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895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产5 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docx

年产5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

年产5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要求

1.设计任务及设计条件:

1.1目的

选择年产5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工艺设计作为设计项目,让学生对工艺设计进行实战训练,熟悉主要的设计过程及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

力。

1.2规模:

年产5万吨高浓度复混肥。

产品方案:

15-15-15为设计基础。

1.3生产方法

原料全部破碎,混合后,计算机自动配料,采用加蒸汽滚筒造粒,滚筒干燥机,滚筒冷却机,筛分后,产品自动包装,非成品破碎后返回造粒。

1.4设计原则:

原料和产品机械运送,原料采用电子秤计量,产品自动包装。

自动化水平一般,运行可靠,生产灵活。

1.5原材料

氮肥:

尿素,含氮46%,氯化铵,含氮24%;

磷肥:

过磷酸钙,含五氧化二磷为15%;钙镁磷肥,含五氧化二磷为15%;磷酸一铵,含氮11%,含五氧化二磷为44%

钾肥:

氯化钾,含氧化钾60%;硫酸钾,含氧化钾50%

燃料:

无烟煤

水:

外部共给,至界区内;

电:

外部共给,至界区内;

厂内运输:

叉车

1.6环保及三废治理:

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1.7占地面积:

占地20亩,每亩15万。

1.8投资额:

每亩15万,1000万。

1.9劳动定员:

待确定。

1.10投资核算和经济效益分析

1.11每天工作20小时,每年300天

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设目的和意义

当前中国正经历两个转变,计划经济相关市场经济转变,和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的转变。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后备资源十分短缺,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中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

目前,中国耕地只有18.27亿亩,人均仅有1.39亩,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更为严峻的是,中国有限的耕地资源还面临数量持续减少和质量下降两大问题。

究其原因是政府保护政策不足,主要还是化肥使用不足和不当。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化肥是当前粮食生产增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物质支持。

大多地区还使用单一组分的尿素、合成氨等肥料,影响了土地的利用率和质量。

要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就必须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而增加高浓度复合肥的使用量是提高农业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因此发展高浓度复合肥,尤其是系列产品:

含微量元素、含农药、含激素的专用型复合肥料,含磁,含生物菌缓释绿色环保复合肥料等多品种、多等级肥料,是发展方向。

为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国家颁布了《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第十六项化工目录中专门指出要大力发展.高浓度磷复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混肥料生产和各种新型化肥的开发利用。

因此发展高浓度复合肥属于国家支持发展的产业。

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全国化肥试验网的测试结果:

合理的氮磷钾配合,可使水稻增产40.8%,玉米增产46.1%,小麦增产56.6%,棉花增产48.6%,油菜籽增产64.4%,大豆增产17.9%。

因此发展高浓度复合肥势在必行。

目前,复合肥的发展具有三大趋势:

第一是多品种专用化。

不同作物有不同的专用肥。

第二是多功能药用化。

将农药和化肥结合到一起,可起到多重效果。

第三是高浓度长效化。

这种类型肥料的应用减少了施肥用量,可提高肥料利用率,省工、省力、省时,提质增效。

复合肥生产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其产品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对发展农业,提高粮食和经济类作物产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农作物生产多施用单质肥料,施肥中氮、磷、钾比例不平衡,造成土地板结,地力下降,施肥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因此,新建年产5万吨复合肥生产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同时近年来,各种长效专用复合(混)肥,具有营养全面,配比合理、针对性强、肥效期长,利用率高,作物增长幅度大等优点。

高浓度复合肥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新建年产5万吨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项目,是一个经济环保效益显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高附加值项目。

近年来,各种长效专用复合(混)肥,具有营养全面,配比合理、针对性强、肥效期长,利用率高,作物增长幅度大等优点。

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本项目年产高浓度复合肥5万吨,市场前景广阔,建设规模适当,主要原材料供应充足,建设条件优越,供水、供电方便,污染少、治理措施可靠,劳动力来源充足,投资合理,效益可观,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技术经济上可行。

●市场初步预测分析

1.复合肥简介

复合肥是在一种化肥中,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两种和两种以上的肥料。

含有任何两种要素的复合肥料称二元复合肥;同时含有三要素的肥料称为三元复合肥。

复合肥按其总养分含量可分为高浓度(≥40%)、中浓度(≥30%)、低浓度(≥25%)三类。

复合肥有如下优点:

(1)养分含量高,主要营养元素多。

复合肥的养分总量一般比较高,营养元素种类较多,一次施用复合肥,至少同时可供应作物两种以上的主要营养元素。

(2)副成分少,结构均匀。

例如磷酸铵不含任何无用的副成分,其阴、阳离子均为作物吸收的主要营养元素。

这种肥料养分分布比较均一,在造成颗粒后与粉状或结晶状的单元肥料相比,结构紧密,养分释放均匀,肥效稳而长。

由于副成分少,对土壤不利影响小。

(3)物理性状好。

复合肥一般多制成颗粒,吸湿性小,不易结块,便于贮存和施用,特别便于机械化施肥。

(4)节省贮运费用和包装材料。

由于复合肥中副成分少,有效成分含量一般比单元肥料高,所以能节省包装及贮存运输费用。

2.我国复合肥市场现状

近几年中国化肥消费总量在4150-4300万吨(折纯),每年需进口化肥弥补不足,历年进口化肥实物总量在1300多万吨,2003年实际进口各种化肥约1137.7多万吨(实物),其中NPK复合肥进口224.397万吨(配额为298万吨),而2003年中国出口各类化肥(实物)443.5万吨,(其中尿素217.7万吨,DAP69.7万吨,)。

如按我国现行种植结构来计算,全国氮、磷、钾肥合理消费量应分别为2483.6万吨,1276.90万吨和958.6万吨,总量达到4719.10万吨(折纯)

随着农业业经济的发展,国内化肥的发展方向由单质肥料逐步向复合肥料发展。

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复合肥使用率已接近30%,部分经济发达区域甚至更高,农民基本认识到了平衡施肥、配方施肥的重要性。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距发达国家70%以上的复合肥使用率差距依然很大,因此国家农业部门在大力倡导平衡施肥、配方施肥,并做出要求:

到2010年,中国复合肥的使用率要达到50%。

这也为复合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国NPK三元复合(混)肥发展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采用团粒法生产混配肥料。

初始主要采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尿素-钙镁磷肥-氯化钾、氯化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系列生产低浓度(二元养分≥20%,三元养分≥25%)和中浓度(养分≥30)混配肥料。

近年来,则采用尿素-磷铵-氯化钾、硝酸磷肥-氯化钾、氯化铵-磷铵-氯化钾、硝铵-磷铵-氯化钾以及硫铵-磷铵-氯化钾系列生产高浓度(养分≥40%)的混配肥料。

据全国复混肥协作网统计,目前我国有生产许可证的复混肥企业2700多家,其中生产规模达5万t/a以上约有1000家左右,估计每年的产量在1500-2000万吨实物量,以产品平均养分35%计算,纯养分产量在525-700万吨。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我国化肥用量将逐年提高。

复合肥有多种养分,对农作物可产生联合效应,NPK复肥的养分含量可根据农作物和土壤条件不同需要,进行科学的比例调节,因此,其肥效比施用同等量养分单一肥料的肥效要高10~15%。

与低浓度肥料相比,可大大节省包装、贮存、运输和施用方面的费用,越来越受农民的欢迎。

由于作物品种多样性提高,施肥技术的进步,化肥复合率增加,单质肥单独施用比例下降,复合化,配方施肥成为发展方向。

测算到2010年,国内的化肥施用量将达到6076万吨,2007年,国内的复合肥施用量为1503万吨,复合化率为30%,按照农业部的部署,要求到2010年国内的化肥的复合化率要到50%,即三元复混肥需求量约为1700万吨(折纯),其中三元复合肥900万吨(折纯)。

如果按照此要求测算,那么未来三年内国内的复合肥需求年均增长率26.4%,如果按40%和35%的复合化率来计算,其年均增长率将达17.4%和12.3%,因而,综合考虑我们预计未来复合肥需求增长在20%左右,复合肥发展前景乐观。

●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及生产规模:

新建年产5万吨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氮、磷、钾比例为15:

15:

15.产品主要面向当地及全周边省市市场。

原材料为:

氮肥:

尿素,含氮46%,氯化铵,含氮24%;

磷肥:

过磷酸钙,含五氧化二磷为15%;钙镁磷肥,含五氧化二磷为15%;磷酸一铵,含氮11%,含五氧化二磷为44%

钾肥:

氯化钾,含氧化钾60%;硫酸钾,含氧化钾50%

本项目所产复合肥执行GB15063-2001规定的高浓度复合肥标准,技术要求见表1。

表1高浓度复合肥产品技术要求(GB15063-2001)

项目

指标

外观

粒状条状或片状,无机械杂质

总养分(N+P2O5+K2O)

≥40%

水溶性磷占有效磷比例

≥70%

水分(H2O)

≤2.0%

粒度范围(1.00-4.75mm或3.35-5.60mm)

≥90%

氯离子

≤3.0%

●工艺技术初步方案

纵观全国复合肥市场,市场较容易接受的复合肥品种有喷浆造粒硫基复合肥、尿基高氮复合肥、高塔复合肥和控释复合肥。

尿基复合肥是用尿素为氮源和氯化铵、氯化钾、硫酸钾、重钙、磷铵等基础肥料作为原料进行二次加工制取的高浓度氮磷钾多元复合肥,常用的生产方法有挤压法、团粒法、料浆法和熔体法等。

其中常规团粒法和料浆法最为常用,而采用作为一种复合肥生产新工艺的熔体塔式造粒法生产尿基复合肥具有其它生产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正在成为目前国内复合肥生产领域中的一项热门技术。

与团粒法、料浆法等其它的几种尿基复合肥的生产方法相比,熔体造粒法在各方面的优势仍是十分明显,其生产的尿基复合肥能达到较高的均匀粒度和均衡养分,这是采用其它生产方法很难实现的。

作为一种复合肥的生产新工艺,对于提高国内的复合肥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该方法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大,因此目前在国内推广应用还有一定的难度。

采用的生产方案:

原料全部破碎,混合后,计算机自动配料,采用加蒸汽滚筒造粒,滚筒干燥机,滚筒冷却机,筛分后,产品自动包装,非成品破碎后返回造粒。

设计原则:

原料和产品机械运送,原料采用电子秤计量,产品自动包装。

自动化水平一般,运行可靠,生产灵活。

1.工艺简述

(1)磷钾肥及填充料等原料分别送入生产线各自道口,由计算机控制配料秤进行自动配料。

(2)固体原料经破碎后送入原料料斗,经计算机控制配料秤按配比投入溶解槽。

溶解槽由数控系统控制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用内部的蒸汽盘管进行加热,温度控制在95~110℃,尿浆浓度为85%~95%(质量分数,下同)。

(3)配料岗位投入的原料和系统返料一起进入造粒机,返料比为1∶3,在数控系统控制下喷入设定量的尿浆,同时喷入一定量的蒸汽补充水分和热量,使物料达到合适的液固比,在转鼓造粒机的转动下团聚成粒,然后由陈化皮带送至干燥岗位。

此造粒工艺利用了尿浆的液相、低水分、高粘性特点使物料成粒,造粒机出口物料水分由6%降到4%,大大降低了干燥负荷。

复合肥在造粒过程中是通过设置在造粒机内的数个喷头将尿浆均匀喷涂在固体物料表面,随着物料的转动团聚成粒。

因物料颗粒是随着喷浆涂布不断长大,形成合适的肥料颗粒,所以产品的抗压强度大(大于18N),缓释性能好。

(4)自造粒机出来的粒化物料送入1#干燥窑干燥后再送入2#干燥窑进行二次干燥。

1#干燥窑进气温度为120~135℃,出气温度<70℃,物料停留时间为19min,出口物料水分<2%;2#干燥窑进气温度为50~90℃,出口物料水分<1.5%。

干燥所需的热气由高效节能炉提供,每吨复合肥干燥煤耗仅8kg,而普通燃烧炉为20kg,提高能效60%。

(5)从2#干燥窑出来的物料已达到产品水分要求,进入冷却窑冷却。

冷却后物料经筛分送包膜机包膜。

包膜剂由油和胺片配制,比例为5~8∶1,油槽温度控制在90℃±5℃。

包膜后的成品送至自动包装机进行包装。

工艺流程图如下:

1.主要设备选择

根据复肥项目的生产特点及技术工艺需求,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设备供应厂家的了解,本着经济、实用、可靠的原则,初步确定了设备选型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如下:

1、造粒设备

本项目复肥造粒拟选用FZL型转鼓造粒机。

该设备能适用于各种养份配比的复肥生产,其主要工作方式为团粒湿法造粒。

通过一定量的水或蒸汽,使基础肥料在筒体内调湿或充分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液相条件下,借助筒体的旋转运动,使物料粒子间产生挤压力团聚成球。

其主要优点在于利用蒸汽加热调湿,提高了造粒物料自身的温度,降低了造粒水份,减小了干燥机负荷,提高了工作效益。

利用转鼓造粒机造粒成球率可达70%,且设备操作简单,工作弹性大,维修方便。

设备内衬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杜绝了物料粘壁现象,减轻了劳动强度,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2、筛分设备

本项目复肥造粒成品与返料的分离,拟选用HS型高效分级回转筛滚筒筛分机。

HS型高效分级回转筛筛网为圆筒形结构,分内筛筒、外筛筒。

需分级的化肥物料由造粒机送入回转筛进料口,经内筛筒螺旋推送进入后,在旋转过程中通过内、外筛的筛选,可将半成品分为标准颗粒(产品1-4.5mm)、大颗粒、细颗粒三个级别,实现各种颗粒分级。

大颗粒经破碎后与细颗粒做返料处理,标准颗粒入仓后待包装出厂。

该筛分设备具有分级精度高,运行平衡、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等优点。

筛网规格根据用户要求进行装配,采用不锈钢编织形和条形焊接筛网,具有耐磨抗腐蚀的良好性能。

3、干燥设备

本项目物料干燥设备拟选用回转筒干燥机。

回转筒干燥机是传统干燥设备之一,设备运转可靠,操作弹性大、适应性强、处理能力大。

4、掺混设备

复肥掺混所选用的设备主要型式有重力锥形混合器、螺旋带、连续螺旋式掺合器、回转鼓等。

重力锥形混合器由多层碟形锥体制成,原料需要通过塔体几次,才能得到理想的产品,因此生产能力较低。

螺旋带和连续螺旋式掺合器的主要缺点是这两种掺混器会使物料破碎,造成产品粒度过细或细小的磨光粒子。

而细小粒子会因接触面积过大而引起结块,且在混合、装卸和贮运过程中下沉而影响产品的均匀性。

回转鼓掺混器被业内认为是最理想的掺混设备,因此本项目拟选用回转鼓混合器,其结构型式及性能优点如下:

(1)转鼓设有内抄板或挡板以保证产品均匀掺合。

(2)采用同端加料和出料的转鼓型式,保证连续操作中物料达到更充分的混合,避免一端进料另一端出料设备型式存在的进入的物料会未经充分混合而从另一端离开转鼓的可能。

(3)转鼓采用大小齿轮直接机械传动,较轮子接触在转鼓外表面的传动方式操作更稳定安全,比链条传动机更易于维护。

(4)装载系数为60%,转速8-12r/m,混合时间2-3min,加料、混合、卸料总周期约5min。

5、破碎设备

基础肥料及大颗粒返料的破碎拟选用LPC型链式破碎机,本机具有耗能低、产量高、出料粒度细,维修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上下机壳内壁上,新增加了高效、耐腐、防粘连内衬,有效地防止了潮湿原料粘接在机壳上对机壳造成的腐蚀。

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

1

给料机

2

2

混合机

1

3

破碎机

2

4

斗提机,TH650

2

5

造粒机φ2200

1

6

一级烘干机,φ2600

1

7

热风炉,有效炉排面积5m2,燃烧室15m3

1

8

鼓风机,4-72NO.4A

1

9

一级冷却机,φ2600

1

10

粗滚筒筛,φ2500

1

11

细滚筒筛,φ2500

1

12

二级冷却机,φ2400

1

13

二级烘干机,φ2400

1

14

热风炉,炉排面积3m2,燃烧室9m3

1

15

鼓风机,4-72NO.3.2A

1

16

三级冷却机,φ2200

1

17

沉降室,24000×14000×6000

1

18

引风机,4-72NO.16C

2

19

水洗除尘塔,φ3600

2

20

烟囱,φ3000

1

●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

1.原材料供应

氮肥:

尿素,含氮46%,氯化铵,含氮24%;

磷肥:

过磷酸钙,含五氧化二磷为15%;钙镁磷肥,含五氧化二磷为15%;磷酸一铵,含氮11%,含五氧化二磷为44%

钾肥:

氯化钾,含氧化钾60%;硫酸钾,含氧化钾50%

所需原材料河北邯郸、安阳、鹤壁等附近地区均有厂家生产,且供应充足,价格便宜,易购入。

2.供电

(1)设计标准

本工程电力设计标准规定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9

由高新区供给,至界区内。

3.供热

本项生产过程中需对原料进行加热,采用无烟煤供热。

4.供水

由郑州自来水厂供应,至界区内。

复合肥原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动力消耗定额如下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吨产品消耗

正常生产年耗量

1

尿素

t

0.150

126000

2

磷酸一铵

t

0.350

294000

3

氯化钾

t

0.250

210000

4

氯化铵

t

0.200

168000

5

辅助材料

t

0.0015

1260

6

填充料

t

0.05

42000

7

无烟煤

t

0.03

25200

8

电(380V、50HZ)

Kw·h

25

21000000

9

工艺用水

m3

0.07

58800

10

压缩空气(0.7MpaG)

Nm3

8.00

6720000

5.厂区外管

厂区外管主要包括生产装置区内各生产车间,各工种工艺物料管道,公用物料管道等。

外管敷设的原则是安全、合理美观,一般情况下应沿厂区道路一侧或房屋墙壁敷设,根据要求,管架可采用独立支架或墙架,跨跃厂区道路的管道标高应留安全距离,以方便车辆的通行。

管架尽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支架,间距根据需要分别设为6米、9米、12米。

外管中温差较大的管道应设置补偿装置,根据管道内不同介质要求设置高点放气,低点设疏水装置,对易燃易爆介质的输送管道,应设防雷、防静电装置。

外管道的保温应选择绝热效果好的材料,并按要求在保温材料外部和管道外部刷深色标记,便于输送介质的区分、识别。

建厂条能耗指标分析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折标煤系数

折标煤(吨)

备注

1

万吨

16

0.257千克/吨

41.12

2

万度

400

0.404千克/度

1616

3

煤炭

万吨

0.5

0.7143吨/吨

3571.5

合计

5228.62

可以看出,煤炭占能耗总量的68.1%,电占能耗总量的30.9%,节能时应以节约用煤炭和电力为主。

●建厂条件和厂址初步方案

高新技术开发区处于郑州市郊区,地理环境优越,自然环境适宜,京广铁路107国道纵横厂区周边,紧邻安阳、新乡等化工生产基地,还在油城濮阳,煤城鹤壁附近,交通四通八达,物质集散十分方便。

生产复合肥所需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等资源十分丰富,能足以保证供给。

厂址选在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该地区是郑州市重点发展地区,政府支持。

且该区化工路有一些机械厂、电力供应厂。

交通四通八达,占地**亩,东临,周围是农田,远离人口集中地,适宜本项目建设。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初步方案

该项目生产车间有:

复合肥反应车间、造粒车间、原料库、成品库。

辅助车间有风机房、泵房、控制室等配套设施。

公用工程主要有总图、锅炉房、配电室、供水塔等。

项目组成表

项目序号

工程名称

建筑面积(m2)

结构

1

复合肥反应车间

4200

彩钢

2

造粒车间

2800

彩钢

3

原料库

2400

彩钢

4

成品库

2000

彩钢

5

辅助车间

500

砖混

6

公用工程

200

砖混

7

合计

12100(合18.15亩)

●环境保护

1.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6927-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2348-90

2.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复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是造粒、干燥、冷却等转鼓设备,所排污染物主要是废气,含少量肥料粉尘,烟尘及溶剂,还有大量水汽,除尘后TSP<120mg/m3,排放特性:

温度60℃,常压,连续排放,每小时排放量32万Nm3。

本项目生产过程的磨粉机、粉碎机、筛分机、泵类等均是产生噪声的设备,其声级约在70-90dB(A)之间。

生产废水:

拟建工程主要废水主要来吸收、除尘等工序,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5。

生活污水:

厂区的生活污水。

废气:

生产车间和锅炉:

氯化氢、粉尘、锅炉烟气、堆场扬尘。

固体废物:

锅炉灰渣、废塑料、污泥和生活垃圾。

噪声:

主要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振动、摩擦、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噪声和由排风、排气等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

3.污染防治

1、废气治理

新建项目投产后主要大气污染源为反应工序尾气、锅炉和热风炉烟气。

尾气为HCl和粉尘,烟气污染物为烟尘、SO2。

本项目脱硫采用石灰石脱硫,在燃烧过程中加入石灰石达到脱硫目的。

烟气除尘采用高效除尘器,除尘效率99%,利用原有烟囱,高空排烟尘,充分利用大气稀释、扩散、自净能力,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浓度,通过采取上述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锅炉所排放的烟尘、SO2等可以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同时鼓设备所排尾气可采用布袋除尘、水洗除尘两级净化的工艺进行尾气处理。

筛子及返料皮带等上方设置吸风点,以维护局部负压,经布袋除尘后经吸尘点风机送至洗涤塔洗涤,洗涤后尾气由塔顶排气筒放空,旋风除尘下的固体物料由返料皮带送至原料皮带返回系统。

治理效果可使尾气中TSP<120mg/Nm3,经60m高烟囱排放,污染物浓度低于本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废水处理

废水中的染物平均产生浓度分别为COD224mg/L、BOD5149mg/L、SS454mg/L、NH3-N19.7mg/L。

项目建成投产后废水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后达标排放进厂区污水稳定塘被塘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染物排放浓度为COD:

86mg/L、BOD5:

15mg/L、SS:

42mg/L、NH3-N:

9.3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排放标准的要求。

尾气洗涤液进入沉降池,一部分自身循环,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