”期:

鸡蛋孵化17天、鸭蛋21天、鹅蛋23天,照蛋时小头看不见发亮的部分,称为“封门”,若70%以上已经“封门”说明用温恰当,若30%以上没“封门”,则是用温偏低,应提高0.2-0.5度,反之则降。

二、湿度的调节

在孵化机观察窗里悬挂的干湿球温度计。

应每2小时观察记录一次,并换算出机内的相对湿度。

采用蒸发式供湿时,应根据湿度计的指示数,用增减水盘的方法及控制水温和水位高低来实现,湿度偏低时,可增加水盘扩大蒸发面积,提高水温和降低谁为加快蒸发速度。

三、翻蛋

定时按要求的角度每1-2小时转蛋一次。

手动翻蛋要稳、轻、慢。

自动转蛋应先按动转蛋开关的按钮,待转到一侧45度,自动停止后,再将转蛋开关板至自动位置,以后每一小时转蛋一次,遇断电时,要重复上述操作,自动转蛋方能起作用。

四、照蛋

照蛋要轻、稳、准、快,尽量缩短时间,照完一盘后重新聚拢种蛋,填满空隙,这样不易露照,照蛋时发现胚蛋小头朝上要倒过来。

插放蛋盘时,有意识地对角倒盘,以减少机内温差的影响,方盘时,要注意把蛋盘放到固定位置上,勿使转蛋时滑出,照完蛋后在全部检查一遍在关机门,最后统计无精蛋、死精蛋及破蛋数,并登计入表,计算受精率。

若是普系孵化,要按品种分别统计和计算。

照蛋:

照蛋分三次:

头照在5天,可看到眼点,血管占蛋面五分之四,颜色鲜红为正常蛋,如血管占不到5分之四,看不到眼点,为弱精蛋。

如浑浊有血圈、血块,为死精蛋。

如蛋内发亮,只看到淡黄色的影子,为无精蛋。

如蛋内发亮,只看到淡黄色的影子,为无精蛋。

死精蛋、无精蛋和部分特别弱的弱精蛋,均应抛除。

二照在10到11天,血管在蛋的小头合拢为正常蛋,如果没合拢是弱精蛋,如果气室较模糊,胚胎呈黑团状,是死胎蛋。

三照在18天,用蛋的小头对着光源,一看不到发亮的地方,看大头紧贴气室有一条宽约1厘米的红带子,是正常蛋,若带子不红为死胎蛋。

 

禽胚胎的发育与照蛋

 1、照蛋箱、照蛋器的选择

 照蛋箱可以自制,箱体长30-50厘米,宽25厘米,高30厘米左右,有电源的地区用100瓦灯泡作照蛋箱光源,在对准光源的部位挖一直径约2.5厘米的照蛋孔,无电源的地区可用煤油灯作光源,也可在朝太阳的窗上挖一个照蛋孔,室内遮蔽,利用太阳光进行照蛋(右图)。

 照蛋器一般买市售的照蛋器进行照蛋(左图),或用三节电池的手电筒改制,把手电筒前面的玻璃去掉,换上一块和玻璃一般大小的三合板,三合板中间挖一直径约2.5厘米的照蛋孔即可。

 2、照蛋方法

 当前普遍使用孵化机进行孵化,种蛋数量大,采用照蛋器进行照蛋速度快,省工省力。

把要照蛋的蛋盘从孵化机内取出,放在桌子上,直接在蛋盘上照,光源从种蛋的钝部由上向下照(左图)。

或整盘照蛋,整盘照蛋的照蛋箱顶部和孵化机蛋盘一般大,上面镶耐热玻璃,里放四根40瓦荧光灯作光源。

照蛋时亮度大的是无精蛋或死胚蛋,暗度深的是活胚蛋,将剔出的死胚蛋在侧面照蛋孔里再复照一遍。

“头照”在鸡蛋胚龄5天。

鸭蛋6天,鹅蛋7天进行,把无精蛋和死胚蛋剔出,以便充分利用孵化箱空间。

“二照”鸡蛋在胚龄10-11天。

鸭蛋13-14天,鹅蛋15-15天进行,把死胚蛋剔出,防止腐臭变质污染活胚蛋和孵化箱。

落盘时最好再照一遍,剔出死胚蛋,防止它们混在活胚蛋中间吸收热量,影响活胚蛋温度的均匀度而影响出雏率。

除“头照”、“二照”和落盘时照蛋外,日常孵化中还应该每两天抽查照蛋一次,每次照10-20枚,检查胚蛋的发育状况和气室的大小,以便确定孵化温度和湿度是否合适,随时予以调整。

禽胚发育照蛋标准彩图 

1日龄照蛋图

1日龄解剖图

2日龄照蛋图

孵化天数:

鸡\1天,鸭\1-1.5天,鹅\2天。

照蛋时特征:

蛋黄表面有一颗颜色稍深,四周稍亮的圆点, 俗称“鱼眼珠”或“白光珠”。

胚胎发育特征:

胚盘开始发育,器官原基出现。

孵化天数:

鸡\2天,鸭\2.5-3天,鹅\3-3.5天。

照蛋时特征:

卵黄囊血管的形状象樱桃,俗称“樱桃珠”。

胚胎发育特征:

胚盘心脏开始跳动,卵黄囊血管出现,开始循环血液。

3日龄照蛋图

3日龄解剖图

4日龄照蛋图

4日龄解剖图

孵化天数:

鸡\3天,鸭\4天,鹅\4.5-5天。

照蛋时的特征:

卵黄囊血管的形状象蚊子,俗称“蚊虫珠”,卵黄下部颜色稍深象月芽,故又称“月芽珠”。

胚胎发育特征:

胚盘头尾分明,内脏、尿囊开始发育,卵黄由于蛋白水份的渗入而明显变大。

孵化天数:

鸡\4天,鸭\5天,鹅\5.5-6天。

照蛋时的特征:

转动蛋时,蛋黄不易跟随转动,俗称“钉壳”胚胎和卵黄囊血管形状象小蜘蛛,故又称“小蜘蛛”。

胚胎发育特征:

卵黄囊血管贴靠蛋壳,通过蛋壳气孔进行气体代谢,胚盘头部明显增大,尿囊从脐带向外凸出形成有柄的囊。

5日龄照蛋图

5日龄解剖图

6日龄照蛋图

6日龄解剖图

孵化天数:

鸡\5天,鸭\5.5天,鹅\6.5天。

照蛋时的特征:

明显看到黑色的眼点,俗称“起珠”、“单珠”或“起眼”,还可以看到些许羊水。

胚胎发育特征:

眼球开始发黑,胚胎开始发育。

孵化天数:

鸡\6天,鸭\7天,鹅\8天。

照蛋时的特征:

胚胎形状似“电话筒”,一端是头部另一端是躯干部,俗称“双珠”,可以看到羊水。

胚胎发育特征:

胚胎躯体増大并开始活动,羊膜开始收缩。

7日龄照蛋图

7日龄解剖图

8日龄照蛋图

8日龄解剖图

孵化天数:

鸡\7天,鸭\8天,鹅\9天。

照蛋时的特征:

白茫茫的羊水增多,胚胎似沉在羊水中,俗称“沉珠”,正面已布满扩大的卵黄和血管。

胚胎发育特征:

羊水增多,胚胎出现鸟类特征,肉眼可以分辨出雌雄性腺,卵黄达到最。

孵化天数:

鸡\8天,鸭\9天,鹅\10天。

照蛋时的特征:

胚胎较易看到,象在羊水中浮动一样,俗称“浮珠”,卵黄已扩大到背面并不易转动,俗称“边口发硬”。

胚胎发育特征:

胚胎活动加强,象在羊水中浮游一样,四肢成形,用放大镜可以看到羽毛原基。

9日龄照蛋图

9日龄解剖图

10日龄照蛋图

10日龄解剖图

孵化天数:

鸡\9天,鸭\10-11天,鹅\11-12天。

照蛋时的特征:

背面尿囊血管上部连在一起,并容易晃动,俗称“晃的动”,下部尿囊血管伸展越出卵黄,故又称“发边”。

胚胎发育特征:

尿囊向小头伸展,腹腔闭合,软骨开始骨化。

孵化天数:

鸡\10天,鸭\12-13天,鹅\14-15天。

照蛋时的特征:

背面尿囊血管伸展在小头合拢 ,整个蛋除气室外都布满了血管,俗称“合拢”或“长足”。

胚胎发育特征:

尿囊合拢,胎体生出羽毛。

11日龄照蛋图

11日龄解剖图

12日龄照蛋图

12日龄解剖图

孵化天数:

鸡\11天,鸭\14天,鹅\16天。

照蛋时的特征:

血管开始加粗,血管颜色开始加深。

胚胎发育特征:

胚盘各器官进一步发育。

孵化天数:

鸡\12天,鸭\15天,鹅\17天。

照蛋时的特征:

血管加粗,血管颜色逐渐加深。

胚胎发育特征:

小头蛋白由浆羊膜道输入羊膜浆中。

13日龄照蛋图

13日龄解剖图

14日龄照蛋图

14日龄解剖图

孵化天数:

鸡\13天,鸭\16天,鹅\18天。

照蛋时的特征:

小头发亮的部分逐日缩小。

胚胎发育特征:

胚胎开始吞食羊膜浆中的蛋白。

孵化天数:

鸡\14天,鸭\17天,鹅\19天。

照蛋时的特征:

小头发亮部分逐日缩小,蛋内黑影逐日增大。

胚胎发育特征:

胚胎大量吞食羊膜浆中的蛋白。

15日龄照蛋图

15日龄解剖图

16日龄照蛋图

16日龄解剖图

孵化天数:

鸡\15天,鸭\18天,鹅\20天。

照蛋时的特征:

小头发亮部分逐日缩小,蛋内黑影逐日增大。

胚胎发育特征:

尿囊中有白絮状排谢物出现。

孵化天数:

鸡\16天,鸭\19天,鹅\21天。

照蛋时的特征:

小头发亮部分逐日缩小,蛋内黑影逐日增大。

胚胎发育特征:

胚胎生长迅速,绒毛覆盖全身,气室逐渐增大。

17日龄照蛋图

17日龄解剖图

18日龄照蛋图

18日龄解剖图

孵化天数:

鸡\17天,鸭\20天,鹅\22-23天。

照蛋时的特征:

以小头对准光源,再也看不到发亮的部分,俗称“关门”或“封门”。

胚胎发育特征:

小头蛋白已全部输入羊膜囊中,胚胎长满小头。

孵化天数:

鸡\18天,鸭\22-23天,鹅\25天。

照蛋时的特征:

气室向一边倾斜,这是胚胎转身饿缘故,俗称“斜口”或“转身”。

胚胎发育特征:

胚胎喙转上气室,蛋白已吞食干净。

19日龄照蛋图

19日龄解剖图

20日龄照蛋图

20日龄解剖图

孵化天数:

鸡\19天,鸭\25天,鹅\28天。

照蛋时的特征:

气室内可以看到黑影在闪动, 俗称为“闪   毛”。

胚胎发育特征:

胚胎头颈进入气室,卵黄全部纳入腹中。

孵化天数:

鸡\20天,鸭\27天,鹅\30天。

照蛋时的特征:

胚胎喙部穿破壳膜,伸入气窒内,俗称“起嘴”,接着开始啄壳,俗称“啄壳”。

胚胎发育特征:

肺呼吸开始,尿囊血官枯萎。

五、移盘

鸡胚孵至18-19天后,即将胚蛋从孵化机移至出雏机,称移盘或落盘。

移盘时间以第19天进行为好,具体掌握在约有10%鸡胚“啄壳”时移盘,孵化的第18-19天,正是鸡胚胎从尿囊绒毛膜呼吸转变为肺呼吸的生理最剧烈时期。

此时鸡胚气体代谢旺盛,需氧气量大增,而孵化机的通风效果及气体环境比出雏机要好,可使鸡胚获得更多的氧气,而且散热效果也比出雏机好。

因此适当推迟移盘对提高孵化成绩有利。

移盘时动作要轻、稳、快,尽量减少胚蛋碰破率。

以前国内多采用手工捡蛋移盘,现在多采用扣盘移盘方法,大大提高了移蛋效率。

六、捡雏

在出雏45%-50%时捡雏一次,出雏75%-80%时捡第二次,出雏完毕再捡一次并扫盘。

捡雏过于频繁会影响机内温度。

捡雏时要轻、快,尽量避免碰破胚蛋,更应避免甩式的捡雏动作。

捡雏的同时,捡出蛋壳,以防在雏鸡的爬动下,把蛋壳套在其他尚未出雏的胚蛋上,造成闷死。

第二次捡雏后将已破壳的胚蛋并盘集中,放在上层,以促进弱胚出雏。

七、初生雏的技术处置

孵出的雏鸡要根据防疫及用户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置,包括雌雄鉴别、注射疫苗、带翅号、截冠、断爪等。

(一)初生雏的雌雄鉴别

(二)注苗留用或出售的雏鸡,每只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0.2毫升、庆大霉素2000单位,要注意注射器械的消毒,注功要求药量与部位准确。

雏鸡存入室内温度较高,马立克氏病疫功尽量在短时间内用完

(三)带翅号如果做育种工作,进行谱系孵化,出壳时要给雏鸡带上翅号

(四)截冠、断爪主要是为了区别相同的羽色的公母或区别快、慢羽系,以便于育种工作和饲养管理。

截冠的方法是从雏鸡出壳毛干后,用小弯剪直接从冠基处把冠子剪除。

此时,剪冠既无痛感,也不出血,不会造成什么应激。

断爪是在出壳后的1-3口龄时,用电烙铁断去公鸡内侧的第一、二爪,断爪应从爪与趾的交界处烙去,破坏其生长点,使其不能现长,避免公鸡长大后配种时划破母鸡背部

八、清扫消毒

出雏完毕(一般在22天的上午)先把死胎蛋(毛蛋)、残雏、死雏捡出,并分别登记入表,把蛋壳、绒毛、胎粪清扫干净。

然后对出雏器、出雏室、雏鸡放入待运室、鉴别注苗室、洗涤室进行彻底冲洗消毒

九、停电时的措施

孵化机场应备有小型的发电机组,以应停电后急需。

遇到停电首先拉开电闸,如果有计划停电时间又不超过4-6小时,可不必采取特别措施,因室温本来就有22-27度,若超过6小时,要提前升入,把室温升到27-30度,最低不低于25度,孵化前期,停电后应立即关闭孵化机所有进出气口,尽量保存机内原有的温度,待室温升起来后,再打开进出气口及机门,利用室温:

若遇到孵化后期停电,又遇到热季,要立即打开所有进出气孔,甚至机门,放出过高的自温,并每隔20分钟用手牵动风扇,搅匀机内上部的高温。

由于停电,风扇停转,机内鼓出温差很大,此时们表温度以不能代表机内孵化温度。

因孵化量及孵化季节的不同,停电的具体处理措施也有所不同

    二、孵化期的操作

    

(一)温度的调节

    依照各孵化机最高孵化成绩的用温方案,不断地进行细致的调整(方法见本刊孵化技术系列讲座之一),可筛选出一定条件下的最佳施温方案。

基本的用温方案最好贴在各孵化机门上,如果需要临时调整,技术员可将其写在每台孵化机的记录本上,以便值班员按时对照调温。

温度调节后,必须注意观察记录,并与门表温度计作比较,以防止调节失误。

如果发现数显测量温度超出规定范围±0.3℃,要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措施。

    

(二)湿度的调节

 用水银导电表控湿时要注意隔天向水银探头下的水盒内加蒸馏水;湿度达不到要求时要检查是否因停水、进水口堵塞、水位低或加湿电机烧坏等不同原因所致。

一般来说,孵化期间的最佳湿度依不同品种最佳失水率来定(见本刊孵化技术系列讲座之二);出雏期要注意提高湿度,一般保持在75%左右

,在这种湿度下,开出雏机门时能感到有一股热湿气扑面而来,低湿时往往绒毛飞扬,鸡体绒毛干黄。

    (三)翻蛋的调节

    每1~2小时翻蛋一次至16天止。

手动翻蛋时,动作要轻、稳、慢。

启用自动翻蛋系统后要注意每隔一段时间检查翻蛋次数、角度是否正常。

    (四)风门的调节

    通风量因孵化日龄而异,故值班员应根据日龄的不同及蛋容量的大小来及时调整风门大小。

有关“机内通风量的掌握”的内容见本刊孵化技术系列讲座之三。

    (五)照蛋与调盘

    大规模孵化生产时,一般仅在第10~11天照蛋一次,验出无精蛋、死胚蛋并检查发育情况,如有必要,可随时抽照种蛋。

调盘、调车可在孵化的第5、10、15天进行,以减少温差的不良影响(“温差的测定及影响因素”详见《实用禽蛋孵化新法》一书)。

    三、出雏期的操作

    

(一)出雏机准备

    每次出雏结束后,应及时彻底清洗消毒出雏机。

落盘前12小时开机升温,待温、湿度稳定后,要保证:

    1.温度较低

    出雏机温度一般比孵化机低0.3~0.5℃,具体温度要考虑到胚胎发育情况、气温、出雏机内胚蛋数等因素,但主要依据发育情况来定。

    2.湿度较高

    出雏机湿度要比孵化机高15%以上,以利于出雏及防止雏鸡脱水。

    3.通风量最大

    当入孵量接近孵化机容量时,应将风门开到最大位置。

(二)落盘

    1.落盘时间

    有的地方在19天落盘,此时往往有少数胚蛋啄壳,因而会有碎蛋壳落在孵化机内,有时还会有早出壳鸡从蛋盘上落下,拉出蛋车时,稍不留神就会压死雏鸡,不仅造成损失,也污染了孵化器。

建议16~18天落盘(原因详见《实用禽蛋孵化新法》一书)。

    2.落盘要求

    (1)落盘时要注意平端平放出雏盒,且动作要轻、稳、快,以减少破损及缩短胚蛋在机外的时间。

    (2)出雏盒内不得放入太多(以单层平放占底面积80%左右为宜),以免影响出雏。

    (3)出雏盒之间必须卡牢。

最上层要加盒盖,以防雏鸡跌落。

    (4)落盘后的雏车在推向出雏器时,一定要由两人缓缓推行,切忌用力快推,以防雏盒倒塌。

    (5)进机前先关闭风扇,再开门推车,否则机内温、湿度下降过快而延长回升时间。

    (6)进机后将风门开到最大位置并随手关掉机内照明灯。

    (三)出雏时的操作

    1.捡鸡

    必须适时从出雏机捡鸡。

孵化满20天,鸡开始出壳,当出雏量达70%时,应开始捡蛋壳与捡鸡一次,整个出雏期最好捡3次,以保证雏鸡出壳后在机内所停留的时间不超过12小时。

    2.助产

    在捡蛋壳与鸡的同时,要对出壳困难的人工助产。

助产要掌握好时机和手法,否则效果不佳。

对啄壳时间较长、毛稍发黄、血管枯萎、指弹蛋壳时能发出清脆鼓音的胚蛋,可用手指

从啄孔剥开,轻轻将头从翼下拉出,切不可全部拉出壳外。

若指弹发出浊音,说明蛋黄囊完全吸入腹内,此时要用指甲沿啄壳的路线将蛋壳划破一圈,再放回原处,让其自行出壳。

遇到干瘪壳膜包住的胚蛋,需用温水湿润后,再轻剥壳膜。

对在蛋小头破壳的,可在啄壳处小心地取下一块壳,再顺破口轻轻划开一条裂缝,待一段时间后即可自行出壳。

助产时切勿损伤血管,以免造成死亡。

待大批雏鸡出壳并捡出后,将尚未出壳蛋助产并重新并盘,推入出雏机,然后将温度提高1℃,湿度提高15%左右,以利于加速出雏。

山鸡蛋的孵化技术要求

 山鸡蛋由于壳厚,气孔封得严,影响气体交换,水分蒸发,热能传导和啄壳出雏,因此在孵化过程中孵化率极低,为提高山鸡蛋的孵化率,山东省曹县位湾镇山鸡繁养场场长蔡生华通过多年的探索研究,掌握了一整套山鸡蛋孵化技术,从而提高了孵化率,现介绍如下:

一、选蛋:

种蛋应符合品种要求,蛋重大小适中,蛋形正常,蛋壳厚薄均匀,颜色协调一致,色泽鲜艳,最好是短时间内存放的,因种蛋存放时间愈长孵化率低     

 二、消毒:

种蛋的消毒非常重要,消毒的种蛋比不消毒的能明显提高孵化率。

种蛋的消毒一般采用甲醛气体熏蒸消毒法,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5克,福克马林30毫升的剂量,在27℃~30℃的温度下熏蒸20分钟,可杀灭病原微生物特别对病毒和枝原体的消毒效果显著,消毒一般在消毒柜内密封进行。

?

三、温度:

温度是孵化所需要的首要条件,只有在适当温度下胚胎才能进行正常的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孵化期温度要求相对稳定,其变化范围允许在 0.5℃,孵化场所要求温度均匀,否则很难孵出好的成绩。

孵化温度根据胚胎发育的情况采取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施温方法。

温度分别是:

入孵前种蛋预热6~8小时,蛋温在36℃~38℃;1~7天,38.8℃~39.2℃,8~14天,38.5℃~38.8℃,15~20天,38℃~38.5℃,21~24天,38.5℃~39℃,如此用温,胚胎发育正常,尿囊于14~15天在小头合拢,把蛋白全部包住,保证胚胎20~21天充分利用蛋白,故可提高山鸡蛋孵化率。

?

?

四、湿度:

湿度也是山鸡蛋孵化期的重要条件,若湿度不足,则会引起胚胎粘壳,出雏困难或孵出的鸡体重轻,雏鸡两脚鳞片粗糙、干枯,若湿度过高,孵出的雏鸡虽较重,但雏鸡的蛋黄吸收不良,腹部大,体质差、易死亡,致使成活率下降。

孵化期山鸡蛋的湿度以两头高,中间平为佳,前期湿度高,可使种蛋受热良好、均匀,中期平,有利于胚胎的新陈代谢,到了后期出雏期提高湿度是为了消散过多的生理热,使蛋壳结构疏松,便于啄壳出雏,前期湿度为60%~ 65%,中期为55%~60%,后期为60%~68%,出雏期70%~75%。

 五、翻蛋:

翻蛋能促进胚胎活动,防止内容物粘连蛋壳,使孵化期受热均匀。

实践证实,1~20天内每2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为180度,21~24天出雏期不翻蛋,只调边心蛋,就能满足胚蛋发育要求,孵化效果十分理想。

?

?

     

 六、晾蛋:

在孵化中后期,蛋温可达38.8℃,蛋壳表面积相对小,气孔小,散热缓慢,此时期晾蛋可加强胚胎的气体交换,排除蛋内积热,孵化16天后,应每天晾蛋一次,20~24天,生理热多,每天晾蛋2次,晾蛋时间长短不等,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七、喷水:

喷水是提高出雏率的关键之一。

喷水作用有三点,一是破坏壳上膜,二是促进蛋壳和壳膜分别收缩和扩张,破坏它们的完整性,增大通透性,加快水分蒸发和蛋的正常失重,使气室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